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喷嘴又称喷头或枪头。高压氧气在输氧管道中的流动速度较低, 一般在60m/s以下, 氧气流通过喷嘴后, 形成超音速的氧射流, 流速为500-600m/s , 为音速的二倍左右。喷嘴能最大限度地将氧气压力能转化为动能获得超音速流股, 借此向熔池供氧并搅动熔池金属液以达到吹炼目的, 因此, 喷嘴是压力一速度的能量转换器。采用合理的喷嘴结构是顶吹氧气转炉炼钢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顶吹氧气转炉所采用的喷嘴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喷嘴形状和特点可分为拉瓦尔型、 直筒型及单扩张型等; 按喷嘴孔数可分为单孔及多孔喷嘴;按吹入物质可分为氧气喷嘴、 氧燃喷嘴及喷粉料的喷嘴。 拉瓦尔喷嘴结构: 三孔拉瓦尔结构:
2、 单三式喷嘴结构: 三喉式结构 : 单三式喷嘴是整个喷嘴只有一个收缩段和一个喉口, 然后分成三个小直孔,这种喷嘴目前使用的较少: 三喉式喷嘴的三个孔分别为三个拉瓦尔型喷孔, 这种喷嘴目前使用的比较多, 三孔拉瓦尔型喷嘴具有操作平稳, 化渣快、 供氧强度大、喷溅少、 金属收得率高、 热效稳定等优点, 但是比单孔喷嘴加工较难, 喷嘴中心部位冷却强度较差, 若操作不当易粘枪 。 顶吹氧气转炉是将高压、 高纯度 (含氧气99.4% 以上) 的氧气通过水冷氧枪,以某种距离 (喷头到熔池面的距离约为1-3m ) 从熔池上面吹入的。为了使氧流有足够的能力穿入熔池, 使用出口为拉瓦尔型的多孔喷头, 氧气的使用
3、压力为 (1.0-1.4)MPa, 氧流出口速度可达400-440m/s 。 转炉炉膛是一个复杂的高温多相体系, 喷吹入炉内的氧气射流离开喷头后,由于炉内周围环境性质变化, 使射流的特性也变得有些不能确定。开吹时, 射流与熔池之间的炉内空间充满了热 气体, 主要是熔池内排出的CO和空气所组成。但是在吹氧几分钟后就开始形成炉渣, 从熔池内排出的CO 气体速度也很快增大,开始产生泡沫渣, 不久就把喷枪淹没了。在这种情况下, 不可能在真实的转炉上直接测定射流特性, 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实验方法来推测炉内的情况。同时, 喷吹入炉膛的氧射流与炉内介质存在着温度差、 浓度差和密度差, 还存在着反向流动的介质和
4、化学反应。因此, 炉膛内的氧气射流与在静止条件下研究的自由射流存在很大的差异。 转炉炉膛内的氧气射流, 其初始温度比周围介质的温度低得多, 当射流与从周围抽吸的高温介质混合时, 射流被加热。同时, 进入射流的CO 和金属滴要在射流中燃烧放热, 并使射流的黑度增大而接受周围介质的辐射热。氧气射流因被加热膨胀, 使射程和扩张角增大。同时, 氧气的纯度降低。在热模拟实验中, 将氧气射入1400 的 CO室中, 在距喷孔10-20 个孔径处, 射流温度达1300-1800 ;在距喷孔30-40 个孔径处则达 2100-2300。显然, 这样的高温是危及炉衬的。 应该指出, 在氧气射流与熔池相遇处, 按
