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培训课件主要内容一、关于国土资源执法巡查二、关于土地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三、关于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四、关于违法案件查处中处分建议、移 送、申请强制执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五、有关执法文书制作方面的要求六、全市土地执法案卷中存在的问题一、关于执法巡查1、巡查的概念国土资源执法巡查是指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国土所、分局)通过巡回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并依法予以制止和报告的工作制度。简单地说:巡查即巡回检查,是指用包括实地查看、口头询问、核对批文等相对比较简易的方式,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的检查。巡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并采取措施,依法予以制止
2、、报告和处置。巡查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及时、有效的原则。“依法”是指巡查行为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时”是指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报告;“有效” 是指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违法事实形成或进一步扩大。2、巡查的主体 巡查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是指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其中,市级国土资源局在巡查工作中,主要承担指导、监督和考核的职责;县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及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为巡查实施主体,对巡查工作负直接责任,县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及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主要负责人是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区国土局的巡查工作主要由各县区执法大队实施。
3、)3、巡查方式分类 目前巡查的方式主要有:从巡查区域分为全区域巡查、重点区域巡查;从巡查内容分为全覆盖巡查(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全部巡查)和专项巡查(临时用地、设施农业用地、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等);从巡查时间分为定期巡查国土所周巡查、县区执法大队月巡查、市支队季巡查和不定期巡巡查(机动巡查);从巡查人员分为本区域巡查和交叉互查。4、巡查的内容 是指可以通过直观发现的占用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各类行为活动,以及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各类行为活动。巡查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应当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2)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 (3)占用耕
4、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的; (4)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的; (5)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 5、巡查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巡查准备、实地巡查、发现违法、现场处置和巡查记录和报告、跟踪监管等六个阶段。(1)巡查准备:在实施巡查工作前,巡查人员应当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巡查工作计划,准备巡查工作所需的相关图件、交通工具,携带巡查工作需要的装备,如通讯工具、GPS、照相摄像等设备。(2)实地巡查:巡查人员按照巡查工作计划进行实地巡查,对巡查路线周边可以直观发现的拟建、在建、新建成用地项目和
5、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进行检查。检查对象既包括合法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3)发现违法。巡查人员对发现的在建用地行为,经过询问、索要有关用地审批资料,对合法性进行初步判定,从而发现违法行为。(4)现场处置:巡查人员对经初查确认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予以制止。并详细询问了解违法的具体情况。填写违法行为报告单,向上级报告。(5)巡查记录和报告。巡查工作结束后,巡查人员应当及时填写巡查记录和台帐,并写出全面的巡查报告。特别是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更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同时视情况函告违法行为发生地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必要时向社会公告。(6)跟踪监管。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安排专人跟踪督察监管,看是
6、否停工、是否自行拆除,防止违法事实进一步扩大。6、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的制止方式对于在执法监察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要第一时间予以制止,督促违法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制止的法律依据:土地管理法第67条第4款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责令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2条第3款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行为”。矿产资源法第39条规定,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采矿产资源的无证开采行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开采。制止的方式:主要有口头制止和书面制止两种方式。对违
7、法行为比较轻微,巡查人员用口头警示方式能够达到制止目的的,可以采用口头制止的方式,督促违法当事人停止或改正违法行为,并对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违法行为严重,或情节虽然轻微,但经口头制止无效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采取书面方式制止,向违法当事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或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违法当事人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的,可以采取留置送达方式,同时邀请基层组织等相关人员到场见证,或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对送达情况和过程予以留证。制止违法行为的同时,应当通过内部机构的联动,停止为违法项目、当事人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避免一边查处、一边办理审批手续情况的发生。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书面制止违法行
8、为无效,违法当事人拒不停工的,应当及时将违法信息抄报住建、规划、发改、供水、供电、工商、银行等相关共同责任部门,并报告违法行为发生地人民政府,发挥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监管职责,采取合力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立案,依法进行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形成的多个国土所联合;执法大队与国土所联合;乡、村基层组织与国土所联合等执法形式是制止违法行为行之有效的办法,应该充分运用。7、巡查报告制度 2010年11月11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报告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厅发201
