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煎服法中药煎服法1(一)中药煎法(一)中药煎法 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汤剂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其煎药方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法正确与否,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煎更好地发挥疗效,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汤剂的煎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煮方法,如明代医家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清代医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家徐大椿医学源流论亦云:“煎药之法,煎药之法
2、,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21.1.用具: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用具:砂锅、瓦罐和陶瓷罐为佳 此类容器材质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此类容器材质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受热均匀,导热性能缓和,是较为理想热均匀,导热性能缓和,是较为理想的煎药容器。此外,搪瓷、不锈钢和的煎药容器。此外,搪瓷、不锈钢和玻璃器皿亦可作为煎药器具,但其传玻璃器皿亦可作为煎药器具,但其传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且散热亦快。且散热亦快。 3 忌用铁、铜、锡、铝等器具煎煮中药,忌用铁、铜
3、、锡、铝等器具煎煮中药,因为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因为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与中药质不稳定,在煎煮的过程中可与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轻则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物有效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物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质,产生毒性。 4 2. 2.用水用水 煎药用水以水质洁净、矿物质少煎药用水以水质洁净、矿物质少为原则,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为原则,除处方有特殊规定用水外,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外,一般用井水、自来水、蒸馏水或纯净水。水或纯净水。5 另外煎
4、药须用凉水或是凉井水,忌另外煎药须用凉水或是凉井水,忌用开水煎药,因为许多中药是植物类,用开水煎药,因为许多中药是植物类,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紧缩、凝固,蛋白质在细胞壁会立即紧缩、凝固,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利用。有效成分的利用。 6 加水量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药加水量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质、药量、吸水程度、煎药时间而定。量、吸水程度、煎药时间而定。一般汤剂经水煎两次,其中一般汤剂经水煎两次,其中70%-70%-80%8
5、0%的有效成分已析出,因此临的有效成分已析出,因此临床多采用两煎法。床多采用两煎法。7 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均匀放入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均匀放入药锅内看准药物表面的位置,第一煎药锅内看准药物表面的位置,第一煎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cm3-5cm为准,为准,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第二煎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2-2-3cm3cm为准;另一种加水方法是按平均为准;另一种加水方法是按平均每每1g1g药加水药加水10ml10ml。计算该方总的水量,。计算该方总的水量,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一般第一煎将总水量的70%70%加入,第加入,第二煎加入剩余的二煎加入剩余的
6、30%30%。8 煎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600毫升毫升-750-750毫升,大约相当于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9 如果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如果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药适当增多一些;煎煮矿加水量药适当增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时,加水量可物类、贝壳类药物时,加水量可以稍减。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以稍减。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如不避免煎药过程中频频加水,如
7、不慎将药弄糊,应弃去,不可加水慎将药弄糊,应弃去,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再煎后服用。 10 3. 3.浸泡浸泡 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煎药之前,宜先将药材泡透。因为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含有淀粉、蛋中药大多数是干品,且含有淀粉、蛋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白质,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质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组织细胞膨胀后可以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一般复方煎药时有效成分易于析出。一般复方汤剂加水搅拌后浸泡汤剂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30-60分钟。分钟。11 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的方剂,需及浸泡20-3020-30
8、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的方剂、需浸泡主的方剂、需浸泡6060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分钟。但浸泡时间也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另外,煎药前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或霉变。另外,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不可用水洗药,因为某些中药含有糖和苷类等易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溶于水的物质;还有些中药是经过炮制的,如添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加蜜、醋和酒等,若用水洗,会丧失一部分有效成分,降低药效。成分,降低药效。 12 4. 4.煎药煎药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
