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四章老子四章目录知识相关壹文言学习贰分析探究叁总结肆壹知识相关认识老子认识老子认识道德经)贰学习文言学习文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学习文言企
2、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者不处。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长久。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学习文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3、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学习文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4、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学习文言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
5、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叁研读文本第一章节怎样理解“有”和“无”?对我们有何启示?辐条器皿房屋车毂中空器具中空屋内虚空轮轴带动,车可行驶中空置物,承载之用屋内住人,居住之用“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 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 第二章节为什么为什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功,自矜者不长。”?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
6、不立不行不明不彰无功不长无依靠虚增增大步伐难持久第二章节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都会导致失败,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政策也同样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告诫人们为人应谦恭谨慎,为政应温和柔顺,只有脚踏实地,不自以为是,不好高骛远,以一颗平常心去去面对,方可长久。 第三章节如何理解“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我们了解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了解别人是需要智慧的;比了解别人更难的是了解我们自己,能够看清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明。这就是让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
7、给人生以合理定位。如何理解“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我们战胜了别人,只能证明我们比别人有力。而一个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一个能够战胜自己、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第三章节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唯有消除不切实际的物欲,去除不合理的虚荣,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如何理解“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死而不亡者寿”讲的是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
8、过眼云烟。生命可以逝去,但精神却能永存。第三章节所以老子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章节怎样理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四章节怎样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9、。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第四章节圣人为何可以无败无失?这段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肆总结分析论证手法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
10、之以为用。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分析论证手法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分析论证手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分析论证手法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艺术特色分析感谢聆听感谢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