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 第第2929课时课时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备知识梳理必备知识梳理 回扣基础要点回扣基础要点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和调节基本方式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和调节基本方式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 ,神经,神经 调节基本方式是调节基本方式是 。 2.2.反射的概念反射的概念 在在 的参与下的参与下, ,人或动物对人或动物对 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 的应答。的应答。神经元神经元反射反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内和外体内和外 界环境界环境规律性规律性二、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突触间传递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突触间传递1.1.兴奋兴奋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 胞感受胞感受 后,由后,由 状态变为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状态的过程。 2.2.两者比较两者比较 方方式式项目项目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在突触上的传递在突触上的传递 结构基础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元(神经纤维) 由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 和突触后膜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构成的突触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显著显著活跃活跃突触突触间隙间隙3.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电荷分
3、布为静息电位电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产生原因主要 是是 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外流造成的;受刺激后变为动作电位,电 荷分布为荷分布为 ,产生原因主要是,产生原因主要是 内流内流 造成的。造成的。传导传导形式形式 电信号电信号 ,通过,通过传导传导方向方向 传导传导 传递传递 局部电流局部电流 双向双向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神经神经递质递质 单向单向外正内负外正内负K K+ +外负内正外负内正NaNa+ +4.4.突触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突触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1 1)突触前膜指上一个神经细胞)突触前膜指上一个神经细胞 (结(结 构名称)顶端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指下一个神构
4、名称)顶端的细胞膜;突触后膜指下一个神 经细胞的经细胞的 部分的细胞膜;突触间隙部分的细胞膜;突触间隙 内的液体为内的液体为 (填内环境)。(填内环境)。 (2 2)单向传递的原因:)单向传递的原因:突触小体突触小体胞体或树突胞体或树突组织液组织液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 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 练一练练一练 1.1. 下列对于神经下列对于神经 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
5、膜外为负膜外为负 B.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Na+ +通透性增大通透性增大 C.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D.细胞膜内外细胞膜内外K K+ +、Na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 传导的基础传导的基础C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神 经经(1 1) 中中 枢枢 (2 2)联系:位于脊髓的)联系:位于脊髓的 中枢,受脑中相中枢,受脑中相 应的应的 中枢的中枢的 。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
6、活动的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 中枢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小脑:维持身体 的中枢的中枢下丘脑:下丘脑: 中枢、水平衡调节中中枢、水平衡调节中 枢,还与生物枢,还与生物 等的控制有关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如如 、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最高级最高级平衡平衡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节律节律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低级低级高级高级调控调控2.2.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1 1)大脑皮层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大脑皮层功能: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 制机体的制机体的 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 忆和忆和 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等方面的高
7、级功能。(2 2)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言语区言语区W W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 V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S S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H H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区: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反射反射思维思维 看懂文字看懂文字说话说话听懂听懂3.疑误辨析疑误辨析 (1)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反射弧完整就能形成反射。 提示提示 错。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错。反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反射弧 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2)(2)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反射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提示提示 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
8、的生物具备的错。反射是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具备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特征,并不是所有生物都具备,故不能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3)(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提示提示 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错。除传入神经受损伤不能产生感觉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而无运动功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损伤都能导致。能导致。 (4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 神经末梢。神经末梢。 提示提示 错。效
9、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错。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 肉或腺体。肉或腺体。 (5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提示提示 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 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 叫反射。叫反射。 对位训练对位训练 2.2. 现象现象:小明的手:小明的手 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 现象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 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而将手缩回。两个