9、之为“火候火候”,有有“文火文火”和和“武火武火”之分。如本草纲之分。如本草纲目曰:目曰:“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先武后文,如法服上,未有不效者。效者。”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武火是指大火急煎,文火是指小火慢煎。火慢煎。13 一般以一般以“先武后文先武后文”为原则,即在煎药开为原则,即在煎药开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始用武火,后用文火,并保持在微沸状态,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既可减慢药物的蒸发,又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出。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武火煮沸后,煎,以防药物挥发;滋补药宜先
10、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改用文火久煎,是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14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煎药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时间从水沸后开始计算;一般药物一煎需要20-3020-30分钟,二煎需要分钟,二煎需要10-2010-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分钟;解表、芳香类药物,一煎需要一煎需要15-2015-20分钟,二煎需要分钟,二煎需要10-1510-15分钟;受热分钟;受热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易变性的药物,如钩藤、大黄等,应待其他药物煎好前好前5-105-10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
11、煎分钟加入;滋补类药物,一煎40-5040-50分钟,分钟,二煎二煎30-4030-40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分钟;有毒性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狼毒等需要久煎,约狼毒等需要久煎,约60-9060-90分钟。分钟。 15 5. 5.特殊煎煮法特殊煎煮法 有些药材因性质、成分特殊,煎药时需要特殊有些药材因性质、成分特殊,煎药时需要特殊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 (1 1)先煎)先煎 先煎的目的: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毒先煎的目的: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性,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16 难溶于水的药难溶于水的药,如贝壳类(海蛤壳、如贝壳类(
12、海蛤壳、牡蛎、珍珠母等);角、骨、甲类(水牡蛎、珍珠母等);角、骨、甲类(水牛角、龟板、鳖甲穿山甲、鹿角等);牛角、龟板、鳖甲穿山甲、鹿角等);矿石类(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石决矿石类(生石膏、寒水石、磁石、石决明、代赭石、自然铜等)和质地坚硬,明、代赭石、自然铜等)和质地坚硬,不易煎煮的药物,应先打碎后先煎煮不易煎煮的药物,应先打碎后先煎煮3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分钟,再下其他药物。 17 某些有毒药物可经过先煎某些有毒药物可经过先煎1 12 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附子、生草乌、毒性的目的。如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生川乌等。18 质轻量大的药物(茅根
13、、夏枯质轻量大的药物(茅根、夏枯草、玉米须等)应先煎,澄清后草、玉米须等)应先煎,澄清后取汁,以其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取汁,以其药汁代水再煎其他药。 19(2 2)后下)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药物因煎煮时间过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一般来说,在其他群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一般来说,在其他群药文火煎煮药文火煎煮15152020分钟后放入需后下的药分钟后放入需后下的药物再煎煮物再煎煮5 51010分钟即可。分钟即可。 20解表药,如:细辛、薄荷等。解表药,如:细辛、薄荷等。芳香药,如:藿香、砂仁、豆蔻、沉香、芳香药,如:藿香、砂仁、豆蔻、沉香、檀香、青蒿、鱼腥草等
14、。檀香、青蒿、鱼腥草等。 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等。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等。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含有久煎后有效成分易被破坏的药物,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如: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等。 21(3 3)包煎)包煎 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药物装在纱布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药物装在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22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包煎,以免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过程中粘煳锅底。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粘煳锅底。如车前子、葶苈子等。葶苈子等。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富含
15、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叶、辛夷等。嗽,如旋覆花、枇杷叶、辛夷等。 23花粉等微小颗粒药物,因总表面花粉等微小颗粒药物,因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黄、海金沙、煎出。如蛤粉、蒲黄、海金沙、滑石、赤石脂等。滑石、赤石脂等。24(4 4)另煎)另煎 某些贵重的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某些贵重的药物,为了保存其有效成分,尽量减少损耗,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尽量减少损耗,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2-3 3小时
16、,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小时,煎好后,单独服用或兑入汤药中同服,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犀角等。服,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犀角等。 25(5 5)烊化(溶化)烊化(溶化)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如与其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其他药物,他药物同煎则易粘锅煮糊,且附着其他药物,影响药效,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影响药效,应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之溶解,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 26(6 6)冲服)冲服 某些不耐高温且
