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嗽 目标与要求目标与要求1 1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及其病变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及其病变 部位的不同。部位的不同。2 2掌握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掌握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3 3掌握咳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咳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 4熟悉内伤、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熟悉内伤、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5 5掌握咳嗽七个证候的证治与方药。掌握咳嗽七个证候的证治与方药。 一、概述一、概述(一)定义(一)定义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 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咳嗽既是肺系疾病
2、的一个主要症状,主要症状,又又是具有独立性的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一种疾患。 一、概述一、概述(二)源流(二)源流 素问素问咳论咳论认为咳嗽是由于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皮毛先受邪气邪气”所致,又指出所致,又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可以导致咳嗽。及于肺,均可以导致咳嗽。一、概述一、概述 素问素问咳论咳论则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则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且描述了各类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且描述了各类不同证候的特征。不同证候的特征。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咳
3、嗽候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咳等。 一、概述一、概述 金元时代,刘河间金元时代,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集咳嗽咳嗽指出咳与嗽有别,咳谓无痰而有声,指出咳与嗽有别,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一、概述一、概述 张景岳在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景岳全书咳嗽咳嗽中,首次执简中,首次执简驭繁地把咳嗽
4、归纳为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内伤两大类,论述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丰富了辨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证论治的内容。 清代医家喻昌清代医家喻昌医门法律医门法律论述了燥伤及论述了燥伤及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温润和凉润治咳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证治,创立温润和凉润治咳之法。之法。一、概述一、概述(三)范围(三)范围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可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咳嗽分外感咳嗽
5、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咳嗽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 外感外感 六淫之邪六淫之邪侵袭肺系侵袭肺系 病因病因 内伤内伤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内邪干肺 无论邪从外入,或邪从内生,均可导无论邪从外入,或邪从内生,均可导 致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咳嗽。而作咳嗽。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1、外邪袭肺、外邪袭肺 挟寒挟寒 肺肺 肺气壅遏不宣肺气壅遏不宣 风风 挟热挟热 清肃之令失常清肃之令失常 挟燥挟燥 口鼻皮毛口鼻皮毛 气道不利,肺气上逆气道不利,肺气上逆 咳嗽咳嗽 张景岳:张景岳:“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2、内
6、邪干肺、内邪干肺 阴虚阴虚 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失濡润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失濡润肺肺 咳嗽咳嗽 气虚气虚 气不布津,津聚成痰,肃降无权气不布津,津聚成痰,肃降无权饮食生冷饮食生冷嗜酒过度嗜酒过度 痰湿蕴肺痰湿蕴肺 脾脾失健运,酿湿生痰失健运,酿湿生痰 咳嗽咳嗽过食肥厚过食肥厚 痰热郁肺痰热郁肺辛辣之品辛辣之品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情志抑郁情志抑郁 肺失肃降肺失肃降 气郁化火,火气循经上逆犯肺气郁化火,火气循经上逆犯肺 咳嗽咳嗽 (即(即“木火刑金木火刑金”) 肾肾气衰弱气衰弱 气失摄纳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肺气上逆肾阳不振肾阳不振 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上逆犯肺上逆犯肺 咳
7、嗽咳嗽肾阴亏虚肾阴亏虚 虚火上炎,损伤肺阴虚火上炎,损伤肺阴 灼津成痰灼津成痰 肺失滋润肺失滋润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肝肝失调达,失其升发疏泄之职失调达,失其升发疏泄之职情志抑郁情志抑郁 肺失肃降肺失肃降 气郁化火,火气循经上逆犯肺气郁化火,火气循经上逆犯肺 咳嗽咳嗽 (即(即“木火刑金木火刑金”) 肾肾气衰弱气衰弱 气失摄纳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肺气上逆肾阳不振肾阳不振 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上逆犯肺上逆犯肺 咳嗽咳嗽肾阴亏虚肾阴亏虚 虚火上炎,损伤肺阴虚火上炎,损伤肺阴 灼津成痰灼津成痰 肺失滋润肺失滋润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病因:外感六淫或内邪干肺病因:外感六淫或内
8、邪干肺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病性:外感咳嗽属邪实病性:外感咳嗽属邪实;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并见。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并见。 病理因素:主要为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痰”与与“火火: 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二、病因病机二、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久治不愈,可发展为内伤咳嗽,外感咳嗽久治不愈,可发展为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由于脏腑损伤,正气虚弱,卫外内伤咳嗽由于脏腑损伤,正气虚弱,卫外不固,每易复感