9、058号),要求完善零报告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改进专项报告制度。 巡查报告制度包括零报告、专项报告和定期报告三种报告。(1)零报告:是指巡查人员每次巡查任务结束后,无论是否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均应当向巡查实施主体(国土资源管理所或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巡查结果。(2)专项报告是指县区国土资源局和国土资源管理所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巡查中发现的重大、突发国土资源违法行为。(3)定期报告是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所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辖区巡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本辖区巡查工作进行总结,对国土资源违法形势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和处
10、置意见等。如:市支队每季度督查巡查结束后,都要向市局上报督查巡查报告,同时下发督查巡查通报。 2014年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规定“认真落实违法行为报告制度,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非法批准征占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0亩以上以及其他造成耕地大量毁坏行为的,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在核定上述违法行为后3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地方人们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8、巡查人员那些行为履职不到位要承担责任巡查工作中,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
11、责任。(1)未按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巡查工作计划等规定进行巡查的。(2)巡查时在巡查路线周边发生违法行为,应当发现而未发现的。(3)发现违法行为不制止,或者或者制止不力、走过场,默许违法行为任其发生的。(4)应当抄报报告而未抄报报告的,或者报告不及时,造成违法事实扩大的。(5)巡查记录和台账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贻误工作的。9、目前执法巡查方面好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长期巡查实践中,各县区结合实际,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如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管理方式;在建设用地高发期和特殊时期“日巡查”;对未建成的高度在1米左右的违法建筑现场拆除的办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应该继续完善和执行。镇原县国土所巡查记
12、录内容全面、详细,在前段省厅专项督察中受到好评。目前执法寻方面存在的问题:(1)巡查不及时、不到位,违法行为发现难,主要发生在比较偏远塬边咀梢,农宅比较密集的地方,乱修乱建不容易发现。(2)制止手段单一,往往制而不止,形成违法行为制止难。(3)报告制度落实不够。特别是对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违法占地行为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4)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监管职能缺失。(5)巡查记录过于简单、不全面,不能准确反映巡查情况。如:个别国土所巡查记录中关于“巡查区域”只记录某公路沿线、某某乡。这样的记录,给人感觉就是,每次巡查只是在公路沿线,而没有深入到腹地塬边。有的所巡查记录“发现有一群众建房,现场进行
13、了制止”,没有填写建房人的姓名、所在村、组,占地面积,建设现状、采取的措施等信息。(6)无后续监管记录。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一般都记录了第一次制止的情况,无后续监管的情况记录,不明白该违法行为到底是否得到彻底制止。二、关于土地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土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是指因实施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土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其中行政法律责任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1.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
14、行政处罚。土地管理法针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责令履行、没收、限期拆除、罚款等几个类型。责令履行类责令履行类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第76条违法占地、第77条农村村民建住宅)、责令交出或交还土地(第80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临时用地期满拒不归还、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条例第45条阻扰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责令限期改正(第75条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条例第34条在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第44条临时占用耕地逾期不恢复种植条件)、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第74条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责令缴纳复
15、垦费(第75条)等几个类型。没收类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违法所得等予以没收。一是没收违法所得。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81条的规定,对于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要没收违法所得。对于违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出让土地使用权、第40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房地产(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要没收违法所得。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6条的规定,对于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要没收非法收入。二是没收违法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76条的
16、规定,对违法转让土地和违法占用土地,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如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没收在违法转让或者违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限期拆除类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对在违法转让和违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限定期限予以拆除的处罚形式。 土地管理法第73条、76条:对违法转让土地和占用土地,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如果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限期拆除在违法转让或者违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土地管理法第77条: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要责令退还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新建的房屋。罚款类。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处以罚款、可以处以罚款、并处罚款和可以并
