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5 ,大小:10.65MB ,
文档编号:2647883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64788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拔罐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拔罐培训课件.ppt

1、定义定义拔罐的作用拔罐的作用拔罐原理拔罐原理拔罐治疗的特点拔罐治疗的特点拔罐的适应症拔罐的适应症拔罐的禁忌症拔罐的禁忌症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罐的种类罐的种类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 定义:定义: 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因为古人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sh)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已达到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方法。拔罐的作用拔罐的作用 1、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2、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3、疏经通络、扶正祛邪 4、拔毒祛浊、培元固本 产生负压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

2、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可以吸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达到治痛、恢复机能的目的。恢复机能的目的。可使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改善充血状态、加加强新陈代谢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等废物的排除、改变局部、加速体内毒素等废物的排除、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性及机体抵抗力,增强局部耐性及机体抵抗力,通过反通过反射机制而调节全身,从而

3、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射机制而调节全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首先是对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对能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再次再次提高免疫能力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外界环,刺

4、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最后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加,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粘连状解除肌肉疲劳、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态,并防止肌肉萎缩。拔拔罐罐原原理理负压作用温热作用调节作用 拔罐治疗的特点拔罐治疗的特点 1、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2、罐法多样,取用

5、灵活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拔罐的适应症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等,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等,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伤、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瘫等。1内科病内科病 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 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

6、、三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叉 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 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2妇科病妇科病 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子 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3儿科病儿科病 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4外科病外科病 疖

7、、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5皮肤病皮肤病 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 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6. 五官科五官科 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扁 桃体炎。桃体炎。 拔罐的禁忌症拔罐的禁忌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 间隙期使用。(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

8、免引起大出 血。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4)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用拔罐治疗。(5)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 及愈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6)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 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 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 可随便拔罐。(7)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8)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9)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 疲劳者、不合作者均不宜拔罐(10)精神紧张,精神

9、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 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11)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 后二阴部位、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 者、肌肉瘦削、露骨不平、毛发多之处均不宜拔罐。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 避免风寒侵袭。2、操作时避免烧灼罐口,仅防烫伤皮肤。同时注意拿稳火,不要把火掉在患者的身上去了,以免烧伤顾客。3、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4、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5、操作时

10、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使用多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牵拉产生疼痛或脱罐。6、在应用走罐时,罐口应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7、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上碘酒或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注意不要把水泡外皮扯掉(严重者到医院).8、在应用刺血拔罐时,刺血工具要严密消毒,出血量不宜过多,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9、患者如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及时做妥善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

11、、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头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并送医院治疗10、留罐的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泡。11、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不可硬拉或旋动。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12拔罐后洗澡易受风.更不用冷水洗澡,体表受凉会感冒.(使毛孔收缩),所以最好不洗澡.罐的种类罐的种类 1、传统罐具:以前用牛角罐的种类罐的种类 玻璃罐 陶 罐 竹 罐 抽气罐竹罐竹罐 用直径用直径3 35 5厘米坚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截成固无损的竹子,截成6 61010厘米不

12、同长度磨厘米不同长度磨光而成。光而成。 优点:优点:取材容易,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摔碎。不易摔碎。 缺点:缺点:易燥裂而漏气。易燥裂而漏气。陶罐陶罐 陶土烧制而成。罐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口平滑厚实,大小不一。平滑厚实,大小不一。 优点:优点:吸附力大,易吸附力大,易于高温消毒。于高温消毒。 缺点:缺点:质重易碎。质重易碎。玻璃罐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央呈球形,罐口厚实平滑。分大、中、小分大、中、小3 3型。型。 优点:优点:质地透明,能质地透明,能直直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接观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吸附力大。

13、等情况,吸附力大。 缺点:缺点:容易破碎。容易破碎。 抽气罐抽气罐 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由抽气唧筒和带有活塞的透明塑料罐组成。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优点:可随意调节吸可随意调节吸附附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力,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缺点: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无火罐的温热刺激。激。( (一一) )、明确诊断、明确诊断( (二二) )、准备用品、准备用品( (三三) )、摆好体位、摆好体位( (四四) )、选穴原则、选穴原则( (五五)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1 1、点火方法、点火方法 2 2、拔罐法的运用、拔罐法的运用( (六六) )、留罐和起罐、留罐和起罐( (七七) )、拔罐后的罐斑的

