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10 ,大小:3.37MB ,
文档编号:2634965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634965.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史料学与文献检索(全套课件110P).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史料学与文献检索(全套课件110P).ppt

1、史料学与文献检索史料学与文献检索第一节第一节 史史 料料一、史料的概念和范围一、史料的概念和范围 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材史料,或称历史资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材料。料。 历史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人类社会的实际历史的含义有两种:一种是指人类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一种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追述,实发展过程;一种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追述,实质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重认和重构。质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重认和重构。 广义的史料,应包括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广义的史料,应包括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中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痕迹。 第一章第一章 史料学理论史料学理论一

2、、史料的概念和范围一、史料的概念和范围 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当这些遗迹进入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当这些遗迹进入历史研究和历史编纂的领域,成为被人们使用的有史研究和历史编纂的领域,成为被人们使用的有用材料时,才能真正具有史料的价值和意义。用材料时,才能真正具有史料的价值和意义。 史料的概念是相对于史学研究来说的,离史料的概念是相对于史学研究来说的,离开了史学研究也就谈不上史料。反过来说,史料开了史学研究也就谈不上史料。反过来说,史料的范围要受到一定历史时期史学研究范围的限制,的范围要受到一定历史时期史学研究范围的限制,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研究,对于史料的范围和构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研究,对于史料的范

3、围和构成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成都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第一编第一编 史料学理论史料学理论二、史料的构成和分类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口传史料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口传史料(一)实物史料:(一)实物史料:1 1、遗址:了解古人社会生活的第一手材料。、遗址:了解古人社会生活的第一手材料。2 2、墓葬:、墓葬:实际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实际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制度、等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时的社会制度、等级关系、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关系、社会经济、意识形态、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的情况。3 3、遗物(历史文物):生产工具、生活资料、货、遗物(

4、历史文物):生产工具、生活资料、货币、武器、刑具、度量衡、刻石、砖瓦等。币、武器、刑具、度量衡、刻石、砖瓦等。客客 家家 围围 屋屋(二)文字史料(二)文字史料: :是指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体是指用文字记录的形式体现和保存下来的人类活动遗迹。现和保存下来的人类活动遗迹。(三)口传史料:即口述史料或口碑史料,(三)口传史料:即口述史料或口碑史料,主要是指以口头流传为显著特征的史料。其主要是指以口头流传为显著特征的史料。其最常见、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神话传说、民最常见、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歌谣。间故事和歌谣。 在现代史料学的意义上,口传史料还包在现代史料学的意义上,口传史料还包括回忆录

5、、调查记录等。括回忆录、调查记录等。 三、史料的一般性质和特征三、史料的一般性质和特征 史料不是自然物,而是人的创造物,是特定人群史料不是自然物,而是人的创造物,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条件下进行生存发展的文化遗留。因此任在特定生存条件下进行生存发展的文化遗留。因此任何史料都不但带有一定的何史料都不但带有一定的特点,而且还带有与特点,而且还带有与特定文化区域相联系的特定文化区域相联系的民族性民族性特点;同时在阶级社会特点;同时在阶级社会中,许多史料又往往带有一定的中,许多史料又往往带有一定的阶级性阶级性特点。特点。 “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

6、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 国初之学大,乾嘉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王国维:(王国维:观堂集观堂集林林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情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情景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被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被迫出逃。庚子西狩丛谈作者吴永,时任怀来知县,迫出逃。庚子西狩丛谈作者吴永,时任怀来知县,后为办理随扈前路粮台。本书记述的就是作者在怀来迎后为办理随扈前路粮台。本书记述的就是作者在怀来迎驾以及后来随扈西行过程中的亲历、亲见、亲为。驾以及后来随扈西行过程中的

7、亲历、亲见、亲为。 卷一:卷一:“前清庚子拳匪之难,八国联军入京师,前清庚子拳匪之难,八国联军入京师,两两宫西狩宫西狩。”康熙郯城县志卷九灾异康熙郯城县志卷九灾异林传甲黑龙江乡土志林传甲黑龙江乡土志历史第二十九课历史第二十九课宋徽钦之北狩宋徽钦之北狩:“金人渡河南,破汴梁,擒徽宗、钦宗父子,囚之五国城。金人渡河南,破汴梁,擒徽宗、钦宗父子,囚之五国城。”(一)史料的积存(一)史料的积存 史料积存的主要途径是人类自己的积累。这史料积存的主要途径是人类自己的积累。这一过程可以从远古传说算起。我国远古的传说主一过程可以从远古传说算起。我国远古的传说主要是关于氏族社会里英雄人物的故事。大致分两要是关于