17、又难溶于水的贵重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贵重药物,可先磨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药物,可先磨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如三七、琥珀、犀煎好的药液冲服,如三七、琥珀、犀角、珍珠、羚羊角等。角、珍珠、羚羊角等。 27(二)(二) 服法服法 1. 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汤剂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汤剂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一般每日一剂,煎二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时间为4 46 6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小时左右。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来确定。 282022-5-11可编辑修改2
18、9(1 1)饭前服药)饭前服药 饭前胃中空虚,药物可避免与食饭前胃中空虚,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进入肠道,充分发物混合,能迅速进入肠道,充分发挥药效。如补益药、驱虫药、攻下挥药效。如补益药、驱虫药、攻下药、制酸药及部分治疗胃肠道疾病药、制酸药及部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的药物。 30(2 2)饭后服药)饭后服药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的刺激,故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都胃的刺激,故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都应饭后服用,如消导药、抗风湿药等。应饭后服用,如消导药、抗风湿药等。另外,健胃药也应在饭后服,以便充另外,健胃药也应在饭后服,以便充分发挥药效。分发挥药效。
19、31(3 3)特定时间服药)特定时间服药 清晨服药清晨服药 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药物可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避免与食物混合,能迅速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发挥药效。 驱虫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驱虫药晨起空腹时服药,不仅有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药物迅速入肠发挥作用,且可避免频频起床影响睡眠。起床影响睡眠。 32 睡前服药睡前服药 a.a.安神药在睡前安神药在睡前3030分钟至分钟至1 1小时服药。小时服药。 b.b.缓下药在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缓下药在睡前服用,以便翌日清晨排便。便。 c.c.涩精止遗药在睡前服药,也可在晚间涩
20、精止遗药在睡前服药,也可在晚间服用。服用。 33 疾病发作前服药疾病发作前服药 a.a.平喘药和截疟药所治疗的喘咳和疟疾一般发作多有平喘药和截疟药所治疗的喘咳和疟疾一般发作多有规律性,故宜于发作前规律性,故宜于发作前2323小时服用,恰好在疾病小时服用,恰好在疾病发作时起效。发作时起效。b.b.主治月经不调的药物,尤其是治疗痛经的药物宜在主治月经不调的药物,尤其是治疗痛经的药物宜在月经前月经前3737天服用,以起到调经作用。天服用,以起到调经作用。 34 定时服药定时服药 慢性疾病定时服药。慢性疾病定时服药。 352.2.服药季节服药季节 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属于季节性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属于季节
21、性疾病,故应在当季发病时及时服用疾病,故应在当季发病时及时服用中药,正确地指导患者服药。但应中药,正确地指导患者服药。但应注意的是服药时间与季节相反的问注意的是服药时间与季节相反的问题,即冬病夏治,夏病冬治。题,即冬病夏治,夏病冬治。36 其原因是有些疾病如果正当季节发病其原因是有些疾病如果正当季节发病时治疗,不容易彻底去根,而在非其季时治疗,不容易彻底去根,而在非其季节有意地调服、调护,则有利于疾病的节有意地调服、调护,则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如冬季好发的喘咳证,喘咳多由痊愈,如冬季好发的喘咳证,喘咳多由于痰浊而引起,当冬季寒冷时发作明显,于痰浊而引起,当冬季寒冷时发作明显,但此时病情较重,需用
22、中医但此时病情较重,需用中医“急则治其急则治其标标”之法,以暂缓疾病的病势,之法,以暂缓疾病的病势,37 若在夏季时就有意识地服用化湿祛若在夏季时就有意识地服用化湿祛痰之药,并施以适当的调护,则可祛痰之药,并施以适当的调护,则可祛除痰浊,使其冬季发病机会减少,或除痰浊,使其冬季发病机会减少,或既使发作,病势也不致过急,而施以既使发作,病势也不致过急,而施以标本同治之法以除顽疾。标本同治之法以除顽疾。 383.3.服药多少(剂量)服药多少(剂量) 剂量是指一日或一次给予患者的药物数剂量是指一日或一次给予患者的药物数量。一般药物剂量由医师确定,护理人量。一般药物剂量由医师确定,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
23、嘱执行,有时医嘱也提员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有时医嘱也提出酌情给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灵活掌出酌情给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灵活掌握一次或一日的剂量。握一次或一日的剂量。 39 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 1剂,每剂剂,每剂药物一般煎药物一般煎2323次,分头煎和二煎,有次,分头煎和二煎,有些滋补药也可以煎些滋补药也可以煎3 3次。可将头煎、二次。可将头煎、二煎药汁混合后煎药汁混合后“分服分服”,也可将两次所,也可将两次所煎药汁煎药汁“顿服顿服”、分数次服等,需要视、分数次服等,需要视病情不同而分别对待。病情不同而分别对待。 40(1 1)一般服法一般服法 病缓者一日一剂,病缓
24、者一日一剂,早晚分服。早晚分服。(2 2)顿服顿服 病情紧急者,可一次顿病情紧急者,可一次顿服。服。 (3 3)隔隔4 4小时服小时服 重病、急病者可每重病、急病者可每隔隔4 4小时服药一次,以使药效持续。小时服药一次,以使药效持续。 41(4 4)不拘时服不拘时服 急性病、热性病和治疗咽喉急性病、热性病和治疗咽喉疾病的药物应不拘时间,迅速服用,有的也疾病的药物应不拘时间,迅速服用,有的也可煎汤代茶饮。可煎汤代茶饮。 (5 5)小量频服小量频服 呕吐患者或小儿患者宜小量呕吐患者或小儿患者宜小量频服。呕吐患者小量频服的原因是大量可以频服。呕吐患者小量频服的原因是大量可以引发或加重呕吐症状;小儿则
25、因其力弱而不引发或加重呕吐症状;小儿则因其力弱而不胜大的药力。胜大的药力。 424.4.服药冷热(温度)服药冷热(温度) 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温度是指中药汤剂的温度或服药时开水的温度。分为温服、热服药时开水的温度。分为温服、热服和冷服。服和冷服。 43(1 1)温服)温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酒、药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称为温服。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称为温服。 一般中药多采用温服。一般中药多采用温服。44 中医认为凉(冷)者属阴,阴盛损阳,中医认为凉(冷)者属阴,阴盛损阳,脾胃之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弱时再进脾胃之
26、气属阳,患者脾胃之气虚弱时再进凉汤,势必更伤阳气,对病情不利。温服凉汤,势必更伤阳气,对病情不利。温服又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瓜蒌、又可减轻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瓜蒌、乳香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乳香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服后能缓解上述不良呕吐等不良反应,温服后能缓解上述不良反应。反应。 45 值得注意的是,汤剂放凉后,值得注意的是,汤剂放凉后,要温服时,应先加热煮沸,使要温服时,应先加热煮沸,使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汤剂中沉淀的有效成分重新溶解后,再放温服用。解后,再放温服用。 46 不应只加热到温热不凉就服用,因为不应只加热到温热不凉就服用
