1、 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石墨制金刚石薄膜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少量氧化铁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红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把未打磨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迅速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在瓶口上方出现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加热液体 C测定
2、溶液的 pH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抗击新冠疫情,防止疫情传播,消毒环节必不可少。医疗器械消毒除酒精外,常用的消毒剂还有戊二醛(C5H8O2)。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宏观上看:戊二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戊二醛中含有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C从变化上看:戊二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D从质量上看:戊二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5最早的皮蛋制作方法用到炭灰(主要成分碳酸钾)和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等原料,其中的反应有,其中 m 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6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3、( ) A B C D 7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一该溶液由氯化钠分子和水分子构成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一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一分子构成不同 8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 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C 探究铁钉生锈时 O2是否参与反应 D 比较 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Fe3+ B酸性溶液中
4、:Mg2+、Na+、Cl- CpH=11 的溶液中:、K+、Cl- D含有大量 Cl-的溶液中:K+、Ag+、 10向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 对应的溶液中溶剂质量不断增大 Bab(b 点除外)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NaCl 和 MgCl2 Cb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 a 点 Dc 点对应溶液的 pH=12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则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酸雨呈酸性,则呈
5、酸性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某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则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12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知识点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实验记录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一稳定性 氧气炼钢一可燃性 用量筒量取 4.2mL 液体 用 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 为 8 C化学与农业 D化学与生活 钾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磷矿粉为灰白色粉末状固体 夜晚发现燃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AA BB CC DD 13下列除去杂质(少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6、杂质 除杂方法 A KCl 固体 MnO2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HCl 气体 H2O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N2 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D CaCO3固体 CaO 高温煅烧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二、多选题 1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氧化钙至过量 B向等质量的 Na2CO3和 NaHCO3固体中,分别逐滴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 D向一定量的 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 CuSO4溶液至过量 15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
7、情况,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 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已全部变质 B实验一采用了定性检测的方法,实验二采用了定量检测的方法 C实验二中的氯化钡溶液若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所得沉淀质量将小于 19.7g D通过实验二,能进一步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 个甲烷分子 。 (2)2 个氟离子 。 (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4)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
8、、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 1 是两种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种微粒 同种元素(填“是”或“不是”)。 (2)图 2 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图 2 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6.98g C铝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 D铝原子最外层 3 个电子的能量最高 182021 年 3 月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新出土重要文物 500 多件,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1)下列出土文物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 A青铜大立人 B金面具 C象牙 D玉石器 (2)出土的“黄金面具”为一整块金箔制作,最薄处仅 0.
9、2 毫米,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性。 (3)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高 3.95 米的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精美青铜器书写了青铜华章。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现在孔雀石上燃烧炭火可得到红色的铜,其反应之一是木炭在高温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单质,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湿法治金”早有记载,除西汉淮南万毕术外,在晋代葛洪抱朴子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描述。请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空间站组合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其中一种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反应涉及的四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10、 。(填化学式) (2)该反应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3)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最简比)为 。 20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 (2)若 b 中含有少量 a,提纯 b 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t2时,将 270ga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析出晶体 a 的质量是 。 (4)t2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四、综合题四、综合题 21AJ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B 与 D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 是黑色氧化物、I 是紫红
11、色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H 的化学式为 。 (2)I 的用途是 。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22022 年 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完美收官。 (1)为了体现环保理念,2022 年北京冬奥会烟花燃放量仅为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 10%,燃放烟花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等。请写出空气污染的危害 。(答出一点即可) (2)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名为“飞扬”。火炬主要的燃料是氢气。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 (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 CO2跨临界