8、氏族社会里英雄人物的故事。大致分两类:类: 一类是对自然进行斗争,以有关治水和耕稼一类是对自然进行斗争,以有关治水和耕稼的为多;的为多; 一类是氏族部落间原始战争的故事。一类是氏族部落间原始战争的故事。 这些传说,不管在具体事件上的真实性如何,这些传说,不管在具体事件上的真实性如何,都包含了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史料内容,是都包含了一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史料内容,是人类有意识地积累史料的最古老的形式。人类有意识地积累史料的最古老的形式。四、史料的积存和散佚四、史料的积存和散佚 我国古代文字史料的积存,与史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我国古代文字史料的积存,与史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 周代

9、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守藏之史等,这些周代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守藏之史等,这些史官的共同任务是起草文件、宣读文件、记录某些活动、史官的共同任务是起草文件、宣读文件、记录某些活动、保管各种官文书,尽管官职不同,但大致都与文字记录保管各种官文书,尽管官职不同,但大致都与文字记录有关。有关。 西周晚期,各国诸侯国也都设有史官,史官的职责西周晚期,各国诸侯国也都设有史官,史官的职责渐趋专门化。渐趋专门化。 秦汉有兰台令史、太史令等掌管典籍文书兼记史书的秦汉有兰台令史、太史令等掌管典籍文书兼记史书的官职。官职。 魏晋正式出现了专掌史事的著作郎、著作佐郎等魏晋正式出现了专掌史事的著作郎、著作佐郎

10、等职。职。 北齐始置史馆,北齐始置史馆,唐初形成系统的史馆修史制度唐初形成系统的史馆修史制度(唐太宗置史馆唐太宗置史馆修撰修撰、直馆等官,掌修国史、直馆等官,掌修国史)。)。宋代发展为复杂严密的宋代发展为复杂严密的馆阁制度。馆阁制度。 设馆修史,运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系统地搜集和设馆修史,运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系统地搜集和编纂史料,是我国古代史料积存的一大特点。编纂史料,是我国古代史料积存的一大特点。 晋书晋书. .职官志:职官志:“著作郎,著作郎,魏明帝太和中,诏魏明帝太和中,诏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置著作郎,于此始有其官。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

11、八人。郎,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于是改隶秘书省。于是改隶秘书省。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 新唐书新唐书. .百官志二:百官志二:“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著作佐郎二人,从六品上,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史料的积存:史料的积存:1 1、历史书籍的编纂、历史书籍的编纂2 2、历史档案的积存、历史档案的积存3 3、图书搜访与古籍整理、图书搜访与古籍整理(始于西汉成帝,(始于西汉成帝,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序序:“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以书颇散

12、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农求遗书于天下。”唐毋煚唐毋煚古古今书录今书录、明、明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清、清四库全书四库全书)4 4、金石资料及近世考古资料、金石资料及近世考古资料的搜集的搜集隋代牛弘的图书隋代牛弘的图书“五厄五厄”: 秦始皇焚书,一厄;王莽赤眉军入关秦始皇焚书,一厄;王莽赤眉军入关对典籍的焚毁,二厄;东汉末年董卓对典籍的焚毁,二厄;东汉末年董卓迁都造成京都典籍被焚,三厄;西晋迁都造成京都典籍被焚,三厄;西晋末年的末年的“刘、石乱华刘、石乱华”,书籍散亡殆,书籍散亡殆尽,四厄;南朝梁时的侯景之乱,梁尽,四厄;南朝梁时的侯景之乱,梁元帝自焚藏书于外城,五厄。元帝自焚藏书于外城,五厄

13、。明代胡应麟的图书明代胡应麟的图书“十厄十厄”: 在牛弘在牛弘“五厄五厄”基础上又补五厄:隋基础上又补五厄:隋末广陵焚书,一厄;唐开元盛世藏书末广陵焚书,一厄;唐开元盛世藏书毁于安史之乱,二厄;唐末战乱图籍毁于安史之乱,二厄;唐末战乱图籍无存,三厄;北宋靖康之灾,图书遭无存,三厄;北宋靖康之灾,图书遭毁,四厄;绍兴之祸,南宋图书遭兵毁,四厄;绍兴之祸,南宋图书遭兵燹,五厄;燹,五厄;历史与史料历史与史料梁启超:梁启超:“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中国历中国历史研究法史研究法P40P40)史料工作,通常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

