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59 ,大小:1.92MB ,
文档编号:2813952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281395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训诂学·课件-PPT.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训诂学·课件-PPT.ppt

1、训诂学课件2绪论3“汉学”、“中学”所指仅仅代表中国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国学” ,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24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知识分子群体,强烈的民族救亡意识。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章太炎 “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存亡。35国学的基本分类 小学:开启中国文化

2、之门的管钥; 经学: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 诸子:中国人的思想与生存智慧; 文学: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 6 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7小学是一条通向古典的路径,是打开中国古代文化之门的管钥。 小学主要包括文字、音韵、训诂三块。 文字之学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纵曲直之殊(说

3、文之类);其二训诂,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之类);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不同(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王应麟玉海8 主要参考书目:主要参考书目: 齐佩瑢1940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2004年版 陆宗达1980训诂简论,重排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洪 诚1984训诂学,江苏古籍出版社 张永言1985训诂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郭在贻1986 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郭芹纳1994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周大璞主编1987训诂学初稿增订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许威汉1987训诂学导论,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王 宁1996 训诂学

4、原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910第一节第一节 训诂训诂 什么是训诂?什么是训诂? “训诂” 的释义存在分歧。 “训”与“诂”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还是述宾述宾关系关系? 说文言部:“训训,说教也。从言,川声。”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曰训。” 说文言部:“诂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故者,顺释故言也。”按:“古”并非“十口所识”,段氏此说不确 。 按照说文的解释, “训诂”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 根据段玉裁的注,“训诂”是述宾关系述宾关系。训就是解释疏通,诂(故)就是古代的

5、语言。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11n“训训”、“诂诂”连用,最早见于连用,最早见于毛诗诂训传毛诗诂训传唐唐孔颖达说: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他认为:他认为:(一)(一)“诂诂”是解释是解释“异言异言”的。的。 所谓所谓“异言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古语用当时因时代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的今语去解释;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异言

6、,也就是方言。因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 方言,用当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12n(二)(二)说文说文言部言部:“训,说教也。训,说教也。”说释而教之说释而教之“训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n黄侃说,“诂”就是“故”, “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n综上,训诂的本义是训诂的本义是“解释古语解释古语”(动词)或(动词)或“古古语的解释语的解释”(名词)(名词)13n训诂是一门专门性的工作,

7、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历代文献语言。训诂工作是用今语解释古语,也解释方言中之古语。n如尔稚释诂“乔、嵩、崇,高也。”n方言第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14n“训”、“诂”析言有别,而散言无别。“训”、“诂”可以互相代替,可以单言,也可以连言“训诂”或“诂(故)训”。汉代以后,“训诂”逐渐合为一个复音词,纯然为 “解释”的意思。n从训诂学史的角度,训诂活动主要是解释解读古书;或曰对古书的解释。15第二节第二节 训诂学训诂学一、训诂学一、训诂学的学科性质的学科性质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文字、音韵、训诂)三个部门之一。n 训诂学就是以语义语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

8、的一门学科。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法、条例,揭示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n 16n训诂学研究的重点是古代汉语的语义,但不仅于此,它还包括句意、章旨、名物、制度、史实及语言的表达功能等内容。 17 (一)古代 在历史上,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小学”)是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存在的。训诂是为了解经,只研究先秦两汉的所谓经传。一般偏重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也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18(二)现代 新训诂学则把语言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看作有同等的价值,既研究古义也研

