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2.50KB ,
文档编号:2752916      下载积分:4.8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75291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政治2022年高考时政热点整理(共八大类).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政治2022年高考时政热点整理(共八大类).doc

1、2022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一、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时事背景】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了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课堂导学】如何全

2、面理解促进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富裕是其中之一,同学们可着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丰富内涵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的同等富裕、同步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概括地说,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逐步共富”。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富裕。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没有国家富强就谈不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建共享的富裕。2.重大意义(1)从社会主义的发展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3、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从党的初心使命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促进共同富裕,能够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国家发展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

4、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国际比较看,当前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贫富分化,中产阶层塌陷,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教训十分深刻。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3.目标任务: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4.把握原则: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

5、进。5.总的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延伸思考】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促进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二、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时事背景】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

6、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集体学习。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课堂导学】数字经济日新月异,国家规划绘制蓝图,我们应侧重理解哪些相关要点?“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同学们可着重理解以下要点1.基本内涵: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2.积极成效: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成

7、效显著,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3.问题挑战: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须进一步完善。4.重要意义: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数字时代

8、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规范健康可持续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5.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

9、响力稳步提升。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6.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坚持公平竞争、安全有序,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建立健

10、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延伸思考】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如何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保障公平竞争、安全有序。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如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管好用好数据。三、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事背景】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公布。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集体学习,深入分析推进碳达

11、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课堂导学】关于我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该把握哪些要点?1.两个概念(1)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2)碳中和,是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2.三个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

12、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四个“迫切需要”: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

13、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4.处理好四对关系: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5.坚持五条工作原则: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6.做好六项重点工作第一,加强统筹协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第二,推动能源革命,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第三,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第四,加快绿色低碳科

14、技革命,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第五,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双碳”标准,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第六,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延伸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有所作为。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事背景】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

15、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3年来,相关支持政策接连出台,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导学】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撑引领作用举足轻重,如何全面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湾区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版图中的突出亮点。国际一流湾区如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国际化为主要特征,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同学们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深认识和理解2.发展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

16、、中山、江门、肇庆9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合作基础良好,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同时,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内部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空间面临瓶颈制约等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区域内部协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强。国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举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高质量实施,深化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推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势在必行。3.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

17、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4.发展目标: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5.重大意义:打

18、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6.坚持基本原则: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

19、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7.把握重点任务: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延伸思考】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应如何畅通经济循环,在增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上实现更大作为。五、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事背景】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20、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课堂导学】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多角度、多方面的解读,应如何认识和理解?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同学们可着重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丰富内涵从历史发展看,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救中国、富中国、强中国的正确道路。从性质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从构成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在经济、政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发展道路上都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科技强国道路、自主创新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国家安全道路、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等具体道路,都具有中国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模式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

22、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经历的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2.基本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享成果;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是单纯追求物质财富,而是始终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

23、同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包容性发展,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成功原因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规律,正确把握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科学规划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步骤,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妥善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为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独立自主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和发展

24、人民利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广交国际社会朋友,倡导国际公平正义,不断为现代化注入活力;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4.重大意义一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国在物质文明

25、、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打破了文明形态的“西方中心论”,超越了“文明冲突论”的思维方式,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三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延伸思考】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6、【时事背景】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课堂导学】伟大建党精神是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历久弥新。同学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加深认识和理解1.深刻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

27、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表达。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集中表达。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优良作风,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范和意志品质的集中表达。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就是无条件地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组织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担当和人民立场的集中表达。2.形成条件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创造的宝贵

28、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复兴历史任务是时代背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下,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各个因素开始孕育、形成,并在不断的斗争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来源,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萌发。伟大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在实践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在精神上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土壤,中国先进分子以国家兴亡为己任,郑重选择和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提供

29、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滋养。3.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开篇。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系列伟大成就,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

30、、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一系列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水”涌流,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表现,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4.精神实质伟大建党精神反映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和伟大品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展现了党的强大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精神优势、道德优势,是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5.地位作用伟大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

31、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既有历史的穿透力,又有精神的感召力,既有理论的引领力,又有实践的指导力。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

32、的历史进程;使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使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6.弘扬要求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勇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真正把对党忠诚作为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的精神伟力书写新的时代篇章,以新的伟大胜利铸就新的精神丰碑!【延伸思考】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政治

33、与法治相关知识,谈谈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基础和条件。结合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的具体展现,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作用。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谈谈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七、修改地方组织法【时事背景】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课堂导学】如何理解和把握地方组织法及其修改完善?地方组织法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5年先

34、后作了5次修改,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对这次修改地方组织法,同学们可着重把握以下要点1.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修改地方组织法,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2.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和

35、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修改后的宪法有关规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健全和完善地方政权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制度,更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遵循的原则一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地方政权机关活动和建设的最高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地方政权机关活动和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考

36、虑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充分反映地方政权机关工作、建设和基层治理新成果新经验,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反映渠道,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充分反映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有关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新变化,总结地方实践中的好做法,更好发挥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严格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定,保持地方政权机关组织、职权和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对于现行地方组织法中可改可不改的内容,原则上不作修改。五是注意处理好地方组织法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代表法、立法法、监督法、预算法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

37、做好法律衔接。4.主要修改内容一是充实“总则”内容。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在国家法治统一中的职责;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二是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适当增加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完善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充实、细化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健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制度;修改地方国家机构正职领导人员选举有关内容;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三是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

38、。专设一节,明确地方政府建设的原则要求;完善地方政府职权和工作方面的有关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程序和要求;明确地方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优化协同高效以及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增加规定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四是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五是明确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六是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延伸思考】了解修改地方组织法的工作过程,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修法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修改地方组织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八、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事背景】2021年11月,党的十九

39、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课堂导学】“全过程人民民主”已成为媒体上的热词,课本上也增加了相关内容。如何充分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期实践中形成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从主体、实践、理论、制度等多个维度来理解。同学们可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丰富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是

40、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从主体看,广大中国人民是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和最大受益者。从环节看,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贯通,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治理民主紧密结合。从领域看,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从内容和形式看,充分保障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从特点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2.制度安排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

41、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3.显著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有效保证了人民享有广泛权利、人民民主参与不断扩大、国家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稳定、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有效保证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相统一,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切实防止了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切实防止了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

42、权的现象,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4.发展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延伸思考】结合具体事例,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评价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就。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的理解。10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