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李东垣浅谈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论奉节县中医院奉节县中医院 李杲李杲(1180年1251年) 字字明之明之,号号東垣老人東垣老人,后世多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开创了补土派。 自幼喜爱医药,后因母亲患重病,请了众多医生,吃了各种方药,最终还是死去。因自己不懂医而眼睁睁看着亲人受疾病折磨丧失生命,后勤奋学医,拜张元素为师李杲李杲-生平生平中国中国河北省正定县河北省正定县南城门南城门(长乐门)内的李杲雕像。(长乐门)内的李杲雕像。李杲-学术思想内外伤辩惑论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东垣试效方李杲亲自完成李杲亲自完成学生罗天益整学生罗天益整理理理论理论临床临床所处环境交往的多是上层
2、社会有钱有势的人,膏粱厚味,易伤脾胃。金元混战时期,人民疲于奔命,饮食不节,起居无时,易伤脾胃而百病由生。 战乱多病与时医误治是东垣学说产生的契因。 大梁(即河南开封)兵困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 如此之多的患病人数,为李杲提供了临床实践的机会,并可以直接搜集到大量临床资料。 东垣重视脾胃及补益的学说,正是在这种时代需要下应运而生的。学术契因 黄帝内经李东垣学说的主要渊源。 由李氏所创立的内伤脾胃论及其与之相关的阴火学说、内外伤辨惑论等均以内经为理论基础。理论渊源脾胃论脾胃论内容简介内容简介上卷上卷 l 论述脾胃生理特性生理特性,病理变化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全书以
3、全书以内经内经为理论依据,旁及仲景,孙思邈,钱乙等医家理论为理论依据,旁及仲景,孙思邈,钱乙等医家理论l 阐述气运衰旺等专题的阐述阐述及脾胃病的具体具体证治证治。中卷中卷 下卷下卷 l 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及 治疗方法。创论脾胃创论脾胃 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 李东垣传张元素之学,在其脏腑辨证虚实议病的启示下,独阐发素问“土者生万物”的理论,创脾胃论和“内伤说”。认为促成人之早夭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气耗损,而“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他认为调养脾胃之气,维护后天之本,是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的一条重要原则。 调养脾
4、胃的方法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调节饮食护养脾胃。他认为“饮食不节”是酿成内伤的一个重要原因,“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故合理饮食是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是调摄情志保护脾胃。李氏指出:“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说明精神情志密切关系着生理变化,尤其易伤脾胃功能,因此,须从积极方面调摄,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三是防病治病,顾护脾胃。 损伤脾胃的因素损伤脾胃的因素l避免劳役 过度劳役导致脾胃受损,-劳役则脾病,脾病则倦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l避免伤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胃伤则饮食不化而厌食欲吐,脾伤则大便泄泻而四肢困倦。l避免伤酒 古代医家有借酒发挥行气活血的作用
5、,但李东垣认为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以酒为浆,会损害身体。精气升降精气升降l 李氏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时刻运动着的, 其运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升降浮沉的变化,而这种变 化决定了“天地阴阳生杀之理”。l 长夏为枢,一年四季,以春为首,春夏地气升浮而生长,万物由萌芽而繁茂。时至秋冬,则天气降而杀藏,万物凋落而收藏。这一年之气的升降惟长夏土气居于中央,为四时变化升降浮沉的枢纽。脾胃为枢脾胃为枢n李东垣根据“天人相应”之理,认为人身心肺在上,肝肾居下,精气的升降,依赖脾胃居中为之枢纽。 其云:“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
6、而下输膀眺,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 乃浊阴为地者也。”内伤脾胃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百病由生u假使脾胃受到损伤,便将出现两种不同病变,即 “或下泄而久不能升,是有秋冬而无春夏,乃生长之用陷于殒杀之气,而百病皆起,或久升而不降,亦病 焉”,并引起一系列的脏腑、经络、九窍等病理变化。脾病及胃脾病及胃 胃病及脾胃病及脾p 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云:“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指出又日:“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 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 胃既病,则脾无禀受。脾为死阴,不主时也,故亦从而病焉。” 因此,造成