9、外邪,致使咳嗽加重。不固,每易复感外邪,致使咳嗽加重。 内伤咳嗽反复发作,肺、脾、肾俱虚,影内伤咳嗽反复发作,肺、脾、肾俱虚,影响津液精血的输布运行,可变生它病响津液精血的输布运行,可变生它病 。 三、诊三、诊 断断 1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 热等热等表证;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长,常伴其他脏腑失调脏腑失调的症状。的症状。 三、诊三、诊 断断3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 湿罗音。湿罗音。
10、 4血常规化验,胸部血常规化验,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线检查等,有助于 诊断。诊断。 四、鉴别诊断四、鉴别诊断 (一)肺痈(一)肺痈 肺痈以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脓血痰为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为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成痈。 四、鉴别诊断四、鉴别诊断(二)肺痨(二)肺痨 肺痨的主症为肺痨的主症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身体逐渐消瘦等,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等,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本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痨虫侵肺所致,本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病因为感染疾
11、患。病因为感染“痨虫痨虫”,但发病与否与正,但发病与否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气强弱密切相关。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三)(三) 喘证喘证 喘证也可以兼有咳嗽症状,但是主要以喘证也可以兼有咳嗽症状,但是主要以呼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为特征。 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喘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喘证。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四)肺胀(四)肺胀 肺胀是多种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慢性肺系疾病反复迁延而致,而致,除咳嗽症状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除咳嗽症状外,并有胸部膨满,喘咳上气,烦躁心慌,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躁心慌,
12、甚则肢体浮肿,面色晦暗(咳、喘、(咳、喘、痰、满、闷)痰、满、闷)等,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等,病机为肺脾肾功能失调,痰浊、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浊、水饮与瘀血互结。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一)(一) 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1辨外感与内伤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属于邪实。 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
13、正虚。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2分清寒热虚实分清寒热虚实寒寒 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恶寒,咯痰、鼻涕清稀色白。热热 发热,咯痰、鼻涕稠粘而黄。发热,咯痰、鼻涕稠粘而黄。实实 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有力。虚虚 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气怯, 乏力。乏力。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属邪实,治以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属邪实,治以宣肺散邪宣肺散邪为主。为主。 内伤咳嗽多为宿疾,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宿疾,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正虚,治当正虚,治当祛邪扶正祛邪扶正,标本兼治。,标本
14、兼治。 咳嗽初期一般咳嗽初期一般忌敛涩留邪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当因势利导,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三)分证论治(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 色白。色白。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 寒,发热,无汗。寒,发热,无汗。 舌象:舌苔薄白。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浮或浮紧。脉象:浮或浮紧。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15、加减。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 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紫苑、百部、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紫苑、百部、 陈皮、甘草。陈皮、甘草。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应用:应用:(1)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 肺。肺。(2)止嗽散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止嗽散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 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3)两方合用,尤宜于风寒外束肌表,内郁肺气之)两方合用,尤宜于风寒外束肌表,内郁肺气之 咳嗽。咳嗽。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4)若风寒
16、外束,肺热内郁,俗称)若风寒外束,肺热内郁,俗称“寒包火证寒包火证”,而,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以解表清里,或用麻杏石甘汤。用麻杏石甘汤。 (5) 若若素有寒饮伏肺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舌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常用小脉浮紧或弦滑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常用小青龙汤加减。青龙汤加减。 五、辨证