14、分史料工作,通常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分析鉴别、考订归纳、阐释和利用等。析鉴别、考订归纳、阐释和利用等。史料学是在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史料日史料学是在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史料日益增多,史料工作日趋繁重复杂的情况益增多,史料工作日趋繁重复杂的情况下,为适应史学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逐步下,为适应史学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史料学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 1 1、先秦时期已经萌芽、先秦时期已经萌芽 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夏禮吾能言之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

15、宋不足征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也。文獻不足故也。足, 則吾能征之則吾能征之矣。矣。”最早明确提出了叙述历史最早明确提出了叙述历史必须依据史料的观点。必须依据史料的观点。论语论语述而:述而:“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信而好古。”2 2、秦汉以后,历史著作增多,史料问题日益被重视、秦汉以后,历史著作增多,史料问题日益被重视 司马迁史记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屡次提到对史料的处理情五帝本纪屡次提到对史料的处理情况:况:“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

16、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帝系姓,儒者或不傳。余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

17、故著為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本紀書首。書首。 ” 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皇家藏书,也是大规模整理史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皇家藏书,也是大规模整理史料的工作。料的工作。 刘勰文心雕龙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史传:“公羊高雲公羊高雲傳聞異辭傳聞異辭,荀況稱,荀況稱錄遠錄遠略近略近,蓋文疑則闕,貴信史也。蓋文疑則闕,貴信史也。然俗皆愛奇,莫顧實理。傳聞而欲偉其然俗皆愛奇,莫顧實理。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遠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事,錄遠而欲詳其跡。於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蠹也。至於記編同時,時同多詭,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

18、蠹也。至於記編同時,時同多詭,雖定、哀微雖定、哀微辭,而世情利害。勳榮之家,雖庸夫而盡飾;迍敗之士,雖令德而常嗤,辭,而世情利害。勳榮之家,雖庸夫而盡飾;迍敗之士,雖令德而常嗤,理欲吹霜煦露,寒暑筆端,此又同時之枉,可為歎息者也!理欲吹霜煦露,寒暑筆端,此又同時之枉,可為歎息者也!” 重视史料的传统,在地下出土史料的整理方面也有体现。重视史料的传统,在地下出土史料的整理方面也有体现。 晋晋书书束皙传: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塚,得竹書數十車。塚,得竹書數十車。初發塚者燒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劄,初發塚者燒

19、策照取寶物,及官收之,多燼簡斷劄,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以其書付秘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文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以其書付秘書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文寫之。皙在著作,得觀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寫之。皙在著作,得觀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 3 3、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急剧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急剧增多 刘知几史通刘知几史通采撰:采撰:“蓋珍裘以眾腋成溫,廣廈以群材合構。自古探穴藏蓋珍裘以眾腋成溫,廣廈以群材合構。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懷鉛握槧之客,何嘗不徵求異說,采摭群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山之士,懷鉛握槧之客,何嘗不徵求異說,采摭群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史通

20、史通杂述杂述:“爰及近古,斯道漸煩。史氏流別,殊途並鶩。榷而為論,其爰及近古,斯道漸煩。史氏流別,殊途並鶩。榷而為論,其流有十焉:一曰偏紀(記近事的短篇),二曰小錄,三曰逸事,四曰瑣言,五曰郡書,流有十焉:一曰偏紀(記近事的短篇),二曰小錄,三曰逸事,四曰瑣言,五曰郡書,六曰家史,七曰別傳,八曰雜記,九曰地理書,十曰都邑簿六曰家史,七曰別傳,八曰雜記,九曰地理書,十曰都邑簿(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古代以记载帝京宫阙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陵庙街廛郭邑规模制度为主的典籍。 )。)。”史通史通载文:载文:“凡今之為史而載文也,苟凡今之為史而載文也,苟能撥浮華,采貞實,亦可使夫雕蟲小技者,聞能撥

21、浮華,采貞實,亦可使夫雕蟲小技者,聞義而知徒矣義而知徒矣。” 司马光通鉴考异,开史家著书自司马光通鉴考异,开史家著书自注异同之例,为史料学之创举。注异同之例,为史料学之创举。 郑樵通志的郑樵通志的“二十略二十略”中设立中设立图谱略金石略,重视史料图谱略金石略,重视史料的直观性和原始性,也是前史中所的直观性和原始性,也是前史中所没有的。没有的。 5、宋元明清时期 宋末元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首次把史宋末元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首次把史料分为料分为“文文”和和“献献”,即文字史料和口传史,即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两部分。料两部分。 “文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传记之书

