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安排教学安排一、总学时数:40二、学分:2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作为学科的“社区管理”所具有的基本的学科内容和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包括社区管理基本概念、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模式、社区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相关实践问题如社区环境、文化、卫生、体育、治安管理,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社区职能化建设等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第二章第二章 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第三章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模式 第四章第四章 社区管理方法社区管理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社区环境社区环境第六章第六章 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社区参与与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第七章第七章 社区文化管理社区文化管理第八章社区
2、卫生与体育管理第八章社区卫生与体育管理 第九章第九章 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治安管理 第十章第十章 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社区社会保障社区社会保障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社区物业管理社区物业管理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学习要点: 社区的含义、特征、功能以及分类 社区管理的含义、特征以及基本原则 社区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讨论:社区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讨论:社区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影像?什么样的影像? 第一节第一节 社区概述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实质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社
3、会。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包含以下四层基本含义: 1、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 2、社区都有以特定社会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一定数量的 人口。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3、生活于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 理文化上的认同感。 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 互动关系。 把握社区的概念须进一步将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行政区区别开来 (一)社区与社会 社区与社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区可看作地 区社会。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的一部分。 (二)社区与行政区 社区与行政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社区与行政区确有相同部分,如有些小规模
4、的行政区,同时也是一个社区。 二、社区的特征二、社区的特征(一)社区是社会的缩影(二)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三)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四)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社区意识(五)社区是不断变迁的三、社区的功能三、社区的功能维系功能 文化功能 政治功能服务功能 功能功能四、社区的分类四、社区的分类我国学术界对社区分类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按照社区主要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把社区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和特殊社区等等。2、按社区的空间特征分 ,社区可分为,法定的社区、自然的社区和专能的社区三种。3、按照社区内部的组织形式,可将社区分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 4、按社区规模分 ,可将社区
5、分为大社区和小社区。 5、按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要素分 ,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发达社区)。 6、按多元标准分 ,可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城镇社区、城市社区。 7、按其他标准划分,根据研究需要,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社区划分。 第二节第二节 社区管理社区管理 一、社区管理的涵义一、社区管理的涵义 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所谓社区管理,就是指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导和基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社区居民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与居民委员会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中介组织等组织的辅助下,为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进
6、社区全方位发展,社区整体利益、推进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务和公益事业进行的自我管理。社区管理的定义应包括如下基本内涵 第一,社区管理的组织是多元的。 第二,社区管理的对象,是社区内的各项事务。 第三,社区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社区的整体利益,推进社区的全方位发展,或者说是为社区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四,社区管理是动态的,是随着社区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灵活选择的。 二、社区管理的特征二、社区管理的特征层次性 动态性区域性 规划性综合性 群众性三、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三、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系统管理原则法制管
7、理原则渐进创新原则 (一)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区管理活动。 (二)社区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社区管理的基本要素分析 2. 社区管理体制与模式选择 3.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民主政治建设 4.社区文化、教育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与体育管理 6.社区治安管理 7.社区服务 8.社区保障管理 9.社区物业管理 10.社区智能化建设与管理 11.社区发展与社区管理创新四、社区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四、社区管理学及其研究内容第二章第二章 社区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 学习要点:学习要点: 社区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基本框架社区管理体制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社区管理组织的含义, ,分