9、究新起意义。王力“等到训诂脱离了经学而归入史的领域之后,新训诂学才算成立。” 1 文献语言学文献语言学 历来的训诂学都是以古文献的语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 汉语历史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汉语历史语义学汉语历史语义学19 训诂学的作用或意义训诂学的作用或意义 正确解释词义正确解释词义 训诂学以解释古代的语义语义作为核心任务。 20一、指导古文阅读与教学一、指导古文阅读与教学 在古代作品的阅读与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有些人常以“不求甚解”的办法略过,这必然影响对文章的深入、准确的理解。为了有根据地解释这些疑难问题,我们很有必要懂得一些训诂常识。比如:1、苛政政猛于虎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10、 中学语文课本注:“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译作:“孔子说过: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其实此句中的此句中的“政政”并不是指并不是指“统治统治”,而是,而是“征征”的假假字,指赋税。的假假字,指赋税。王引之经义述闻;“政读曰征,谓赋税及徭役也。诛求无已则曰苛政。”荀子富国篇杨倞注云:“苛,暴也;征亦税也。”张涤华读新版辞海偶识“古字政与征同”,也指出了“征”指“烦重的赋税和徭役”。又如: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政。(国语越语上) 21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左传庄公十年) 中学语文课本注:“情,实情。” 阅读与欣赏(古典文学部分一)云:“情字当真实的实字讲。

11、意思是说,一切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每一件都了解得很仔细,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评判得公正合理,不使人受到冤屈。” 可是,对案情既不能明察,又何从谈起“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呢?这样的训释,不禁给人留下了疑点。 其实,“情情”是是“诚诚”的通假字的通假字,因音近(迭韵)关系(同后庚韵)而通假,是“至诚”(诚心诚意),即“不徇私情”的意思,与下文“忠之属也”相照应。 223、木兰辞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n(1)兔走足缩之貌;(2)跳跃貌(余冠英);(3)扑腾,乱动的样子;貌蓬松的样子(朱东润)。根据尔雅郝懿行的义疏,“扑朔”与“扑樕、扶疏、朴簌”同一语源。

12、树木丛生的样子叫“扑樕”,枝叶丛生的样子叫“扶疏”,鸟兽的羽毛丛生的样子叫“扑簌、扑朔”。显然,郝的解释是较妥当的。23二、二、 指导古籍整理指导古籍整理 整理古籍一般说来不外乎对古籍进行标点、校勘、注释和翻译,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训诂知识。 1 1训诂与标点训诂与标点 正确地理解古书文意,是对古书进行断句和标点的前提,而要正确理解古书文意,必须通训诂。 24n断句、注释、翻译离不开训诂*三国志三国志魏书魏书华佗传华佗传:“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岁。”中华书局标点本由于不明“去”有藏之义,“去”j是“弆”j的古字,误断为: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25n校勘

13、离不开训诂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有的本子“难”做“滩”。段玉裁指出:“泉流水下滩不成语,且何以与上句属对?昔年曾谓当作泉流水下难,故下文接以冰泉冷涩。难与滑对,难者,滑之反也。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涩滑二境,可谓工绝。”26 2 2、训诂与注释、训诂与注释 目前有些古籍的注释看来无甚大错,但它并没能给一般读者具体解决多少问题,这是一种忽略训诂的表现。 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文心雕龙情采)黄叔琳注为:“左传华元答城者讴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役人又歌曰:纵有其皮,丹漆若何?”(文心雕龙校注第217页)这条注释仅指明了刘勰此语的出此,选摘左传原文

14、。这种以经解经的注书方法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对古籍的研究考证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今天的广大读者来说,效果不一定好。范文澜注为:“左传宣公二年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华元使骖乘者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耶?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文心雕龙注第540贝)这和黄注不同的是:摘引了刘勰语句有关的所有原文。要了解刘勰语句真意,还得再去翻其他注本。27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为:“犀兕虽然有皮,但要凭借丹漆才能有色彩。资,等于说凭借。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从(纵)其有皮,丹漆若何?”(第1078页)这比以经解经的注释前进了一步,照顾到初学者和学术探讨者两方面的需要。不过注

15、者还投有说清犀兕之皮和丹漆在古代的用处和相互关系,读者也就无法理解刘勰为何用此语比喻文章内容和形式关系,只得再去查左传原文的译注。其中华元与筑城者对话的释注:“犀和兕的皮皆可制甲。牛的皮可以造甲,犀牛、兕牛也还有不少,就是丢弃了甲又牛的皮可以造甲,犀牛、兕牛也还有不少,就是丢弃了甲又有什么要紧呢!有什么要紧呢!这是华元勉强解嘲的话。丹,红色红色;漆,漆树的胶液,此处指黑色黑色:都是涂在甲上的染料涂在甲上的染料。此言纵然纵然牛皮很多,可是丹和漆却不够用,你看怎么办呢?牛皮很多,可是丹和漆却不够用,你看怎么办呢?这是筑城的人民反问华元的话。”(北京大学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72页)到了这时候,读者