12、直冷制冰技术,可实现 CO2循环利用,碳排放几乎为零。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 23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与其微观结构相关。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 (2)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 (3)为什么不同的碱溶液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24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若测定结果大于 1/5,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出一点) (2)实验二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 。 (3)实验三,若实验成功能得出的有关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结论是什么? 。 25某同学重新完成书本上的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请
13、帮助该同学回答相关问题: (1)请写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的步骤:溶解、 、 、计算产率。 (2)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图中第步操作有误,改正的方法是 。 (4)小明同学欲用氯化钠配制 200g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完溶液后,发现称量时所用砝码生锈了。请问,小明同学配制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 2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知识。如图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 O2,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填字母),实验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1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最好选择 (填“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 G 装置,装置中应盛装的液体是 (填写试剂名称)。 (4)若用 H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进入(填“a”或“b”),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方法为 。 27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1) 【实验过程与分析】 请在表中填写实验 1 的实验现象。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
15、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2) 【实验反思与拓展】 某同学认为实验 2 的结论不正确,随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实验 2 结束后试管内的液体于另一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并振荡,观察到 ,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 2 反应结束后试管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 Na2SO4;猜想二: (填化学式)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正确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实验 2 结束后试管内的液体,加入 猜想二正确 五、计算题五、计算题 28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有时需要服用补钙剂
16、满足人体需求。如图分别为两种补钙剂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酸钙 C12H22O14Ca 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比)为 。 (2)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3)如果按照标准剂量服用,每天服用的金钙尔奇中共含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9某碳酸钠样品(杂质只有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2)计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用 Na
17、OH 溶液制作叶脉书签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此过程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石墨制成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解答】A、红棕色的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水,氯化铁溶液呈橘黄色,氯化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反应现象为:红棕色粉末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橘黄色,故 A 不符合题意; B、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
18、铝保护膜,由于这层保护膜的存在,未打磨过的铝丝不会立刻将铜置换出来,因此铝表面不会迅速产生红色固体,故 B 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会看到有白雾产生,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溶在水蒸气中造成的,白烟是微小的固体颗粒形成的,白雾是某种气体溶于水气中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B、根据铝的活动性大于铜可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C、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D、根据硫燃烧的现象分析。 【解析】【解答】A、稀释浓
19、硫酸时,要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且不断搅拌,防止放出的热量使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需用酒精灯外焰,试管内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 1/3,符合题意; C、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 【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需“酸入水”中分析; 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分析; C、根据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铁丝燃烧需防止瓶底炸裂分析。 【解析】【解答】A、从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戊二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从微观上看,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 个戊二醛分子中含有 5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戊二醛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 C 不符合题意; D、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8,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 D 符合题意。
21、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主粉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反应前 Ca、H、O、K、C 原子的个数是 1、2、5、2、1;反应后 K、O 分别为 n 个,故 n=2,由此可得 X 的化学式为 CaCO3 ,m=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析。 【解析】【解答】A、碳酸钡、氯化钙、碳酸镁的溶解性由强到弱分别是氯化钙、碳酸镁、碳酸钡,
22、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分别是二氧化碳(44)、氧气(32)、氨气(17),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C、镁比铜活泼,铜比汞活泼,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 O、Si、Al、Fe、Ca,排序符合题意,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酸镁微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析; 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 O、Si、Al、Fe、Ca 分析。 【解析】【解答】A、蔗糖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3、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C、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升高,粒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所以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间隙增大,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不同的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分析; 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C、根据金属由原子构成及原子间存在间隔分析; D、根据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解析】【解答】A、图中实验,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均不同,不能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A 不符合
24、题意; B、铜片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无法形成对比实验,不符合的单一变量的原则,故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 不符合题意; C、左边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能探究铁钉生锈时 O2是否参与反应,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C 符合题意; D、两支试管中盐酸的浓度不同,不能用于比较 Zn 和 Fe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对比实验的设计要求分析,设计对比实验时要注意变量的控制,保证两个实