17、处罚款四种形式的罚款。“处以罚款”是指必须罚款;“可以处以罚款”是指可以罚款,也可以不罚款,这种情况下的罚款是作为主罚使用。“并处罚款”即作出其他处罚的同时,还要处以罚款;“可以并处罚款”即作出其他处罚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处以罚款,即“可以并处罚款”可以选择罚还是不罚。但“并处罚款”没有选择余地,必须罚,这种情况下的罚款是作为附加罚来使用。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罚款的标准进行了细化,分别采用百分比、数额、倍数等不同方式进行表述。甘肃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对各项罚款额度进行了细化。2.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或干部管理权限,对其所属的国家
18、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权限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根据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令)和甘肃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国土资源管理规定行为问责办法(甘国土资发2012209号)等规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种类。根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行政处分因对象不同,一是对作为管理方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15号令有具体的规定;二是对作为被管理方的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分。3. 刑事责任 刑法涉及土地刑事责任的,共3个条款4项罪名。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刑法第22
19、8条)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刑法第342条)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刑法第 410条) 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刑法第410条)三、关于违法案件查处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已经国土资源部于5月7日发布,7月1日正式施行。该办法是在原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和违反矿产资源发挥处罚办法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执法监察中的一些问题,修改晚上而成,上面,市局韩科长对该办法进行了解读,下面我就案件查处中具体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一)违法案件查处的总体要求 违法案件查处的总体要求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理到位”。事实清楚是指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涉及的违法主体、目的、用
20、地位置、地类、面积、权属、审批、建设现状等基本情况要调查清楚;证据确凿是指取得的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各种证据必须与违法事实相关联,证据的取得符合法律规定;定性准确是指要依据违法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法案件作出准确定性;依据正确是指要求明确根据哪条法律规定给予什么样的处理;程序合法是指违法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到位是指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闲置处罚决定,向纪检机关提交行政处罚建议,涉嫌犯罪的,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二)违法案件查处的一般程序违法案件查处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案件查处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直接关系到土地执法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根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规定,办
21、案程序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程序: 1、受理(管辖) 受理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土地违法案件进行登记,详细记录案情的活动。受理的案件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1)上级交办;(2)其他部门移送;(3)群众举报;(4)巡查发现;(5)卫片发现。对受理的案件,应当填写受理登记表,并根据审核情况,一般在7日内作出如下处理: 1、符合立案条件的,立案查处; 2、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部门或者举报人; 3、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 4、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2、立案立案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受理的案件符合立案条件,决定予以查处的活动。立案的条件是:(1)有
22、明确的行为人;(2)有违反土地法律、法规的事实;(3)依照土地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4)属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内处理。(5)违法行为没有超过追诉时效。立案的程序是:(1)审查受理的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不予立案,并告知交办、移送案件的单位和举报人;审查发现不属于自己处理的,应向交办、移送案件的单位和举报人说明,同时将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机关;(2)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予以立案。(3)向有关科室(股室)或单位发出函告或通知,停止办理该宗用地有关的审批、登记发证等事项。(4)立案处理的属重大案件,应
23、当在立案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是行政机关对于立案处理的案件,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和查获违法行为而依法定程序进行的专门活动和依法采取的有关强制措施。调查主要包括询问当事人和证人,取证主要指现场勘验检查和就专门问题进行的鉴定。调查取证工作要注意的问题调查取证工作开始前,要根据案件来源,认真分析相关资料,对调查工作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例举出详细的调查提纲。对于需要了解的具体问题,要逐一列出,包括查阅哪些资料、找哪些人谈话、需要问什么问题、需要提取哪些证据等,确保案件查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出现疏漏。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
24、方面:(1)调查的内容。具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由当事人实施;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目的、经过、后果及其他情节;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及不予处罚的情形;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2)证据的种类。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种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3)取证方式和方法。对证人证言的收集、要考虑证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和心理状态,分析证人能否提供真实情况,会不会对其进行调查做好反调查取证的准备,或毁灭、藏匿证据。对于一些敏感的决定案件违法性质的书证的收集,既要合法,又要讲究策略。一般来讲,书证掌握在案
25、件当事人的手里,如土地买卖(租赁)协议、转让(租赁)费收据等,当事人一般不会主动提交,对这类证据一定要耐心细致。收集书证时尽量要求被调查人提供原件,提供原件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印件,复印件必须经调查人确认与原件一致后,由被调查人在复印件上写明“此复印件与原件无异”、签署提供人姓名,加盖单位公章,并签署提供日期。对当事人陈述,在取证中往往遇到当事人拒绝询问或拒绝签字等情况时,要在笔录上注明当事人拒签,并尽可能收集其他可用的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先行登记保存。(4)调查取证工作的基本要求。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
