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血和血发生血和血发生一、血液一、血液二、淋巴二、淋巴三、骨髓和血细胞的发生三、骨髓和血细胞的发生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一、血液一、血液 (Blood)(Blood)I. 基本构成基本构成: :A. 细胞细胞外外间间质质: 血浆血浆(Plasma), ,占血液总占血液总体积体积5556%左右。左右。 1. 基质基质: 血清血清(Serum), , 血凝块中渗出的淡黄色液体。血凝块中渗出的淡黄色液体。2. 纤维纤维: 可溶性的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时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在凝血时转变为不溶的纤维蛋白。B. 细胞细胞:1. 红细胞红细胞: 占血液总体积的占血液总体积的4
2、3%左右。左右。 2. 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和血小板: 占血液总体积的占血液总体积的1%左右。左右。 血象血象- -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II. II. 细胞细胞: : ( (瑞氏染色瑞氏染色) ) 红细胞红细胞 M: 4.2 5.51012/L F: 3.55.01012/L 白细胞白细胞 410109/L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0.5-3% 有粒细胞有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0-1%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20-30% 无粒细胞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3-8% 血小板血小板:
3、 : 100300109/L1. 1. 红细胞红细胞 (Erythrocyte,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red blood cell ): A. A. 最多最多, ,男性体内为男性体内为4.05.5X104.05.5X101212/L/L,女性体内为女性体内为3.55.0X103.55.0X101212/L/L。寿。寿命命120120天。天。B. B. 双凹圆盘状。双凹圆盘状。直径直径7.57.5mm, 周边厚周边厚2.6m2.6m,中央厚,中央厚0.8m0.8m。利于增加细胞的表面积。利于增加细胞的表面积。C.C. 可塑性强可塑性强。蛋白质占细胞。蛋白
4、质占细胞膜化学成分的膜化学成分的50%以上,有以上,有细胞骨架的功能。细胞骨架的功能。D.D. 无细胞核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无细胞器,细,细胞质内充满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Hb(Hb) )。血红蛋白在男性为血红蛋白在男性为140g/L140g/L,在女性为在女性为120120 g/Lg/L。ATPATP通过通过糖酵解获得。糖酵解获得。E.E. 运输运输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F F. . 来源于来源于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胞质内残留少量核糖体,易被煌胞质内残留少量核糖体,易被
5、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小粒或小网。焦油蓝染色,呈蓝色小粒或小网。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13 天后充分成熟为红细胞。天后充分成熟为红细胞。成人:占红细胞总数成人:占红细胞总数0.5%1.5%新生儿:新生儿:3%6%贫血贫血: 红细胞数量下降红细胞数量下降,或红或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下降。红细胞红细胞3.03.010101212 个个/L/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100 g/L100 g/L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奥地利著名医学家奥地利著名医学家KarlLandsteinerKarlLandsteiner 发现发现了了A A、B B、O O、ABA
6、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获得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获得19301930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细胞膜糖蛋白的糖链细胞膜糖蛋白的糖链AB0 AB0 血型抗原血型抗原无色、有核、球形细胞无色、有核、球形细胞可可作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进入周围组织作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进入周围组织 功能:防御和免疫功能:防御和免疫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4 10109 个个/L光镜下分类: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光镜下分类: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 有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granulocyte) 根据颗粒的嗜色性:中性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色性: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
