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读1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附录附录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2、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的基础。3二、课程基本理念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
3、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v(一)(一) 学段划分学段划分v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年级)、第二学段(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年级)。三、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设计思路5(二)(二)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
4、、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术语解释见附录1)。6v(三)(三)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v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统计与概率率”“”“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 v“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
5、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7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新意识。891030600, 30060, 30006三万零六百三万零六百 三万零六十三万零六十 三万零六三万零六零零1112水深水深 60米米20
6、 米米水深水深 20米米海平面海平面0米米 甲湖甲湖 乙湖乙湖13323 32 26 62 26 63 33 32 21 16 62 23 36 631415161718 1920(表象的基础)(表象的基础)(表象的形成)(表象的形成)(表象的改造)(表象的改造)21222324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 如:识别梯形如:识别梯形说出梯形特征说出梯形特征2526rR 2 22242rrRS272829307 75 50.120.12 7 75 50.120.12 3.53.51 12 21 1 7 71 1 3.53.52 21 1 35353 370706 67
7、 70.60.6 31比积少比积少2个个18 多多2个个203233注意学习习注意学习习惯惯34353637383940建立模型的过程建立模型的过程 41424344 在内容的呈现上,在内容的呈现上,1956年以前,没有这一年以前,没有这一方面的要求,形式单一;方面的要求,形式单一;1956年至年至2000年年呈现形式逐渐多样化,表格、图画、对话呈现形式逐渐多样化,表格、图画、对话等,并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等,并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的问题;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卡通,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卡通,实物,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实物,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形式更趋多形式更趋多样。
8、样。 4546474 41 1222 )(haS2 ahS48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增强发现
9、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9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
10、学态度。 50二、学段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年级)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第二学段(第二学段(46年级)年级)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第三学段(第三学段(79年级)年级)51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
11、的数学活动经验。经验。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52第二学段(46年级)四、综合与实践1. 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2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题的过程。3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
12、题的过程。4. 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53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
13、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
14、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
15、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54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 合理把握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的实施的实施7.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1)“预设预设”与与“
16、生成生成”的关系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55二、评价建议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17、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自信心。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2
18、.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价3. 情感态度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4.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5. 体现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6. 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价结果7. 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56三、教材编写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1.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教材编写应体现科学性2. 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3. 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 4. 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5. 教材内容设计
19、要有一定的弹性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6. 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57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与学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的辅助用书、教学挂图等;信息技术资源如网络、如网络、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数学软件、多媒体光盘等;社会教育资源如教育如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与学科专家,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环境与
20、工具电视广播等;环境与工具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如日常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学信息,用于操作的学具或教具,数学实验室等;生成性资源成性资源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如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作品、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课堂实录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活动的质量。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有关
21、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关人员应依据本标准,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各种课程资源。581. 文本资源文本资源 2. 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其一,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辅助性工具。其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其三,将计算器等技术作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辅助性工具。 3. 社会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 4. 环境与工具环境与工具5. 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59附附 录录附录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本标准中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
22、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这些词的基本含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60v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v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v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v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6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