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琵琶行琵琶行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_23_23_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背诵全文,学习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学习重难点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学习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过程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自学环节自学环节】【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积累本文文言知识。1. 解释下列多义词。(1)言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自言本是京城女( )(2) 命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
2、3) 数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4)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5)拨转轴拨弦三两声( ) 教学过程曲终收拨当心画( )2.指出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 ) (2)遂命酒 ( ) (3)商人重利轻别离 ( )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湓浦口: (2)转徙于江湖间: (3)感斯人言: (4)本长安倡女: (5)使快弹数曲: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二】精读探究精读探究要求: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要求: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1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3、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2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沦落”的具体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3 3、谁解琵琶声、谁解琵琶声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试着写下来。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试着写下来。4 4、谁解青衫
4、泪、谁解青衫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5 5、谁解风物意、谁解风物意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第三段: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第四段: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
5、人怎样的情感。疑难探究疑难探究【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三】欣赏音乐描写欣赏音乐描写要求:再读课文,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要求:再读课文,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1.学生诵读课文第二节,分析内容有哪些?学生诵读课文第二节,分析内容有哪些? 2.2.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3.3.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
6、曲高潮之所在。 3.3.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通过完成下面题目通过完成下面题目, ,学生对本节学习进行自主测评,注意答题规范,限时学生对本节学习进行自主测评,注意答题规范,限时 1010 分钟。分钟。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
7、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2.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3.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
8、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 B C D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教学评价与反思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琵琶行琵琶行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总第总第_23_23_课时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背诵全文,学习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
9、音乐的高超技法。学习重难点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学习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过程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自学环节自学环节】【学习活动一学习活动一】积累本文文言知识。1. 解释下列多义词。(1)言感斯人言(名词,话。)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说 )(2) 命遂命酒(动词,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动词,命名,题名。)(3) 数使快弹数曲(数词,几)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4) 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副词,暂时 )如听仙乐耳暂明( 副词,忽然,一下子 )(5)拨转轴拨弦三两声(动词,拨动) 教学过程曲终收拨当心画(名词
10、,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指出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 (名词用作动词,命令,吩咐 ) (3)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送客湓浦口: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 (2)转徙于江湖间: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3)感斯人言: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本长安倡女:判断句,意思是“本来是长安倡女”。 (5)使快弹数曲省略句,应为“使(其)快弹数曲”。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11、学习活动二学习活动二】精读探究精读探究要求: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要求:精读课文,探究如下问题:1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沦落”的具体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
12、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京倡 商妇 怨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京官 谪官 恨“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善写),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
13、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u ,勾)留江上别离情。江西九江有一处名胜古迹白居易祠,祠中著名的对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他的深厚情谊,勾留即逗留,千尺水衬托别离情之深)3 3、谁解琵琶声、谁解琵琶声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试着写下来。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试着写下来。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4、。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
15、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
16、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
17、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4 4、谁解青衫泪、谁解青衫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
18、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5 5、谁解风物意、谁解风物意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本段中的景物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有何作用?明确“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作用: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红、荻花白,万物凋零之季。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
19、愁惨的心情。 明确“别时茫茫江浸月”:作用:别时的情景江面浩渺,月色冷寂。自然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第三段:找出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分析其作用。明确“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作用:琵琶女空船为伴,唯有明月、江水绕船,孤单冷寂之意不言自明,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境。 第四段:找出描写诗人生活环境的句子,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作用:诗人的失意寂寞,孤苦无聊,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来反映,其遭际与琵琶女何其相似!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
20、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疑难探究疑难探究【学习活动三学习活动三】欣赏音乐描写欣赏音乐描写要求:再读课文,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要求:再读课文,讨论交流,探究如下问题:1.学生诵读课文第二节,分析内容有哪些?学生诵读课文第二节,分析内容有哪些?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演奏琵琶曲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曲终)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2.2.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
21、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听者的感受、反应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的(用文中的诗句回答)?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主人忘归客不发 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江上聆听琵琶曲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江上感言再促弦 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暗写、略写)3.3.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 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
22、“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 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
23、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4.4.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 1)比喻)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对音乐作品的一切
24、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D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 2)叠词和联绵词:)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3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
26、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 4)曲中带情:)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还有一个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
27、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
28、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5 5)小结:描写特色)小结:描写特色A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通过完成下面题目通过完成下面题目, ,学生对本节学习进行自主测评,注意答题规范,限时学生对本节学习进行自主测评,注意答题规范,限时 1010 分钟。分钟。1.
2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答案】B/ (提示:比喻)2.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
30、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答案】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3.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 B C D【答案】B(面写琴技 写琵琶女的身世)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教学评价与反思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