16、明白了刘勰语句的原意:甲用坚韧的牛皮制成,涂上丹漆,才甲用坚韧的牛皮制成,涂上丹漆,才能色彩斑斓而威武,正如内容充实的文章,一定要用华美的形式来表能色彩斑斓而威武,正如内容充实的文章,一定要用华美的形式来表现。现。28这种通俗明白的注释,对帮助广大读者明了古代的典章制度、器物名称,理解古籍的内容涵义,效果较好。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在情采篇中对刘勰此语也作了注释:“意谓犀兕皮韧,可以制甲,犀兕皮韧,可以制甲,但须涂上丹漆,才有色彩之美。但须涂上丹漆,才有色彩之美。”这种注释,显得准确、精练、易懂,并引导读者深入探索文章的具体内容。我们知道,牛皮涂上丹漆,不仅使甲具有色彩之美,并能使甲更加坚韧

17、,不怕刀砍箭穿而且色彩斑斓,穿戴起来,威武雄壮,在战场上又能起到威慑敌人的精神作用。刘勰的话,形象地说明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完美的形式不仅能正确地表现内容,而且还有强化内容的积极作用。当然,如果郭注能在上述注文基础上对犀牛之皮、丹、漆和甲这些古代器物稍加解释,并摘引左传的有关原文,以资参照,那么文字虽长了些,却更能满足专业研讨和一般学习诸方面的需要了。 29n*乐府诗乐府诗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n有的书将“顾反”分开注释为“顾,念,想。反,返。”这是错误的。“顾”古有还、返之义,“顾反”是同义复词,归返、回来之意。“顾反”作归还、回

18、来讲,屡见于先秦两汉的古籍。30三、三、 指导字典辞书的编纂指导字典辞书的编纂 训诂学对辞书编纂的作用首先是释义的准确,辞书的科学性主要通过准确的释义来体现。如果某些词语没有适当的古注作参考,那我们在辞书中替它作解释时更要小心,最好先进行一番考证,弄宿它的真实含义后再作注,切忌望文生训或想当然,否则会很容易犯错误。 例如“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一个大家熟知的成语,典出史记史记孔子世孔子世家家:孔子:孔子“读读易易,韦韦编三绝。曰: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易则彬彬矣。则彬彬矣。”史记三家注对“韦编”都没有明确解说,大概在他们看来这是常词常义,用不着解释。但对今天的读者

19、来说,则是需要注解的。辞源云:“韦编,古时无纸,以竹简写书,用皮绳皮绳编缀,故曰韦编。”辞海也说:“韦,熟牛皮。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熟牛皮把竹简编连起来叫韦编。”都以孔子世家为例。这种解释是从“韦”字的常用义推测出来的,即所谓望文生训,并没有确凿的根据。31 因为从古书记载看,古代的简书很少有用皮韦编连的。从古书记载看,古代的简书很少有用皮韦编连的。关于这一点,王国维在简牍检署考中有所考证:古孙子用缥丝绳编,穆天子传用素丝绳编,考工记用青丝绳编。考古实物也能证明这一点,如1930年在甘肃居延发现的永元器物簿是用麻线编连的,1953年出土的长沙仰天湖二十五号墓竹简、1957年出土的信阳

