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 述 概念: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容易在学校食堂、饭店或家庭聚餐中引起爆发和流行。 常见病种:霍乱、细菌性痢疾、甲、戊、未分型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和副伤寒以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等。 该类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概 述2014年长兴县肠道传染病构成比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5.69% 甲乙类肠道传染病中霍乱 1.59%菌疾 9.52%肝炎(未分型)50.79% 甲肝 9.52%戊肝 28.58%2014年长
2、兴县肠道传染病构成比 丙类肠道传染病/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96.57% 丙类肠道传染病中其它感染些腹泻病 84.15%(3298例)手足口病 15.85%(621例)一、流行病学特征 1. 传染源: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2. 传播途径: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3.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4. 分布特点: (1) 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温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 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细菌性的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病毒性的,一般在冬春季高发。
3、(3) 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老人与小孩及体弱多病的人易发,还有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5. 影响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战争、饥荒等, 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温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而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二、临床表现: 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三、预防措
4、施: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 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 三、预防措施:四、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 (3)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四、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注意事项(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6)夏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四、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注意事项五、家
5、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 (1 1)出现腹泻、)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五、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 (2 2)要做好排泄)要做好排泄物、物品以及环物、物品以及环境的消毒工作。境的消毒工作。疫情处置 处置原则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病人管理: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间不得从事食品制作、幼儿看护、病人护理等工作 ,要注意个人卫生,达到隔离标准方可解除隔离。消毒: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日常用品,被污染的外环境和物品等; 疫情处置 处置原则流行
6、病学调查 :积极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填写相关个案调查表,积极寻找可能的传染来源,对与病人发病相关的饮用水、食物、周围人群开展详实的调查。密切接触者管理:登记造册,医学观察,病原学检测,预防服药等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要点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或腐败变质的食物,隔餐食物要充分加热; 饭前便后洗手; 做好病人粪便、尿液、餐具、污染衣物等消毒处理; 搞好环境卫生,防蝇防尘; 出现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剧烈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肠道传染病病人或带菌者不得从事食品制作、幼儿看护、病人护理等工作 几种主要肠道传染病的防治 痢疾 伤寒/副伤寒 甲肝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 病原体:志贺菌 传染源
7、:病人和带菌者 潜伏期:数小时-7日,一般为1-3日 传染期:从急性感染到发病后4周内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病后免疫力: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且不同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细菌性痢疾 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 次20 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 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细菌性痢疾 疫情处置要点: 感染源:志贺菌存在于病人与带菌者的粪便中,体外生存能力较长,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6
8、0,10分钟死亡,直射阳光下30分钟死亡。人类进食10个以上细菌即可引起发病。 志贺菌对各种消毒剂敏感。细菌性痢疾 疫情处置要点: 感染源: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大便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密接人员:坚持对密切接触者的粪便管理消毒,并实施医学观察满7 天,出现异常症状时立即隔离治疗。细菌性痢疾 疫情处置要点: 切断传播途径:抓好“三管一灭”工作,(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封锁或停用阳性水源。病家和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粪便要严格消毒处理。病家及周围50 米左右范围内的厕所、粪坑实施灭蝇。细菌性痢疾 疫情处置要点: 健康教
9、育: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提高群众对细菌性痢疾预防的卫生防护意识,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甲 肝 病原体:甲肝病毒(HAV) 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 潜伏期:为15-50日,平均为28-30日 传染期:病人自感染HAV后24周开始随粪便排出体外,持续约3周,至临床症状出现后23周或黄疸出现后1周消失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 甲 肝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患者发病前2周-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出现发热、乏力、纳差、
10、恶心、呕吐或者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可同时出现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它疾病者。甲 肝 诊断标准实验室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抗-HAV IgM阳性或恢复期血清抗-HAV IgG较急性期升高4倍及以上。 甲肝 疫情处置要点: 感染源: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室温下可存活1周,干粪中25存活30天,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加热6030分钟仍具有传染性,805分钟或1001分钟才能完全灭火。 对甲醛、氯及紫外线敏感
11、。甲肝 疫情处置要点: 感染源:病人必须接受正规的隔离治疗。隔离按照肠道传染病的隔离原则进行,隔离期为发病后30 天。甲肝 疫情处置要点: 切断传播途径:开始时可以采用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加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管理加强饮食、食品安全管理加强粪便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做好病人家庭、学校、幼儿园、病人工作单位食具、家具、被褥、玩具、课桌椅、办公桌、办公用品等的消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周围环境的垃圾,消灭苍蝇的孳生地甲肝 疫情处置要点: 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宣传甲肝防治的基本知识,教育疫情发生地人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必要时可在
12、周围人群中开展甲肝灭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凡与甲肝病例有明确或者可能接触者均应医学观察45 天伤寒/副伤寒 病原体: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型)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潜伏期:伤寒的潜伏期为3-60日,一般为7-14日,副伤寒的潜伏期为2-15日 传染期:从潜伏期起即可由粪便排菌,起病后 2-4周排菌量最多,传染性最大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但伤寒、副伤寒之间并无交叉免疫力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伤寒/副伤寒 疫情处置要点: 感染源:伤寒杆菌对干燥、寒冷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污物、水和食物中可存活2-3周伤寒/副伤寒 疫情处置要点: 感染源:病
13、例及时隔离治疗,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 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检2 次阴性(2 次粪检之间隔23 天),方可解除隔离 对疫区内“持续发热”的疑似病人应尽快明确诊断伤寒/副伤寒 疫情处置要点: 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管理和消灭苍蝇等卫生工作,避免饮用生水,避免进食未煮熟的肉类食品,进食水果前应洗净或削皮。伤寒/副伤寒 疫情处置要点: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医学观察期限以最后接触之日起计算,伤寒14 天,副伤寒10 天对病家和饮用同一污染水源或污染食品的可能感染人员,可考虑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应急性预防服药经相应级别的专家委员会论证后,可对重点人群开展
14、针对菌型的经相应级别的专家委员会论证后,可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菌型的伤寒伤寒菌苗等的应急免疫接种菌苗等的应急免疫接种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病原体: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诺如、轮状、肠腺病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潜伏期:不同病毒潜伏期不一样 传染期:不同病毒传染期不一样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低,无交叉免疫力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夏秋季节多发,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不洁饮食( (水水) )和和( (或或) )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