22、;“献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 章学诚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易教上易教上:“六六经皆史也经皆史也。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离事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也。 ”还多次谈到官府案牍、金石图谱、私还多次谈到官府案牍、金石图谱、私家文集等史料的价值,以为家文集等史料的价值,以为“职官职官故事。案牍图牒之书,不可轻议故事。案牍图牒之书,不可轻议”;“三代钟鼎,秦汉石刻,款识奇古,三代钟鼎,秦汉石刻,款识奇古,文字雅奥,为后世所不可得者哉。文字雅奥,为后世所不可得者哉。取辨其事,虽庸而

23、不可废取辨其事,虽庸而不可废 。”集部集部之书皆之书皆“与史家互出入与史家互出入”,“往往往往有记传诸体,可裨史事有记传诸体,可裨史事”;即使家;即使家乘谱牒,亦乘谱牒,亦“有补于知人论世之学,有补于知人论世之学,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已也。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已也。”“得史料之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得史料之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一)在文字记录以外者。此项史料之性质可略(一)在文字记录以外者。此项史料之性质可略分为三类:曰现存之实迹;曰传述之口碑;曰分为三类:曰现存之实迹;曰传述之口碑;曰遗下之古物。遗下之古物。6、近代以来对史

24、料的重新认识顾颉刚指出,顾颉刚指出,禹在说文中解释为一种有足的大虫,禹在说文中解释为一种有足的大虫,曾作为强有力的动物被铸刻在商周曾作为强有力的动物被铸刻在商周“九鼎九鼎”上,古人把上,古人把这种大虫作为自己崇仰的神,类似图腾,渐渐演变成这种大虫作为自己崇仰的神,类似图腾,渐渐演变成“上帝派下来治水的神上帝派下来治水的神”、进而演变成、进而演变成“最古的人王最古的人王”。到战国时的禹贡等文献中,终于成了夏朝的开启者到战国时的禹贡等文献中,终于成了夏朝的开启者“夏后夏后”,并且有了与尧舜的承继关系、治水的传说等,并且有了与尧舜的承继关系、治水的传说等等。等。 (顾颉刚与古史辨顾颉刚与古史辨200

25、6-11-28 来源: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 ) 顾颉刚对古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是揭示出战国、秦、汉以顾颉刚对古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是揭示出战国、秦、汉以来的古书,特别是来的古书,特别是“经书经书”上所载的古史,大多出于神话上所载的古史,大多出于神话传说的演变,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层积累起来造传说的演变,是由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一层层积累起来造成的,从而把充塞在古史中许多虚妄的伪史料清除出去,成的,从而把充塞在古史中许多虚妄的伪史料清除出去,为科学地研究我国的古代史扫清了道路。为科学地研究我国的古代史扫清了道路。 19221922年,顾颉刚在起草年,顾颉刚在起草最早的上古史传说最早的上古史传说

26、时,把时,把诗诗、书书和和论语论语三部书中的古史观念作比较、三部书中的古史观念作比较、发现禹的传说是西周时就有的。尧、舜的传说是春秋末年发现禹的传说是西周时就有的。尧、舜的传说是春秋末年才产生的,伏羲、神农出现得就更晚了。于是他就立了一才产生的,伏羲、神农出现得就更晚了。于是他就立了一个假设:个假设:“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统恰是一个反背。”“因为想做史学因为想做史学 , ,所以要搜集史料所以要搜集史料 , ,审定史审定史料料” ; ; “古书是古史材料的一部分古书是古史材料的一部分 , ,必须把古书的必须把古书的本身问

27、题弄明白本身问题弄明白 , ,始可把这一部分的材料供始可把这一部分的材料供古史的采用而无谬误古史的采用而无谬误” ; ; “这是研究古史的这是研究古史的初步工作初步工作”。 顾颉刚顾颉刚: : 古史辨古史辨自序自序 , , 古史辨第古史辨第3 3册册, ,北京朴社北京朴社,1931,1931年年1111月月二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根本在于它开二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根本在于它开拓了史料的来源。甲骨卜辞拓了史料的来源。甲骨卜辞“有裨于经有裨于经史二学史二学”;断简空名,可以实指其地;断简空名,可以实指其地;敦煌写本是补订史实、校勘文献的依凭;敦煌写本是补订史实、校勘文献的依凭;封泥玺印封泥玺印“足以