14、临床意义、拔罐后的罐斑的临床意义拔罐的方法拔罐的方法(一)明确诊断、选准部位(一)明确诊断、选准部位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二)准备用品(二)准备用品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火柴、凡士林油膏。(三)摆好体位(三)摆好体位 原则: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方便术者操作;1) 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或平放或放于体侧,下肢自然分 开,膝下可垫以软枕。 适用于头面,胸腹,上肢内侧,下肢前面,内外侧部的拔罐治疗。2)俯卧位:患者自然俯卧床上,胸前可垫于软枕,踝关节也可垫软枕。 适用于项背腰臀及双下肢后侧的拔罐治疗3)侧卧

15、位:患者自然侧卧于床,双下肢屈曲,上面 的前臂下可垫着软枕。 适用于肩,协肋,膝以 及上下肢外侧的拔罐 治疗。4)仰靠座位:即仰面靠坐于手椅上的 座位。 适用于前头,面颊,上胸,肩臂,腿 膝,足踝等部位的拔罐治疗。5)俯卧座位:即头部俯伏于椅背上的 座位。 适用于头顶,后头,项背等部位的俞 穴。(四)选穴原则(四)选穴原则 1 1、)就近拔罐、)就近拔罐即在病痛处拔罐。这是由于病痛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局部经络功能之失调,如经气不通所致。在病痛处拔罐,就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地目的。2 2、)远端拔罐、)远端拔罐就是在远端病痛处拔罐。这远端部位的选择是以经络循环为

16、依据,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以调整经气,治疗疾病。如牙痛拔合谷,胃腹疼痛拔足三里,颈椎疼痛拔足三里等。3 3、)特殊部位拔罐、)特殊部位拔罐某些穴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根据病变特点特点来选择拔吸部位。如:大椎,曲池,外关等有退热作用。如治疗发热时,可以在上述部位处拔罐。内关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过急可以选择此穴。 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进罐内,在罐的底部或中部旋转数圈迅速退出,再速将罐扣在需拔罐处,即可吸住,操作动作要快。 此方法由于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燃热,以免烫伤皮肤。 操作要领

17、站位:站位: 拔罐时拔罐时. .操作师站在患者的右边,就左手拿火,右手拿罐;操作师站在患者的右边,就左手拿火,右手拿罐;站左边就右手拿火,左手拿罐。站左边就右手拿火,左手拿罐。(五)(五)操作方法操作方法轻、快、准、稳1) 点火方法点火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架火法 贴棉法闪火法闪火法 用镊子挟住用镊子挟住95%95%乙醇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绕绕1 12 2圈,迅速退出后拔圈,迅速退出后拔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在施术部位。闪火法不受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体位限制,吸附力大,较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为安全,临床最为常用。投火法投火法 将折叠的软质纸将折叠的软质纸卷(或卷

18、(或95%95%乙醇棉球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施术,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本法多用于身部位。本法多用于身体侧面拔罐。体侧面拔罐。架火法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烧及取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传热的块状物,上置95%95%乙醇棉球,放在乙醇棉球,放在应拔的部位上,点燃应拔的部位上,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上。后迅速将罐扣上。贴棉法贴棉法 将直径约为将直径约为2 2厘米厘米的的95%95%乙醇棉球,贴在乙醇棉球,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以免滴下烫伤皮适中,以免滴下烫伤

19、皮肤。本法多用于侧面横肤。本法多用于侧面横向拔罐。向拔罐。1 1单罐单罐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2 2多罐多罐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较丰满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数个至10余个。3 3闪罐闪罐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多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虚症及中风后遗症等疾病。闪罐法是平补平泻法,主祛风疏筋。2 2)拔罐法的运用)拔罐法的运用4 4留罐留罐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

20、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留罐法是补法,主吸拔阴冷痼寒。不留罐法为泻法。5 5走罐走罐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剂做为介质,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在需要拔的部位上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背,大腿等部位。主宣卫驱邪,通经活血。6 6药罐药罐 (1)煮药罐:将竹罐放在锅里加水煮沸,使用时用卵圆钳倒挟罐底,甩去罐内水,用湿毛巾迅扪罐口,乘热拔在施术部位。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

