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特制定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信息技术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必备的品格与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等信息技术
2、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养成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习惯,自觉践行信息社会责任,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树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意识,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重点任务;熟悉教学内容,理解概念体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解学科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第2条科学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系统编排教学进度,设计适量的课外活动。教学计划中应包括整册教材分析、全体学生的学情分析、阶段性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方案、教学进度与活动安排等内容。第3条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聚焦素养培养,注重学习单元设计。在单元学习框架下,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设
3、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内容。第4条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学业要求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第5条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数字化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第6条对教学环境分析时应关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找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切入点。第7条教学目标在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时,兼顾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根据学生差异
4、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体现学习结果的进阶体系。第8条作业设计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突出重点难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业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活动,控制好作业时间。第9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注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板书的呈现形式,并注意简练、规范、美观。第10条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预见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设各种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
5、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第11条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检查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教学辅助设备、教学用具等教学硬件设施,关注网络环境、教学软件是否与教学设计一致,安装并调试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2条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要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提问,根据能力差异体现问题的开放性与层次性,问题的来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师生交互、操作实践中动态生成的。第13条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控制讲授和演示时间。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
6、练。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第14条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第15条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屏幕提示、网络资源等方式辅助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作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第16条要使教
7、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板书的呈现应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共同提炼逐步推进。第17条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第18条信息技术实践与实验操作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形式,要充分保证每节课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加强巡视指导,提高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第19条注重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实践操作和学习状况,择机作出教学调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示范操作、典型作品展示环节的
8、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第20条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网络控制平台等教学系统使用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于情境创设、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有预案,在不影响整体授课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三教学测试与评价第21条作业布置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进行,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注重作业的及时性、延续性和拓展性。第22条根据作业类型,利用网络平台、FTP、E-m
9、ail、作业系统等进行作业的收发和管理。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第23条要根据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评测方案,对测评内容、测评方法与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细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可以通过以书面笔试或者网络测试方式进行,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测试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作品创作为主要形式进行。第24条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评结果,注重测评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评结果,进行测评内容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第25条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
10、有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第26条教学评价的开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实际操作和作业完成等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第27条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对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技术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四课外活动与辅导第28条有效的课外辅导能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得到有效的提升。辅导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教学目标相
11、关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为满足不同的辅导需求,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并行的方式,也可以利用网上学校、学科论坛,或者以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的基于网络的辅导形式进行。第29条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来设计和组织活动,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电脑节等专题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第30条信息技术相关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活动专题有效地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
12、辅导并恭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和展评活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改进。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特制定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信息技术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
13、发展与个人发展必备的品格与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等信息技术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养成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习惯,自觉践行信息社会责任,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树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意识,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重点任务;熟悉教学内容,理解概念体系;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解学科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第2条科学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系统编排教学进度,设计适量的课外活动。教学计划中应包括整册教材分析、全体学生的
14、学情分析、阶段性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方案、教学进度与活动安排等内容。第3条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聚焦素养培养,注重学习单元设计。在单元学习框架下,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内容。第4条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学业要求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第5条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数字化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第6条对教学环境分析时应关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将其与当前主流
15、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找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切入点。第7条教学目标在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时,兼顾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根据学生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体现学习结果的进阶体系。第8条作业设计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突出重点难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业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活动,控制好作业时间。第9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注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板书的呈现形式,并注意简练、规范、美观。第10条根
16、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预见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设各种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第11条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检查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教学辅助设备、教学用具等教学硬件设施,关注网络环境、教学软件是否与教学设计一致,安装并调试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2条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要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提问,根据能力差异体现问题的开放性与
17、层次性,问题的来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师生交互、操作实践中动态生成的。第13条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控制讲授和演示时间。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练。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第14条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第15条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
