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轴对称(基础巩固)生活中的轴对称(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其中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轴对称图形是由两个图形组成的 B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C两个等面积的图形一定轴对称 D直角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3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 D线段 4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1 B2 C3 D4 5下面所给的交通标志中,轴对称图形是( ) A B C D 6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7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
2、形的是( ) A B C D 8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下列关于轴对称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应线段互相平行 B对应线段相等 C对应角相等 D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10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 P,使 P 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 PA=PB下列确定 P 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AP 为A,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 BP 为 CA 的角平分线与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CP 为 AB,AC 两边上的高的交点 DP 为 AB,AC 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为 12正方形再任意涂黑一个,则所得黑色图案是轴对称图
3、形的情况有 种 13如图所示,其中与甲成轴对称的图形是 14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 5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15小明从镜子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16如图,已知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点 在 上,若 ,则 长为 .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7利用一个点、一条线段、一个正三角形、一个正方形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你希望表达的含义 18已知:如图,ABC=ADC,DE 是ADC的平分线,BF 是ABC的平分线,且 DE/BF求证:1=3 19如图,ABC中,A=90,BD 为ABC平分线,DEBC,E 是 BC 的中点,求C的度数. 20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
4、同平面内可以组成下图的五组图形,请画出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并说一说它们的对称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1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 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 A 落在ABC外的 A处,折痕为 DE.已知 , , 设 ,求 和 的大小. 22如图,ABCD,直线 EF 分别交 AB,CD 于 E、F,EG 平分BEF交 CD 于点 G,150,求2的度数 四、综合题四、综合题 23如图,在三角形 ABC 中,C=90,把三角形 ABC 沿直线 DE 折叠,使三角形 ADE 与三角形BDE 重合 (1)若A=30,求CBD的度数 (2)若三角形 BCD 的周长为 12,AE=5,求三角形 ABC 的周长 2
5、4如图,在 55 的方格纸中,我们把像ABC 这样的三个顶点都在网格的格点上的三角 形叫做格点三角形 (1)试在如图方格纸上画出与ABC 只有一个公共顶点 C 且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只画 一个) ; (2)试在如图方格纸上画出与ABC 只有一个公共边 AB 且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只画 一个) 25如图,ABC中,AB=AC (1)以点 B 为顶点,作CBD=ABC(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 (2)在(1)的条件下,证明:ACBD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 【解析】【解答】解:选项 A、C、D 均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
6、轴对称图形, 选项 B 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解:A、轴对称图形可以是 1 个图形,不符合题意; B、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即三边垂直平分线,符合题意; C、两个等面积的图形不一定轴对称,不符合题意; D、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 【解析】【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符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既是轴对称图
7、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分析】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据此逐一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解: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2 个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解:A 是轴对称图形,B、C、D 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分析】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每个选项一
8、一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解答】解:选项 A、B、C 沿某直线对折,折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选项 D 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 D
9、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根据轴对称的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可知选项 B、C、D 不符合题意,选项 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解: P 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点 P 在A的角平分线上, PA=PB, 点 P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P 为A的角平分线与 AB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解答】解: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 故
10、答案是:4 【分析】根据对称轴的概念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 共 4 种,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析】【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与甲成轴对称的图形是丁, 故答案为:丁 【分析】 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再结合图形判断即可。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ABC中,AB=AC, 有两种情况:顶角A=50; 当底角是 50时, AB=AC, B=C=50, A+B+C=180, A=180-50-50=80,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50或 80
11、. 故答案为:50或 80. 【分析】由于 50是一个锐角,且没有明确的告知是底角还是顶角,故需要分类讨论:顶角可以为50;当底角为 5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可求出顶角的度数,据此解答. 【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知实际时间为 15:01; 故答案为:15:01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到实际时间. 【解析】【解答】 是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点 在 上, 故答案为:5 【分析】直接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1 ADC,2 AB
12、C,再根据ABCADC可得12,再利用 DE/BF 得到23,由等量代换可得13 【解析】【分析】由 DEBC,E 是 BC 的中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 BDCD,又由等边对等角,可得CBDC,由 BD 为ABC平分线,即可求得ABDCBDC,然后由ABC中,A90 ,求得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其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可知,两个圆组成的图形的对称轴,必定经过两圆的圆心. 【解析】【分析】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 =10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A,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解答. 【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F,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BEG,根据平行线的
13、性质得出BEG2,即可求出答案 【解析】【分析】 (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的度数,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DBA=30,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即可解答; (2)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E=BE,BD=AD, 推出 BC+AC=12,AB=10,则可求出ABC 的周长. 【解析】【分析】 (1)两个全等三角形有一个公共顶点 C,则可将点 C 所在的横向直线作为对称轴,画出ABC 的对称图形; (2)两个全等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边 AB,则可以 AB 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画出ABC 的对称图形。 【解析】【分析】 (1)按要求作图即可; (2)由已知条件可证得CBD=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证 。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