10、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 下表,正确的是下表,正确的是 ( )( ) 选选项项比较项目比较项目现象现象 现象现象 A A反射弧的完整性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不完整完整完整B 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可以不要一定需要一定需要C 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多少少D 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多少少B 3. 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下列有关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 A.A.由由A A、B B、C C、D D、E 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B.当当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
11、胞膜内外的电位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 表现为外负内正表现为外负内正 C.C.图中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只能是单向的 D.D.若从若从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处,效应器 仍能产生反应仍能产生反应D 2.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 1)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电位的形成 电位:内负外正。电位:内负外正。机理机理:K K+ +外流。外流。 (2 2)动作电位的形成)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兴奋产生受刺激时兴奋产生 电位:内正外负。电位:内正外负。机理:机理:NaNa+ +内流。内流
12、。3.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1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鞘 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 此可分为两类:此可分为两类: (2 2)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突触间隙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信号转换:电信号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传导过程:轴突传导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
13、体突触小泡突触小泡递质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元)。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特点:单向性。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膜作用的过程。 提醒提醒 (1 1)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
14、都包括突触前膜。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2)(2)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3)(3)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4)(4)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含量较多。4.4.图图1 1是当是当A 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 F收缩过程的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示意图,图2 2为图为图1 1中中D D
15、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1)图)图2的结构名称是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结构的名称是的名称是 。(2)神经纤维)神经纤维B在在A中的细小分支叫做中的细小分支叫做 , 用针刺用针刺A时,引起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收缩的现象被称为 。 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3)当兴奋在神经纤维)当兴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 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4)如果在图)如果在图2中中和和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 碱,碱,处发生的变化是处发生的变化是 (兴奋、抑(兴奋、抑 制),原因是乙酰
16、胆碱引起结构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上上 _ 的变化。的变化。解析解析 图图1 1中中A A内含有感受器,内含有感受器,B B为传入神经,为传入神经,D D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F F(肌肉)和支配它的运动(肌肉)和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图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图2 2中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前膜,为为突触后膜。对于神经纤维来说,处于正常状态时,突触后膜。对于神经纤维来说,处于正常状态时,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受到刺激时,转变为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受到刺激时,转变为膜外为负电,膜内为正电。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外为负电,膜内为正电。乙酰胆碱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17、,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膜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答案答案 (1 1)突触)突触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2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反射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3 3)外负内正)外负内正 (4 4)兴奋)兴奋 膜电位膜电位第第2.32.3节激素调节构建知识网络节激素调节构建知识网络提醒提醒 (1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2 2)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分子。(3 3)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
18、不直接参)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与生命活动。(4 4)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改变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改变代谢。代谢。2.2.概念:由概念:由 (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进行的调节。进行的调节。3.3.特点:(特点:(1 1)微量和)微量和 ; (2 2)通过)通过 运输;运输; (3 3)作用于)作用于 、 。 挖掘教材挖掘教材 P P2929图图2-132-13的信息解读的信息解读 (1 1)激素分子运输)激素分子运输血液循环,不通过导管。血
19、液循环,不通过导管。 (2 2)靶细胞上受体蛋白识别相应激素。)靶细胞上受体蛋白识别相应激素。内分泌腺内分泌腺高效高效体液体液靶器官靶器官靶细胞靶细胞4.4.方式:方式:调节,分正、负反馈调节两类。激调节,分正、负反馈调节两类。激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类: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类: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 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为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为关系。关系。反馈反馈拮抗拮抗协同协同点拨点拨 胰腺既有外分泌部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分泌胰液,含各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部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调节血糖胰岛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若胰管受阻,影响食物消化但不影响胰的激素。