25、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解析】【解答】A、无色溶液中 Fe3+不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 C、pH=11 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则 pH=11 的溶液中: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D、Cl-和 Ag+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
26、应,0a 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过程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会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增大,同时反应也有水生成,因此溶剂质量不断增大,选项不符合题意; B、待稀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开始和氯化镁反应,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生成氢氧化镁蓝色沉淀,对应图中 ab 段,此过程溶液中的溶质包括两个过程的生成物氯化钠以及未反应完的氯化镁,选项不符合题意; C、a 点氯化钠 l 的质量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b 点氯化钠的质量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之和,因此 b 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 a 点,选项不符合题意; D、b 点之后
27、加入的氢氧化钠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因为溶液中有水,所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被稀释,c 点对应溶液的 pH 小于 12,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向氯化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结合图像中各点的位置确定反应进程分析。 【解析】【解答】A. 复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生成气体或水或沉淀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 有沉淀、水生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Fe+2HCl=FeCl2+H2有气体生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pH5.6 的雨水是酸雨
28、,呈酸性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D. 某化肥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该化肥一定不含铵根离子,可能是尿素,尿素是氮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分析; B、根据酸雨是 pH5.6 的雨水分析;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析; D、根据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及氮肥的种类分析。 【解析】【解答】A、氧气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A 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取的液体体积保留一位小数,pH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 为整数,B 符合
29、题意; C、磷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C 不符合题意; D、发现燃气泄漏时,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容易引燃燃气发生爆炸,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及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B、根据 pH 试纸测定溶液整数 pH 及量筒可量取 4.2 毫升液体分析; C、根据磷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分析; D、根据燃气泄露不能接触明火及隔离氧气的灭火原理分析。 【解析】【解答】A、KCl 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 B、HCl 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
30、题意; C、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析】【解答】A、氧化钙与水,消耗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水,使氢氧化钙析出,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由上述对应关系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分别与 Na2CO3和 NaHCO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小为:Na
31、2CO3NaHCO3,所以碳酸氢钠的图像更陡;等质量的 Na2CO3和 NaHCO3反应完全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大小为:Na2CO3NaHCO3,故 B 不符合题意; C、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开始时硝酸铜的质量不变,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铜的质量逐渐减少,因为加入的铁过量,最终硝酸铜反应完,质量为 0,故 C 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几乎为零,继续加入硫酸铜溶液时,导电性增强,故 D 符合题意
32、。 故答案为:CD。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析】【解答】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证明氢氧化钠已发生了变质,但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变质,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验一采用了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属于定性检测的方法,实验二采用了具体数据进行计算,属于定量检测的方法,选项符合题意; C、实验二中加入的氯化钡能够与
33、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也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的质量相同,则无论是氯化钡还是氢氧化钡,与这些碳酸钠生成碳酸钡沉淀的质量相同,即实验二中的氯化钡溶液若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所得沉淀质量将等于 19.7g,选项不符合题意; D、利用实验二中生成的 19.7g 碳酸钡沉淀的质量能够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再根据碳酸钠的质量,能够计算出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A、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盐酸产生气泡只能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分析; B、根据实验一是利用现象得结论
34、,实验二是利用计算数值得出结论分析; C、根据实验二中加氯化钡和氢氧化钡产生沉淀质量相同分析; D、根据实验二通过数据的计算可确定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分析。 【解析】【解答】(1)甲烷的分子式为 CH4,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数目,故 3 个甲烷分子表示为3CH4。 (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2 个氟离子表示为 2F-。 (3)氯酸钾化学式为 KClO3,已知 K 元素化合价为+1 价,O 元素化合价为-2 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
35、和为零,可计算出 Cl 元素化合价为+5 价,故答案为。 (4)一水合氨是一种特殊的弱碱,不含金属元素且易溶于水,化学式为 NH3H2O。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图可知,两种微粒的质子数不同,故不是同种元素; (2)A、由“金”字旁可知,铝
36、元素和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由“石”字旁可知,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正确;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6.98,不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13,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7-13=14,故铝原子中质子数不等于中子数,正确; D、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故铝原子最外层 3 个电子的能量最高,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 (1)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 (2)根据元素名称还“钅”的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
37、量单位为“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及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分析。 【解析】【解答】(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青铜属于铜合金,金属于纯金属,所以二者都属于金属材料,象牙和玉石属于天然材料,故填:AB; (2)黄金能加工成金箔,体现了金具有优良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 (3)木炭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 【分析】 (1)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2)根据金属的延展性分析; (3)根据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解析】【解答】 (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
38、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分析可知,甲、乙是氧化物,故填:N2O4、H2O; (2)反应为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填:放出; (3)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故填:23:16。 【分析】 (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燃烧放热分析; (3)根据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t1时,a、c 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 P 点,故 P 点的含义是:t1时,a、c 的溶解度相等,均是 20g; (2)由图可知,a、b 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