26、公正地进行,收集有关证据;调查人不得少于两人,而且两人必须有执法证件,并向被调查人出示政法证件;调查人员与被调查的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认为调查人员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有权申请调查人员回避。在作出回避前,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调查取证工作应注意办案期限。(5)调查取证可采取的措施。根据相关规定,调查人员可以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或者进行复制;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询问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进入涉嫌违法现场进行勘测、拍照、录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一般应自行调查取证,也可以委托其
27、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调查取证,根据案件调查工作需要,也可以请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协助调查取证。如何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信息、询问记录和信息核对三部分基础信息包括询问时间、询问地点、询问人、记录人 、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及职务、住址及电话)等、并核对被询问人的身份。讯问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询问过程,一般包括询问告知、案件相关事实、被询问人补充三个部分。询问开始时,调查人员应当首先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表明身份,告知被询问人要如实反映情况,协助调查等法律义务,以及隐瞒事实、作伪证将闯荡的法律后果;案件事实包括违法行为发生时间、终了时间、具体地点、实施主体
28、、实施过程、后果、相关手续办理情况、处理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询问的内容。调查人员结束询问后,应当提醒被询问人对案件事实还有无补充说明,有补充说明的,应做好记录。询问笔录完成后,应交被询问人核对,对阅读有困难的,应向其宣读。笔录有差错、遗漏的,应当允许被询问人进行更正或者补充,记录有涂改部分,要由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询问笔录上逐页签名、盖章或者按手印。并在尾页空白处注明“以上记录内容与本人陈述一致”字样,签署日期。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拒收情况,在文字记录的同时,可根据需要,继续录音、录像。被询问人提出自行提供书面陈述材料的,应当准许。
29、 调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制作案件调查报告。违法案件调查报告是对案件调查情况的文字记载,是对违法事实进行客观分析的书面表达,以及对是否应该对违法责任人追究责任的初步认定,违法案件调查报告的撰写应该把握“结构清晰、表述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的基本原则。可以说调查报告中的每一话都要有具体的证据材料来支撑,不能演绎推理,更不能主观臆断。 调查报告一般分为引言和正文两个部分。引言部分概要介绍违法线索的来源,受理违法线索后开展的工作情况。正文部分主要由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意见及建议。基本情况包括用地主体、占地时间、占地面积、地类、符合规划情况、占地建设的现状等;存在问题就是否构成违法、构成那
30、一类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处理意见就是在前述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认定相关责任,对事、对人提出处理意见。4、审理案件审理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出给予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撤销立案、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等处理决定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的规定,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应当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召集会议集体讨论。审理的内容:(1)是否符合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标准;(2)受否属于本部门管辖;(3)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4)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5)定性是否准确、理由是否充分;(6)适用法律受否正确;(7)处理建议受否适当;(8)程序是否合法。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
31、制,并制作笔录,有参加审理的成员签名。对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计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案件经审理、审议后,视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1)认定问题不实或者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的,发出撤销立案决定书,撤销立案,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2)认定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不准确的,要求调查人员补充调查或重新调查;(3)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4)认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依法作出处理决定,送达当事人;(5)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当提请公安机关处理;(6)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依法应当给
32、予行政处分的,应当提出书面建议并提供有关证据,移送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处理;(7)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拟定处理意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案件经过详细审理后,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理由充分、依据正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的,拟定行政处罚意见。6、告知和听证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1条和32条的规定,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 听证是指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罚款数额较
33、大、吊销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在作出决定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2条规定,向违法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当事人提出听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要求办理。 7、决定 经过告知和听证之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1)认定问题不实或者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的,发出撤销立案决定书,撤销立案,重大案件的撤销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备案;(2)认定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不准确的,要求调查人员补充调查或重新调查;(3)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4)认定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依法作出处理决
