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62 ,大小:8.22MB ,
文档编号:2802796      下载积分:3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80279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常用中药及应用-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用中药及应用-ppt课件.ppt

1、 第九章第九章 常用中药及应用常用中药及应用第一节第一节 解表药解表药概述一、何谓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解表药多具辛味,且入肺与膀胱经。辛味主散、轻扬升浮,发散外邪。 肺(主皮毛)解表药味辛主散 入 偏行肌表 膀胱(太阳经主表)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 三、功效:发散表邪为主(风寒、风热)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缓和疼痛(止痛)透疹、消疮等作用。四、适应范围:1、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风热)。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2、水肿初起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如:临床常见的急性肾炎。3、疮疹初期兼有表证,以及其它疾病兼有表证需要发汗者。4、麻疹未透或需要透发汗出者。5、外感兼有咳喘者。如:急性肺炎、支气管炎。6、外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剧烈者或风湿痹痛。 五、注意事项1、因时治宜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肌腠松弛,易出汗)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2、因人治宜凡老、弱、婴、幼、孕妇或产妇、气虚者,用量宜轻,必要时配合其它滋阴、助阳、益气药。3、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4、素体阳虚、阴虚、自汗、盗汗、吐泻、失血、久患疮疡、淋证慎用

3、;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者,禁用解表药。 5、解表药具辛散之性(味辛、芳香),不宜久煎,以免损失药效。 6、汤药宜热服,盖被以助发汗。 7、针对外感风寒或风热的不同,分别选择相应的解表药,根据兼证和体质选用适宜药配伍。六、解表药的分类六、解表药的分类1、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辛温辛温发散风寒发散风寒用以风寒表证用以风寒表证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冬秋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冬秋多用)多用)2、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辛凉辛凉疏散风热疏散风热用以风热表证用以风热表证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浮数

4、(春夏季多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浮数(春夏季多用)用)七配伍应用1阴虚血虚而兼有表证者配伍玉竹、麦冬、熟地黄等滋阴养血药。2阳虚、气虚而兼表证者配伍附子、人参、黄芪助阳益气解表。3风寒感冒而兼气郁不舒者配伍木香、陈皮理气解表。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4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药。5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内外和邪配伍半夏、细辛、干姜等温肺化饮药。 歌诀:诸药性能,解表优良。疏解肌表,发汗力强。恶寒、发热可解,头痛、身痛可康。风寒宜用辛温,风热宜用辛凉。汗多者慎用,体弱者减量。一、 发散风寒药定义: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

5、其主要作用,用于风寒表证的药物。性能特点:性味: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功效:发散风寒,发汗力强。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重点药物: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白芷。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 辛夷等麻黄麻黄本经本经 草麻黄 药材麻黄(草麻黄) 药材麻黄(中麻黄) 药材麻黄(木贼麻黄) 麻黄麻黄本经本经要点: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命名:以色味命名,麻言其味,黄言其色,本品味麻色黄,故名。别名:麻黄草、龙沙、卑相、卑盐。来源: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草茎枝入药。产地:主产于河北、山

6、西、内蒙古、甘肃等地。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用法:生用:辛散作用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用于风寒表证、风水浮肿。蜜炙:缓其开泄之性,辛散作用减弱,有润肺作用宣肺平喘,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气喘。捣绒:发汗力较生用麻黄次之(防发汗太过可用此)。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辛,微苦、温。归经:肺、膀胱。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分析:味辛发散 肺(肺主皮毛) 发散风寒 入性温胜寒 膀胱(太阳经主表)故可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辛散苦泄 散肺寒 入肺经 肺寒去,肺气宣温通宣畅 降肺气 喘自平宣肺平喘 入膀胱经则温

7、化膀胱助气化 辛温 利水消肿 入肺经上开肺气通调水道应用: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病因病理:风寒外袭、腠理闭塞。麻黄开腠理,散风寒,发汗而解表,为辛温解表峻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3g水煎服,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咳喘等。2、咳嗽气喘(属实证)病因病理:风寒外束,肺气壅遏。麻黄外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内能开宣肺气以平喘,故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外感咳喘(实喘)。如表证已解,仍有咳喘者,麻黄可改为炙麻黄。外感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宣肺平喘作用,如三拗汤。寒饮内停常与干