7、营养来源缺乏,脾气陷, 阴火升,是胃病则脾亦从而病焉。脾胃气衰脾胃气衰 心火独盛心火独盛 李东垣云:“脾胃不 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谓不及 也;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亦至而不至,是为不及 也。”指出当长夏湿盛的节气,当至而不至,火不生 土,脾胃元气不足;然心火亢盛,反足以焦土,亦是脾 胃湿胜之气,当至不至,是为不及的病理反映。前者 论心火衰微,不能生脾土,而脾胃自病,表现腹 胀,少气嗜睡,脉虚缓,舌质淡,当益脾胃以制阴火。 两者均为气火失调,而虚实有别。他认为:“脾胃虚, 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当发于心分,补脾之源,盖土生 于火,兼于脾胃中泻火,主生化之源。” 脾所不胜脾所
8、不胜 病及肝胆病及肝胆 李东垣云:“肝木妄 动,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 闭,淋溲,便难,转筋,腹中急痛,此所不胜乘之也。” 肝木为脾土的“所不胜”,如果肝木妄行,横制脾胃, 木郁生火,累及少阳,使枢机不利,出现以上诸证。 又云:“胃虚则胆及小肠温热生长之气俱不足,伏留 于有形血脉之中,为热病,为中风,其为病不可胜纪, 青、赤、黄、白、黑五脏皆滞。”指出胃气虚,则胆和小 肠的机能受限,至阴火反郁伏血脉中,发生热病、中 风等种种病证,不可胜数。胃胆、大小肠、膀胱、五脏 都受阻滞,则阴火上乖,生机衰退。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肺金受邪肺金受邪 李东垣云:“肺金受 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
9、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气 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神少而渴,情惨惨而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是体有余而用不足也。” 指出肺金是脾土所生,脾胃虚弱,不能散精归肺,而 肺亦虚加上心火灼肺,而出现阳气不足、阴火有余的 “形盛气衰”诸病变,是皆肺金受邪。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肾水泛滥肾水泛滥 李东垣云:“肾水反来侮土,所胜者,妄行也。作涎及清涕,唾多,溺多,而 恶寒者是也。土火复之,及二脉为邪,则足不任身, 足下痛不能践地,足乏无力,喜睡,两丸泠,腹阴阴而 痛,妄闻,妄见,腰脊背肿皆痛”。自入 肾,为唾液多、尿多、恶寒等真阳衰微,肾水妄行的病 证。若阴火偏胜,复乘脾土,煎熬冲任二脉,二脉同 起
10、下焦“会阴”势必损伤肾精,出现肾萎,肾阳亏乏不能资助脾土,而肾水泛滥反侮脾土诸证。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 九窍不通九窍不通 李东垣云:“经言: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又脾不及,则令 人九窍不通,又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又头痛,耳 鸣,九窍不通利,肠胃之所生也。请析而言之,答曰: 五脏之气,上通九窍,五脏享受气于六腑,六腑受气 放胃 胃气和平,营气上升 胃既受病不能滋 养,故六腑之气已绝。”又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 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 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于目 矣。指出胃是十二经营养物质供给的源泉,脾胃功 劳正常,各种食物变化精微而为血
11、,供给整体生理机 能的需要。若脾胃受病,清气不升,谷气下流,闭塞 窍源,五脏失禀,阴火乘机窍上行,引起一连串的病 理变化,特别是九窍不通。强调升发,喜用升柴强调升发,喜用升柴 李东垣论升降,特别 强调生长和升发的一面。他认为只有谷气上升,脾 气升发,元气功能充沛,生机才能滋溢活跃,阴火才 能收敛潜藏。 与此相反,若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将会亏乏和消沉,生机亦必然受到影响,因而不能 活跃起来。这样,阴火即可因之上冲而为诸病,所以他非常重视升发脾之阳气,在治疗时就喜用升麻、柴 胡,以其升发之性。 总之,李东垣精研内经理论,师承张元素脏腑辨证方法,通过对脾胃内伤的临床实践,对脾胃在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阐发,并对内伤脾胃的病变提出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杲特别重视脾胃,在生理上认为:“脾胃为元 气之本”,脾胃的功能正常元气就充沛,脏腑组织的 功能就健旺,人体就健康。反之,脾胃内伤,元气就衰惫,脏腑组织的功能就衰退,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还强调升降浮沉是人体升降浮沉的枢纽。 明代外科学家陈 实功,在外科治疗中接受了李果脾胃学说的理论,颇 重脾胃和饮食调养在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提出“诸疮 全赖脾土”,“脾胃伤败,使疮毒不得外发,必致内攻 之候”,“故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谢谢 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