20、长台关一号墓竹简、1987年出土的荆门包山二号墓竹简、1993年出土的荆门郭店竹简等楚国简书,以及1975年出上的云梦睡虎地秦简、1989年出土的云梦龙岗秦简,还有1972出土的临沂银雀山汉简,等等。不同时代不同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简书,全都是用丝线、丝带或帛带编连的。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域的简书,全都是用丝线、丝带或帛带编连的。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用熟牛皮编缀的简册。用熟牛皮编缀的简册。由此看来,辞源、辞海的解释就值得怀疑了。其实,“韦编韦编”的的“韦韦”应该是经纬的应该是经纬的“纬纬”的通假字,的通假字,“韦韦编编”就是就是“纬编纬编”,即编连简册的横线。,即编连简册的横线。竹简是纵向排列

21、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连简册的组绳则是横向交织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所以叫做“纬编”而写做了“韦编”。“韦编三绝”就是编连简册的横线断了多次,这横线不一定是甚至可以说不是牛皮绳或牛皮条。 32对汉语史研究的帮助;与音韵学、文字学从来就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n1。谁之西归?怀之好音。(西,说文:“西,鸟在巢上也,象形。”)与文字学有关系n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马”与“塺mei”同音,可互借,尘土)与音韵学有关系三、三、训诂学对其他学科提供帮助训诂学对其他学科提供帮助33n3。月亮代称40多个:金波、飞镜、嫦娥、月兔、婵娟、姮娥等。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难磨。

22、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与修辞学有关系 白发欺人,壮志难酬34 训诂学的方法、原则训诂学的方法、原则一、历史观点或发展的观点一、历史观点或发展的观点 所谓历史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就是发展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语言是发展的,训诂学以解释古代文化典籍作为主要任务,就要关注语义的历史发展。因此,训诂学不能满足于对词汇和词义作静态的、共时共时的描写,还要对词汇和词义进行动态的、历时历时的考察和分析。 35王力对于历史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尤为重视和强调。在新训诂学(1947年)一文,王力指出:“我们研究语义,首先要有历史的观念。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时死亡。” 36研究语义的产生

23、及其演变,应该不受字形的束缚。有些字,形虽不古,而其意义则甚古,我们断定它们产生的时代,应该以意义为准。 例如“糖糖”字出现虽晚,“餳”(饴糖)字则至少汉代就有,于是我们可以断定“糖”的语义是颇古的。n餳1 xnn1.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唐 沈佺期 岭表逢寒食诗:“ 嶺 外無寒食,春來不見餳。”2.引申指糖块、面剂子等变软。如:糖饧了。37n餳2 tn“ 糖1 ”的古字。n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亮 ( 孫亮 )曰:吾立此軍,欲與之俱長。”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亮 使黄門以銀椀并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饧餔:“煮餳餔法:用白牙散糵佳:其成餅者,

24、則不中用。” 石声汉 注:“餳即糖、餹字古代寫法。”38孟子孟子告子下告子下“逾东家墙而逾东家墙而搂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n牵拽。赵岐牵拽。赵岐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搂,牵也。辞海、辞源:搂,牵也。辞海、辞源从此说。从此说。n搂抱。杨伯峻搂抱。杨伯峻孟子译注孟子译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词典按:按:“搂搂”当搂抱讲是很晚才有的用法,宋代以前是当搂抱讲是很晚才有的用法,宋代以前是没有的。没有的。非礼的强娶行为,强行拉走,达到得妻的目的。非礼的强娶行为,强行拉走,达到得妻的目的。39 训诂学的方法、原则训诂学的方法、原

25、则 关于“穿衣”,周代人称“衣”(y),称“服”(动词),称“擐”;汉魏人称“著”(zhu);南北朝以后才称“穿”。“穿衣”的“穿穿”是从“贯穿”的意义变来。 从词汇上看,先秦两汉时“睡”不是睡觉睡觉的意思,是打瞌睡打瞌睡、打盹打盹的意思。在床上睡觉,那时叫“寝”,例如“食不言,寝不语。”(论语)现在还说“寝室”。(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寝” ,在现代汉语里变成了构词语素。)40 训诂学的方法、原则训诂学的方法、原则 二、社会性二、社会性 语言具有社会性社会性,全民性。 对语义的解释必须符合语言的习惯。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 “为女子与小人小人为难养也。”(论语)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