8、姜、细辛、半夏配伍以达温肺散寒作用,如小青龙汤。肺热咳喘常与杏仁、石膏配伍,取其清宣肺热而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3、风水水肿(水肿而兼有表证者)病因病理: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风水相搏。麻黄上开肺气、下输膀胱、发散风寒、利水消肿。用于急性水肿,兼有表证或上半身水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等(包括急性肾炎)。本品既能发汗以散风寒,又能温膀胱而利水,临床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此外,还可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关节痛)、阴疽、痰核等。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品。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忌用

9、。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等。药理实验:1、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2、麻黄碱、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而平喘,作用缓和而持久。3、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按语:麻黄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因其辛温宣散,轻扬升发,善开宣肺气、疏腠理、透毛窍以发汗解表;宣肺气主肃降而止咳平喘,调水道,温膀胱而利水消肿。故可治风寒表实无汗症;咳嗽气喘、水肿而有表证者。桂枝桂枝肉 桂 药材桂枝 桂枝桂枝别录别录要点:发汗力较麻黄弱,善温经通阳,上肢病引经药。命名:药用肉桂树的嫩枝,故名。来源: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入药。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采集炮

10、制:春季剪下嫩枝,用水稍浸泡,闷至透,凉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用法:生用发汗解表炒用温经通阳蜜炙温中补虚(胃虚寒痛,常与芍药、甘草、饴糖同用)。处方用名:桂枝、嫩桂枝、炒桂枝。性味:辛甘温归经:心、肺、膀胱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分析:辛主散 肺 入 走肌表,发汗解表温胜寒 膀胱甘主补 入心经走血脉而温通经脉 甘温助阳 温能通 入膀胱而助阳化气以行水 故达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应用:1、风寒感冒(用于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或无汗均可应用)。治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增强发汗之力。方如麻黄汤。治风寒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方如桂枝汤。2、风寒湿痹、肩臂肢节

11、酸痛病因病理:风寒袭表、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桂枝辛散温通,能散风寒、通经脉,其痛自止。故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3、痰饮证、蓄水证见:痰饮内停、目眩心悸、胸脘痞满、气短而促。桂枝甘温,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常与白术、茯苓配伍,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常用方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4、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动悸、脉结代 桂枝能温通胸中阳气(温心阳、通心脉、止悸动 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实验证明:桂枝有强心、改善血行、扩张血

12、管、疏通传导组织等作用。5、寒凝经闭腹痛病因病理:寒凝血滞、经脉受阻、血行不畅。桂枝入心经走血脉,温化寒凝,通经活血,故可用以寒凝经闭腹痛。临床上常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错后或经闭,或行经腹痛。方如温经汤。桂枝亦属一味调经药,可用以宫冷不孕,常与吴茱萸、川芎、生姜同用。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药物成分: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及树脂。药理研究:1、能刺激汗腺,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和发汗。2、有强心、镇痉、镇痛之效。3、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皮肤真菌、流

13、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4、有健胃,缓解胃肠痉挛及利尿作用。按语: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桂枝的发汗作用较麻黄为弱。麻黄是宣发卫气、开腠发汗而散寒邪;桂枝是透达营气而散风邪,故治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桂枝能助阳化气以行水而治痰饮证、蓄水证;能温胸阳、暖营血、化寒凝而治寒凝经闭,少腹作痛及胸痹、胸痛等症。鉴别比较:麻黄 辛温发汗解表,常相须为治风寒表证。桂枝麻黄:辛开苦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证为主,且可宣肺平喘治咳喘,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煦,以温通为用。发汗力弱,治风寒表虚有汗为主,且温经通阳,治经寒腹痛、闭经及胸痹、心

14、悸、痰饮等。荆芥药材荆芥 荆 芥【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肝经。【功效】祛风解表,止血。【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以及感冒风热等症 2. 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 用于疮疡初起、发热恶寒等 4. 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症【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 (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 荆芥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防风防风本经本经 防风药材防风 防风本经要点:为治风之通用品,无论内风外风均可应用。命名:根据其功能而命名。能防范风邪,因通治一切风证。别名:旁风、黄风、屏风。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