34、定,送达当事人;(5)认定当事人拒绝、阻碍土地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当提请公安机关处理;(6)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提出书面建议并提供有关证据,移送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处理;(7)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自由裁量权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合理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甘肃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甘肃省政府令第94号)、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法制办关于印发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打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甘依法办发
35、20129号)的要求,省国土资源厅在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认真梳理汇总的基础上,2012年12月4日制定下发了关于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的通知(甘国土资发【2012】274号),对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保障机制等有关事项提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制定了甘肃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分别对土地10种违法作为和矿产37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和额度进行了具体细化。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拟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1)对被处罚人的描述应当详尽,主要包括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住所)等,不得使用简称或别称。(2)违法事实的表述要完整、客
36、观、真实、准确,包括案件来源、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情节和结果等要素;列举的证据要全面、具体;行政处罚前告知听证等情况要详尽说明。(3)法律适用的理由应全面表述,对违法事实认定后实施处罚的理由和处罚的法律依据,应当结合具体个案事实,对具体适用某一法律条款作为处罚依据的理由进行解释,必要时要对法律条款进行法理解释;应用法律条款要准确,符合法律适用原则,并且应当根据条、款、项、目的顺序写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规范,要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阐述作出具体行政处罚的理由,包括依法从重或者从轻、减轻情节的适用。(4)处罚决定的内容应当表述具体、明确,如拆除或者没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要具体描
37、述建筑物位置、形态、面积等内容;处罚决定中需要责令被处罚人限期履行义务的,要明确时限,不能出现类似“限期”这种不明确的表述;责令恢复原状的,要明确恢复成什么状态,如原来是耕地的,应该明确恢复耕种条件,原来是平整场地的,应当明确拆除地上哪些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场地平整等。(5)救济权利要交代清楚。主要表述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的法律后果,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时要写明复议机关和诉讼法院的具体名称(地址),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期限(复议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期限是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诉讼机关是本机人民法院,期限是三个月内。对责令限期拆除的处罚决定不服的,诉讼时限是自收到
38、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诉讼机关是向本级人民法院)(6)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发出的主体只能是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不能制作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也就是说乡镇国土所、分局、执法大队不能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8、送达 送达是指国土部门将依法做出的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当事人的活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三日内送达当事人,并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送达
39、 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派工作人员直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被处罚人的方式。 (2)留置送达 是指被处罚人拒绝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留在被处罚人的住所或其收发部门后即视为已经送达的送达方式。 (3)委托送达 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组织委托有关单位向被处罚人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主要适用于被处罚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不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定授权组织的管辖地域内居住,或者受送达人住所交通不便的情况 (4)邮寄送达 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法定授权组织通过邮局,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挂号或特快专递方式寄给被处罚人及利害关系人的送达方式。(
40、5)公告送达 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组织发布公告,限期被处罚人收领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一般适用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采取以上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在送达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适当的送达方式,而且要有送达回证。五种送达方式都有不同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直接送到必须是处罚机关的工作人员,托他人代送的不是直接送到。留置送达时必须要邀请受送达人所在的基层组织的代表或其他人到场,说明情况,将应送达的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处所,并在送达回证上写明拒收理由,送达人、见证人等都要签字。对于那些胡搅蛮缠的人,有必要采取摄像和拍照的形式记录送达过程,予以保存。2、送达时间:邮寄送达以送达人在挂
41、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委托送达不能以委托的日期为送达日期,要以受送达人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60日即视为送达。3、处罚告知、听证告知、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上的时限要求均为工作日,双休日、节假日除外。9、执行执行是指国土部门对自己做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及时履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履行的活动。一般地说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应当在15日内自行履行。若不履行或者不及时履行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其履行,并制作执行笔录。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42、的,期满后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10、结案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土地违法案件可以结案:(1)执行完毕的,包括当事人自动履行、或者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督促当事人履行完毕的。(2)符合终止执行条件终止执行的。(3)已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4)其他应当结案的情形。2、结案程序主要有五项工作:(1)收集整理处理结果,包括行政处罚强制执行书,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行政复议决定书等各种法律文书等;(2)提出结案报告。由办案人员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结案呈批表,报主管领导审批;(3)立卷。由办案人员将整个办案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包括文字、图片、照片材料以及各种法律文书装订成卷;(4)归档。