21、的2/3-1/2)。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的。常用于风湿、哮喘、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7 7针罐:针罐: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 留针拔罐法: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运用一定手法,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罐。 不留针拔罐法。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罐的一种方法。8 8刺血拔罐刺血拔罐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

22、、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热病、痛证、瘀血证等病症。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拔罐诊断1.从色泽来看,受风寒时患部往往罐斑色深;局部瘀斑或血泡色淡为虚;色淡白多为气虚、脾虚或血虚;色深伴局部发热者为热毒炽盛或阴虚火旺;色深但局部不发热者多为瘀血、寒凝、阳虚、气虚;内脏有病变的在特定的经穴上罐斑色往往深于其他部位。2.从拔后表现的情态上看,局部出现水泡、水肿、潮湿者为湿气盛;水泡色清为寒湿盛,色黄为湿热盛;局部微痒或出现皮纹者为受风;罐中气暧为湿热重;罐中无温热感但有水珠为寒湿重。3.从走罐时看,皮下有结节,多为筋结。闪罐后恢复缓慢者易患中风、胸痹。4.从刺络拔罐放血时看,观察血液等分泌物,

23、血色深红为热,乌红为瘀,青紫为里寒,色淡黄红色为风湿痹证;观察血流的动态,清淡难凝为血虚,沉凝易结为气虚血瘀,流动缓慢为气血两虚,流动急促为热盛;血中含脓为外伤感染或湿毒相搏;透明水液为水肿;粘性白液为疳积; 拔罐治疗作用1.拔罐法可吸出位于体表的风、寒、湿、热、毒、瘀等有害物质,又可通过皮部作用于体内,具有调脏腑、和营卫、行气血、通经络等功能。2.不同罐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不同的经络穴位选择、罐法或是不同的配伍方法,又分别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舒筋通络、温阳固气、祛风除湿、清热泻火等不同功效。3.在临床中应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在临床中应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择合适的罐具、罐法、经穴、经穴配伍等治疗

24、方法。如风邪为主的疾患,多选用闪罐法;寒邪为主的疾患,多选用留罐法;气血瘀滞、脏腑病证者,多用循经走罐法,尤其是在背腰部、腹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适用于俞穴、募穴及四肢肌肉丰厚处的穴位。走罐走罐操作大致有三走罐操作大致有三:1。轻吸快推,适用于外感、皮痹等证,外感可每三小时一次,末梢神经炎可每日施术一至二次;2。重吸快推,适用于某些经脉、脏腑功能失调的疾患,如高血压、心悸、胃肠功能紊乱等,一般每日施术一次,一疗程710次;3。重吸缓推,适用于沉寒痼冷、积聚、经脉气血阻滞、筋脉失于荣养等疾患,如寒湿久痢、坐骨神经痛、痛风、肌肉萎缩等证,一般每日施术一次,一疗程710次;走罐法操作的关键在于当罐具吸

25、拔住之后立即进行推拉或旋转移动,不能先试探是否拔住。拔罐补泻原则实证实证多选泻法(密排法、吸拔力大、吸气拔罐呼气取罐、逆经走罐等为泻法)。虚证虚证多选补法(疏排法、吸拔力小、呼气拔罐吸气取罐、顺经走罐等为补法),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为一点时可用单罐法,病变范围广泛、病情复杂用多罐法。留罐时注意事项随时注意观察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反应与感受,注意罐口局部或全身反应情况。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为正常得气正常得气现象。若感觉太紧、太痛可予减压自觉能承受为基准,仍未减轻或有灼热感,应及时取下重拔;拔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够,应重拔;拔时出现头晕、气紧、恶心、面色苍白、虚

26、汗、四肢发冷、脉细数等为晕罐晕罐,及时取罐平卧休息,一般很快恢复,如还未缓解,应予以点按或针刺人中、合谷、中冲、百会、内关、涌泉等方法急救。拔罐后注意事项注意:若罐口处出现烫伤、烙伤为事故。但是对于拔罐所产生的水泡或血泡应具体分析,非治疗需要时吸拔过久为事故,而治疗需要时拔出水泡或血泡为发泡法时则不属于事故,皮肤过敏或水肿患者易出现水泡应事先交代清楚。小水泡一般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只仅防止擦破;治疗需要的水泡应注意保护,由其自然吸收,在自然吸收过程中对增强免疫功能有很大临床意义;非治疗需要的水泡可消毒后刺穿放出水液,无菌敷料敷盖。治疗间隔时间治疗的间隔时间治疗的间隔时间:主要根据病情决定。