15、草本植物防风的根入药。产地:主产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上棕毛,晒干润透、切片。用法:生用祛风解表为主,用于风寒、风热表证。炒用祛风胜湿,止痉、止泄力胜,用于风湿痹症,破伤风、泄泻。炭用以止血力强,多用于出血症。(肠风下血)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炒防风、防风炭。性味:辛、甘、微温。归经:膀胱、肝、脾。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分析:辛微温主散入膀胱(太阳经主表)外散在表风邪 而祛风解表 肝(主筋脉)辛温入 内散肌肉、筋脉风湿之邪 脾(主肌肉)风湿去,筋脉痛,气血行 痛自止胜湿止痛辛主祛风入肝经-祛肝经风邪祛风止痉 性微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烈,称“风药中

16、之润剂”。应用: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应用。防风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故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如荆防败毒散。外感风热,目赤、咽痛,可配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同用。风疹、皮肤瘙痒,常与荆芥、牛蒡子、白蒺藜同用。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常与羌活、藁本同用。2、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急)病因病理: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肌肉之间。防风辛温具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故可治疗风寒湿痹之关节疼痛。3、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四肢痉挛)病因病理:风邪外侵,引动内风。防风具有祛风止痉之功,故可治疗破伤风。常配全虫、蜈蚣等增强祛风解痉作用,方

17、如玉真散。4、腹痛泄泻(炒用)痛泻要方。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药物成分:含挥发油、甘露醇。药理研究:1、有明显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2、有抗菌作用。按语:防风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性主升浮,善行周身,功专祛风。入膀胱经走表以祛肌表之风邪而解表,治外感表证;入肝经走筋脉以除肝经风邪而止痉,治破伤风;又有胜湿之功,而治风寒湿痹证。 鉴别比较:荆芥 祛风解表,偏于祛风,药力缓和,风寒防风 风热表证均为常用之品,并治风疹瘙痒 然:荆芥性质轻扬,善祛在表之风邪而解表透疹,止痒消疮,为疹发不透,皮肤瘙痒、疡疮初起之主药,且炒炭止血。防风质重,不仅走表,且可

18、入里,不仅祛风,兼能除湿,善祛筋骨内外一切风邪。主治风湿痹痛,破伤风,痉挛抽搐。 羌活羌活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临床应用】1.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2. 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 【处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净,晒干,切片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紫苏紫苏别录别录 紫 苏药材紫苏叶 白芷白芷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白芷 药材白芷细辛细辛本经本经 北细辛 华细辛 药材细辛 姜药材生姜 生姜香薷药材香薷 香薷羌活药材羌活 羌活藁本药材藁本 藁本苍耳子药材苍耳子苍耳子望春花玉兰 药材辛夷

19、辛夷柽柳药材柽柳 柽柳发散风寒药小结: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均具发散风寒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证。麻黄、桂枝均散太阳经风寒,其发汗力麻黄大于桂枝,故麻黄治风寒表实无汗者适用,而桂枝不论表实表虚、无汗有汗,皆可应用。此外,麻黄味苦,善开宣肺气而平喘止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肺气不宣之咳喘证及风水水肿证。然桂枝又善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滞之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痛经经闭,以及阳气不振、气化失司之胸痹心痛、痰饮水肿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紫苏、生姜发汗解表之中兼能止咳,常用治外感风寒客肺之咳嗽痰多;且均能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腹痛吐泻。然紫苏发汗力较强,宣肺以止咳,又善理气醒脾以宽

20、中、止呕、安胎,既治外感风寒兼气滞胸闷者,又治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及胎气上逆、胎动不安。而生姜发汗解表力较弱,温肺以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轻证或作辛温解表剂中的辅助药,善温中止呕,有“呕家圣药”之美称,随证配伍可治多种呕吐证,以胃寒呕吐尤宜。尚可解半夏、天南星之毒。荆芥、防风均微温不燥,药性和缓,风寒风热用之皆宜;且能消散疮疡,每相须为用,以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风疹瘙痒。但荆芥轻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而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头痛身痛,风寒湿痹痛及破伤风等证;炒用又能止泻,用治肝郁侮脾之腹痛泄泻。羌活