26、里,于丹把“小人”讲成“小孩子”,就是违反了语言的社会性。41第二讲第二讲 训诂体式训诂体式 所谓训诂体式,就是训诂资料存在的形式。 主要有四种: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随文释义的注疏;通释语义的专著;杂考笔记里的训诂。42第一节第一节 文献正文中的训诂文献正文中的训诂 在古文献的正文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贵的训诂资料。这些资料有时以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存在于正文之中,往往被人忽略。但它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的训诂,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的正文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献正文里的训诂,就很多了。它的体例,约有两种类型:其一,是以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这是很明显的训诂方法。其二,是以正文形式

27、出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现的训诂。它不以训诂形式出现,看上去好像就是正文,但实际上是一种训诂。 (一)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一)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 以训诂形式出现的正文,有的在古书里是用原字解释原字的“同字为训”。例如:43第一节第一节 文献正文中的训诂文献正文中的训诂 “蒙者,蒙也。”(易)这里以“童蒙”、“蒙昧”之义训蒙卦的“蒙”。(同字为训)这是用比较熟悉的义位唤起人们的注意。 “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鷁(y,一种能高飞的水鸟)退飞,过宋都。” (春秋) “曷为先言陨陨而后言石石?陨石,记闻闻,闻其磌(tin)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鷁?六鷁退飞, 记

28、见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 ” (公羊传)公羊传说“陨石于宋五”的语序是由听觉听觉开始,所以说“记闻”。先听后视便知是“陨石”落于宋地,随后“察之则五”。“六鷁”句则先由视觉视觉开始,所以说“记见”。随后“视之则六,察之则鷁,徐而察之则退飞”。这里重在解释语序语序。44第一节第一节 文献正文中的训诂文献正文中的训诂(二)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二)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训诂 就是在行文中,把训诂资料糅和在上下文里。例如: 圉(y,养马)人荦(lu)自墙外与之戏。子般怒,使鞭之。公曰: “不如杀之,是不可鞭。 ”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这里“不如杀之,是不可鞭”是鲁

29、庄公告诫公子般的话,“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是左传作者插入的话,用来解释荦不可鞭的缘故。45第二节第二节 随文释义的注疏随文释义的注疏 早在两汉时代,训诂这门学问就已很发达。六经、正史、诸子和文学作品都有注释,但这些训诂资料存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中,没有独立出来。这种训诂方式就是注疏。 注疏的名称很多,最初叫做“传”、“说”、“解”,也称为“诂”、“训”,后来又有“笺”、“注”、“释”、“诠”、“述”、“学”、 “订”、 “校”、 “考”、 “证”、 “微”、 “隐”、 “疑”、 “义”、 “疏”、 “音义”、 “章句”等别名。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如

30、“训诂”、“诂训”、“解诂”、“校注”、“义疏”、“疏证”等等。46第二节第二节 随文释义的注疏随文释义的注疏 毛亨所作的系统解释诗经的毛诗诂训传,就是这种训诂最典型的样式。例如: 诗经小雅六月:“比物四驪。”毛传: “物,毛物也。”“毛物”即“毛色”, “物”即“色”。 “物”的本义作“杂色牛”讲,引申为颜色颜色。 “毛物”就是马的颜色。“比物四驪”就是按照马的毛色选出四匹青黑色的马来驾车。汉代已经“物”、 “色”连用。今天“物色”当“选择”讲,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47第三节第三节 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 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在随文释义随文释义的训诂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训诂

31、方式。一些训诂大师从实际的语言材料,也就是从注释书中,把被解释的语言单位抽取出来,按照一定的原则加以编纂,形成了类似后代字(辞)典的训诂专书。这种专书不仅综合了训诂的资料,为阅读文献提供了可供查检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使训诂的资料在一定的法则下系统化,有利于在这些材料的相互联系和比较中归纳出体例和理论,因而为训诂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打下了基础。这种训诂专书,影响最大的是汉武帝时就广为流传的尔雅和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48第三节第三节 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 (一)单释语义的专著(一)单释语义的专著尔雅、 释名、 广雅 (二)音义兼注的专著(二)音义兼注的专著经典释文 (三)形音义结