27、慢性病或病情缓和者,一般隔日一次,或隔二日或三至五日一次。病情急者,一般每日一次,如急性胃肠炎、感冒等病,也可1日23次。一般一疗程为12次,若不愈,休息57日再继续治疗。若拔罐后患者感觉疲劳,应休息几日后再拔。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针灸疗法原则择穴:根据常用配穴法取穴。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左右取穴,上下取穴,交叉取穴,对症取穴等。十四经腧穴的分部规律:头面部颈项部的腧穴,除个别能治全身性疾病或四肢疾患外,绝大多数均治局部病证;胸腹部腧穴,大多可治脏腑及急性疾患;背腰部腧穴,除少数能治下肢病外,大多可治局部病证、脏腑和慢性疾病;四肢部肘膝以上的腧穴,以治局部病证为主;

28、肘膝以下至腕踝部的腧穴,除治局部病证外,还可治脏腑疾病;腕踝以下的腧穴,除治局部病证以外,还能治头面、五官病证,及发热、神志病等全身性疾患。七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晕厥针人中,疼痛取阿是,心胸内关谋。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回阳救急哑门:第一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督脉)劳宫: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中间。(手厥阴心包经)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前缘(足太阴脾经)涌泉穴:足趾趾屈时,约当足底前13凹陷处(足少阴肾经)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足少阴肾经)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四寸(任

29、脉)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足阳明胃经)环跳: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足少阳胆经)四肢部腧穴分经主治表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太阴肺经肺/喉病胸部病手厥阴心包经心/胃病神志病胸部病手少阴心经心病神志病胸部病手阳明大肠经前头/鼻/口/齿病眼病/咽喉病/热病手少阳三焦经侧头/胁肋病耳病眼病/咽喉病/热病手太阳小肠经后头/肩胛病耳病眼病/咽喉病/热病足太阴脾经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肝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少阴肾经肾病/肺病/咽喉病前阴病/妇科病足阳明胃经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神志病/热病足少阳胆经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神志病/

30、热病足太阳膀胱经后头/背腰病/脏腑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躯干腧穴分部主治表分部分部主治主治胸/上背(T17)肺/心上腹/下背(T8L1)肝/胆/脾/胃下腹/腰骶(L2S4)胃/肠/膀胱/生殖器官任督二脉腧穴主治表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督脉主治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根据特定穴的作用取穴。有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等之分。特定穴有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募穴、俞穴、交会穴、八会穴等。(1)五输穴:五输穴:十二经在肘膝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俞)、

31、经、合,统称为。上井穴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用于热病;输穴用于关节痛;经穴用于治疗喘咳;合穴用于治疗六腑病证。据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按子午流注规律取穴可提高疗效。五输穴经脉井荥输经合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骨束骨昆仑委中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2

32、)原穴: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即原穴。是脏腑原气所留止之处,脏腑发生病变时,往往会相应的反映到原穴上来,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原穴的主治既祛邪又补虚扶正,能使三焦原气通达。阴经输原合一,原穴的主治既祛邪又补虚扶正,能使三焦原气通达。阴经输原合一,临床中可以输代原予以施治临床中可以输代原予以施治。(3)络穴:络穴:是指在其经脉别出的部位各有一腧穴,即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再加任脉之络穴鸠尾,督脉之络穴长强,脾之大络大包穴

33、,称为“十五络穴”。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也能沟通表里二经,有络穴各主治其络脉的病证,也能沟通表里二经,有“一络通二经一络通二经”之之说,即络穴既治本经病,也能治与其相表里之经病。说,即络穴既治本经病,也能治与其相表里之经病。原络相配,又称“主客配穴”,是根据脏腑表里经络先病、后病而运用的,先病者为主则取其原穴,后病者为客则取其络穴。如表1:经脉经脉 原穴原穴 络穴络穴 经脉经脉 原穴原穴 络穴络穴 手太阴肺经 太渊 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偏历 手厥阴心包经 大陵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外关 手少阴心经 神门 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 腕骨 支正 足太阴脾经 太白 公孙 足阳明胃经 冲阳

