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考纲要求 命题规律及趋势 1.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形象。 (能力层级: 理解) 2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能力层级:理解 ) 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能力层级:理解) 4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力层级:理解 ) 5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能力层级: 运用) 6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能力层级: 运用) 7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能力层级:运用) 选文皆为名家之作,反映的主题具有浓厚的人文关 怀,无论是散文还是小小说,都是以“少年”作为叙述 对象,比较贴近初中生的生活与思想,考生读起来容易
2、理解。 文学文本阅读主要考查散文、小小说阅读,主要考查内 容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内容、情感、形象 ),对文章 思路和线索的把握,对文章精彩细节的揣摩,对写作技 巧与艺术特色的赏析,对语言的品味以及对作品的独特 感受,共 4 小题,15 分。题型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共 3 小题,12 分;2012 年增加了 1 道选择题,分值为 3 分。 预计 2013 年中考会延续 2012 年的考查形式,题型为 3 道主观简答题和 1 道选择题。 一、散文 1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 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学体裁。
3、2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 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一定的 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议论散文(借 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也不乏抒情)。 3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 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所谓“神 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明确、集中。意境深邃。“意”就是作 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 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达到有机融合,才能表达出散文的 深刻主题。语言凝练。表现方法灵活,富于变化。可以融叙 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
4、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由 景入情。 4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散文善于抓住最富特色、最能寄寓作者思想感情的细节,寥寥几 笔,便能表现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侧面烘托。这种写法, 往往比正面的平铺直叙写法的艺术效果更佳,更能发挥读者的想 象力,拓宽散文的意境。 二、小说 1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 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 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
5、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 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以及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2)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 用。它源于生活,但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故事情节 的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 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 思想感情,烘托气氛。 表现形式
6、 作用(特点) 总起句 领起下文,奠定基调,起兴及引出主题。 结尾句 概括上文,表现主旨,强烈抒情,留下余地,令人 思索。 线索句 多次出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串文章的作用。 中心句 哲理句 矛盾句 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实质上蕴含寓意,句意侧重 于矛盾的一面。 变式句 具有强调意味。 修辞句 与修辞方法本身的效果紧密相关。 三、文学作品常见写作技巧 1重要语句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概括性强,紧扣题旨,多以议论、抒情的形式出现。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画龙点睛的作用。人 称 表达效果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 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
7、可加强 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效果。 第三人称 能较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 现实更自由。 2.三种人称的行文效果 表达方式 类 型 作 用 记叙 顺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 插叙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避免叙述的 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倒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 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 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丰满。 补叙 补充解释,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 3.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主要类型及作用 表达方式 类 型 作 用 描写 外貌描写 以形传神。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其思想。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烘
8、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 简洁传神。 细节描写 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 议论 叙后议论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边叙边议 事显理明,平添情致。 抒情 直接抒情 淋漓酣畅,一吐为快。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含蓄蕴藉。 续表 段落位置 特点或作用 开头段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渲染 气氛,奠定基调,为后文作铺垫。 过渡段 承上启下,转换话题。 结尾段 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卒章显志,照应 前文。 4.特殊段落的特点或作用 修辞方法 表达效果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 拟人 对偶 语句整齐,有节奏感。 排比 气势磅礴,文气贯通,突出强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 美。 反复
9、 强调感情,突出思想,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 反问 只问不答,表达鲜明,强化语气。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注意,使语言幽默有趣;揭露批判, 辛辣讽刺。 双关 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使表达含蓄而委婉,生动活 泼。 通感 启人联想,耐人回味,形象表达。 5.常用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 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使语言生动有趣,充满感情。 表现手法 特 点 对比 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 铺垫 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 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引起 下文,为下文某情节作铺垫。 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
10、意,加深读者对文章 感情和哲理的理解。 伏笔 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 示,以求前后呼应。 烘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 别的事物作陪衬,使之更鲜明。 6.常用表现手法及特点 进行对照比较,显示事物的差异,突出事物的特点。 表现手法 特 点 照应 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 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 面有所铺垫。 悬念 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 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包括“设悬”和“释 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 欲扬先抑 扬,指褒扬、抬高;抑,指贬低、按下。褒扬某个 人物