21、、藁本均具发散风寒、胜湿止痛之效,治风寒表证或表证夹湿、风寒湿痹及头风头痛等。然羌活作用部位偏上,善治上半身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藁本主散厥阴经经风寒湿邪。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同为辛温发散、芳香通窍之品,均有散风寒、通鼻窍、止疼痛之功,为治风寒表证或鼻渊之鼻塞头痛的要药。香薷有发汗解表、利水退肿之功,治表证无汗、水肿及小便不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冒胡荽、柽柳,均能发汗透疹,专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辛凉解表药的性能特点2、掌握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功效应用。3、掌握菊花与桑叶;柴胡与葛根、

22、升麻功用异同点。4、熟悉牛蒡子、桑叶、升麻、蔓荆子功效特点。定义:性味辛凉,以疏散风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风热表证的药物,称发散风热药。性能特点:性味:辛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归经:肺功效:疏散风热、发汗作用较缓和。适应证: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头痛、目赤、舌苔薄黄、脉浮数。另:某些药物具有清头目、利咽喉、宣肺止咳、透疹等作用,故还可用治风热目疾、咽喉肿痛、麻疹不透以及风热咳嗽。本节重点药物: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 薄 荷 药 材 薄 荷 要点:清利头目,利咽喉,透疹。命名:原名菝苛,薄荷为其之音讹。别名:南薄荷、薄苛、升阳菜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茎

23、叶入药。产地: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佳。采集炮制:收获期因地而异,一年可采收2-3次。 单用其叶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 单用其茎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处方用名:南薄荷主产于我国南方。 苏薄荷产于江苏苏州,为道地药材性味:辛凉归经:肺、肝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分析:辛以发散 入肺经走肌表疏散风热,透发麻疹凉以清热 入肝经疏散肝经风热以清利头目清轻凉散 入肺经疏散肺经风热以利咽喉味辛行气入肝经行肝经气滞而疏肝解郁应用: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病在卫分)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故可治疗。常配伍银花、连翘、牛蒡子,如银翘散。2、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病因病理:风热之邪,犯于肝

24、经,循经炎目,或犯于肺经,内灼肺脏,上蒸咽喉。薄荷辛凉入肺、肝二经,可疏散肝、肺二经风热,清头目,利咽喉,以疗诸证。风热上攻,目赤肿痛,多配合桑叶、菊花。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甘草、荆芥。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病因病理:风热束表,疹出不畅。本品质轻宣散,有宣毒透疹之功,可治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方如透疹汤。常与荆芥、蝉蜕、牛子配伍。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病因病理:情志不遂,肝气郁滞薄荷具疏肝解郁之功,常与柴胡、白芍配伍,如逍遥散。用量用法:36g,煎服,宜后下。使用注意:有退乳的副作用,哺乳期妇女不能多用。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用。药物成分:含挥发油。药理实验:1、

25、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发汗解热作用。2、兴奋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有制腐作用。按语:薄荷味辛主散,性凉清热,质轻升浮,能疏散在上在表之风热。入肺经疏肌表之风热而透疹;散上焦之风热而利咽;入肝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行肝经气滞而解郁。故为疏散风热的要药,疏肝解郁的佳品。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肝郁气滞等。牛蒡子药材牛蒡子牛蒡子名医别录牛蒡子牛蒡子名医别录名医别录性味:辛、苦、寒。性味:辛、苦、寒。归经:肺、胃、大肠经。归经:肺、胃、大肠经。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功效: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

26、主治:主治:1、风热表证、风热表证 2、温病卫分证咽喉肿痛、疮痈、温病卫分证咽喉肿痛、疮痈、痄腮等热毒病证。痄腮等热毒病证。 3、麻疹。、麻疹。 本品能滑肠通便,故上述诸证兼大便秘结本品能滑肠通便,故上述诸证兼大便秘结者用之尤宜。者用之尤宜。桑叶桑叶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桑叶桑叶 药材桑叶药材桑叶 桑桑 叶叶要点:清肺止咳,炙桑叶可润肺止咳。清要点:清肺止咳,炙桑叶可润肺止咳。清肝明目,治头晕目眩。肝明目,治头晕目眩。命名:桑之叶入药而名。命名:桑之叶入药而名。别名:霜桑叶、冬桑叶、老桑叶、白桑叶。别名:霜桑叶、冬桑叶、老桑叶、白桑叶。桑叶有降血压、利尿、降低血糖作用。桑叶有降血压、利尿、降低