34、丰隆 足厥阴肝经 太冲 蠡沟 足少阳胆经 丘墟 光明 足少阴肾经 太溪 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 京骨 飞扬 任脉 鸠尾 督脉 长强 脾之大络 大包 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4)郄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所深聚的地方,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郄穴,奇经八脉中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各有一郄穴,合称为十六郄穴。临临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床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孔最治咳血,中都治崩漏等。阳经多阳经多治急性疼痛,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外丘,胃脘痛取梁丘等。当某脏腑有病时,通过按压郄穴检查以协助确诊

35、。如表2:表2:十六郄穴表: 经脉 穴名 经脉 穴名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跷脉 交信 阳跷脉 跗阳 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5)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八脉交会穴既能治奇经病,也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治脾经病,也治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治心包经病,也治阴维脉病。临床上常采

36、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治病,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病症和疟疾;后溪配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热往来证;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隔、肺病和阴虚内热等等。如表3:表3:八脉交会穴表经脉穴名会合经主治范围备注足太阴公孙冲脉胃、心、胸手厥阴内关阴维手少阳外关阳维目外眦、颊、颈、耳、肩胛足少阳足临泣带脉目外眦、颊、颈、耳、肩胛手太阳后溪督脉目内眦、项、耳、肩胛 足太阳申脉阳跷目内眦、项、耳、肩胛 手太阴列缺任脉胸、肺、膈、喉咙足少阴照海阴跷胸、肺、膈、喉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6)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因大肠、小肠、三焦三经

37、在上肢原有合穴,而以下六穴都在下肢,为了区别,故以下合穴命名。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表4:表4:下合穴经脉相应六腑穴名备注手太阳小肠下巨虚手阳明大肠上巨虚手少阳三焦 委阳足太阳膀胱委中足阳明胃足三里足少阳胆阳陵泉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7)俞穴: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俞穴,五脏病证多取俞穴治疗,阴经俞原同穴,阳经分穴。既可治与其相应的脏腑病证,也可治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证。如肝俞除治肝病外也治与肝有关的目疾、筋脉挛急等病;肾俞除治肾病外,也可治与肾有关的耳鸣、耳聋、阳痿、骨病等。(8)募穴: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六腑病证多取募穴治疗。

38、如胃病多取中脘,大肠病多取天枢,膀胱病多取中极等。募穴主治性能与俞穴有共同之处,可单用也可合用,合用即为“俞募配穴”,可协助诊断互查病证。即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见下表5:十二脏腑俞、募配穴表表5:十二脏腑俞、募配穴表俞穴脏腑募穴俞穴脏腑募穴肺俞肺中府胃俞胃中脘厥阴俞心包膻中胆俞胆日月心俞心巨阙膀胱俞膀胱中极肝俞肝期门大肠俞大肠天枢脾俞脾章门三焦俞三焦石门肾俞肾京门小肠俞小肠关元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9)八会穴:是指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之处的八个腧穴。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在临床中很需要的是每穴都能治有关的组织、脏腑的

39、病证。如筋病取筋之会穴阳陵泉;脉病取脉之会穴太渊;腑病取腑之会穴中脘等。其对应关系如下:脏会-章门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 脉会-太渊 骨会-大杼 髓会-绝骨拔罐法的取穴原则拔罐法的取穴原则:(10)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交叉、会合部位的腧穴。多可治疗所交经脉之病证。如三阴交,本属足太阴脾经,但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关元穴,为任脉、足三阴之会。常用交会穴有34穴。还有大椎本属督脉,与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中极本属任脉,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经交会。大杼本属足太阳,与手太阳交会。上脘本属任脉,与手太阳、足阳明经交会。中脘本属任脉,与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交

40、会。下脘与足太阴脾经交会。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本属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等等。 (六)留罐和起罐(六)留罐和起罐留罐时间:留罐时间:大罐510分钟;小罐1015分钟。拔罐次数拔罐次数: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 疗程,中间休息35日。急性病每日23次。起罐:起罐:起罐时,一般先用一手拿着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空气进入不宜太快否则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力过强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1 1、治疗效应:治疗效应: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斑,称为罐斑或罐印,此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

