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拟化学试题模拟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 【答案】D 【解析】【解答】A、车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为物
2、理变化。 2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 B食盐 C芹菜 D猪肉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符合题意。 B、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类营养素和食物来源分析,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验满 B 加热液体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解答】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
3、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没有用外焰加热,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验满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B、加热试管中 的液体,一是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二是用外焰、三是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四是管口不能
4、对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 C、根据过滤的原则“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D、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 4新冠病毒的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通常用“84”来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病毒,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价 B0 价 C+1 价 D+5 价 【答案】C 【解析】【解答】在 NaClO 中,Na 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O 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x。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1+x+(-2)=0,解得 x=+1。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5、,进行计算。 5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答案】C 【解析】【解答】A、霉变的大米是有毒的,对人体是有害的,故不能热煮后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B、甲醛可以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C、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过多,应该按规定添加,故符合题意; D、工业用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非常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故不能食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的黄曲霉毒素、甲醛、亚硝酸钠等都是有毒物质进行分析。 6下列化
6、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N22 个氮原子 BFe3+铁离子 C2SO3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D2Ca2 个钙元素 【答案】B 【解析】【解答】A、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N2表示 1个氮分子,还可以表示 1 个氮分子由 2 个氮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 通常省略,故 Fe3+表示铁离子,符合题意; C、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SO3两个三氧化硫分子,不符合题意; D、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
7、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Ca 表示 2 个钙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分析 C、根据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构成分析 D、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分析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 CO 气体 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复分解反应中的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所以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8、的一定是酸溶液 【答案】B 【解析】【解答】A. 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用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但是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 B 符合题意; C. 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未相互交换成分,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某些显酸性的盐溶液也可使石蕊变红
9、,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一氧化碳不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D、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OH、H+、Ba2+、NO BOH、Ba2+、K+、Cl CCO 、K+、Ba2+、Cl DCO 、Cu2+、NO 、K+ 【答案】B 【解析】【解答】A、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B、各离子之间不会结合生成水、气体或沉淀,可以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C、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10、 D、铜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每一组中阴阳离子结合不能出现气体、沉淀和水即可共存,据此分析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检验稀盐酸是否有酸性:用酚酞溶液 B除去 CO2气体中的少量 HCl:加入足量 NaOH 溶液 C分离 BaCl2溶液和 KCl 溶液:加入过量的 K2CO3溶液后过滤 D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用稀盐酸 【答案】D 【解析】【解答】A、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与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为无色,无法用酚酞溶液检验稀盐酸是否有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B、NaOH 溶液与 CO2气体和 HCl 都会发生反应,违背
11、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C、过量的 K2CO3溶液是新的杂质,会与 KCl 溶液混合,无法分离,故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冒出,可以鉴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和中性溶液均为无色。 B、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C、过量的 K2CO3溶液会与 KCl 溶液混合,无法分离。 D、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10向一定质量的 ZnSO4和 CuSO4的混合溶
12、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 M 的颜色呈无色 B滤液 M 中一定存在 Zn2+、Fe2+ C滤渣 N 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 D滤渣 N 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答案】A 【解析】【解答】A.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因此滤液 M 不是无色溶液,故 A 符合题意; B. 滤液 M 中一定存在没有反应的 Zn2+、反应生成的 Fe2+,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过量
13、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故 C 不符合题意; D.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析出铜的质量大于反应的铁的质量,因此滤渣 N 的质量大于加入铁粉的质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B 鉴别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C 鉴别硫酸钾和磷矿粉 观察固体
14、颜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熄灭,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能是其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故 B 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钾是白色粉末,磷矿粉是灰色的固体,颜色不同,可以鉴别,故 C 符合题意; D、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把原物质除去了,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除了二氧化
15、碳还有其他气体分析 B、根据两种气体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分析 D、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也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分析 12向 2.8g 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的镁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至固体全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 6.38g,则该镁条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0.16g B1.12g C1.68g D2.64g 【答案】A 【解析】【解答】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的反应为: ,因此沉淀即为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沉淀的固体质量为 6.38g,可计算出镁的质量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镁的质
16、量不变因此 2.8g 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镁含镁元素的质量为 2.64g,可计算出氧的质量=2.8g-2.64g=0.16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3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俗称) 。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化学式) 。 (3)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常用 (俗称) 。 (4)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答案】(1)干冰 (2)NaHCO3 (3)熟石灰或消石灰 (4) 【解析】【解答】 (1)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干冰
17、; (2)碳酸氢钠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故答案为:NaHCO3; (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熟石灰(或消石灰) ; (4)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保护里层的铝不再与氧气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故答案为:。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3)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4)根据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在常温下,
18、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进行分析。 14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在汽车的电路中主要使用的是铜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3)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导电 (3)防锈 (4) 【解析】【解答】 (1)钢和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与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轮胎、塑料保险
19、杠; (2)铜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制成导线,故填:导电;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中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单车车身喷上五颜六色的漆可以延缓钢铁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故填:防锈; (4)乙醇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 (1)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根据铜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4)乙醇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5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 BF 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 A 信息可推测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 (2)在 BF 五种粒子中,共有 (