27、血糖作用。性味:辛、苦、甘,寒。性味:辛、苦、甘,寒。归经:肺、肝经。归经: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肺,清肝明目。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肺,清肝明目。主治:主治:1、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 2、肺热或燥热咳嗽、肺热或燥热咳嗽 3、肝热目赤肿痛及视物昏花等、肝热目赤肿痛及视物昏花等用量用法:用量用法:5-9g,煎服。蜜炙桑叶长于润,煎服。蜜炙桑叶长于润 肺止咳。肺止咳。桑枝:桑枝:微苦,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湿,利关节,微苦,性平,归肝经,功效祛风湿,利关节,治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治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关节酸

28、痛麻木者。桑葚:桑葚:甘、酸、寒,归肝肾经,功效滋补阴血,生甘、酸、寒,归肝肾经,功效滋补阴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证、津伤口渴、消渴及肠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证、津伤口渴、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燥便秘等证。桑白皮:桑白皮:甘寒,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甘寒,归肺经。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水肿等证。用于肺热咳喘、水肿等证。 菊花菊花本经本经 黄菊花黄菊花药材菊花药材菊花白菊花白菊花 菊菊 花花本经本经 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菊花是百花中的君子,和竹、梅、兰并驾齐驱,是高雅和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齐驱,是高雅和坚贞的象征。菊花不仅可供人欣赏,而且还有较高的

29、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欣赏,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河南也是菊花盛产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怀菊花。花盛产之地,有名的四大怀药之一,怀菊花。别名:甘菊花(白菊花),滁菊、药菊;杭菊别名:甘菊花(白菊花),滁菊、药菊;杭菊(黄菊花)怀菊、家菊、九月菊。(黄菊花)怀菊、家菊、九月菊。种类:种类: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入药有黄菊花、白菊花、野菊花。白菊花味甘,平肝、清肝明目多用白菊花味甘,平肝、清肝明目多用黄菊花疏散风热力强,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疏散风热力强,外感风热多用。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外科痈肿疮毒多用。野菊花清热解毒力强,外科痈肿疮毒多用。日用本草日用本草:“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

30、黄者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根据产地而命名:根据产地而命名:河南怀庆(怀菊)河南四大怀药之一河南怀庆(怀菊)河南四大怀药之一安徽亳县(亳菊)最佳安徽亳县(亳菊)最佳 白菊花白菊花安徽滁县(滁菊)常用,较优安徽滁县(滁菊)常用,较优 (甘菊花)(甘菊花)四川(川菊)较次四川(川菊)较次浙江杭州(杭菊)浙江杭州(杭菊)黄菊花黄菊花主治:主治:1、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多用黄菊花)。、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多用黄菊花)。2、目赤肿痛,视物昏花(多用白菊花)、目赤肿痛,视物昏花(多用白菊花)菊花为眼科要药。菊花为眼科要药。肝经风热所致者肝经风热所

31、致者常与蝉蜕、木贼配伍。常与蝉蜕、木贼配伍。肝火上攻所致肝火上攻所致常与夏枯草、栀子配伍。常与夏枯草、栀子配伍。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肾阴虚,眼目昏花白菊花配枸杞、熟地。白菊花配枸杞、熟地。3、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用白菊花)、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用白菊花)(高血压早期)(高血压早期)菊花具有平肝阳的作用,因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菊花具有平肝阳的作用,因可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平肝潜阳药配伍。眩晕。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平肝潜阳药配伍。4、疔疮肿毒(多用野菊花)、疔疮肿毒(多用野菊花)用量用法:5-9g,煎服。鉴别比较:鉴别比较:菊花菊花 偏清肝热、平肝阳养肝明目