17、论治五、辨证论治2风热犯肺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 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 兼次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兼次症: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 痛,肢楚,恶风,身热。痛,肢楚,恶风,身热。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脉象:浮数或浮滑。脉象:浮数或浮滑。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方药: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 桔梗、甘草、连翘、芦根。桔梗、甘草、
18、连翘、芦根。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应用:应用: (1)咳甚加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肺热甚)咳甚加金银花、浙贝、枇杷叶宣肺清热止咳;肺热甚者,加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者,加黄芩、鱼腥草清泄肺热; (2)咽痛加射干、青果清热利咽;咽痒者加牛蒡子、僵蚕、)咽痛加射干、青果清热利咽;咽痒者加牛蒡子、僵蚕、蝉衣、蜈蚣;蝉衣、蜈蚣; (3)若内挟湿邪,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苔黄而腻,)若内挟湿邪,证见咳嗽痰多,胸闷汗出,苔黄而腻,脉濡数者,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脉濡数者,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4)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藕节、仙鹤草;)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藕节、仙鹤草;(5)若夏令兼挟暑
19、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若夏令兼挟暑湿,证见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者,加鲜荷叶、鲜藿香、尿赤,舌质红,苔薄,脉濡数者,加鲜荷叶、鲜藿香、六一散之类,以疏风解暑。六一散之类,以疏风解暑。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3风燥伤肺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不主症:干咳,连声作呛,无痰或有少量粘痰,不 易咯出。(易咯出。(燥燥) 兼次症: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兼次症:喉痒,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或痰中带 有血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有血丝,口干,咽干而痛,或鼻塞,头 痛,微寒,身热。痛,微寒,身热。 舌象:舌质红,
20、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舌象: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干而少津。 脉象:浮数或小数。脉象:浮数或小数。 (风热风热)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加减。方药:桑杏汤加减。 桑杏汤:桑叶、杏仁、淡豆豉、淅贝母、桑杏汤:桑叶、杏仁、淡豆豉、淅贝母、 南沙参、梨皮、山栀。南沙参、梨皮、山栀。应用:应用:(1)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2)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3)痰中夹血配生地、白茅根清热止血。)痰中夹血配生地、白茅根清热止血。(4)若痰多难咯者加贝母
21、、瓜蒌润肺化痰;)若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蒌润肺化痰;(5)咽痛明显者加玄参、马勃清润咽喉。)咽痛明显者加玄参、马勃清润咽喉。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6)若系)若系凉燥凉燥犯肺,此证为犯肺,此证为燥证与风寒燥证与风寒并见,常兼风寒袭表并见,常兼风寒袭表之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之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则。 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治法:疏风散寒,润肺止咳。 方药:方药:杏苏散杏苏散加减。加减。 杏仁杏
22、仁 苏叶苏叶 前胡前胡 桔梗桔梗 半夏半夏 陈皮陈皮 茯苓茯苓 枳壳枳壳 生姜生姜 大枣大枣 可以酌加紫菀、款冬、百部等以温润止咳可以酌加紫菀、款冬、百部等以温润止咳 。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内伤咳嗽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稀 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而嗽,痰出则薄,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而嗽,痰出则咳咳 缓。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大便时时 溏。溏。 舌象:舌苔白腻。舌象:舌苔白腻。 脉象:濡滑。脉象:濡滑。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治法:
23、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陈皮陈皮 法半夏法半夏 茯苓茯苓 白芥子白芥子 紫苏子紫苏子 来菔子来菔子 甘草甘草 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应用:应用: (1)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沫,怕冷者,)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沫,怕冷者,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 (2)久病脾虚,酌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久病脾虚,酌加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2痰热郁肺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 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粘厚或稠
24、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 吐血痰。吐血痰。 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兼次症:胸肋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 热,口干欲饮。热,口干欲饮。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腻。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腻。 脉象:滑数。脉象:滑数。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汤: 黄芩黄芩 山栀山栀 桔梗桔梗 桑白皮桑白皮 贝母贝母 知母知母 栝蒌仁栝蒌仁 陈皮陈皮 茯苓茯苓 麦冬麦冬 甘草甘草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应用:应用: (1)痰热甚者,可加竹沥水、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热甚者,可加竹沥
