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镇(街道)减灾资源(能力)调查表X省X市X县行政区划代码:填报单位(盖章):指标名称数量计量单位一、基本概况乡镇(街道)名称(文字)乡镇(街道)地址(文字)乡镇(街道)代码(若有)(文字)年末总户数户常住人口数量人影响乡镇(街道)的主要灾害类型(多选)本级灾害管理工作人员总数人本级灾害信息员人数人二、隐患排查、风险评估与信息通信情况是否开展乡镇(街道)灾害风险评估(是/否)是否有乡镇(街道)灾害类地图(是/否)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方式(多选)灾害预警信息传达方式(多选)灾情信息上报方式(多选)三、应急预案建设、培训演练情况近3年编制或修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数量个近3年针对自然灾害启动应急响应次数次
2、上一年度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次数次上一年度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参与人次人次四、资金、装备物资、场所情况乡镇(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经费保障方式(单选)上一年度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投入总金额万元救灾物资储备方式(多选)本级救灾物资、装备储备点数量个本级储备点救灾物资、装备数量套/个/件其中:应急电源或应急发电设备数量套(或件)应急通信设备数量套(或件)应急供水设备数量套(或件)应急医疗设备数量套(或件)现有储备物资、装备折合金额万元本级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数量个(或处)本级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容量人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21年月日说明:一、填报说明1 .填报范围:各乡镇
3、(街道)均应填写本报表。2 .填报主体:由县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辖区内各乡镇和街道填写。3 .统计时间: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一年度为2020年。二、指标解释1 .乡镇(街道)地址:乡镇政府(街道办)所在地详细地址信息,精确到门牌号。2 .乡镇(街道)代码:若有,填写乡镇(街道)代码。3 .常住人口数量:调查年内,包括户口在本地、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不在本地,但在本辖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人口。采用统计部门的口径填写。4 .影响乡镇(街道)的主要灾害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干旱;其他灾害。5 .本级灾害管理工作人员总数:指乡镇(街道)本级专门
4、开展灾害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专指乡镇(街道)防灾科、减灾科或应急科等专门管理或应对自然灾害科室的工作人员,不含临时聘用人员。6 .本级灾害信息员人数:指乡镇(街道)本级灾害信息员人数,不包括辖区内各社区(行政村)的灾害信息员数量。7 .是否开展乡镇(街道)灾害风险评估:指对乡镇(街道)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的风险大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8 .是否有乡镇(街道)灾害类地图:乡镇(街道)灾害类地图是指展示乡镇或街道防灾减灾概况的空间地图,包括灾害危险性图、灾害风险图、隐患点分布图和应急疏散图等,这些图可以是由专业部门绘制的,也可以是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绘制的非专业地图。若乡镇(街道)有上述任何一种地
5、图,填“是”,否则填“否”。其中:灾害危险性图:指根据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结果绘制的展示乡镇(街道)危险性大小空间分布的地图。灾害风险图: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绘制的展示乡镇(街道)风险大小空间分布的地图。隐患点分布图:指根据隐患排查结果,标注乡镇(街道)隐患点位置、类型、大小等内容的地图。应急疏散图:指标有应急避难所、应急疏散路径等内容的空间地图,主要用于灾害发生时乡镇(街道)居民的应急疏散。9 .灾害预警信息接收方式:指乡镇政府(街道办)接收上级行政部门或专业机构发送的灾害预警信息,包括电话;微信;网络系统:其他。10 .灾害预警信息传达方式:指乡镇政府或街道办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给辖区内各社区(
6、村)的方式,包括电话;微信;网络系统;其他。11 .灾情信息上报方式:指乡镇政府或街道办将辖区的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上报给上级行政单元的常规方式,包括电话;微信;上报系统;其他。12 .近3年编制或修订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数量:近3年编制或者修订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包括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总数,若在近3年内,编制了某一个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又对此预案进行了修订,则应急预案的数量记为1。13 .近3年针对自然灾害启动应急响应次数:根据预案,近3年启动本级自然应急预案总次数,若没有启动或者本级没有应急预案,则填0。14 .上一年度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次数:上一年度由本级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总次数
7、。15 .上一年度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参与人次:参与上一年度本级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和演练居民(不含工作人员数量)总人次。16 .乡镇(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经费保障方式:乡镇(街道)综合减灾工作经费,包括用于乡镇(街道)防灾、减灾、救灾的各类资金(如防灾场地建设、系统建设等)的各类经费;经费保障方式包括:纳入财政预算;一定额度内,随支随报;无;其他(具体填写工作经费保障方式)。17 .上一年度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投入总金额:乡镇或街道上一年度投入的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工作的总经费。18 .救灾物资储备方式:包括实物储备;协议储备:无储备;其他。19 .本级救灾物资、装备储备点数量:本乡镇(街道)本级认
8、定的用来储备救灾物资、装备的地点,不含消防站等专业站点和社区(乡镇村)层面的物资储备点。20 .本级储备点储备的救灾物资、装备数量:在乡镇(街道)本级灾害物资储备点储备的物资、装备总量。21 .应急电源或应急发电设备数量:乡镇(街道)储备的应急电话或应急发电设备数量。22 .应急通信设备数量:乡镇(街道)本级储备点储备的应急广播、应急喇叭等应急通信设备数量。23 .应急供水设备数量:乡镇(街道)本级储备点储备的应急供水设备(包括应急水井)数量。24 .应急医疗设备数量:乡镇(街道)本级储备点储备的应急医疗设备数量(不含乡镇医院、社区卫生院储备的医疗设备和器械)。25 .现有储备物资、装备折合金
9、额:在乡镇(街道)本级储备点储备的救灾物资、装备折合的总金额。按购置时的价格统计即可,不计折旧情况。26 .本级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数量:指乡镇(街道)建设、管理或认定的,在自然灾害应急期为辖区居民提供临时庇护的、设有明显指示标牌的安全场所(如对地震灾害可以是开阔、较大面积的公园,学校操场等;应对洪涝灾害的防洪楼等)的数量。不包含社区层面的应急避难所,以及辖区内县级及以上级别的政府部门认定、管理或建设的灾害应急避难场所。27 .本级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容量:乡镇(街道)本级建设或认定的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能容纳的总人数。三、逻辑关系1.本级储备点救灾物资、装备数量应急电源或应急发电设备数量+应急通信设备数量+应急供水设备数量+应急医疗设备数量。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