32、偏清肝热、平肝阳养肝明目 散风热清头目散风热清头目 薄荷薄荷 偏发散,发汗力大于菊花偏发散,发汗力大于菊花桑叶桑叶 入肺肝,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外感风热、入肺肝,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治外感风热、 菊花菊花 温病初起,风热上扰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温病初起,风热上扰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不同点:不同点:桑叶主入肺经,清肺止咳力较强,且能润肺,用治肺桑叶主入肺经,清肺止咳力较强,且能润肺,用治肺热或肺燥咳嗽常选用。热或肺燥咳嗽常选用。菊花主入肝经,清肝、平肝之力较优,且有养肝作用,菊花主入肝经,清肝、平肝之力较优,且有养肝作用,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阴不足,视物昏花。用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3、肝阴不足,视物昏花。柴胡柴胡本经本经 柴柴 胡胡狭叶柴胡狭叶柴胡 药材柴胡药材柴胡(左左:北柴胡北柴胡 右右:南柴胡南柴胡) 柴柴 胡胡本经本经要点:要点: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命名:命名:本品嫩则可茹,老则採取为柴,故名。本品嫩则可茹,老则採取为柴,故名。茹:古时蔬菜的总称(柔软)茹:古时蔬菜的总称(柔软)别名:别名:北柴胡、南柴胡、山菜、茹草。北柴胡、南柴胡、山菜、茹草。来源: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入药。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入药。产地:产地:产于山坡、草地、灌木丛间,全国大部分

34、产于山坡、草地、灌木丛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主产于河北、湖北、黑龙江等。地区都有出产。主产于河北、湖北、黑龙江等。采集炮制: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醋春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醋炙用。炙用。用法:用法:生用生用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和解退热,疏肝解郁。醋柴胡醋柴胡偏于疏肝解郁(醋制后独入肝经)。偏于疏肝解郁(醋制后独入肝经)。炒柴胡炒柴胡避其凉性而增升举清阳之效,用治中气下避其凉性而增升举清阳之效,用治中气下陷。陷。品种:品种:南柴胡南柴胡又称软柴胡,品质次;又称软柴胡,品质次;北柴胡北柴胡又称硬柴胡,品质好。又称硬柴胡,品质好。处方用名:南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春柴胡

35、、醋柴处方用名:南柴胡、北柴胡、软柴胡、春柴胡、醋柴胡。胡。性味:苦、辛,微寒。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肺、肝、脾。归经:肺、肝、脾。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主治:主治:1少阳证,外感发热。少阳证,外感发热。2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 另外本品有清胆退热截疟作用。治疟疾,寒热阵作,可另外本品有清胆退热截疟作用。治疟疾,寒热阵作,可与黄芩、常山、草果等配伍以增强疗效。与黄芩、常山、草果等配伍以增强疗效。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39g。 和

36、解退热和解退热大剂量大剂量15g 疏肝解郁疏肝解郁中剂量中剂量10g 升举阳气升举阳气小剂量小剂量36g使用注意:使用注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葛根葛根本经本经 野野 葛葛 甘葛藤甘葛藤 药材葛根药材葛根 (野葛野葛) 药材葛根药材葛根 (粉葛粉葛) 葛葛 根根本经本经要点:要点:解肌透疹,生津止渴。解肌透疹,生津止渴。命名:命名:入药用野葛的根,故名。入药用野葛的根,故名。别名:别名:干葛、粉葛、甘葛干葛、粉葛、甘葛来源: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草质藤本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为豆科多年生草质藤本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入

37、药。入药。产地:产地:全国各地均产。生于山坡、山沟、或杂木林中。全国各地均产。生于山坡、山沟、或杂木林中。采集炮制;采集炮制;秋冬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或煨用。秋冬两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或煨用。用法:用法:生用生用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用于表证和麻疹初期,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用于表证和麻疹初期,热病口渴。热病口渴。煨用煨用凉散之性已减,升阳止泻力强,用以脾虚泄泻。凉散之性已减,升阳止泻力强,用以脾虚泄泻。性昧:甘、辛,凉。性昧:甘、辛,凉。归经:肺、脾、胃经。归经:肺、脾、胃经。功效: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解肌:缓解肌肉的强

38、直疼痛,解肌:缓解肌肉的强直疼痛, 解除肌肉肌肤之热邪解除肌肉肌肤之热邪 通过发散表邪,缓解表邪引起的项背部肌肉不适感通过发散表邪,缓解表邪引起的项背部肌肉不适感 。主治:主治: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 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病烦渴,阴虚消渴。3麻疹不透。麻疹不透。4热泄热痢,脾虚泄泻。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生用生用治湿热泻痢治湿热泻痢 煨用煨用治脾虚泄泻治脾虚泄泻 炒炭炒炭治血痢治血痢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915g。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退热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煨用。鉴别比较鉴别比较葛根 解肌退热柴胡 发表,升阳,治风热 和解退热升麻 感冒,清阳