8、类和功能分类和功能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第一节第一节 社区管理体制概述社区管理体制概述一、一、社区管理体制的含义社区管理体制的含义 社区管理体制是指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及其权力配置关系以及各种管理制度。具体而言社区管理体制包括四个部分,即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和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一)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一)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 社区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参与社区管理的各类组织。 在结构上应是多层次、多系统的。多层次是指由区、县街道(镇)居(村)民委员会居民代表组成的多级管理体系;多系统
9、是指由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社区自治管理系统,社区生活服务管理系统组成的横向管理体系。 (二)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二)社区管理的权责体系 在城市社区,要加快理顺街道与社区的职责关系。街道是城市社区管理中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能主要包括:全面负责社区发展的规划,履行社区管理中的执法权和监督权。 (三)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三)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社区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新建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法人地位,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划定其与政府行为的边界。 二是通过各项制度,确立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职权范围及其相互关系。 (四)社区管理的工作体系(四)社区管理的工作
10、体系 主要包括社区管理的内容和工作方式方法。现阶段社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管理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管理方式手段上,社区管理要强化制度规范,开展标准化管理。二、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二、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一)(一)“重心下移,立足基层重心下移,立足基层”(二)(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三)(三)“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党政主导,各方参与”(四)(四)“以服务为主以服务为主”第二节第二节 社区管理组织社区管理组织 一、社区管理组织概述一、社区管理组织概述 指以居民会议、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在社区党组织领导和基
11、层政府组织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网络体系。 社区管理的基本特征:地域性和双重性。 所谓双重性,指既有服务性又兼有管理性。二、社区管理组织的分类二、社区管理组织的分类街道办(乡镇政府)街道办(乡镇政府)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居民会议居民会议( (村民大会村民大会) ) 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社区中介组织社区中介组织三、正确处理社区管理组织之间关系三、正确处理社区管理组织之间关系 (一)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的(一)正确处理党组织与其他社区管理组织的关系关系
12、(二)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二)正确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的关系 (三)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三)正确处理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四)正确处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四)正确处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居民会议居民会议社区中介组织社区中介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物业公司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指导指导产生产生负责领导协调领导领导指导指导指导 合同指导四、社区管理组织的功能四、社区管理组织的功能(五)稳定(五)稳定功能功能(四)协调(四)协调功能功能(三)组织(三)组织功能功能(二)管理(二)管理功能功能(一)满足(一)满足
13、需求需求功能功能社区管理组织社区管理组织的功能的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城市基层社会逐步建立了以了以“单位制单位制”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街街居制居制”)为辅的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单位这一)为辅的管理体制。国家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管理职工,通过街居体系管理社会闲组织形式管理职工,通过街居体系管理社会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达到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达到了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目的。了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目的。 但是,在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之后
14、,单位但是,在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之后,单位制逐渐被打破,单位管理模式趋于失效。街居制逐渐被打破,单位管理模式趋于失效。街居制也由于基层社会的巨大变化而面临很多的现制也由于基层社会的巨大变化而面临很多的现实难题,在管理上陷入困境。适应社会转型的实难题,在管理上陷入困境。适应社会转型的社区制逐渐出现和凸显,必将在未来对我国社社区制逐渐出现和凸显,必将在未来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一、走入历史的单位制一、走入历史的单位制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管理的产物,单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功能,以行政性、封闭性、单一性
15、为特征。 1986年,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 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最早对中国的单位制进行研究,他通过对80多位内地国有企业的职工进行倡导500小时的访谈,加上对中国文件的阅读,对中国工业中的工作和权威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指出:中国的国有企业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企业组织形式的独特的组织形式。特点一是制度性的依附,二是工厂的制度文化(一)单位制产生的原因 从实际的社会历史过程来看,三个因素对于单位体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新中国政治关系的历史特点。 第二, “革命后的”社会体制逐渐被建立起来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矛盾成为另一个重要矛盾。 第三,对科层体