5、非弹性体的碰撞进行研究, 射流的动能主要消耗于非弹性碰撞的能量损失 (约占70-80% ) 和克服浮力的能量损失(约占4-10% ) ; 用于搅动熔池的能量仅占20% 。因此只靠氧射流约 20%的能量搅动熔池, 搅拌强度显然是不足的。因此,顶吹氧气转炉熔池搅动的能量, 主要是由吹炼过程中脱碳反应产生的CO 气体从熔池排出的上浮力提供的 (忽略金属液各部分因成分和温度不同所引起的密度不同产生的对流)。 在确定合适的枪位时, 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要有一定的冲击面积; 二是在保证炉底不被损坏的条件下, 有一定的冲击深度。氧枪高度可按经验确定一个控制范围, 然后根据生产中的实际吹炼效果加以调整。由
6、于喷嘴在加工过程中, 临界直径的尺寸很难做到非常准确, 而生产中装入量又有波动, 所以过分的追求氧枪高度的精确计算是没有意义的。 喷枪高度范围的经验公式为: H=(24-44)d喉 H喷嘴距熔池面的高度mm, ; d喉喷嘴喉口直径mm。 通常, 枪位根据如下的因素确定: 吹炼的不同时期。由于吹炼各时期的炉渣成分、 金属成分和熔池温度明显不同, 它们的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 因此枪位也应相应有所不同。 吹炼前期的特点是硅迅速氧化, 渣中 (SiO2 ) 的浓度大和熔池温度不高。此时要求快速熔化加入的石灰, 尽快形成碱度不小于1.4-1.7 的活跃的炉渣, 以免酸性渣严重侵蚀炉衬和尽量增加前期的去磷
7、和去硫率。所以, 在温度正常时, 除适当加入萤石或氧化铁皮等助熔剂外, 一般应采用较高的枪位, 使渣中的 (FeO ) 稳定在20-30% 的水平。如果枪位过低, 渣中 (FeO ) 含量低, 则会在石灰块表面形成高熔点 (2130 ) 的2CaSiO2 , 阻碍石灰的溶解; 还因熔池未能被炉渣良好覆盖, 产生金属喷溅。当然, 前期枪位也不 应过高, 以免产生严重喷溅。最佳枪位应当是炉渣刚到炉口而又不喷出。 吹炼中期的特点是强烈脱碳。这时, 不仅吹入的氧全部消耗于碳的氧化, 而且渣中的氧化铁也被消耗于脱碳。渣中 (FeO ) 降低将使渣的熔点升高。渣中(FeO ) 降低过多, 则会使炉渣显著变
8、黏, 影响磷、 硫的继续去除, 甚至发生回磷。这种炉渣变黏的现象称为炉渣 “返干” 。为防止中期炉渣 “返干” 而又不产生喷溅, 枪位应控制在使渣中 (FeO) 含量保持在14-20% 的范围内。 吹炼后期因脱碳减慢, 产生喷溅的威胁较小, 这时的基本任务是要进一步调整好炉渣的氧化性和流动性, 继续去除磷和硫, 准确控制终点。为此, 在过程化渣不太好或中期炉渣 “返干” 较严重时,后期应首先适当提枪化渣, 而在接近终点时, 再适当降枪, 以加强熔池搅拌, 均匀熔池温度和成分, 降低镇静钢和低碳钢的终渣 (FeO ) 含量, 提高金属和合金收得率并减轻对炉衬的侵蚀。 高-低-高的六段式操作:,开
9、吹枪位较高, 及早形成初期渣; 二批料加入后适时降枪, 吹炼中期炉渣返于时又提枪化渣; 吹炼后期先提枪化渣后降枪; 终点拉碳出钢。 高-低-高的五段式操作:五段式操作的前期与六段式操作基本一致, 熔渣返干时可加入适量助熔剂调整熔渣流动性, 以缩短吹炼时间。 高-低-高-低的四段式操作:在铁水温度较高或渣料集中在吹炼前期加入时可采用这种枪位操作。开吹时采用高枪位化渣,使渣中含(FeO )24-30% , 促进石灰熔化, 尽快形成具有一定碱度的炉渣,增大前期脱磷和脱硫效率, 同时也避免酸性渣对炉衬的侵蚀。 在炉渣化好后降枪脱碳,为避免在碳氧化剧烈反应期出现返干现象, 适时提高枪位,使渣中(FeO)保持在10-14%,以利磷、硫继续去除。在接近终点时再降枪加强熔池搅拌, 继续脱碳和均匀熔池成分和温度,降低终渣(FeO)含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