27、,因为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汤剂放冷后许多有效成分因溶解度小而析出沉淀,如果只服用上面的清液,舍析出沉淀,如果只服用上面的清液,舍去沉淀部分必然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去沉淀部分必然影响疗效。如加热至沸,则已沉淀的有效成分又可溶解,放温后则已沉淀的有效成分又可溶解,放温后服用,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服用,基本上与刚煎时效果相近。 47(2 2)热服)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热服。解表药必须热服以助药力发服的方法称为热服。解表药必须热服以助药力发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汗。寒证用热药,应热服,属“寒者热之寒者
28、热之”之法;之法;真热假寒用寒药,应热服,属真热假寒用寒药,应热服,属“寒药热服寒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之法,以减少患者服药格拒。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凡理气、活血、格拒。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凡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剂均应热服。化瘀、补益剂均应热服。 48(3 3)凉服)凉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热证用寒药应凉服,属“热者寒之热者寒之”之理;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之理;真寒假热用热药,应凉服,属属“热药凉服热药凉服”,“治寒
29、以热药,凉而行之治寒以热药,凉而行之”之之法。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法。不论是汤剂还是中成药,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剂均应凉服。服药呕吐者,应清热、解毒、祛暑剂均应凉服。服药呕吐者,应先口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先口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后再凉服,以减轻症状。症状。 495.5.服药方法服药方法 (1 1)中成药用白开水送服。)中成药用白开水送服。(2 2)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祛寒药可用姜汤送服。(3 3)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祛风湿药可用黄酒送服。(4 4)呕吐病人共用生姜服药。)呕吐病人共用生姜服药。 50(5 5)浓煎汤剂少量多次服用。)浓煎汤
30、剂少量多次服用。(6 6)口腔、咽喉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口腔、咽喉病人宜少量频服或含服。含服。(7 7)危重病人宜喂服。)危重病人宜喂服。(8 8)昏迷、破伤风及其他不能进食)昏迷、破伤风及其他不能进食的病人宜鼻饲法给药。的病人宜鼻饲法给药。 516.6.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服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服药后患者宜休息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更好的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于药物更好的吸收;同时要严密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服药后的反应,尤其是服用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和药性峻烈的药物,更应严用的药物和药性峻烈的药物,更应严密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密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5
31、2(1 1)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正常反应)观察服药后的必然反应(正常反应) 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患者服用药物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作用,如服解表药后,否则,药物就未达到预期的作用,如服解表药后,患者会汗出、服利水渗湿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患者会汗出、服利水渗湿药后,患者排尿次数和尿量增加,这说明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量增加,这说明药物在体内发挥正常疗效了。 53(2 2)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全身反应)观察服药后的综合反应(全身反应) 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因药物进入人体之后,必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
32、必须全面观察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此,我们必须全面观察服药后的各种反应,如服用泻下药后除了要观察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观察大便的性质、药后除了要观察大便的次数以外,还要观察大便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颜色、形状、气味,以及是否伴有腹痛,腹痛的性质、发作的时间、程度等。发作的时间、程度等。 54 中药中毒时常见的症状是:咽干、舌麻、面色及全中药中毒时常见的症状是:咽干、舌麻、面色及全身发红、皮肤干燥,伴有皮肤丘疹、头晕、烦躁、身发红、皮肤干燥,伴有皮肤丘疹、头晕、烦躁、呕吐、腹泻、腹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语言及肢体呕吐、腹泻、腹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语言及肢体运动
33、障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随即转为意识模运动障碍、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随即转为意识模糊、呼吸暂停。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音低、脉细弱、糊、呼吸暂停。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音低、脉细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如临床出现上述症状,应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如临床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救治抢救。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救治抢救。 55 正确地服用中药,正确地施以服药前后的护理,正确地服用中药,正确地施以服药前后的护理,不仅对疾病及时地发挥作用,也可以提高其远期疗不仅对疾病及时地发挥作用,也可以提高其远期疗效,使药物能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逐渐或迅速地效,使药物能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逐渐或迅速地发挥药效,使慢性疾病得到渐渐恢复,使急性疾病发挥药效,使慢性疾病得到渐渐恢复,使急性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再施以渐治之法,可以根治疾病,得到及时控制,再施以渐治之法,可以根治疾病,战胜顽疾。战胜顽疾。 562022-5-11可编辑修改57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