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动火分析一、安全分析意义 我公司生产特点高温、高压、易腐蚀、易燃易爆、易中毒。所以安全分析(防火、防爆、防毒)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结果准确与否关系到分厂及整个公司的安全,因此,要严格执行安全分析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所以,对从事安全动火分析人员要做到: 1.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度的安全知识及强烈的安全意识。 2.精通安全分析技术。 3.对分析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二、安全分析分为三大类:第一类 动火分析第二类 氧含量分析第三类 有毒气体分析根据下列情况,决定进行哪类分析: 1.在容器外动火,容器内取样只做第一类分析。 2.人在容器内工作不动火,只做第二类和第三类分析。 3.人在容器内工作且动火
2、,一、二、三类分析全做。 4.另外,高空作业除分析动火处外,还应在动火区下边或下风头采样 分析,以防火种飞溅,发生事故。三、安全分析取样在容器、管道设备内取样: 1. 取样前必须了解管道设备是否经过置换(气体管道设备要经氮气置换),置换后方能取样。 2. 在容器管道及法兰间隙,用双连球取样(负压),胶皮管用绳扎在竹杆上,插入深度在容器内2米以上,在管道法兰间隙,或容器管道小空,则插入深度在1米以上,若是较大容器或较长管道,如气柜、洗涤塔等插入深度应在4米以上,如确定无有毒、有害、窒息性气体,人可进入容器内取样,如有毒性气体,必须戴上防毒面具才能进去取样。 3. 取样要有代表性,考虑多种气体密度
3、,当被测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份气体样混匀,小于空气密度时,取中、上部各一份气体样混匀。在不同深度采取有代表性的气体样品,特别要注意死角部位,如较大容器或较长管道死角,可单独取样分析。空间取样:容器、管道设备外取样 1.首先要了解动火点,在动火点周围有哪些可燃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有无泄漏,如有泄漏,待处理完毕后再取样分析。 2.要注意风向及动火点位置,有风时需在上风口取样。了解上述情况后,再进行取样,要注意动火点附近可燃气体管道接头处, 3.必要时专门在接头处取样。高空动火,地面也要取样分析。四、安全分析注意事项 1.生产期间独立系统(已清扫隔离的容器)分析结果2h内有效, 作业中间
4、隔两小时以上未动火或分析后超过两小时未动火作业则必须重新采样分析。2.停工检修的化验分析分两次进行, 先做氧含量分析,待容器清扫工作完成后再做爆炸分析。与系统完全隔离且经过清扫后的容器设备分析结果检修期间内有效。 3.委托采样单位的领导(或安全员)要带领化验员到现场, 介绍现场情况(原工艺介质、置换吹扫介质、隔离盲板个数、位置、编号等),在采样过程中要始终陪同。 4.未经吹扫置换干净且未加盲板与系统隔离, 不得采样。 5.采样必须有两个化验员到现场,其中至少要有一人具有从事安全分析的经验。 6.分析人员到现场按规定着装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遵守现场管理制度,确保自身安全。 7.气体分析样品必须保留
5、至安全分析结束, 以备复查。 8.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必须重新分析。 9.取样前需确定是哪一类安全分析。 10.对于安全分析和一类动火分析应留样半小时,特殊动火必须将样品留至作业结束为止,以备复查。 11.取样所用球胆、容器和设备必须专用,取样前必须置换干净以防样品污染。 12.分析所用仪器和设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分析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3.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准确度必须符合要求,应定期进行校正,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4.检查取样位置与动火证上所签的地点是否一致,所取样品能否代表动火地点的物料真实情况,否则拒绝取样。
6、五、动火分析 动火分析实际上就是测定动火区内的可燃性气体。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一类动火分析,二类动火分析和特殊动火分析。 一类动火:在易燃、易爆岗位、设备、管道及周围动火。 二类动火:固定动火区和一类动火以外的动火。 特殊动火:在处于运行状态的易燃、易爆的生产装置和罐区等关键设备和地区的动火。 我公司主要可燃气体为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甲醇、石脑油及其它油类等物质、和一些不饱和烃类,它们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极易爆炸,动火前必须经过分析合格后方能动火。可燃气体含量0.5%可以动火,否则,不允许动火,常见可燃气体爆炸极限见附表。分析方法,一般采用可燃气体测爆仪和化学法进行分析。 可燃气体含量的计
7、算如果被测样品是由单一的可燃气体组成,则其含量可用下式进行计算。可燃气体含量%=该气体的爆炸下限100检测器仪表读数六、有毒有害气体分析 设备内进行检修或在有毒气体排放浓度高的场所作业,需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我公司目前涉及到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氨、二氧化硫、甲醇、苯酚等。需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车间卫生标准参见附表。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检气管法、化学吸收法、气相色谱法。七、设备容器内氧含量的分析 在设备容器内检修时,首先要进行隔离,然后用氮气和空气置换,检修人员进入时,检测贮罐、人孔、容器及其它空间中的氧含量。要求设备容器内氧含量进塔入罐氧含量在18%22%范围内,为此,从安全角度出发,要对设备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