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命体征的测量 授课教师: 联系电话: 邮 箱: 1.学习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体 温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定义:也称体腔温度,是指身体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且低于正常温度。3.体 温部位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口温37 36.337.2肛温 37.5 36.537.7液温 36.5 36.537.7生理变化: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4.体温过高 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节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上升,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升高。一般而言,当腋
2、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体温过高。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体 温二、异常体温的观察5.体 温分度温度范围低热37.5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体温过高的临床分度(口温)华氏温度(F ) = 摄氏温度() 1.8 + 326.退热期: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 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 燥无汗、畏寒、寒战 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 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表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
3、软弱无力。特点:散热 产热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体温骤退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 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体温上升起体 温发热过程及表现7.体 温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常见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驰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 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
4、性感冒,癌性发热等。8.体 温1 23 4分别是:1不规则热,2间歇热,3弛张热,4稽留热9.体 温体温计的种类10.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1)口温: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舌系带两侧)3分钟,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 温腋下出汗较多或有创伤、手术、炎症者,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2)腋温: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510分钟,必要时托扶病人手臂。(3)肛温:病人侧卧、屈膝仰卧或俯卧位,露出臀部,在肛表水银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测量3分钟。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病人不宜使用不宜测肛
5、温 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不能合作者不宜测口温 11.体 温消毒液5min流水冲洗、擦干,将汞柱甩至35以下消毒液30min冷开水擦干备用二消毒一清洗12.体 温护理措施1. 降低体温2. 加强病情观察3. 补充营养和水分4. 促进患者舒适5. 心理护理13.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药物降温: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冷疗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制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用冷可采用温水拭浴、酒精拭浴,达
6、到降温的目的。体 温降低体温措施14.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四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芥末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解除,治疗效果如何,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 量、 尿量及体重变化。体 温加强病情观察15.体 温补充营养和水分促进患者舒适心理护理1.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2.多饮水1.休息2.口腔护理3.皮肤护理1.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发冷、发抖
7、、面色苍白,此时患者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应注意经常探视患者,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2.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给患者的身心不适,合理处理患者的要求。3.退热期:满足患者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补充营养16.脉 搏 脉搏的产生: 主要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范围:正常情况下与心率一致,安静状态下成人60-100 次/分,脉律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跳动力 量相等;脉搏强弱相等;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型,情绪,活动,药物17.脉 搏 脉搏的测量测量部位18.脉 搏 19.脉 搏 20.脉 搏 3
8、.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脉搏4.为偏瘫者测脉应选健侧肢体5.不可用拇指测脉1.压力要适度,以能感觉到脉搏为宜 2.异常脉搏、危重病人测1分钟21.脉 搏 一般计数30秒,有异常脉搏(脉搏节律异常)、危重患者应测1分钟。当脉搏细弱而触摸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测心率1分钟代替脉率。 由两名护士测量,听心率者发“始”、“停”口令,数值以分数式记录,如心率96次,脉率76次,记录为96/76/min (心率/脉率/min)。22.脉 搏 异常脉搏强弱异常心动过缓,安静状态下,成人小于60次/分心动过速度 安静状态下,成人大于100次/分间歇脉:规律或不规律的脉搏间隔中漏去一次,脉搏发生不规律,如心肌病、心肌
9、梗死、洋地黄中毒等脉搏短绌:脉率小于心率,脉搏完全不规则。多见于心房颤动者洪脉:脉压差大,脉搏强大。多见于甲亢、高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细脉:脉压差小,脉搏弱,多见于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交替脉:出现强弱交替的脉搏。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等水冲脉:出现脉搏骤降骤起,急促有力,见于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奇脉:在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脉率异常节律异常23.呼 吸 定义: 呼吸是指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即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正常呼吸: 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频率与深浅度均匀平稳,呼吸无声不
10、费力。呼吸增快:24次/min; 呼吸过缓:12次/min 。24.呼 吸 1. 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起伏(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2. 测量30s,将所得值乘以2,即为呼吸频率,如病人呼吸不规 则及婴儿应测1min3. 为重病人呼吸微弱不宜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 前,观察棉花纤维吹动情况,计数1min呼吸的测量25.1、测呼吸时,应不使病人察觉2、婴幼儿先测呼吸,再测其他生命体征3、呼吸不规则、婴幼儿应测1分钟呼 吸 26.血 压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正常血压: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
11、压差为 30-40mmHg。高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140mmHg,舒张压 90mmHg。低血压: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低于90/60mmHg。27.血 压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80 正常血压130=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28.血 压 电子血压计汞柱式血压计台式式血压计29.血 压 测量部位:以常在上肢肘窝的肱动脉处测量为方便。用物: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笔。坐位坐位袖带袖带血压计血压计30.血 压 操作流程:1. 量前休息(15-30min)2. 体位适宜(坐位或仰卧位被测肢体与心脏平行)
12、3. 缠好袖带(手掌向上,肘部伸直,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一指为宜)正确测量:听诊器置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关闭气门,充气置肱动脉搏动消失在升高20-30hhmg,缓慢放气,第一声搏动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或减弱为舒张压。4. 整理用物,记录结果。31.血 压 1.重复测量时,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将汞柱降至“0”点。2.尽量做到定时、定部位、定体位和定血压计测量(四定四定)。3.血压计应平稳放置,不可倒置,用后袖带内气体要放尽,平卷。4.打气不可过高、过猛,否则造成水银外泄。慢慢放开气门,不要把气囊阀放得太松,以免掉落丢失.5.血压计抬起向右倾斜30-35度,使水银完全进入水银壶内,然后关闭血压计开关。32.血 压 运动、抽烟等后立即测量 测量值偏高袖带过窄测量值偏高袖带过宽测量值偏低被测肢体位置过高测量值偏低被测肢体位置过低测量值偏高袖带过紧测量值偏低袖带过松测量值偏高放气过快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放气过慢收缩压偏高即刻反复测量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33.2016共共 同同 进进 步步34.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