16、制和法制的破坏。(一) 单位制的功能单位制的功能 单位制的功能单位制的功能政治动员政治动员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社会控制社会控制(二)单位制的后果(二)单位制的后果 1 1总体性社会总体性社会 1949年后大陆建立起的是一个总体性社会,即一种结构分化程度很低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的垄断,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中心高度重叠,国家政权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而总体性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单位制这个组织中介来实现的。 2 2依赖性人格依赖性人格 首先,在单位制度下,国家控制的资源通过单位来调配。对于单位成员来说,单位是生活福利的唯一来源 其次,单位制还限制了其成员的生活空间。
17、总起来说,单位通过垄断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形成了对单位成员的支配关系;通过严格控制单位成员的社会自由流动,造成了单位成员空间的封闭。没有自由流动的资源,缺乏自由流动的空间,单位成员只有全面依附单位,最终造就了依赖性的人格。 (三)单位制的崩溃(三)单位制的崩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在内的各种经济成份获得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单位制整合社会的组织功能日益弱化。这些都使得单位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不得不走向崩溃瓦解的地步。二、身陷困境的街居制二、身陷困境的街居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对社会的
18、管理以单位制管理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为辅。地区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两个行政建制的组织来开展工作,通称为街居制。 在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街居制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越来越不符合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街居制的演变历程(一)街居制的演变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街居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1创立阶段创立阶段 2 2膨胀阶段膨胀阶段 3 3曲折阶段曲折阶段 4 4恢复与发展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1、创立阶段、创立阶段 我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最早是在1949年10月出现在杭州。同年12月1日,杭州市府颁布了新中国历史上关于建立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第一份政令,居民委员会很快便在杭州全
19、市统一发展。国家后来的法律文本与这份政令如出一辙。上海经验:从上海经验:从“福利会福利会”到到“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杭州的经验在华东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对于大上海来说,要复杂得多。新政权最初难以一下子适应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当务之急主要是消除新旧政权交替带来的市政管理“真空” 。 上海把社会管理分为两种类型:有单位的人和没单位的人,并分两步走。 第一步首先通过在各行各业中建立工会、农会、青联、学联、妇联等组织,把有单位的群众组织起来,参加集体政治生活。 第二步首先在区接管委员会下设立“接管专员办事处”,使群众与政府的接触以“接管专员办事处”为桥梁,与居民群众建立联系,摸索没有单位居民的
20、组织工作。1952年决定统一规范居民组织,建立居民委员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制定并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按照规定,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是:办理市、市辖区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治安保卫工作、调节居民间的纠纷等等。 2膨胀阶段膨胀阶段 在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街道的机构和职能迅速膨胀。 但是,随着大跃进战略的失败,这种体制终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街道权力的迅速回落
21、,促成了单位体制的出现。 3曲折阶段曲折阶段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街居体系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有些居委会实行了军事编制,有些居委会干部被当成“当权派”。随着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立,街道办事处改组为街道“革命委员会”,居委会也相继改称为“革命居民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抓阶级斗争,严重背离了为民服务的方向。 4恢复与发展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居体系得到恢复,并获得快速发展。 1979年,街道革命委员会被撤消。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公布了城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机构和职能得以恢
22、复。 (二)街居制的现实困境(二)街居制的现实困境 1 1职能超载职能超载 首先,单位制的瓦解导致单位职能的外移,要首先,单位制的瓦解导致单位职能的外移,要求街居来承接。求街居来承接。 其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无单位归属人员以其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无单位归属人员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多,给街居增添了更多的管理、及外来人口的增多,给街居增添了更多的管理、服务工作。服务工作。 再次,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管理再次,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管理重心的下移,由此带来了原来实行重心的下移,由此带来了原来实行“条条条条”管管理的很多部门将任务下放到街区,给街区增加理的很多部门将任务下放到街区,给
23、街区增加了很多新的管理内容,如市场管理、园林绿化、了很多新的管理内容,如市场管理、园林绿化、交通道路、民政福利、市容市貌等管理项目。交通道路、民政福利、市容市貌等管理项目。2 2职权有限职权有限 从街道办事处来说,区级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漏斗效应”将大量的事务“漏”到街道一级,但街道办事处却没有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不仅在财政和人员编制上受制于上级政府,而且没有独立的行政执法权和完全的行政管理权,只能受制于各职能部门的委托或充当行政职能“传递者”的角色。 从居民委员会来说,其工作人员的津贴、办公经费、活动开支等都是经由街道下拨控制,居委会一般没有财务支配权,而街道可以擅自占有居委
24、会的财产或收益,居委会的支出项目要由街道办事处批准。 “指导”为虚,“命令”为实,“上下级”关系色彩浓厚3 3角色尴尬角色尴尬 街居组织处于政府和居民之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街居倾向于政府一边,变成了政府的“脚”,只是被动地执行市、区一级政府下派的任务。在这一点上,居委会的尴尬地位更加突出。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实际上被虚化,居委会除了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区、街道各部门交办的名目繁多的工作任务,实际上居委会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 例:深圳一个小小居委会竟然挂牌例:深圳一个小小居委会竟然挂牌45块块 深圳一个小小居委会竟然挂牌深圳
