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05月四川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康德 正确答案是B 易错项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也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英国教育家洛克著有教育漫话,提出了著名的“白板
2、说”,主张绅士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形成-门独立学科。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人,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因此本题选B。2.享誉全球的教育著作爱弥儿的作者是()。A培根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卢梭 正确答案是D 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发展。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著作。卢梭在该书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培养公民。培根的代表作为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赫尔巴特的代表作为普通教育学;杜威的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因此本
3、题选D。3.某教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这体现为()。A显性正向功能 B显性负向功能 C隐性正向功能 D隐性负向功能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教育的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题干中,教师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
4、态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体现了教育的正向功能;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非预期性的,这体现了教育的隐性功能。因此本题选C。4.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基因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正确答案是B,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社会环境包括被人改造过的自然、个体间的社会关系及社会意识形态等。题干中,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均属于社会环境。题干所述表明社会环境影响人发展。因此本题选B。5.学校强调培
5、养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体现教育的()。A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C经济功能 D生态功能 正确答案是A,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指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又起着维护、巩固、加强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题干中,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因此本题选A。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
6、水平 C人口数量质量 B社会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是B,易错项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着学校结构,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有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作用。因为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教育发展的规模多大,发展速度如何,都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题干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不同,制约着它们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生产
7、力发展水平。因此本题选B。7.教育目的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定向功能 B调节功能 C评价功能 D控制功能 正确答案是A,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它指示给教育的不仅有“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未来的方向,而且还包括现实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因此本题选A。8.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8、()。A癸卯学制 B王寅学制 C王戊学制 D王子癸丑学制正确答案是B,易错项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王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由清政府颁布,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实行新学制的开端。王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学制,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王子癸丑学制”,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因此本题选B。9.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指的是教师的()。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文
9、化形象 D专业形象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教师职业形象至少包括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几个方面。其中,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教师是以文化为中介来与学生发生关联,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并实现对社会的文化功能。文化不仅提供了教师形象确立的源泉、材料,而且使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有自己的个性。传统的教师文化形象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维护者,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教师的典型文化特征。因此本题选C。10.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期,-个是出生后第
10、一年,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主要体现了个体发展遵循的规律是()。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题干中,个体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期,表明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主要体现了个体发展遵循的规律是不平衡性。因此本题选C。11.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属于()。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正
11、确答案是B,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而综合课程又有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几种形式。其中,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主张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因此本题选B。1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主要有讲授法、
12、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其中,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苏格拉底创立的“产婆术”,是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
13、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其步骤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苏格拉底创立的“产婆术”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因此本题选C。13.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是D,易错项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
14、评价标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题干中,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均是在教学中进行的,属于形成性评价。因此本题选D。14.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课堂教学 B个性教学 C小组教学 D活动教学正确答案是A, 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了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价值的实现。因此本题选A。15.班级中有-种群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班主任发生对立
15、,如破坏纪律,发牢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这种非正式组织属于()。A积极型 B娱乐型 C消极型 D破坏型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组织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有四种类型:(1)积极型。这种群体的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群体的价值目标是-致的,是班级正式群体的补充。(2)娱乐型。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课余闲暇时间的需要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玩好、有趣。这些小团体有时格调不高,甚至庸俗,但他们却感到了满足。(3)消极型。这种群体会自觉、不自觉地与班主任、班委会发生对立
16、,如破坏纪律、发牢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4)破坏型。这类群体已经游离出正式组织,他们没有是非善恶标准,凭借一种所谓的江湖人的欲望、勇气和胆量而作为,常常对班级组织产生破坏甚至震慑作用。因此本题选C。16.学习了“四边形”这一概念,再学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组合学习 D有意义学习 正确答案是B,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
17、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含义。上位学习,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当学习新概念或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题干中,先学习的“四边形这一概念的概括程度比后学习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要高,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概括程度低的概念归属到已有的概括程度高的“四边形”这一概念之下,属于下位学习。因此本题选B。17.小辉
18、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称为()。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正确答案是A,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其得到充实。题干中,小辉先学会的打羽毛球的技能对后学习的打网球的技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因此本题选
19、A。18.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管理,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正确答案是D,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分类。麦克卡等人根据学习策略所包含的成分,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而认知策略又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三种;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组织策略对认知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上。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
20、用图形和表格。画示意图来帮助记忆,属于组织策略。因此本题选D。19.为了获得家长或者老师的认可而努力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生理内驱力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等人将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其中,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因此本题选C。20.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
21、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时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是()。A认知风格 B性格 C人格 D气质正确答案是A,易错项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的定义。认知风格,也叫认知方式,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通俗地说,人们在从事认知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就是认知风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是构成一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方面。因此本题选A。2
22、1.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A惩罚服从取向 B相对功利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社会契约取向 正确答案是D,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其中,在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的个人眼中,法律与道德规范是大家共同约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人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但如果法律以
23、牺牲人类权利和尊严为代价,则应该予以修改完善。因此本题选D。22.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6-11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强化自我主动性 B培养勤奋感 C建立自我同一性 D获得亲密感正确答案是B,易错项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将个体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这五个阶段为:(1)0-1.5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基本的信任感;(2)2-3岁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4-5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6-11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主要