25、水、天竺黄、竹茹清热化痰,或冲服蛇胆陈皮末,以增强清热化痰止咳之力;痰,或冲服蛇胆陈皮末,以增强清热化痰止咳之力; (2)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薏)痰黄如脓或腥臭,酌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薏苡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苡仁、冬瓜子清热化痰解毒; (3)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胸满咳逆,痰盛,便秘配葶苈子、大黄泻肺逐痰;痰; (4)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痰热伤津,酌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津。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 3肝火犯肺肝火犯肺 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主症: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 可随情绪波动
26、增减。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 少质粘,或痰如絮条,干口苦,胸胁胀痛。少质粘,或痰如絮条,干口苦,胸胁胀痛。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少津。 脉象:弦数。脉象:弦数。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治法:清肺泻肝,化痰止咳。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黄芩黄芩 桑白皮桑白皮 地骨皮地骨皮 青青黛黛 海蛤壳海蛤壳 甘草甘草 粳米粳米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应用:应用:(1)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山栀、丹)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
27、加山栀、丹皮、贝母、枇杷叶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皮、贝母、枇杷叶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2)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胸闷气逆,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3)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胸痛配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4)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竹茹、瓜蒌清)痰粘难咯,酌加海浮石、贝母、竹茹、瓜蒌清热化痰降气;热化痰降气;(5)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 4肺阴亏耗肺阴亏耗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
28、或痰中夹血, 或声音逐渐嘶哑。或声音逐渐嘶哑。 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 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舌象:舌质红,少苔。舌象:舌质红,少苔。 脉象:细数。脉象:细数。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沙参 麦冬麦冬 玉竹玉竹 桑叶桑叶 生甘草生甘草 天花粉天花粉 生扁豆生扁豆五、辨证论治五、辨证论治应用应用;(1)痰中带血加丹皮、白茅根、仙鹤草、藕节清热)痰中带血加丹皮、白茅根、仙鹤草、藕节清
29、热 止血;止血;(2)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潮热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青蒿、鳖甲、胡黄 连以清虚热;连以清虚热;(3)盗汗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涩;)盗汗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收敛止涩;(4)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咯吐黄痰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5)手足心热,梦遗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手足心热,梦遗加知母、黄柏、女贞子、旱莲 草、五味子滋肾敛肺。草、五味子滋肾敛肺。六、转归预后六、转归预后 外感咳嗽一般外感咳嗽一般易治易治,若迁延失治、误治,反复,若迁延失治、误治,反复发作,损耗正气,则可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多发作,损耗正气,则可转为内
30、伤咳嗽。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呈慢性反复发作,治疗难取速效。,治疗难取速效。 痰湿咳嗽日久反复,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湿咳嗽日久反复,肺脾两伤,可发展成为痰痰饮饮;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可累及它脏,由肺及脾及;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可累及它脏,由肺及脾及肾,常出现痰凝、血瘀、水停而演变成肾,常出现痰凝、血瘀、水停而演变成喘证、哮证、喘证、哮证、肺胀、虚劳肺胀、虚劳等,则病程趋于等,则病程趋于缠绵,临床迁延难愈。缠绵,临床迁延难愈。 六、转归预后六、转归预后 咳嗽在病理演变上有两方面的转归:咳嗽在病理演变上有两方面的转归: 因阳气渐衰,病延及肾,表现为因阳气渐衰,病延及肾,表现为“肺气虚寒肺气虚寒”的
31、虚性咳喘。的虚性咳喘。 或因痰湿转从寒化,气不布津,停而为饮,表或因痰湿转从寒化,气不布津,停而为饮,表现为本虚标实之现为本虚标实之“寒饮伏肺寒饮伏肺”证,二者之间又互有证,二者之间又互有联系。联系。七、预防与调摄七、预防与调摄 1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尤其在气候反常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尤其在气候反常时更要注意调摄。时更要注意调摄。 2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不易食辛辣香燥之品。戒饮食不宜肥甘厚味,不易食辛辣香燥之品。戒烟酒。烟酒。 3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痰多者应尽量鼓励其将痰排出。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可翻身拍背等以助痰排出。 4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八、小结八、小结 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又是具咳嗽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病证。有独立性的一种病证。 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所致,其中以嗽为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所致,其中以风寒、风热、燥邪为多见;内伤咳嗽多因肺脏自病风寒、风热、燥邪为多见;内伤咳嗽多因肺脏自病或它脏病及于肺所致。或它脏病及于肺所致。 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肺失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其基本病机主要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宣肃,肺气上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