25、一个小小居委会竟然挂牌45块块 在深圳市罗湖区湖景居委会,门边挂着块牌子,加上楼梯间挂的和堆在办公室的,这个编制只有个人的居委会共有块牌子。而深圳的其它居委会,有的竟有牌多块。 据羊城晚报报道,“党建、民政、统计、城管”作为最基层社会组织,居委会一直承担着繁多的行政功能,有的居委会不过6个编制,却足足挂了45块牌子。从昨天开始,深圳市南山区96个居委会的牌子全部“精兵简政”,只剩两块。牌子精简的背后是建国以来沿袭数十年的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大变革。从1月11日起,深圳市南山区任何一个居委会门口都只见两块牌子,一块是“社区工作站”,另一块是“社区居委会”。 三、社区制三、社区制 1986年,民政部为
26、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将后者区别于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办的社会福利,就另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社区服务”,由此引入了社区概念。 1991年民政部为了开拓民政工作又提出“社区建设”概念。 1998年国务院的政府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意在推动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 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3号文件),这是指导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该文件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
27、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制与单位制、街居制的区别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变管理为服务。 其次,在管理形式上,从强调行政控制到强调居民参与。 最后,在管理目标上,强调政府与社区的合作。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结果 (三)完善
28、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走出目前社区管理困境的客观需要二、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完善我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改革的具体措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实现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的管理框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有关社区管理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条例和规章制度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素质管理队伍的素质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科学构建社区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建立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
29、作机制举和组织、动员等具体方法协调的运作机制第三章第三章 社区管理模式社区管理模式学习要点:学习要点: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国外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及西方国家社区国外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及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第一节第一节 社区管理模式概述社区管理模式概述 一、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一、社区管理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模式是对事物存在方式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知识系统,按照美国著名社区工作专家罗斯曼的看法,模式是较为具体、详细和紧凑的内在
30、型式或典范。 社区管理模式就是指对社区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概括得出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式或是可以使人参照执行的标准样式。 社区管理模式构成要素(1)行动体系的特点,例如基层组织和精英主义的计划委员会。(2)地点,例如邻里和地区。(3)所处理问题的实质性质,例如住房和教育。(4)议题的特点,例如产生冲突的议题和产生共识的议题。(5)目标体系的特点,例如公共援助机构和教育委员会。(6)要发展的组织结构,例如大众运动。(7)专业工作者的角色,例如使用能者和积极分子。(8)项目的资助人,例如志愿协会和公共机构。 二、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二、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是社区环境与结构特征,包含
31、宏观社会环境、社区性质与类型、社区居民构成与年龄结构、社会价值观与制度环境等。 二是党的领导和政府职能,包括社区党建与党的领导,政府职能转变与社区管理体制,主要说明国家与社区关系,从国家与社区关系角度分析社区管理过程。 三是市场作用与影响,包含市场机制作用与影响,有计划变迁与社区规划等。 四是以社区为基础民间组织的地位与角色,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区互助组织状况。 五是社区工作者作用与角色,包括社区工作者性别与年龄结构、受教育和专业化程度,社区工作目标与方法。 六是社区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范围,包括弱势与劣势群体、普通社区居民与社区服务过程等。 七是社区资源结构与状况,包括各
32、式各样社会资源分布与资金筹集渠道。第二节第二节 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社区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一、国外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一)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政府主导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为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具体,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发展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行政性较强、官方色区发展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行政性较强、官方色彩较浓。彩较浓。特点:社区管理组织具有非常完善的体系公众很少主
33、动参加社区管理,社区居民民主观念淡薄(二)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二)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 社区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美国的社区自治模式有以下特点: 非营利组织美国城市社区发展的主力军依靠社团组织实行民主管理 强调法制功能,实施依法管理 社区规划较为严格合理 (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三)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 在混