32、合的专著(三)形音义结合的专著说文解字、 字林、 玉篇49第四节第四节 杂考笔记中的训诂杂考笔记中的训诂 训诂资料除了在传统的文献中存在以外,还散见于杂考笔记等非主流的文献中。这类训诂资料在四库全书中多半被列入子部杂家类。 这一类的著作,从汉代就已开始出现。最早的一部是东汉班固所撰的白虎通义。兹选录如下: 三皇三皇者何?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 礼曰:伏羲、神农、祝融,三皇也。(卷一) 商贾商贾何谓也?商之言商其远近,度其有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言固,固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行曰商,止曰贾。 (卷六)50第四节第四节 杂考笔记中的训诂杂考笔记中的训

33、诂 稍后,应劭(sho)撰风俗通义,蔡邕(yn)撰独断,把训诂与考订结合起来。例如: 朕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尧曰:“朕在位七十年。”皋陶与帝舜言曰:“朕言惠可厎行。”屈原曰:“朕皇考(曰伯庸)。”此其义也。至秦,天子独以为称,汉因而不改也。( 风俗通义 卷上) 陛下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陛下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此。及群臣士庶相与言殿下殿下、阁下阁下、执执事事之属,皆此类也。 ( 风俗通义 卷上)51第四节第四节 杂考笔记中的训诂杂考笔记中的训诂 到了晋代,崔豹撰古今

34、注,也是如此。 阙,观也。古每门树两观于其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远观,故谓之观观。人臣将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阙。其上皆丹垩,其下皆云气仙灵奇禽怪兽,以昭示四方焉。(卷上) 唐宋以后,这一类著作逐渐增多,名称也不断变化,或曰笔记,或曰笔谈、笔录、随笔、杂记、杂俎(z)、杂志、类编、汇考,等等。52第三讲第三讲 训诂的内容训诂的内容 解释语义是训诂学的中心任务,这包括解解释词语释词语、串讲文意串讲文意和说明章旨说明章旨等方面的内容。53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语义解释语义 一、解释词语一、解释词语 声成文,谓之音音。(礼记乐记)疏:“声成文,谓之音者,谓声之清浊杂比成文谓之音。” 传

35、曰:谓吾舅舅者,吾谓之甥甥。(仪礼丧服) 生曰父父曰母母曰妻妻,死曰考考曰妣妣曰嫔嫔(pn)。(礼记曲礼下) 54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语义解释语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谀。是是非非谓之知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愚。伤良曰谗谗,害良曰贼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直。窃货曰盗盗,匿行曰诈诈,易言曰诞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至贼。多闻曰博博,少闻曰浅浅。多见曰闲闲,少见曰陋陋。难进曰偍偍,易忘曰漏漏。少而理曰治治,多而乱曰秏秏。(荀子修身) 偍,音t,舒缓、弛缓。 秏,音mo ,通“眊”,混乱,不明。 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

36、治;纣为朝歌北鄙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朝歌者,不时也。北北者,败也。鄙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 (史记乐书) “北”是“背”的本字,本是会意字。甲骨文作 ,金文作 。55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语义解释语义二、串讲文意、说明章旨二、串讲文意、说明章旨 汉代学者注解古书,往往在解释词义以外,再串讲一下全句或全章的大意,这种注解叫做章句章句。 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毛传:“矢,誓。靡,无。之,至也。至己之死,信无它心。”“矢,誓”至

37、“之,至也”是解释词义。“至己之死,信无它心”是串讲全句的意思。 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毛传:“妇人,夫不在,无容饰。”这一句诗,毛亨在传中只串讲了文意,没有解释词义,因为全句八个字明白如话,不需要逐字解释。56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语义解释语义 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多财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章句:“淹,久也。代,更也。序,次也。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往秋来,以次相代,言天时易过,人年易老也。”“淹,久也”至“序,次也”是解释词义,接下来是串讲文意。 大学之法,禁於未发之谓豫豫,未发,情欲未生