39、不升 退热作用次葛根主退阳明肌表之热,善治表实兼有项背强痛柴胡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治寒热往来之少阳证葛根 升阳以止泻痢,且透疹,生津柴胡 升阳 升阳治内脏下垂,且疏肝解郁升麻 升阳治内脏下垂,且透疹,解毒蝉蜕蝉蜕本草别录本草别录 黑黑 蚱蚱 药材蝉蜕药材蝉蜕 单叶蔓荆单叶蔓荆 药材蔓荆子药材蔓荆子 蔓荆蔓荆蔓荆子蔓荆子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兴安升麻兴安升麻大三叶升三叶升麻 药材升麻药材升麻升麻升麻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材淡豆豉药材淡豆豉大豆大豆淡豆豉淡豆豉名医别录名医别录要点:解表要点:解表感冒(风寒、风热)感冒(风寒、风热) 除烦除烦虚烦不眠虚烦不眠紫萍紫萍药材浮萍药材浮萍 浮萍浮萍神农本

40、草经神农本草经要点:利水消肿,透疹。主周身水肿而兼表证。药材木贼药材木贼 木贼木贼 木贼木贼嘉佑本草嘉佑本草要点:明目退翳,眼科要药,止血作业:1、菊花有哪些品种?作用有什么不同?2、菊花为什么被称为眼科要药?3、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升麻功用异同点。4、解表药中常用的通鼻窍药有哪些?透疹药有哪些? 第二节第二节 清热药清热药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 伍应用、及分类。 2、明确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等特点。 3、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副作用。 4、掌握重点药的功效、应用及相同药物的异同点。 清 热 药概述概述1 1热的含义:热的

41、含义: 热与寒相对而言。“热”是从症状上来说的。不仅指身体发热,而且也指体温不高的热象。凡口干、咽燥、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数、五心烦热等,均属“热”的范畴。 2 2热的分类热的分类 表热发热、恶风、头痛、口渴、脉浮数。 里热发热、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脉数。 实热面红、目赤、口干、高热、舌红、 里热 苔黄、脉数有力。 虚热面色潮热、五心烦热、盗汗、 失眠、脉细数 一定义:一定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功效二功效 药性寒凉 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解里热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沉降入里 清退虚热三适应症:三适应症:里热证里热证

42、 1热病高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红、热病高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脉数等。苔黄、脉数等。 2 2湿热所致的痢疾、黄疸湿热所致的痢疾、黄疸。 3 3、血热妄行造成的各种出血证血热妄行造成的各种出血证。 4 4、热毒壅盛造成的疮痈肿毒、目赤肿痛、咽热毒壅盛造成的疮痈肿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喉肿痛。 5 5、阴虚发热等。阴虚发热等。 四分类:四分类: 由于里热证的致病因素、疾病表现阶段及脏腑、部位的不同,里热证有多种证型,需选择不同的清热药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的证型以及药物的主要性能,清热药可分为1 1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清解气分热邪,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石膏、知母)2 2

43、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偏于苦燥,能清热燥湿,用于泻痢、黄疸等湿热证。(黄芩、黄连、黄柏)3 3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清解热毒,用于热毒壅盛证,如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金银花、连翘)4 4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清解营分、血分热邪,用于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牡丹皮、生地黄)5 5清虚热药清虚热药清虚热,退骨蒸,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等。(地骨皮、银柴胡)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 1 1首先应辨证准确。首先应辨证准确。 因里热病证既有气分、血分之别,湿热、热毒之异,又有实热、虚热之分。故应辨别里热症属气分、还是血分;是实热还是虚热;是一般的火热,还是湿热以及里热所在的部位(肝热、肺热、胃热)