39、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若 b 中含有少量 a,可采取蒸发结晶的法提纯 b; (3)t2时,a 的溶解度为 35g,该温度下,270ga 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溶剂质量为:270g-70g=200g,降温至 t1,该温度下,a 的溶解度为 20g,2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 40ga,则析出晶体 a 的质量为:70g-40g=30g; (4)t2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3,升温后,a、b 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a、b 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2时,a 的溶解度=b 的溶解度大于 t3时,
40、c 的溶解度,故 t2时,a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t3时,c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I 是紫红色金属,则 I 为 Cu;F 是黑色氧化物,且 F 与 G 反应生成 I 与
41、A,则 F 为CuO;B 与 D 可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则 B、D 分别为 CuSO4、Ca(OH)2中的一种;E 与 F 反应生成 A 与 B,则 E 为 H2SO4,B 为 CuSO4,A 为 H2O,D 为 Ca(OH)2;D 与 E 反应生成 A 与 H,则 H为 CaSO4;F 与 G 反应生成 A 与 I,则 G 为 H2;B 与 C 反应生成 I 和 J,则 C 为 Fe、Zn 等活动性强于 Cu 的金属,J 为与 C 对应的硫酸盐;代入图中,进行验证合理。 (1)H 的化学式为 CaSO4。 (2)I 为 Cu,其普遍用途为制造电线。 (3)E 为 H2SO4,F 为 CuO
42、,A 为 H2O,B 为 CuSO4,反应为 E 与 F 反应生成 A 与 B,化学方程式为。 (4)B 为 CuSO4,C 为 Fe、Zn 等活动性强于 Cu 的金属,I 为 Cu,J 为与 C 对应的硫酸盐,反应为B 与 C 反应生成 I 和 J,属于置换反应。 【分析】由波尔多液利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钙配制,氧化铜为黑色固体,铜为红色金属先推导出 B、D、F、I,再由框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推导出其它物质,然后按要求填空即可。 【解析】【解答】(1)烟花燃放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会造成的空气污染危害是加剧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 (2)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产物无污染,燃烧热
43、值高。 (3)CO2实现循环利用,那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缓解温室效应。 【分析】 (1)根据烟花燃放会生成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分析; (2)根据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热值高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引起温室效应分析。 【解析】【解答】(1)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酸、碱、盐溶于水后发生解离,在溶液中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即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故填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离子。 (2)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过程,其微观实质是 H+与 OH-生成 H2O,故填 H+与 OH-生成H2O。 (3)碱溶液中都含有 OH-,该离子使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
44、学性质,故填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分析】 (1)根据溶液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实质是 H+与 OH-生成 H2O 分析; (3)根据碱溶液中都含氢氧根离子分析。 【解析】【解答】(1)进行实验时,伸入燃烧匙过慢,会使瓶口处的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装置内气体减少,最终会比只消耗氧气的气压差更大,造成水吸入的增多,最终结果偏大; (2)纯水几乎不导电,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使溶液中有大量的离子,从而增强导电性; (3)实验现象是底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分析】 (1)根据测氧气含
45、量实验中止水夹未夹紧或伸入燃烧匙时速率慢会使结果偏大分析; (2)根据纯水导电性极弱,加入盐或碱等可增强导电性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分析。 【解析】【解答】(1)去除粗盐中的难溶物质,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步骤; (2)操作是加热蒸发,蒸发液体时需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受热不均产生飞溅; (3)图所示的操作是过滤,图中有一处明显的不正确,未用玻璃棒引流,改正方法是: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漏斗中; (4),砝码生锈,导致实际质量大于砝码上标识的质量,使称得的固体质量偏大,故所配置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大,溶质的质量分
46、数偏大。 【分析】 (1)根据粗盐提纯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分析; (2)根据蒸发时玻璃棒防止液体外溅的作用分析; (3)根据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分析; (4)根据砝码生锈质量变大分析。 【解析】【解答】(1)标号仪器的名称:长颈漏斗(因为下端没有活塞)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 O2,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为 A,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收集装置选择 D,实验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所以其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该反应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要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为氧
47、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中,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氧气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最好选择装置 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控制活塞,可以调节试管内的气压,从而控制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所以主要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 G 装置,并且装置中应盛装的液体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4)H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二氧化碳应从 a 进入,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b
48、 口,木条熄灭则已满。 【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较纯净,试管口加棉花是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导管及氧气用带火星木条验证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能控制药品接触与分离的操作可控制反应停止与发生,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用燃着木条放排出空气的导管口处验满分析。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第一个空填:产生蓝色沉淀; (2)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溶
49、液无色变为红色。现加入酚酞溶液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故第二个空填: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第 3 个空填: (3)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溶液仍为无色,溶液为中性或酸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硫酸钠,溶液为中性;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钠、硫酸,猜想二为:、,故第四个空填:、; (4)猜想二硫酸过量,检验溶液呈酸性,通过利用酸的化学性质来检验。 酸能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方法一: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方法二:加入镁或锌等活泼金属,现象:有气泡产生; 酸与碳酸盐、碳酸氢盐反应生成盐
50、和水、二氧化碳,方法三: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或碳酸氢钠,现象:有气泡产生;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方法四:加入氧化铁或氧化铜,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或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故答案为:(1)产生蓝色沉淀; (2)无明显现象; (3)、; 第五个空填:紫色石蕊溶液/镁或锌等活泼金属/碳酸钠或碳酸钙或碳酸氢钠/氧化铁或氧化铜; (选填其中一种就行) 第六个空填:溶液变为红色/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或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选填其中一种就行,必须与第五个空相对应填) 【分析】 (1)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分析; (2)根据氢氧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