20、若胰管受阻,影响食物消化但不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经血液运输)。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经血液运输)。三、激素调节实例三、激素调节实例1.1.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非糖非糖消化吸收消化吸收氧化分解氧化分解糖原糖原某些氨基酸某些氨基酸2.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垂体促甲状腺促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甲状腺3.3.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是, ,感受器感受器为为感受器感受器, ,增加产热的激素为增加产热的激素为 激素和激素和 素。素。4 .4 . 水 平 衡 及 调 节 的 中 枢 位 于水 平 衡 及 调
21、 节 的 中 枢 位 于 , 渴 觉, 渴 觉 中枢在中枢在 ,相应激素,相应激素 激素,由下激素,由下 丘脑丘脑分泌,分泌, 释放,靶器官释放,靶器官 ,加强对水分,加强对水分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温度甲状腺甲状腺肾上腺肾上腺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抗利尿抗利尿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垂体后叶垂体后叶肾小管、集合管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重吸收练一练练一练1.1.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分泌过多分泌过多 B.B.缺碘时激
22、素缺碘时激素和和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C.图中共有图中共有3 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有相似生理效应有相似生理效应 的激素的激素c第第4 4节构建知识网络节构建知识网络吞噬细胞等吞噬细胞等淋巴淋巴细胞细胞 细胞(迁移到细胞(迁移到 中发育成熟)中发育成熟)B B细胞(在细胞(在 中发育成熟)中发育成熟)三者三者 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来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3.3.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 (由(由 细胞分泌)、淋巴细胞分泌)、淋巴 因子(由因子(由 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分泌
23、)、溶菌酶等。 上述三者中最重要的为免疫细胞。上述三者中最重要的为免疫细胞。2.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胸腺胸腺T T骨髓骨髓抗体抗体效应效应T T提醒提醒浆浆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比较免疫类型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形成形成 就有就有 接触病原体接触病原体等之后获得的等之后获得的特点特点无特异性无特异性有特异性有特异性种类种类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 免疫:利用免疫:利用抗体消灭细胞外抗体消灭细胞外的病原体的病原体第二道防线:体液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中的 和和 免疫:宿主免疫:宿主细胞被细胞被
24、 裂解裂解生来生来后天后天体液体液皮肤、皮肤、黏膜黏膜杀菌物质杀菌物质吞吞噬细胞噬细胞细胞细胞效应效应T T细细胞胞 点拨点拨 (1 1)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 挥作用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吞噬处理抗原,吞噬 抗原抗原抗体的结合物。抗体的结合物。(2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 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 二道防线。二道防线。(3
25、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 , 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 如胃酸杀菌等。如胃酸杀菌等。 2.2.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1.1. 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 为为“裸鼠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 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免疫功能方面不可能表现为 ( ) A.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D.机体仍能
26、产生浆细胞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B三、免疫疾病三、免疫疾病1.1.防卫不足防卫不足: :如如 , ,即即AIDSAIDS, 其病原体为其病原体为 ,主要攻击人体的,主要攻击人体的 细胞,使人细胞,使人 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HIVT T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本质:将自身结构物质当作外来 进行攻击进行攻击实例:实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 1)自身自身 免疫病免疫病异物异物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2.2.防卫过度防卫过度 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27、2 2)过敏)过敏 反应反应概念概念: 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的机体,在再次接受 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特点: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 织严重损伤织严重损伤已免疫已免疫相同抗原相同抗原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提醒提醒特别提醒特别提醒1.1.B B细胞与细胞与T T细胞的共性细胞的共性 B B细胞和细胞和T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 ,都增殖分化产生都增殖分化产生 两种细胞:两种细胞: 浆细胞(来源于浆细胞(来源于2 2种细胞)种细胞) 增殖增殖分化
28、分化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 效应效应T T细胞(来源于细胞(来源于2 2种细胞)种细胞) 增殖增殖分化分化 记忆细胞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寿命长记忆细胞寿命长, ,若发现同样的抗原入侵时,可若发现同样的抗原入侵时,可 以快速增殖分化,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以快速增殖分化,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B B细胞细胞T T细胞细胞增殖增殖分化分化增殖增殖分化分化2.2.三个唯一三个唯一: :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B B 细胞、记忆细胞、记忆B B细胞都不能产生细胞都不能产生; ;唯一没有识别唯一没有识别功功 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
29、免疫中除浆细胞外, , 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其其 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深化拓展深化拓展1.1.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抗体具有专一性,一定的抗体只能与某一特 定抗原结合,进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定抗原结合,进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2.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抗原既可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也可来自 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常见的如病菌、病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常见的如病菌、病 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毒、疫苗、移植器官、癌细胞等。3.3.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进入人体的弹片因不具特异性, ,不能作为抗原。不能作为抗原。4.4.抗体属分泌蛋白抗体属分泌蛋白, ,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与其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四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