38、,谓年十五时。禁,居鸩反。欲音欲。当其可之谓时时,可,谓年二十,时成人。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孙,不陵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教幼者、钝者以大也。施,犹教也。孙,顺也。钝,徒困反。相观而善之谓摩摩。不并问,则教者思专也。摩,相切磋也。摩,莫波反,徐亡髲反。思,息吏反。磋,七多反。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兴,起也。(礼记学记)57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语义解释语义【疏】“大学”至“由兴”也。正义曰:此一节论教之得理,则教兴教之得理,则教兴也也。“禁於未发之谓豫”者,发,谓情欲发也。豫,逆也。十五以前,情欲未发,则用意专一,学业易入。为教之道,当逆防未发之前而为教之道,当逆防未发之前而教之教之,故云“禁於未

39、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者,可,谓年二十之时。言人年至二十,德业已成,言受教之端,是时最可也。“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者,陵陵,犹越也。节节,谓年才所堪。施施,犹教也。孙孙,顺也。谓教人之法,当随其年才,若年长而聪明者,则教以大事,教人之法,当随其年才,若年长而聪明者,则教以大事,而多与之;若年幼又顽钝者,当教以小事,又与之少,是不越其节分而而多与之;若年幼又顽钝者,当教以小事,又与之少,是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教之,所谓“孙,顺也”,从其人而设教也从其人而设教也。“相观而善之谓摩”者,善善,犹解也。受学之法,言人人竞问,则师思不专,故令弟子共推长者能者一人谘问,馀小不能者,但观听长者之问答,而各得

40、知解。此朋友琢磨之益,故谓之“摩摩”也。“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者,结上四者。兴,起也。四事并是教成之所起也。58第一节第一节 解释语义解释语义 诗经小雅采薇第六章郑笺:“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这是说明章旨。59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一、说明实词的词性和用法一、说明实词的词性和用法1 1、指明词性,说明句法功能、指明词性,说明句法功能 诗经邶风击鼓:“土土国城城漕,我独南行。”笺云:“此言众民皆劳苦也,或役土功役土功於国,或修理修理漕城城,而我独见使从军南行伐郑 。” “土”、“城”都是动词, “土”是“役土功”, “城”是“修筑城墙”

41、。 注:注:“城”在这里不应看作词类活用词类活用现象,而是词义引申词义引申造成词的句法功能句法功能变化。以下是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城”的几个义项: 城墙城墙。如:“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四年 )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60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 引申为动词,筑城筑城。如:“天子命我,城彼朔(shu)方。” (诗经小雅出车 ) 又为城邑城邑。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都: 人口聚居的城邑 动词,建都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都南郑。(史记项羽本纪 )61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翼: 动词,遮护 其翼翼附群山,并

42、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水经注 江水)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翼蔽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翼之。( 诗经大雅 生民p.937) 62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 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门于巢,卒。”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十二月,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门于巢。 ”晋杜预注:“攻攻巢门门。” 公羊传襄公二十五年:“门门于巢卒者何?入门入门乎巢而卒也。入门乎巢入门乎巢而卒者何?入巢之门入巢之门而卒也。”这里的“门”是动词,攻门,攻打城门。63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2 2、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 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条桑。”疏:“

43、於养蚕之月,条其条其桑桑而采之,谓斩条斩条於地,就地采之也。” 条:斩取枝条。3 3、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论语季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来之。既来来之,则安安之。”疏:“故远方之人有不服者,则当修文德,使使远人慕其德化而来来。” 64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4 4、自动和使动、自动和使动 春秋庄公十年:“三月,宋人迁宿。”公羊传:“迁之者何?不通也。”使动用法使动用法 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公羊传:“迁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迁之者何?非其意也。”自动用法自动用法这里用“迁”和“迁之”作对比,除了阐明“迁”有及物及物动词、不及物不及物动词两种用法的区