44、 2 2根据病情适当配伍。根据病情适当配伍。 里热兼表证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 热在气分兼血热(气血两燔)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气血两清)。 里热兼有积滞当清热、泻下同用 3 3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本类药药性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者忌用。 苦燥容易伤阴,阴虚者慎用,或与养阴生津药同用 4 4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以伤正气。中病即止,避免克伐太过,以伤正气。 5 5夏天用量宜大,冬天用量应少。夏天用量宜大,冬天用量应少。一、清热泻火药一、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性能特点:性味:苦寒或甘寒。归经: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清泄气分邪热

45、适应范围:适应范围:(1)热病邪入气分证。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2)脏腑火热证。如肺热咳嗽、胃火牙痛、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注意事项:(1)体虚有里热证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当配伍补虚药同用。(2)根据各药作用部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重点药物:重点药物:石膏、知母、栀子熟悉药:芦根、天花粉、竹叶、决明子、夏枯草 药材石膏药材石膏 煅石膏煅石膏 石石 膏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要点要点: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临床证明石膏在用于治疗“乙脑”“流脑”等热性传染病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来源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

46、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0)。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多用于热病气分证煅用清热力逊,收敛生肌力专。(多外用)处方用名处方用名: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石膏)性味性味:辛、甘,大寒。:辛、甘,大寒。归经归经:肺、胃。:肺、胃。功效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煅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煅用)。主治:主治:1气分实热证。气分实热证。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要药。2肺热喘咳。肺热喘咳。3胃火牙痛、咽喉肿痛。胃火牙痛、咽喉肿痛。4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1560g。生石膏打。生石膏打碎先煎。锻石膏外用适量,

47、研末撒敷患碎先煎。锻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处。 必要时亦可用到必要时亦可用到120g,但用药时,但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应间不宜过长,应“热退即撤热退即撤”否则常致否则常致呕逆,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腹痛。呕逆,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腹痛。使用注意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母知母 药材知母药材知母 (知母肉)(知母肉) 药材知母药材知母 (毛知母)(毛知母) 知知 母母 知知 母母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要点:要点: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为清润之品.别名:别名:肥知母、知母肉、妈妈草、蒜瓣子草来源: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知母的干燥根茎入药。产地: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

48、蒙古等地。采集与炮制:采集与炮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土,晒干,习称“毛知母”;趁新鲜剥去外皮,晒干,习称“知母肉”。切厚片,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法:用法:生用泻火力强; 盐水炙滋补肾阴,退骨蒸潮热。 性味:苦、甘,寒。性味:苦、甘,寒。归经:肺、胃、肾。归经:肺、胃、肾。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栀子都有化燥伤阴之弊,知母无此缺点,并有滋阴降火之作用。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其质地柔润,为清润之品。其质地柔润,为清润之品。主治:主治:1气分实热证。气分实热证。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胃热证及津伤口渴。胃热证及津伤口渴。 4肾阴虚证。

49、肾阴虚证。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煎服,612g。使用注意: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脾虚便溏者慎用。鉴别比较:鉴别比较: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气分实热及肺热咳嗽知母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善解肌肤高热,兼治胃火牙痛,发斑;煅用收敛生肌,治疮疡溃而不敛,水火烫伤。知母苦甘寒质润,重在清润,善滋阴润燥,治骨蒸潮热、阴虚消渴及阴虚燥咳。故肺热咳喘多用石膏,阴虚燥咳多用知母;气分实热二者配伍明显增强清热泻火作用。 芦苇芦苇 药材芦根药材芦根 芦芦 根根瓜蒌(雄花)瓜蒌(雄花)瓜蒌(雌花)瓜蒌(雌花) 药材天花粉药材天花粉 天花粉 淡竹淡竹 药材竹叶药材竹叶 竹竹 叶叶 药材淡竹叶药材淡竹叶

50、 淡竹叶 淡竹叶 栀子栀子 药材栀子药材栀子 栀栀 子子 栀栀 子子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要点:要点:为清泻三焦火热为清泻三焦火热要药要药,祛湿解毒凉血。,祛湿解毒凉血。来源:来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采集与炮制:采集与炮制:911月采收。蒸制至上气或置沸水中月采收。蒸制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略烫,取出,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生用生用清热泻火作用强,善治气分实热证。清热泻火作用强,善治气分实热证。 炒栀子炒栀子用小火炒至金黄色用小火炒至金黄色 ,焦栀子焦栀子用大火炒至焦糊色用大火炒至焦糊色 减其苦寒,凉血作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