34、合模式中,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由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他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组织机构,或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加以规划、指导,并拨给相当经费,但政府对社区的干预相对比较宽松和间接,社区组织与管理以自治为主。 建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以及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 城市社区管理趋于民主化、自治化 政府指导、支持和监督 日本模式的特征二、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二、西方国家社区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共同特点 1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 西方国家的社区内都建有社区委员会、社区顾问团等组织
35、机构,并有相应的法律对各种社区组织机构的组成及权限进行明确规定。 2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社区发展计划的各国,社区发展的各项服务性工作一般是由非营利性中介组织具体操作实施。 3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由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体。 国外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1)组织形式多样,服务方式灵活。 (2)社区志愿者来源广泛,数量众多。 (3)“三位一体”的资金扶持。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中国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 一、社区管理实践模式概述一、社区管理实践模式概述 社区管理的实践模式是对社区管理实践规律与社区工作本质特征的理
36、论概括,既源自社区管理实践,又指导社区管理实践。社区管理实践与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关系,实质便是社区管理实践与社区管理理论的关系。 社区管理实践模式是对某类社区管理实践共同特征的理论概括和概念化抽象,是对社区管理实践活动的类型化概括,是对社区实践本质特征的理论化说明。社区管理实践模式基本特征 : 高度的理论概括 相对的稳定性 相当大的代表性 强烈的排他性和有效的区分性二、我国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二、我国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 二、我国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二、我国社区管理实践模式的发展 (一)行政推进:街居一体化进程中的上海模式(一)行政推进:街居一体化进程中的上海模式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
37、四级网络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 上海社区的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参与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地利用政府部门的主导优势,统一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搞好协调,减少纠纷。上海社区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将社区定位于街道,即所谓的街道社区,在实际的社区管理中,存在着街居一体化的倾向,并依靠行政力量,在街居联动的过程中发展社区各项事业。上海各级领导将社区管理视为巩固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基础,并使之成为四级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1996年,上海街道办事处被授予部分城区规划的参与权、分级管理权、综合协调权、属地管理权等四项权限。又对街道内部机构设置做
38、了重大调整,设立了市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4个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和街道经济等工作。上海市还把原派出所、工商等十支执法队合并为公安派出所、工商税务所和城建监察队三支队伍,后者则归街道直接指挥调度,这些种种使得街区行政权力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从而以街道为中心,完成了行政权力的整合。 一般每个街道干部总数达到60名左右。为了进一步增强街道财力,上海市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街道经济上缴的财政收入,原则上返还街道;二是将市、区两极政府用于绿化、环卫、市政等方面的专项经费全额拨给街道,实行“条费块转”,定向支出:三是新建办事处和居委会两年内
39、由区财政拨经费用于社区事业;四是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总收入,应大致相当于本市职工月平均收入水平,并规定居委会不从事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二)组织构建:以政治模仿为鲜明特征(二)组织构建:以政治模仿为鲜明特征的沈阳模式的沈阳模式 它的特征是从基层政权建设入手搞好城市社区组织建设,构造社区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从而形成议行分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沈阳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借鉴我国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创造性地在社区设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的主体组织,同时借鉴国家层面政权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建章建制,明确了三个自治主体
40、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 沈阳模式在组织构建和机制再造方面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会议)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明确,充实了居委会组织法对二者关系不明确的界定;(2)在社区内初步架设起自治组织的整体性结构框架,为社区居委会向自治方向迈进提供了组织载体;(3)增设社区协商议事会作为监督层,使得监督议事机制健全起来并正常化、规范化。 此外,沈阳模式还在以下诸方面进行了创新:(1)科学调整社区规模,明确地将社区定位在小于街道,大于原居委会的层面上,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管理资源利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原则组建新的社区;(2)将单位纳入社区,使社区有
41、相对完整的管辖面积,成为完整的治理单位;(3)采取公开招聘方式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素质;(4)率先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使社区真正享有自治的权利:(5)在社区设立专业组织,使得社区组织架构更进一步趋于完善;(6)尝试人大代表与社区定位联系工作的方式,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落实。专栏:沈专栏:沈阳市沈河区阳市沈河区社区民主自社区民主自治组织框架治组织框架与管理体系与管理体系示意图示意图社区民主自治管理领导核心 社区党的组织社区民主自治管理决策权力机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自治管理工作体系社区保障服务工作体系社区环境工作体系社区文化教育工作体系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社区计生妇女工作体系社区协调监督
42、工作体系保障服务干事环境卫生干事文化教育干事治安调解干事计生妇女干事综合协调干事社社社区区区楼单成长元员组代长表 大 会社社社社 社社区区区区 区区志老服经 卫再愿年务常 生就者人站性 服业协协 捐 务服会会 助 站务站 站 社 社区 区环 环境 境美 保化 洁协 队会社社社社区区区区文青文文化少体明教年艺市育协术民协会科学会 技校 爱文 好体 者活 协动 会室社社社社社区区区区区治治防警义安安盗务务综巡门室看合逻维 家治队修 网理 队协会治保会 社 社 区 区 计 妇 划 女 生 协 育 会 协 会协协协协调调调调社社社社区区区区企业人物事主民业业委联公单员络司位会员联合会社区民主自治管理监