28、考正古代官职地理书足以考正古代官职地理书”;陶器、货币上的文字都陶器、货币上的文字都“足以考经证足以考经证史史”。 王国维:王国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陈寅恪对中国史料的断代分布有一总体看法:“上古去今太远,无文字记载,有之亦仅三言两语,

29、语焉不详,无从印证。加之地下考古发掘不多,遽难据以定案。画人画鬼,见仁见智,曰朱曰墨,言人人殊,证据不足,孰能定之?中古以降则反是,文献足征,地面地下实物见证时有发现,足资考订,易于着笔,不难有所发明前进。至于近现代史,文献档册,汗牛充栋,虽皓首穷经,迄无终了之一日,加以地面地下历史遗物,日有新发现,史料过于繁多,几无所措手足。”(见王钟翰陈寅恪先生杂忆)“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上古史之范围,非寅恪所敢置词”,非唯谦虚之论,而有深意在焉。在他看来,近代史料太多,上古史料太少,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前者令研究难以全面;后者使研究难以定案。而中古以降近代以前,史料

30、既非多到无从下手,也非少到无从印证,治史者最有用武之地,成果也足以征信。 一、史料引用导致错误的几种主要原因 1、史料本身无错误,没有正确理解原意或者标点不正确造成错误 例:司马光奏议(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卷三八乞以十科举士札子中一段话的标点: “应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寄禄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太中大夫职,自观文殿大学士至待制,每岁须得于十科内举三人。”第三节第三节 史料的鉴别与引用史料的鉴别与引用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儉日用不過百五十錢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錢斷為三十塊掛屋樑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別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此賈耘老法也蘇東坡集卷三十答秦太虛書

31、 2、史料本身没有错误,由于引用者推断不正确造成错误 例:雍正十一年四月上谕载“朕覽本朝人刊寫書籍凡遇胡虜夷狄等字每作空白或改易形聲如以夷為彝以虜為鹵之類殊不可解揣其意蓋為本朝忌諱避之以明其敬慎不知此固背理犯義不敬之甚者也嗣後臨文作字及刊刻書籍如仍蹈前轍照大不敬律治罪。 常见推断错误:丰收地区粮价推断为全国性的粮价;个别农业生产条件好地区粮食产量推断为各地的普遍产量;只有高官才有的待遇推断为所有官员的待遇;某一历史人物偶尔一句同情穷人的话,推断为代表人民群众利益。3、史料内容比较含蓄,由于引用者缺乏深入辨析造成错误4、没有直接引用原书,造成以讹传讹。5、因为版本不善造成史料的错误或者脱漏古籍中

32、二与三、三与五、十与千错误不少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興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呂氏春秋察傳6、史料本身就有错误(1)有意错乱史实,屈从于统治者权势,或者为了个人名利、或者为了个人恩怨、或者出于宗派利益,故意湮没、歪曲、丑化乃至捏造史实。(2)无意识的错乱史实,作者依据错误的记载和传闻,或者记忆抄写错误导致。其(魏收)自序雲漢初魏無知封高良其(魏收)自序雲漢初魏無知封高良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彥彥子歆歆子悅悅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彥彥子歆歆子悅悅子子建子建

33、子收無知於收為七代祖而子子建子建子收無知於收為七代祖而世之相去七百餘年其妄如是則其述他世之相去七百餘年其妄如是則其述他人世系與夫事業可知矣洪邁容齋三人世系與夫事業可知矣洪邁容齋三筆卷二魏收作史筆卷二魏收作史 二、如何正确引用史料和鉴别史料 1、搞清楚史料确切含义,尊重史料的客观性 乾德元年,令诸州岁奏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预。文献通考卷十一户口考二 2、引用它书所录史料,要核对原文,尽可能引用第一手史料 史记、汉书、西汉会要 3、要尽可能使用好的版本 版本学,好版本(时间早、校勘精、注释详的版本和足本) 格萨尔王传 1949年7月北新书局出版的守常文集,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

