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物理” ,是“身边的物理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 ,引出疑问: “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呢?” , “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 ,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
2、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想想做做,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 “骨能传导声音” 。 而后, 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 。我对本节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 ,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 DVD 试音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 ,以加深学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