43、督机构: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民主自治管理执行机构:社区委员会(下设七大工作体系)(三)自我革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三)自我革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武汉江汉模式武汉江汉模式 江汉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政府行政调控机制与社区自治机制相结合,政府管理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2)以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内容包括:明确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部门、居委会各自的职能,居委会负责社区公共事务、福利保障等自治事务,只协助政府部门履行职能,不
44、能承担行政性任务指标。 (3)政府部门面向社区、转变职能、工作重心下移。江汉区推行“五个到社区”: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考评监督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 (4)费随事转,责权利配套。对于确需社区配合的工作,在与社区协商后,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由职能部门与社区共同完成。 (5)建立评议考核监督机制。 (四).武汉市汉口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 百步亭花园社区地处武汉市汉口江岸区,由武汉安居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是武汉市内最大的安居示范工程。在社区管理体制上百步亭花园社区作了大胆尝试和创新,采取“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居民委员会”三位一体的新
45、型管理模式。此外,还设立了党委会和群众团体组织,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以及驻区组织辅助系统。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模式最大的创新是不设“街道办”,而改设“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是一个半行政半自治的组织。所谓半行政是指武汉市江岸区政府授权“管委会”直接履行基层政府的部份职能,领导、组织和协调社区组织及各项活动。所谓半自治是指“管委会”由百步亭花园社区各自治组织负责人、各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业主代表组成。 “管委会”与“街道办”不同。首先,“管委会”根据江岸区政府的授权履行的行政管理职能仅是“街道办”的政府职能之一部份。其次,“管委会”不是江岸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不具有“
46、街道办”的法律地位。再次,“管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同于“街道办”。在一个相当于“街道”规模的现代城市社区不按照惯常的做法设立“街道办”建制,而是由一个半行政半自治的组织行使原由“街道办”行使的社区管理方面的部份职能,此举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大胆创新。 (五)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社区 200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办”改变了功能和地位,其新名称为“江苏路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这是国内首个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它由政府派出人员、社区自治组织负责人和社区单位(企业)代表三部分人员构成,下设“党群工作部”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党群工作部”主要负责社区内党员的管理、学习,“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则在安
47、全与司法、市容与环境、人口与健康、家政与公益、就业与保障等8个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委员会”主要担负公共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3项职能。服务管理就是接受区政府的委托,对辖区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项目行使管理职能,同时为各部门、单位和社区居民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协调就是协调政府部门、社会及社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组织地区性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活动等;监督检查就是对行政部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质量进行考评。 六、盐田模式六、盐田模式 深圳市盐田区围绕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以增强政府管理水平和社区自治功能 “两条主线”,通过制度创新,实行城市基层管理全面改革,以重构
48、社会管理体制,使社区建设逐渐由政府主导变为社会主导。该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社区居委会直选,以推动社区居委会自治。该区的管理体制首先实现了从“议行合一”的旧体制向以“议行分设”理念构建的“一会(合)两站”社区组织体制的过渡,进而将承担政府工作的社区工作站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归入政府条条管理,建立了“一会(分)两站”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从而在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上实施了三次创新。 七、北京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北京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实在很普通:辖区面积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6万。但是,石景山区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而鲁谷社区又是“示范区”中的“试点”,因此,它就变得不普通了。走进鲁谷社区,第一印象是它“
49、名不副实”。我国目前城市里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可鲁谷社区却是脱胎于街道办事处,下辖20个居委会,可谓是个“大社区”。此外,虽然其行政职能相当于一个街道办事处,但却正在从街道办事处的“全能政府”向新型社区的“有限政府”过渡:与一般街道办事处17个科室相比,鲁谷社区内设机构仅有4个科室;公务员编制为39人,比原先减少了57;职能减少了28项。10月12日,鲁谷社区又诞生了北京市第一个街道办事处级的群众性自治组织鲁谷社区代表会议。社区代表的产生过程采用了直选方式,很多候选人发表了演讲,并接受了选民质询。整个选举过程符合公开、公正的原则,代表构成满足了广泛性
50、、典型性要求。社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是社区代表会议的常设议事协调机构,下设6个专业工作组,分别承担以下六大项工作: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治安和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文教体卫、环境和物业管理、医疗和计划生育、社区共建和协调发展。到11月13日,由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委员会、各居委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组成的鲁谷社区自治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并开始运行起来。社区党工委、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社区代表会议“三驾马车”共同管理社区 在脱下街道办事处的“外衣”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鲁谷社区党工委、行政事务管理中心、社区代表会议“三驾马车”先后诞生,构成了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三个组织体系。鲁谷社区代表会议章程规定,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