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孟子二章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重点字词 , 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 , 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 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 2 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 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 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 3 根据课文内容 ,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 写作手法和论证过程 。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 、 默读 、 品味 、 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涵 。 2 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 3 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 品味对比 、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体会在困境和忧患中奋发向上的精神 ; 理解 “ 生于忧患 , 死
2、于安乐 ” 的含义 ,从中得到教益 , 增强忧患意识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教学重点 1 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 理解文意 。 2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 品味对比 、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内涵 , 体会 “ 大丈夫 ” 的英雄气概 。 2 理解 “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的含义 , 增强忧患意识 。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说 “ 大丈夫说到做到 ”“ 大丈夫行不更名 , 坐不改姓 ” , 那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成为 “ 大丈夫 ” 呢 ?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这篇课文中对 “ 大丈夫 ” 做了很好的阐释 。 下面就让我们一
3、起走进这篇文章去看看 。 二、自主预习 1 作者介绍 孟子 (约前 372 前 289), 名轲 , 字子舆 , 邹 (今山东邹城东南 )人 , 战国时期思想家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他继承了孔子 “ 仁 ” 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 “ 仁政 ” 思想 , 被称为“ 亚圣 ” 。 后世常以 “ 孔孟 ” 合称他和孔子 。 2 背景资料 孟 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 共七篇 , 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 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 幼年丧父 , 家庭贫困 , 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 学成以后 , 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 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
4、 到过梁 (魏 )国 、 齐国 、 宋国 、 滕国 、 鲁国 。 但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 , 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 孟子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 本课所选的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 滕文公下 , 题目是编者加的 ,提出了真正的 “ 大丈夫 ” 之道 。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出自孟子 告子下 , 题目是编者加的 , 围绕客观环境和国家命运的关 系 , 阐述了 “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 的道理 。 3 知识链接 诸子散文 , 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 , 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 、 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 春秋战国时期 , “ 百家竞作 , 九流并起 。 ” 各种思想流派的
5、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 , 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 。 诸子的文章 , 各具风采 。 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有儒 、 法 、道 、 墨四家 。 诸子散文以说理议论为主 , 但亦有记叙成分 , 如故事寓言等 。 一般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 , 以老子论语墨子为代表 , 这一时期的散文 ,篇幅短小 , 多是片段式 、 语录体的文章 , 词约义丰 , 富含哲理 , 并包含部分记事的内容 ;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 , 以庄子孟子为代表 , 这一时期的散文形象鲜明 , 富有文采 , 富含哲理 ; 第三阶段是战国末期 , 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 这一时期的散文更加成熟 ,议论和记叙的分工更
6、加明确 , 说理更透彻 , 逻辑更周密 , 常寓理于物 。 诸子散文的内容涉及政治 、 哲学 、 伦理道德 、 军事 、 天文历法等各类领域 , 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有推动作用 , 许多重要的思想成果至今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 是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公孙 衍 (yn) 丈夫之 冠 (gun) 女 家 (r) 富贵不能 淫 (yn) (2)通假字 往之 女 家 (“ 女 ” 同 “ 汝 ” , 你 ) (3)古今异义 安居?古义 : 安静 。 例 : 安居 而天下熄 。今义 : 安静地生活 。 诚?古义 : 真正 , 确实 。
7、例 : 公孙衍 、 张仪岂不 诚 大丈夫哉 ?今义 : 真诚 , 诚恳 , 诚实 。(4)一词多义 得?是焉 得 为大丈夫乎 ?能够 ?不 得 志 , 独行其道 ?实现 ? 戒?戒 之曰 ?告诫 ?必敬必 戒 ?谨慎 ? 居?居 天下之广居 ?居住 ?居天下之广 居 ?住所 ? (5)词类活用 丈夫之 冠 也 (名词作动词 , 行冠礼 ) 富贵不能 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使 ? 迷惑 ) 贫贱不能 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 ? 动摇 ) 威武不能 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 ? 屈服 ) (6)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之谓大丈夫 。 (“ 谓 ” 表判断 。 ) 倒装句 状语后置 :
8、舜发于畎亩之中 (正常语序为 “ 舜于畎亩之中发 ” , 文中后面的五个句子也是倒装句 ) 三、 朗读指导 停顿指导 。 1 居 /天下之广居,立 /天下之正位 , 行 /天下之大道 。 2 富贵 /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 , 威武 /不能屈 。 四、疏通文意 1 重点词语解释 (1)诚 : 真正 , 确实 。 (2)天下熄 : 指战争停息 , 天下太平 。 (3)焉 : 怎么 , 哪里 。 (4)命 : 教导 、 训诲 。 (5)戒之曰 : 告诫他说 。 (6)夫子 : 文中指丈夫 。 (7)正 : 准则 , 标准 。 2 重点句子翻译 (1)公孙衍 , 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一怒而诸侯惧
9、 , 安居而天下熄 。 译 :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 无事。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子未学礼乎 ? 译 : 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 (3)居天下之广居 , 立天下之正位 , 行天下之大道 。 译 :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义。 (4)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此之谓大丈夫 。 (判断句 , “ 谓 ” 表判断 。 ) 译 : 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五、合作探究 (一 )初读课文
10、 , 整体感知 1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 答案示例: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 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 举例说明你对 “ 大丈夫 ” 的理解 。 答案示例: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 “ 妾妇之道 ” ,哪里谈得上是 “ 大丈夫 ” 呢? (或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可列举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二 )精读课文 , 内容探究 1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 “ 妾妇之道 ” 和 “ 大丈夫之道 ” 的不同 。 答案
11、示例: “ 妾妇之道 ” 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 大丈夫之道 ” 表现为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 2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 , 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 答案示例: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 (三 )品读课文 , 句段赏析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
12、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 ;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四 )熟读课文 , 主旨探究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呢 ? 答案示例: 孟子认为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的立身处世态度,这样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五 )赏读课文 , 鉴赏评价 学了这篇课文 , 你有什么看法 ? 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 答案示例: 富贵不
13、能淫 这篇短文语言幽默含蓄,讽刺深刻尖锐。通过言 “ 礼 ” 来说明女子出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由此来讽刺公孙衍、张仪之流不以正义为标准,而是以顺从为原则臣服于君权,是在行 “ 妾妇之道 ” 。文中还运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如文中的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这些句子读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后者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六 )课外拓展 , 对比延伸 孟子 尽心上中说 : “ 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 。 ” 这句话与文中的哪 句话意思相近 ? 该如何理解
14、 ? 答案示例: 这句话与文中的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这句话意思相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意思是说 “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这样。 ” 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精髓的 “ 儒道互补 ” 的体现,后半句体现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前半句则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和出世境界。 六、课堂小结 孟子关于 “ 大丈夫 ” 的这段名言 , 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 , 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仁人志士 , 成为他们不畏强暴 、 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 直到今天 , 当我们再读课文时 ,似乎仍然可 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 但在灿若星河的古代文化中 , 也隐藏着某些封建思想的糟粕 , 比如妻妾制度 , 三从四德等 , 所以我们要学习辩证地看待问题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 八、板书设计 富贵不能淫?树靶子 ? 公孙衍 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