20、填数字)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字母序号) ,E 与 F 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36 (2)4;B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解答】 (1)由图 A 可知,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故氪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36。 (2)由图可知,C 和 D 的核电荷数相等,则 C 和 D 属于同种元素,故在 BF五种粒子中,共有 4 种元素。由图可知,B 为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D 为氧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B 和 D。由图可知,E 与F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
21、去电子,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含义分析 (2)根据元素的概念、相对稳定结构及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16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N 点对应的是物质 A t2的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加热 C 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3)除去 A 中少量的 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4)t1时,将 A、B、C 各 8 g 分别加入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 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A) 、w(B) 、w(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
22、系是 。 【答案】(1)不饱和 (2)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C 的溶解度变小,析出 C 晶体,所以出现浑浊现象 (3)降温结晶(冷却结晶) (4)w(A)= w(B)w(C) 【解析】【解答】 (1)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的不饱和溶液。t2故 N 点对应的是物质 A 的不饱和溶液; (2)加热 C 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C的溶解度变小,析出 C 晶体,所以出现浑浊现象; (3)A、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 A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故除去 A 中少量的 B,步骤是:加水溶解,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23、过滤,洗涤,干燥; (4)t1时, A、B 的溶解度相等为 20g,C 的溶解度小于 8g。故 t1时,将 A、B、C 各 8 g 分别加入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 充分溶解,测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w(A) 、w(B) 、w(C),则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w(A)= w(B)w(C)。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7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的同
24、学们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钙样品中 Ca(OH)2的含量(含杂质CaCO3),共做了 3 次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分别与同一种盐酸反应,所得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以下问题: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17.4 17.4 17.4 所取稀盐酸的质量g 80 100 120 生成 CO2的质量g 2.64 4.4 4.4 (1)在第 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该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求原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1)1;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
25、Cl2CO2H2O (2)解: 据表中信息,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3+ 2HCl 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解得 x=10g 原样品中 Ca(OH)2的质量为:17.4g-10g=7.4g 故原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为:100%=42.5%. 【解析】【解答】 (1)第二次实验所用稀盐酸质量增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增多,说明第一次实验中,反应容器内有白色固体剩余。稀盐酸与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C
26、O2H2O; 故答案为: (1)1;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CO2H2O; (2)42.5%. 【分析】 (1)通过第二次加入盐酸,气体质量增加到 4.4g,说明第一次中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而第三次气体不再增加,说明第二次时碳酸钙已经反应完全所以有白色固体剩余的只有第 1 次实验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遇到盐酸时,由于是混合物本身是碱性环境,所以不会直接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是盐酸先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等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碳酸钙才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2)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
27、的质量即可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可求出原样品中 Ca(OH)2的质量,最后用氢氧化钙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即可求出原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 三、综合题三、综合题 18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己省略)。其中 A 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填化学式)。 (2)写出符合 AE 的化学方程式 ,B 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 H 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五个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答案】(1)CaCl2、CaCO3 (2)(合理即
28、可) ;(合理即可) (3)化合 【解析】【解答】 (1)上述物质中属于盐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是氯化钙和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2、CaCO3; (2) 稀盐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符合 AE 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合理即可) 。 (3)稀盐酸(A)与氢氧化钙(B)反应生成氯化钙(D)和水(C) ,以及 B、D 转化为 H 均为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水(C)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E)和氧气(F)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稀盐酸(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29、E)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上述五个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根据 A 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推断 A 是盐酸,B 是氢氧化钙。 根据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会生成氢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推断 C 是水,E 是氢气,F 是氧气。 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推断 D 是氯化钙。 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所以推断 H 是碳酸钙。 19我们常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室可用 B 装置制取多种气体,请你写出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0、该气体的收集装置可以是 (填字母编号,下同) 。 (2)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甲和固体乙的混合物来制取气体丙,则制取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若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 C 装置,则可推知丙的性质可能有 (答一条即可) 。 【答案】(1);C 或 D (2)A;难溶于水(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 (1)实验室用 B 装置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因此使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加热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即可;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装置 D 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装置 C 收集;故答案为:;C 或 D; (2)制取气体丙属于固固加热型,因此发生装置
31、选择 A;收集气体丙时只能用 C 装置排水法收集,说明丙难溶于水,或不与水反应、密度与空气接近等,合理即可;故答案为:A;难溶于水(合理即可) 。 【分析】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由该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所决定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 20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 (如图所示) ,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
32、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NaHCO3,NaOH,Na2CO3,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 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 溶液 【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aHCO3 NaOH Na2CO3 NaCl 常温下溶解度/g 9.6 109 21.5 36 常温下稀溶液的 pH 9 13 11 7 【实验探究 1】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 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生气泡。 (1)
33、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 1】可知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 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 NaCO3溶液。 (2) 【讨论质疑】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 3】在【实验探究 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 ,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 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 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3) 【反思与拓展】写出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
34、【答案】(1)丁;常温下,碳酸氢钠溶解度 9.6g,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 10% (2)NaOH 或氢氧化钠 (3)2NaOH+CO2=Na2CO3+H2O 【解析】【解答】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探究 1 可知,该溶液呈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丁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由于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是 9g,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甲同学发现自己的猜想不正确, 故填:丁;常温下,碳酸氢钠溶解度 9.6g,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 10%。 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 2 中有气泡产生,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实验探究 1 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 ,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通过实验探究 3 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故填:氢氧化钠。 反思与拓展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分析】实验分析 根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根据题意可知过量 的氯化钙除去了碳酸钠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