34、选集,1984年该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2001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李大钊全集。4、要详细占有史料,才能去伪存真陈垣:“一、凡事之传说,不论真伪,必各有因;二、研究讨论一事,如证据未充分时,决不可妄下断语;三、读书时遇细微异同之处,亦不可忽略。”关于宋高宗生母韦氏被俘时的年龄: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靖康稗史开封府状5、正确采用反证、理证等方法来鉴别史料。 中大夫直不疑“善盗嫂”宋史艺文志经解类有颜师古刊谬正俗八卷,儒家类又有颜师古纠谬正俗八卷。 6、借助考古发掘来核实史料 战国策卷二一:“左师触詟愿见太后”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

35、纵横家书:触龙言 南宋京城有一座属于修内司的官窑。 1998年,杭州凤凰山老虎洞考古证明。 7、要全面客观地运用事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功过好坏的材料 “如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亦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也。”(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10页。 洪皓嘗奏事而論及先臣(岳飛)不覺為慟,洪皓嘗奏事而論及先臣(岳飛)不覺為慟,以為虜中所大畏服不敢以名稱者惟先臣至以為虜中所大畏服不敢以名稱者惟先臣至號之為岳爺爺及先臣之死虜之諸酋莫不酌號之為岳

36、爺爺及先臣之死虜之諸酋莫不酌酒相賀以為和議自是可堅酒相賀以為和議自是可堅 岳珂鄂國金岳珂鄂國金佗佗稡編卷八稡編卷八 8、本证、旁证是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 本证:使用史书自身的有关记载进行鉴别,证明真伪。 例:史记 高祖本纪、汉书 高祖本纪与陈平传、功臣表。 旁证:使用别的史书所载内容进行鉴别,辨别真伪,适用场合多于本证。 例:元史 李谦传载:“谦幼有成人风,始就学,日记数千言,与徐世隆、孟祺、阎复齐名,而谦为首。” 9、正确采用理证方法 积极的判断和推理 消极的判断和推理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第一,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第三

37、,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年代学、避讳学知识进行鉴别。 1、避讳的产生和变化 先秦避讳规定: A、活着不避讳 B、卒哭方避讳(百日后) C、避讳名字不避讳姓氏 D、不避讳嫌疑名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比如禹与雨、丘与区) E、二名不偏讳(双名中只有一字相同,不必回避;比如孔子母亲名徴在,孔子言徴不言在,反之也然。 F、礼记曲礼曰: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祖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 G、君所无私讳 H、诗、书不讳,临文不讳。 作诗、写文章、读文章不必回避。另外一种说法。 I、庙中不讳

38、 (在庙中依礼致辞发言可不避讳 ;一次庙祭中,只能有一个死者享受避讳,不能同时避讳) J、已祧不避讳 K、妇讳不出门,大功(堂兄弟辈)、小功不讳(伯叔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辈)第四节 避讳学 2、秦汉以降避讳的逐渐严格化 A、二名偏讳 B、避嫌名 C、追该古书(前人要避后人之避讳) D、私讳盛行 例:杜甫、李贺;父亲名乐,一辈子不听音乐;父亲名石,一辈子不用石器,遇到石桥让人背着走; 例:杨万里:万里风帆何时到 E、避讳改姓 庄与 严;姬与周 F、科举考试中的避讳 庙讳、国讳、圣人、主考官之讳、家讳等。 G、避讳的法律化 初明宗(後唐)崩太常卿崔居儉以故事當為禮儀使居儉辭以祖諱蠡馮道改居儉秘書監居儉

39、怏怏失職中書舍人李詳為居儉誥詞有“聞名心懼”之語(劉)昫輒易曰“有恥且格”居儉訴曰“名諱有令式予何罪也當時聞者皆傳以為笑新五代史卷五十五(盧)文紀素與宰相崔協有隙協除工部郎中於鄴,文紀以鄴與其父名同音大怒鄴赴省參上文紀不見之因請連假已而鄴奉使未行文紀即出視事鄴因醉忿自經死文紀坐貶石州司馬新五代史卷五十五 聞古天子之名難知而易諱也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者朕甚憐之其更諱詢諸觸諱在令前者赦之漢書卷八 宣帝紀第八 諸上書若奏事誤犯宗廟諱者杖八十口誤及餘文書誤犯者笞五十即為名字觸犯者徒三年若嫌名及二名偏犯者不坐。 唐律疏議卷十 3、常用的几种避讳办法 (1)改字 (2)空字 空格;以“某”字代替;以“讳