24、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12-18岁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因此本题选B。23.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自信心。因为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因素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正确答案是A,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状
25、态、外界环境。在这些因素中,属于内部的因素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其他三种因素属于外部的因素。在内部因素中,能力高低属于稳定因素,而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属于不稳定因素;努力程度属于可控因素,而能力高低和身心状态属于不可控因素。因而,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因此本题选A。24.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写得不整洁,于是,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A抑郁症B焦虑症C强迫症D恐惧症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强迫症是-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
26、表现的神经症。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题干中,“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属于强迫行为,说明她可能出现了强迫症。因此本题选C。25.下列选项中处于教育基本法地位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正确答案是B,易错项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法的渊源,就是指国家根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而制定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
27、方性教育法规、自主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其中,教育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教育法律又分为两种形式: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基本法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它比较全面地规定和调整某一方面带根本性、普遍性的社会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即为教育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因此本题选B。26.某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工会活动,并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建没献策。该教师行使的权利是()。A教育教学权 B控告检举权 C民主管理权 D进修培训权 正确答案是C,易错项D 答案解析
28、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权利。教师的职业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依法享有的权益,是国家对教师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主要包括教育教学权、学术自由权、管教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其中,民主管理权指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题干所述属于民主管理权。因此本题选C。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这条规定属于()。A禁止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权力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正确答案是A,易错项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
29、的是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型。法律规范依据权利、义务的刚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所谓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它是行为主体必须按行为指示作为或不作为的规则。它的特点是主体没有自行选择的余地。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主体必须为某种行为的规范;禁止性规范是规定主体不得为某种行为的规范。题干中的法条规定主体”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属于禁止性规范。因此本题选A。28.初二学生小华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以对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是()。A勒令退学 B开除学籍 C批评教育 D单独禁闭 正确答案是C,
30、 易错项 A 答案解析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因此本题选C。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属于()。A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B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C行政诉讼中的申诉制度 D非诉讼的行政申诉制度正确答案是D, 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政申诉制度。申诉制度可分为诉讼上的申诉制度和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两类。诉讼上的申诉有刑事诉讼中的申诉、民事诉讼中的申诉和行政诉讼中的申诉三种。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都属于非诉讼的行政申诉制度。因此本题选D。30.在中小学教
31、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要求是()。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正确答案是D,易错项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其中,“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要求。因此本题选D。二、辨析题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
32、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答案解析 错误。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来组织调节或指导活动,学生才能迅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品德,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而,在教学中要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答案解析 错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受智力水平影响以外,非智力因素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社
33、会文化环境等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并不是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3.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答案解析 错误。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惩罚是呈现厌恶性刺激以消除或抑制反应发生概率的过程。由此可见,负强化的目的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而惩罚的目的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二者的目的截然相反,本质上是不同的。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4.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正迁移。 答案解析 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产生的是
34、阻碍或干扰作用,就是负迁移。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5.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答案解析 正确。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因此本题说法正确。 6.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答案解析 错误。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到底是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其与正式群体的目标的一致程
35、度。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于非正式群体既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又不能放任自流,要正确地引导使其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三、简答题1.简述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 答案解析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级组织的策略有:(1)创造性的设计班集体目标;(2)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2.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阶段。 答案解析 冯忠良将动作技能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简述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案解析 (1)学习动机培
36、养的方法: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帮助学生正确归因。(2)学习动机激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恰当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培养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设置合适的目标、表达明确的期望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学习动机的激发。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解析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1)问题的特征;(2)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3)原型启发;(4)定势;(5)功能固着;(6)情绪与动机;(7)个体的智力水平。此外
37、,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5.简述教育立法的一般程序。 答案解析 根据我国的立法实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教育立法一般分为提出法律议案、审议法律草案、通过法律、公布法律四个步骤。四、论述题请论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答案解析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主要有: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职业道德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是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二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原理的认识;三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判断能力。 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
38、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在师德品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和调节作用。在师德修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育的情感主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对同事的尊重和友谊、热情;自尊感;责任感”。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锻炼坚强的师德意志,是师德修养的必然环节。师德意志是人们在实践师德要求过程中战胜困难和克服障碍的毅力。它是在形成一定的师德认识和师德情感的基础上,调节教师的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师德意志修养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明敏的果断、顽强的坚韧、坚定的自制等属性。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39、。确立坚定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理想、职业人格、职业原则、职业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要培养和涵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必须深刻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理想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产生坚定不移的看法,并由此形成强烈的道德责任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在明确的师德意识指导下,依靠'师德信念,自觉地选择师德行为,养成师德习惯是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一个阶段是掌握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方式;第二阶段是养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就
40、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锻炼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教师意识,是指教师对自己身份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不断强化教师意识,有助于发掘修养动力和进行有效的自我监督。 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对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加强对自
41、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必要性的理解。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其次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此外,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等法律法规和教育文件,明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向。 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道德品质,实现师德修养的目的。首先,要积极投入到“双文明”建设中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次,要积极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因为只有投身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才能切身体会到教育工作的重要和对教师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从而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自觉地进行师德修养;才能从学生身上发现思想闪光点,汲取营养,完善自我,增强师德情感,磨炼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养成师德行为和习惯。优秀教师经常采用的师德修养方法,主要有:致知。教师进行师德修养必须要“致知”,即明伦察物,学思结合。教师个体要对所学的各种职业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思考、反省,力求真正弄清职业道德的本质,透彻地理解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合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