7、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agranulocyte):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2 2、白细胞、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白细胞白细胞(Leukocyte, WBC): 无色。无色。410X109/L。可做阿米巴样运。可做阿米巴样运动。根据有无动。根据有无特殊颗粒特殊颗粒分分2类。类。A. 粒细胞粒细胞(Granulocyte): 细胞核形状多样。细胞质内细胞核形状多样。细胞质内含特殊颗含特殊颗粒粒(溶酶体溶酶体)。寿命短,在结缔组织中调亡。寿命短,在结缔组织中调亡。a.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最多最多, 占
8、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6070%。直径。直径1215m。核分叶,常为。核分叶,常为25叶。细胞寿命越大则叶数越多。叶。细胞寿命越大则叶数越多。1 叶叶 5% 核左移核左移2 叶叶 35%3 叶叶 41%4 叶叶 17%5 叶叶 2% 核右移核右移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染,也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失血等。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的恢复期。 * 特殊颗粒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等。嗜天青颗粒内含
9、溶菌酶等。嗜天青颗粒(一种溶酶体一种溶酶体)比特殊比特殊颗粒大,但数量少,颗粒大,但数量少,内含内含溶酶体酶和溶酶体酶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在白细胞,在白细胞的发生中比特殊颗粒出现早。的发生中比特殊颗粒出现早。* 中性粒细胞能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细菌吞噬细菌: 吞噬体吞噬体特殊颗粒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嗜天青颗粒。死亡后形成脓细胞。死亡后形成脓细胞。* 来源于杆状核粒细胞。来源于杆状核粒细胞。* 巴氏小体巴氏小体(Barrs Body):中性粒细胞内中性粒细胞内失活的失活的X染染色体色体,呈槌状。呈槌状。在约在约3%的女性中性粒细胞内可见。的女性中性粒细胞内可见。b.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
10、osinophil): 占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13%,肾上腺,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其数量。直径皮质激素可降低其数量。直径1215m。细胞核通常分。细胞核通常分2叶。叶。* 细胞质内有大量的折光性强的细胞质内有大量的折光性强的特殊颗粒特殊颗粒,颗粒,颗粒强嗜酸性强嗜酸性,含溶酶体酶,含溶酶体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和和组胺酶组胺酶。* 电镜下,电镜下,特殊颗粒内有与其特殊颗粒内有与其长轴平行排列的长轴平行排列的电子致密核电子致密核。* 特殊颗粒特殊颗粒有碱有碱性的性的含含精氨酸精氨酸丰富的蛋白质。该蛋白质丰富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强强嗜酸性嗜酸性,参与,参与杀灭寄生虫杀灭寄生虫。* 破坏组胺破
11、坏组胺,吞噬抗原抗体复,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免疫反应。合物,降低免疫反应。c.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 占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1%左右。直径左右。直径1012m。细胞核由几个不规则的叶构成。细胞核由几个不规则的叶构成。* 特殊颗粒内有特殊颗粒内有组胺组胺和肝素。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素可和肝素。组胺是血管活性物质,肝素可以阻止凝血并且造成颗粒的以阻止凝血并且造成颗粒的嗜碱性嗜碱性和和异染性异染性。* 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特殊颗粒较大,蓝紫色,大小不一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分布不均。* 功能与功能与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相似。相似。B. 无粒细胞无粒细胞(Agranulo
12、cyte): 核圆形,无特殊颗粒。核圆形,无特殊颗粒。a.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 占白细胞的占白细胞的 2030%左右,左右,核圆核圆染色深染色深。* 细胞质稀少,呈环状,细胞质稀少,呈环状,嗜碱性嗜碱性,含中心体和少量,含中心体和少量RS。* 有少量嗜天青颗粒,颗粒里有少量嗜天青颗粒,颗粒里无过氧化物酶。无过氧化物酶。* 寿命介于几天到多年。寿命介于几天到多年。* 直径范围较大直径范围较大: 78m的占的占90%,1018m的占的占10%。* 分分3类类: 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可分为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可分为T、B和和NK。B淋巴淋巴细胞可以转变成浆细胞,分泌抗体对抗病毒。
13、细胞可以转变成浆细胞,分泌抗体对抗病毒。b.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onocyte): 占白细胞总数的占白细胞总数的38%。直径。直径1220m。* 卵圆形,马蹄形或肾形的细胞核内有纤细的染色质。卵圆形,马蹄形或肾形的细胞核内有纤细的染色质。* 细胞质细胞质嗜碱性嗜碱性,细小的嗜天青颗粒,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含过氧化物酶含过氧化物酶。3. 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 thrombocyte):100400X109/L,直径直径24m。双凸圆盘状双凸圆盘状。常成群存在。常成群存在。年幼的血小板体积较大。在血液中存活年幼的血小板体积较大。在血液中存活912天。天。 有被膜,有被膜,来源于巨核细胞的