11、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 贬抑处落笔。 续表 一、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 (一)题型分析 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有多种考法:概括一件事;填 空;填词语;写线索。 【典例】见课本 题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详写儿子爱父亲的三件事。 答案背父亲去打车;训斥护士;抱父亲尿尿。 (二)答题技巧 概括一件事要包括以下要素: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如 典例中的三件事。 填空与填词语则需根据要求填写动词、形容词或短语。 线索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时空线 索等。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 有的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方式来显示,还有的则通 过议
12、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 二、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 (一)题型分析 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容、情感,主要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 情,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 【典例】(全文见“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用你爱我 的方式去爱你) 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答案本文写父亲因病倒医院做手术,“我”精心照料父 亲,回报父亲当年对“我”的爱,题目点明了文章主旨,揭示了 爱的传承性。(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二)答题技巧 1通读全文。 2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褒贬义,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倾向。 3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 4抓住篇末点题的句子。 附相关知识: 1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含
13、义:双层含义(表层和深层。)或一语双关。 (2)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 结构严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设置悬 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新颖、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2开头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倒叙)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景物 描写) 3结尾作用: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升华感情(议论抒情)。 含蓄隽永,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照应开头(首尾相呼应), 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三、分析人物形象 (一)题型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题型主要有: (1)以分析归纳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环 境、情节
14、、关键语句和具体的写人方法,说明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特征。 (2)以赏析评价为方式的论说题。要求在理解人物形象的基 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和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对人物形象的价值取 向进行评价。 【典例】见课本 题目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答案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1分析人物形象需联系全文,不可脱离原文架空分析。 2分析人物形象需建立在人物的所作、所思的基础上,联 系人物言行来分析。如典例中“父亲”的所作、所为、所说、所 思,就构成了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 (二)答题技巧 3分析人物形象需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因为一个人物的特 点往往不止一个方面。如典例中“父亲”既有关爱子女、重视教
15、 育的一面,也有坚韧、吃苦耐劳的一面。 4分析人物形象时用语一般力求精美,可多用四字短语。 四、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一)题型分析 把握具体词句(一般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反复强 调的数词或感情色彩变化的词语,点明题旨的段落或过渡段)和 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深层感悟内涵。 【典例】(全文见“分析人物形象”敲雪) 题目选文第? 段中,“父亲”为什么问“我”“今晚还会 下雪吗”? 答案因为“父亲”怕晚上积雪会把树枝压折,影响收成, 耽误“我们”兄弟几个交学费(上学)。 (二)答题技巧 1审清题干要求,有针对性地详细研读。 2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是理解文章细节的基础。 3应学会设身处地为文
16、章中的人物着想。如典例中,揣摩 父亲的语言,必须联系全文,并且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才能准 确作答。 五、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题型分析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主要考查赏析词语或句子,考 查角度主要有修辞、用词、描写。 【典例】(全文见“理清作者思路和作品线索”用你爱我 的方式去爱你) 题目围绕句中加点内容,赏析下列精彩语句。 (1)去医院的途中,你走得那么慢,弓着身子,一只手扶着 膝盖,一步一步往前移。 答案(1)句中加点动词细致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生病后行动 的痛苦,暗示父亲病情之重,为“我”背父亲埋下伏笔。(2)句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父爱的宽阔辽远、纯 粹透
17、明(或:伟大、宽广、无私)。 (2)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 (二)答题技巧 1赏析词语(理解含义,分析作用)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理解词语的本义,也就是词典上解释的常用义(简 称词典义),把握词语在一般情况下的感情色彩。 第二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简称语境 义)。 第三步:分析词语用在此处的作用也就是表现力。如:这个 词语准确描写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品质。 2赏析句子(理解含义,分析作用)的答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即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子 在文章中的含义。这一步一定要做到“
18、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 不离篇、篇不离中心、中心不离背景”。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 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作架空分析。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形式上的作用即分析句子在结构、艺术 形式上的作用。句子在艺术形式上的作用可从表现手法、语言上 的作用、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 六、初步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一)题型分析 欣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可从叙述人称、叙述方式、 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及用词用语特点等来把握。 【典例】(全文见“分析人物形象”敲雪) 题目选文第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第段是插叙,交代“父亲”对这些杏树、李 树、桃树的重视、喜爱、悉心照顾以及这些树对“我”和几个兄 弟读书的
19、重要性,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人读书受教 育的重视和对“我们”的爱,为下文“父亲”半夜听雪、敲雪和 训斥“我”摘桃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答题技巧 1叙述人称及作用:见本书“知识清单”第三点中的第 2 点“三种人称的行文效果”。 2表达方式及作用:见本书“知识清单”第三点中的第 3 点“四种表达方式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中的“记叙”。 3谋篇布局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 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设置悬念、制造 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与中心关系的处理,主次详 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4表现手法及作用:见本书“知识清单”中第三点中的第 6
20、 点“常用表现手法及特点”。 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答到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还 要联系文章内容,这样答题才完整。在考试中也要注意分值,如 过渡的考查,2 分题只需答出作用,4 分题则要具体化。 七、领悟作品的内涵,谈感悟、启示与评价 (一)题型分析 此类题型主要是领悟作品的主旨,并联系作品的思想内容谈 自己的感悟、启示或作出评价等。 【典例】(全文见“分析人物形象”敲雪) 题目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 抒情性的文字。 答案许多年过去了,父亲半夜敲雪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眼 前,温暖着我的心。 (二)答题技巧 1领悟作品主旨。 (1)抓住特殊段,如首段、尾段、抒情段、议论段。 (2)抓住关键词,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感悟、启示与评价。 读懂原文;联系实际。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