40、”字代替 (3)缺字 (4)缺笔 (5)以字、号和住地代替名字 (6)以官职(阶)、封号、谥号代替 (7)改名称 (8)其他 “与今上御名同”。 “从王从页”。子某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史記卷一十孝文本紀第十 九月癸丑立第二皇子浚為始興王第三皇子諱為武陵王(諱代替劉宋孝武帝劉駿之駿) 鄂州城北鳳凰山之陰有佛刹曰興唐寺其小閣有鐘題志雲大唐天祐二年三月十五日新鑄勒官階姓名者兩人一曰金紫光祿大檢校尚書左僕射兼禦史大陳知新一曰銀青光祿大檢校尚書右僕射兼禦史大楊琮大字之下皆當有夫字而悉削去觀者莫能曉五代新舊史九國志並無其說唯劉道原十國紀年載楊行密之父名怤怤與夫同音是時,行密據淮南方破杜洪於鄂而有其地故

41、將佐為諱之容齋三筆 卷第十 4、避讳的复杂性(1)历朝历代避讳宽严不一(2)避讳不尽(3)后人追改和回改不尽隋史成於唐太宗時其時不避世字如王世積陰世師馮世基薛世雄虞世基諸人傳皆未回避此紀(指隋書高祖紀)風骨不似代間人代稱純孝彰不代之業精采不代周輔及宏道於代代俗之徒德為代範與代推移行歌避代皆唐人追改而風流映世世子世孫世祿世人及韋世康王世積虞世基之類仍用本文者蓋唐以後人又據它書回改而改之複不能盡也民部尚書之民不諱而啟民可汗則改為啟人皆因校書者展轉改易非史家之例不一也王鸣盛十七史商榷5、避讳学知识的运用(1)鉴别成书年代(2)鉴别伪撰伪作王通著中说(3)鉴别史料讹误(4)鉴别史书有无后人增补改动(5

42、)鉴别文物制作年代及真伪 目录 第 一 章第 一 章 商 殷 史 史 料商 殷 史 史 料 第一节第一节 概况概况第二节第二节 传世甲骨文的著录书传世甲骨文的著录书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发掘的甲骨文科学发掘的甲骨文第四节第四节 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第二章第二章 西周春秋战国史史西周春秋战国史史料料 第一节第一节 概况概况第二节第二节 西周至战国文献史料西周至战国文献史料第三节第三节 汉代以下有关周代的汉代以下有关周代的文献史料文献史料第四节第四节 清代对周代文献的整清代对周代文献的整理研究资料理研究资料第五节第五节 有关周代的考古文物有关周代的考古文物史料史料第三章第三章 秦汉史史料秦汉史史料 参

43、参 考考 书书 目目 全 书 共 分 三 编 。全 书 共 分 三 编 。 第一编史料学理论问题。第一编史料学理论问题。 第二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介绍。第二编中国古代史史料介绍。 本编将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本编将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按其体裁和内容性质,分为按其体裁和内容性质,分为考古史料,群经史料,诸子考古史料,群经史料,诸子史料,纪传体史料,编年体史料,纪传体史料,编年体史料,政书体史料,纪事本史料,政书体史料,纪事本末体史料,传记史料,科技、末体史料,传记史料,科技、宗教和学术史料,地理、方宗教和学术史料,地理、方志和谱牒史料,文集史料,志和谱牒史料,文集史料,笔记和杂史史料,类书、丛笔记和杂史史

44、料,类书、丛书和辑佚书史料,档案史料,书和辑佚书史料,档案史料,国外史料等十五大类国外史料等十五大类 第三编关于史料的研究和应第三编关于史料的研究和应用问题。用问题。 黄永年:黄永年:唐史史料学唐史史料学序序言言:“希望通过它告诉人们研希望通过它告诉人们研究唐史应掌握哪些史料,以及这究唐史应掌握哪些史料,以及这些史料的源流、价值和使用方些史料的源流、价值和使用方法。法。” 第二讲 先秦史料 第一节 殷商史料一、文字史料二、传世甲骨文三、甲骨学一、殷商文字史料1.尚书五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勘黎、微子2.诗经商颂、史记殷本纪3.左传、国语、竹书纪年、世本等他书记载二、传世甲骨文1.甲骨文