44、别,还表明它们有自动自动和使动使动的不同。65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5 5、主动和被动、主动和被动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 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伐者为客,何云“读伐长言之”,伐人者也。伐者为主,何云“读伐短言之”,见伐者也。 (按:“何云”是“何休说”的意思。)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伐,无曰

45、侵,轻曰袭。”66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 左传僖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 公羊传僖公十八年:“战战不言伐伐,此其言伐何?宋公与伐而不与战,故言伐。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伐者为客,伐者为主。曷为不使齐主之?与襄公之征齐也。曷为与襄公之征齐?桓公死,竖刁、易牙争权不葬,为是故伐之也。”67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 问题:这里对“伐”的音义的注释说明是属于语法语法现象,还是属于词汇词汇现象?请从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出发来阐述你的观点。 何休的注分别以主动句“伐人者为客”和被动句“见伐者为主” ,读伐长言之

46、,齐人语也。68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二、指明虚词二、指明虚词按:教材第13页把此类问题归入词语解释之类。 诗经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思。”汉毛亨传:“思,辞辞也。”唐孔颖达疏:“以泳思、方思之等皆不取思为义,故为辞辞也。” 69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 通常的看法是:“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范畴,是决定词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或句句法功能法功能的类别。它属于语法语法现象,不是词汇词汇问题或语义语义问题。” 虽然词类是在概念的基础上经过范畴化而来,词类与词义有密切关系,但词类是表示词的组合关系或句法功能的类别,词类

47、词类是词的语法范畴,它属于语法语法现象,不是词汇词汇问题或语义语义问题。张斌汉语语法学认为词类是关系范畴。 徐通锵语言论明确提出词类是语义范畴。词类本身是在概念的基础上经过范畴化而来,词类是概念的范畴,概念是词类的基础,词类是由概念决定的。词的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或句法功能句法功能是由概念的范畴决定的,前者是后者的体现。 词类是词自身的内在属性,但词类同时也是关系范畴,它体现词的语法属性。70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三、语序三、语序1 1、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之前诗经邶风谷风:“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 ”唐孔颖达疏:“不我能慉,当

48、倒之,云不能慉我。”71第二节第二节 阐明语法阐明语法2 2、把、把“是是”“”“之之”放在动词之前复指前面的受事成分放在动词之前复指前面的受事成分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穀是是为?先君之好是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晋杜预注:“言诸侯之附从非为已,乃寻先君之好,谦而自广,因求与楚同好。 ”唐孔颖达疏:“诸侯之交,必称先君以相接。此时诸侯有鲁、宋、陈、卫、郑、许、曹,桓公以前,皆尝与齐交接,故齐侯称继先君之好,谦以自广也。 ”72第三节第三节 分析句读分析句读 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郑玄注:“郑司农读火绝之,云禁凡邦之事跸。” 跸(b):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

49、通行。 按:郑司农(郑众)的断句是错误的,郑玄予以纠正。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 ) 这段话重在说明“夔有一足”的读法。首先指出句读,随后确定“足”的词义。原来鲁哀公把“夔有一足”连在一起,解释成“夔有一只脚”(其实古代的“足”指胫以下整个的部分,“止”才是脚),孔子告诉他“夔有一”和“足”之间应该点断。孔子引用唐尧的话“夔一而足矣”作证明。加了“而”之后,句子的结构关系就非常明确,不会出现误解。按:“一”是谓语,不是定语。73第三节第三节 分析句

50、读分析句读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有一个夔作乐正,就足够了”。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这是愚民政策的说法,意思是:“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统治者所规定的路子去走,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 可是有人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甚至还有人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读法不同,意思自然也随之改变。梁启超在清末借论语以宣传变法维新,就强调最后的一种读法(见孔子诉冤),从中演绎出一条推行君主立宪的办法:人民有条件,就立即实行;人民无条件,就开发民智,创造条件。这种句读和解释,单从字面上看,虽然勉强可通,可是实际上春秋时期不可能有什么君主立宪思想,只能说是一种借句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