14、细胞质。来源于巨核细胞的细胞质。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由周围的由周围的透明区透明区和中央的和中央的颗粒区颗粒区构成。构成。颗粒区内有颗粒区内有MT,糖原颗粒以及含纤维蛋白原的被膜颗粒。,糖原颗粒以及含纤维蛋白原的被膜颗粒。质膜凹陷形成质膜凹陷形成开放性小管开放性小管,有利于血小板内的物质释放。,有利于血小板内的物质释放。来源于来源于SER的的闭合性电子致密管道系统闭合性电子致密管道系统和和分布在透明区分布在透明区的的微管一起维持血小板的形态。微管一起维持血小板的形态。血小板可以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壁,血小板可以附着在受损的血管壁,促进凝血促进凝血。1.为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为淋巴管内
15、流动的液体2.形成: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3.回流途中经过淋巴结,添加了淋巴细胞等成分,回流途中经过淋巴结,添加了淋巴细胞等成分, 最终汇入静脉最终汇入静脉4.淋巴组成因淋巴流经部位而异:淋巴组成因淋巴流经部位而异: 小肠淋巴液:因吸收大量脂滴而呈乳白色小肠淋巴液:因吸收大量脂滴而呈乳白色 乳糜乳糜(chyle) 肝内淋巴液: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肝内淋巴液:含有大量的血浆蛋白 肢体的淋巴:清亮透明肢体的淋巴:清亮透明5.功能:维持全身各部组织液动态平衡;滤过防御功能:维持全身各部组织液动态平衡;滤过防御二、淋巴二、淋巴(lymph)三、骨髓和血细胞的发生三、骨髓和血细胞的
16、发生时间时间造血器官造血器官3-6周周卵黄囊卵黄囊6-11周周肝肝12周周- -5个月个月脾脾第第2个月始个月始骨髓骨髓第第3个月始个月始胸腺和淋巴结胸腺和淋巴结1.红骨髓红骨髓(red bone marrow):造血造血 造血组织:网状组织、造血细胞。造血组织:网状组织、造血细胞。 造血诱导微环境造血诱导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微环境 ( (hem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 血窦:动脉性毛细血管分支血窦:动脉性毛细血管分支骨髓中央纵行静脉骨髓中央纵行静脉2.黄骨髓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
17、ow):造血潜能造血潜能(一)(一)骨髓的微细结构骨髓的微细结构 占体重占体重46%,最大的造血器官最大的造血器官(二)造血干细胞(二)造血干细胞1.起源:人胚早期起源:人胚早期( (受精后第二周末受精后第二周末) )的卵黄囊血岛,以后又的卵黄囊血岛,以后又 相继出现在肝、脾、骨髓等器官。相继出现在肝、脾、骨髓等器官。2.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其其 次是脾和淋巴结。次是脾和淋巴结。3.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增殖潜能增殖潜能 有多向分化能力有多向分化能力 有自我复制能力,造血干细胞可终身保持恒定数量。有自我复制能力,造血干细
18、胞可终身保持恒定数量。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一定的微环境和某些因素的调节下素的调节下造血祖细胞造血祖细胞(hematopietic progenitor cell,HPC)( (定向干细胞定向干细胞 committed stem cell)能向能向一个或几个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生成生成各种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血细胞的原始细胞(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三)、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1.连续发展的有规律的动态变化过程连续
19、发展的有规律的动态变化过程2.分三个阶段:原始;幼稚分三个阶段:原始;幼稚( (又分早又分早, ,中中, ,晚三期晚三期) )和成熟和成熟3.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胞体:大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小。巨核细胞:小大大胞核:大胞核:大小。红细胞:消失;粒细胞:圆形小。红细胞:消失;粒细胞:圆形杆状、分叶;杆状、分叶;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小大、分叶大、分叶胞质:量:少胞质:量:少多;多; 嗜碱性:逐渐变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嗜碱性:逐渐变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 特殊结构特殊结构( (如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粒细胞的特殊颗粒如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粒细胞的特殊颗粒) ): 无无有且渐增多有且渐增多细胞的分裂能力:有细胞的分裂能力:有无。淋巴细胞:潜在分化能力无。淋巴细胞:潜在分化能力原始:原红细胞原始:原红细胞幼稚: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幼稚: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成熟: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成熟: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VB12VB12,叶酸缺乏,叶酸缺乏红细胞的发生红细胞的发生早幼红早幼红中幼红中幼红晚幼红晚幼红白细胞的发生白细胞的发生原始原始幼稚幼稚成熟成熟粒系粒系血小板的发生血小板的发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