45、的发现过程2.存世甲骨文10万余片,4千余字,已识别1千余字。卜辞:叙、命、占、验内容广泛三、甲骨学1.刘鹗铁云藏龟与孙诒让契文举例2.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与王国维的考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篇3.罗振玉对甲骨学的贡献辑文四种:殷墟书契(前、后、菁、续)著录甲骨5417片;殷墟书契考释六万言:都邑、帝王、人名、地名、文字、卜辞、礼制、卜法郭沫若:甲骨自出土后,其搜集、保存、传播之功,罗氏当居第一,而考释之功亦深赖罗氏。4.郭沫若:卜辞通纂、殷契粹编5.胡厚宣:战后甲骨集录四部6.董作宾主编:殷墟文字甲编、乙编7.甲骨文合集(郭沫若、胡厚宣)1979.10补编1997.7第二节 西周春秋战国史

46、料一、传世文献史料二、汉代以下有关周代的文献史料三、清人对周代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一、周代传世文献(一)概述1.史官记述,用以垂训鉴戒:言事二体2.礼乐诗3.记言之书与编年体的百家春秋(二)历史著作与官方文献1.尚书与逸周书尚书的流传与真伪问题2.世本(传世8种)3.穆天子传与山海经4.春秋及三传5.诗、易、国语、战国策“三礼”仪礼:刘向排次,郑玄注。周礼:西汉析出的古文经,官制多为春秋之前,郑玄注,孙诒让作正义。礼记:131篇。戴德取85篇大戴礼记,戴圣取49篇小戴礼记,郑玄注,孔颖达疏。大戴礼记唐时存39篇,后从盛德析出明堂,计40篇。(三)诸子之书及其他1.墨子 :孙诒让间诂2.道德经与庄子

47、:王弼、郭象注3.兵法类: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3.法家类: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4.孟子:赵岐注5.吕氏春秋:高诱注6.科技类:素问、甘石星经、夏小正、月令7.考古发现新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侯马盟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二、汉代以下有关周代的文献史料1、历史著作:史记、汉书(表、志)、吴越春秋(赵晔)、越绝书(袁康)、华阳国志(常璩)古史考(谯周)、帝王世系(皇甫谧)、稽古录资治通鉴(司马光)、通鉴外纪(刘恕)、大事记(吕祖谦)、皇王大纪(胡宏)路史(罗泌)、通鉴前编(金履祥)、春秋别典(薛虞稷)、七国考(董说)2、其它杂项著作史料尚书大传

48、:陈寿祺校注韩诗外传(韩婴)淮南子新序、说苑、古列女传(刘向)水经注(郦道元)三、清人对周代文献的整理与研究1.综合整理:古今伪书考(姚际恒)、绎史(马骕)、春秋大事表(顾栋高)五礼统考(秦蕙田)、礼书通故(黄以周)、三礼通释(林昌彝)考信录(崔述)玉函山房辑佚书(马国瀚)、汉学堂丛书(黄奭)2.年代研究资料三代正朔通考(崔述)古史纪年、古史考年异同表)、武王克殷日记(林春溥)、武王践祚记(任兆麟)、周年表(朱右增)、周公年表(牟庭相)春秋长历(陈厚耀)、春秋历学三种(王韬)战国策年表(于鬯)3.地理研究资料禹贡锥指(胡渭)、尚书地理今释(蒋廷锡)、诗地理征(朱右曾)、尚书释地(阎若璩)等第三

49、讲第三讲 秦汉魏晋南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史料朝史史料第三讲第三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史料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史料一、史料特点二、纪传体正史的确立与繁荣三、其他文献史料四、考古与文物资料一、史料特点一、史料特点(一)秦汉时期1.主要时代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并得以巩固;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出现了一批对当代和后来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钜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路積於外腐敗不可食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一一、史料特点一、史料特点2.秦汉时期史料主要特点史料范围扩大,种类增多;史学巨著出现;纪传体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史学体裁;私家撰史仍是主流;散佚严重一、史料特点一、史料特

50、点(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时代特征经学衰微,史学分立(儒、玄、史、文四科)2.各朝政府普遍留意史事(秘书监与著作郎)一、史料特点2.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特点正史占据了史料中的中心位置(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官修与私撰并存;史注之风盛行;传记、谱学、地志学兴盛;佛教、道教史料大量涌现;总集开始出现(昭明文选)。二、纪传体正史的确立与繁荣二、纪传体正史的确立与繁荣1.史记(1)无与伦比的史料价值秦始皇本纪汉初人物传记、类传、少数民族列传八书和十表(2)三家注裴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3)清代以来对史记的考订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玉绳史记志疑、王念孙读书杂志陈直史记新证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