18、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屏幕提示、网络资源等方式辅助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作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第16条要使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板书的呈现应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共同提炼逐步推进。第17条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第18条信息技术实践与实验操作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形式,要充分保证每节课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加强巡视指导,提高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实
19、际困难。要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第19条注重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实践操作和学习状况,择机作出教学调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示范操作、典型作品展示环节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第20条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网络控制平台等教学系统使用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于情境创设、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有预案,在不影响整体授课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三教学测试与评价第21条作业布置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0、等进行,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注重作业的及时性、延续性和拓展性。第22条根据作业类型,利用网络平台、FTP、E-mail、作业系统等进行作业的收发和管理。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第23条要根据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评测方案,对测评内容、测评方法与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细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可以通过以书面笔试或者网络测试方式进行,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测试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作品创作为主要形式进行。第24条要及时统计、分析
21、学生的测评结果,注重测评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评结果,进行测评内容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第25条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第26条教学评价的开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实际操作和作业完成等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第27条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对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
22、、艺术性、创新性、技术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四课外活动与辅导第28条有效的课外辅导能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得到有效的提升。辅导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为满足不同的辅导需求,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并行的方式,也可以利用网上学校、学科论坛,或者以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的基于网络的辅导形式进行。第29条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来设计和组织活动,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电脑节等专题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第30条信
23、息技术相关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活动专题有效地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恭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和展评活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改进。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特制定
24、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信息技术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必备的品格与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通过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等信息技术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养成数字化合作与探究的习惯,自觉践行信息社会责任,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树立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意识,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义务教育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与重点任务;熟悉教学内容,理解概念体系;掌
25、握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理解学科学业评价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方法。第2条科学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系统编排教学进度,设计适量的课外活动。教学计划中应包括整册教材分析、全体学生的学情分析、阶段性教学目标、终结性评价方案、教学进度与活动安排等内容。第3条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聚焦素养培养,注重学习单元设计。在单元学习框架下,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与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等内容。第4条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与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学业要求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第5条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26、、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数字化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第6条对教学环境分析时应关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找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切入点。第7条教学目标在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时,兼顾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根据学生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体现学习结果的进阶体系。第8条作业设计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突出重点难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作业的管理方式,能够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活动,控制好作业时间。第9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
27、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注环节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板书设计要体现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择板书的呈现形式,并注意简练、规范、美观。第10条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预见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设各种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第11条熟悉教学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检查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教学辅助设备、教学用具等教学硬件设施,关注网络环境、教学软件是否与教学设计一致,安装并调试好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学习素材等教学资源。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2条
28、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要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提问,根据能力差异体现问题的开放性与层次性,问题的来源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师生交互、操作实践中动态生成的。第13条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选择合适的讲授方式和时机,控制讲授和演示时间。演示操作要规范、细致、熟练。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第14条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要重视师生互动,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学生
29、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第15条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屏幕提示、网络资源等方式辅助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作中集思广益,达成教学目标。第16条要使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板书的呈现应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共同提炼逐步推进。第17条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第18
30、条信息技术实践与实验操作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形式,要充分保证每节课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加强巡视指导,提高实践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第19条注重课堂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实践操作和学习状况,择机作出教学调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示范操作、典型作品展示环节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第20条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网络控制平台等教学系统使用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于情境创设、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充分
31、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要有预案,在不影响整体授课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三教学测试与评价第21条作业布置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进行,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要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注重作业的及时性、延续性和拓展性。第22条根据作业类型,利用网络平台、FTP、E-mail、作业系统等进行作业的收发和管理。对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第23条要根据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评测方案,对测评内容、测评方法与成绩评定标准进行
32、细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可以通过以书面邕试或者网络测试方式进行,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测试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作品创作为主要形式进行。第24条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评结果,注重测评结果的记录与积累。要适时反馈测评结果,进行测评内容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第25条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正确对待评价结果。第26条教学评价的开展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
33、时的学习行为、实际操作和作业完成等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第27条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对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技术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四课外活动与辅导第28条有效的课外辅导能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得到有效的提升。辅导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为满足不同的辅导需求,可以采取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并行的方式,也可以利用网上学校、学科论坛,或者以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的基于网络的辅导形式进行。第29条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来设计和组织活动,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电脑节等专题教育活动,将信息技术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第30条信息技术相关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活动专题有效地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帮助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和展评活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改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