41、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部位再拔。2 2、罐印紫黑而黯者:、罐印紫黑而黯者:一般表示体内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如印迹数天不退的,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3 3、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4 4、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5 5、淡紫发白伴有斑块的,、淡紫发白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者,如斑点

42、在穴位处明显者,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sh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七七) )、拔罐留下的罐斑代表的意义、拔罐留下的罐斑代表的意义6 6、罐印鲜红而艳,、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7 7、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属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8 8、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9 9、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行罐

43、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1010、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荨麻疹状),提示为风邪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1111、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显、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显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一般来说无病者:颜色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一般来说无病者:颜色多微红,无明显罐斑变化。多微红,无明显罐斑变化。 (一)外感风寒型感冒(一)外感风寒型感冒 (二)外感风热型感冒(二)外感风热型感冒 (三)落枕(三)落枕

44、 (四)偏头痛(四)偏头痛 (五)颈椎病(五)颈椎病 (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 (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 (八)腰肌劳损(八)腰肌劳损 (九)肩周炎(九)肩周炎(一)外感风寒型感冒(一)外感风寒型感冒v症状:症状: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喉痒咳嗽.口不渴.甚至恶寒发热.肢体酸痛。v取穴:取穴:风池:风池: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sy92风门:风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外关: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sj84肺俞: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ty(二)外感风热型感冒(二)外感风热型感冒v症状:症状

45、: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鼻涕、口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鼻涕、口渴、喉肿疼痛、咳嗽黄痰。喉肿疼痛、咳嗽黄痰。v取穴取穴:大椎大椎:第: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风池:风池: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陷中。尺泽:尺泽: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肺俞: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1.5寸。寸。(三)落枕(三)落枕v症状:

46、症状: “落枕落枕”是肩胛骨内上角的肌腱炎是肩胛骨内上角的肌腱炎,是肩周炎的一种是肩周炎的一种颈颈部肌肉发僵,疼痛的时候转颈部困难,疼痛可以沿着部肌肉发僵,疼痛的时候转颈部困难,疼痛可以沿着提肩胛小菱形肌向颈部放射。提肩胛小菱形肌向颈部放射。v取穴:取穴:主穴:主穴:阿是穴阿是穴(即病痛最明显的位置)。(即病痛最明显的位置)。 配穴:配穴: 风门风门-当第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寸。 肩井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s 大椎大椎-第第7颈

47、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外关外关-腕背横纹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四)偏头痛(四)偏头痛v症状:症状: 头部肿胀或跳痛头部肿胀或跳痛. .伴眩晕伴眩晕.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 .情情绪紧张绪紧张. .睡眠欠佳,时而诱发心烦易睡眠欠佳,时而诱发心烦易怒怒, ,睡眠不安睡眠不安. .口苦。口苦。v取穴:取穴:风池:风池: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 肝俞: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太阳穴:太阳穴: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五)颈椎病(五)颈椎病v症状:症状: 颈颈. .肩臂疼痛肩臂疼痛.

48、.甚至到前臂甚至到前臂. .手指麻木手指麻木. .劳累后加重劳累后加重. .颈颈部僵直部僵直. .活动不利活动不利. .肩胛上及肩有压痛。肩胛上及肩有压痛。 v取穴:取穴:大椎大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肩井: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肩外俞:肩外俞:位于背部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突起中间向左右各四指幅处。百劳:百劳: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风池风池: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六)消化不良、胃酸过多v症状:症状: 一般为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

49、食欲不振、反酸、恶心等。一般为上腹部隐痛、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等。 v取穴:取穴:肝俞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隔俞:隔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章门章门: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七)急、慢性胃炎和胃痛v症状:症状: 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部分患者腹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部分患者腹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

50、腹泻等。检查时有上腹压痛。便秘或腹泻等。检查时有上腹压痛。 v取穴:取穴:中脘:中脘:即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脾俞: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胃俞: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梁丘: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 (八)腰肌劳损(八)腰肌劳损v症状:症状: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腰部酸痛或胀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