43、将装订成卷的材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归档。(5)备案。重大案件或上级交办的案件结案后,应当将案件处理结果报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备案的材料包括: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土地违法案件结案报告等,经人民法院处理的,应当附人民法院判决书副本四、关于违法案件查处中处分建议、移送、申请强制执行等有关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一)提出处分建议应注意事项:1、提出处分建议的主体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2、提交的对象是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3、处分建议的对象是经初步认定,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4、向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时应包括以下材料:对土地违法案件相关责任人提出行政处分建议时,
44、应提交行政处分建议书.行政处罚建议书应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一般应载明建议处分人员基本情况、违法事实及法律依据等。提出处分建议附带材料包括行政处罚建议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有关证据材料等。(二)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情形。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他贪污受贿、渎职等行为,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时向人民检察院移送。2、单位或者个人有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占用农用地,达到刑事追诉标准,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三)向司法机关移送的程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有符合移送条件
45、的案件,决定批准移送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移送的理由记录在案(四)向司法机关移送的材料。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移送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应当附有以下材料:1、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书;2、涉嫌国土资源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3、涉案物品清单;4、有关鉴定结论;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同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证据材料。(五)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注意事项。1、注意申请期限。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
46、月内提出。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注意申请对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的,由申请人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执行对象为不动产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3、应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主要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名,加盖行政机关的印章,并注明日期。4、在想法院提出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书送达10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五、有
47、关执法文书制作方面的要求土地违法案件查处中形成的法律文书,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法定程序,依据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对违法当事人或单位制作和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公文。其程式、内容、语言、制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这里对法律文书制作的一些基本要求做一说明。1、执法监察文书应按照国土资源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法律文书格式(试行)(国土资发【2007】181号)规定的格式,使用符合存档要求的国际标准A4型纸张印制(共27种制式法律文书)。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凡是能打印的,必须使用规定格式打印制作。确需手写的,应按档案管理要求使用蓝黑色或黑色的钢笔、签字笔书写,做到字迹清楚,文面整洁,文字规范
48、,符号正确。案件承办人、审批人、部门负责人及领导意见须由本人签名或盖章,不得以打印文字代替。2、执法监察文书应当使用公文语体,语言规范、精练、严谨、平实文书中除编号、数量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应当使用汉字。发文日期应使用中文小写,法律、法规和规章应使用全称,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时间应使用公历和24小时制。应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关主体称谓应准确无误并前后一致,避免产生歧义。3、文书中已设定的栏目,应当逐项填写,不得遗漏和随意修改。无需填写的,应用斜线划去。姓名及时间应在指定位置填写、签署,书写要字迹工整,不得潦草。呈报或审核审批意见应用词准确、表述明确、没有歧义,摘要应简明、完整、准
49、确,签名和注明日期必须清楚无误。文书因书写错误需要进行修改的,可以用杠线划去修改处,在其上方或者接下处写上正确内容,并由与文书内容有关的人员在更改涂抹处签名、盖章或捺指印确认。4、笔录文书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年、月、日、时、分;“地点”应具体到县(市、区)、路(街、巷)、门牌号、楼层、房间号或乡(镇)、村(社区)、队(组)。笔录记录时不得随意空行。笔录首页不够记录时,可以附纸记录,但应当注明页码,由相关人员签名、盖章或捺指印,并注明日期。5、执法监察文书中“案由”填写为“违法行为定性案”,如某某非法转让土地案。在立案和调查取证阶段文书中的“案由”应当填写为:“涉嫌+违法行为定性案”,如某某涉嫌
50、非法转让土地案“违法行为定性”要采用专业术语,一般为非法转让土地、破坏耕地、非法占地、非法批地、不按批准用途使用国有土地、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破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等。6、执法监察文书编注案号实行一案一号,按年度统一编排案号。文书需编注案号的,统一为“行政区划简称处罚机关简称执法监察文书类别字年份序号”。如宁县国土资源局制作的文书,“案号”可编写为“宁国土资罚字20088号”。编号时,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年份应标全称(即2008不编为08等),序号不编虚位(即8不编为08或008等)。 7、执法监察文书中当事人情况应当按如下要求填写: (1)根据案件情况确定“个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