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及培育路径优秀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会在“自己想法”的支配下进行系统的实践探索,并不断修正和优化这些想法,逐步形成系统的“思想”。普通教师谈到这个问题常常使用的表述却是“照着教参教就行了”“根据学校的要求做每一件工作就是了,他们也会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却少有自己的“想法”,更无自己的系统“思想”。事实上,一名成熟的教师一般都要有自己系统的“个人教育实践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个人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是“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异所在。教师的个人教育实践理论,是教师在自己亲身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托一定的教育
2、理念或教育思想系统对实践进行思考形成的“想法”。这些想法一经形成,又会反过来指导教师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发展,并逐步系统化,生成某种虽然不够学术规范却能“自圆其说”且有巨大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系统”。它的生成又会提升教师对实践的理解深度,提升其工作的成效,促进教师形成比较完善的教育教学风格。这种系统化的个人言说能从理论上解释自己的实践特色,能使这种个人色彩的实践方式体系化,从而方便推广应用,并为进一步提升水平奠定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有无个人教育实践理论,其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和境界。所以,要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培育或帮
3、助教师养成自己的“个人教育实践理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培育或建构教师的个人实践理论呢?可以尝试“个人自觉探索+管理有意培育”这两条路径。1 .教师个体层面的自觉探索、系统思考是主要路径。要把碎片化的观念转化为个人实践理论,需要教师一方面对个人的观点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争取梳理出一个有主线的“系列”。与此同时,要有意识探索、实践和积累相应的教育教学案例。经过有意识的“自我培育”,教师才可能形成自己的体系化理论言说一一个人教育实践理论。这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理论修养,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学科教育论和课程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要在实践中学会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用
4、理论解释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个性化探索和创新,并逐渐把这些解释系统化。在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养成过程中,理论学习是基础,有了理论的基本素养,才有可能产生有想法的理念;反思性实践是关键,能用理论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和不足,持续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实践才会得到完善,认识才会得到深化发展,最终才能形成个人教育实践理论。2 .教育管理层面有意识的系统培育是重要条件。把教师个人自发在实践中生成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过程转化为有意识的系统培育过程,是教育管理、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重要方法。所以,为了强化教师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培育”,需要从四个方面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
5、生成和发展。第一,要建立激励教师学习教育教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机制,把系统的理论学习纳入教师在职培训中,开设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理论课程,让对实践有深入研究、熟悉教师工作与生活的专家担任讲课教师,努力让教师喜欢上理论学习。第二,学校管理中要建立鼓励教师进行实践反思的制度,建立以反思实践行为、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为中心的教研机制,让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第三,要为已经开始有意识进行思考和建构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教师提供实践平台、研究机会,如让其组建名师工作室,既做实践者也做研究者,更要成为培训者、领导者。这样可以“倒逼”教师在自我理论方面进行系统提升,帮
6、助他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研究和思考,促进其实践的系统化、认识的系统化,从而生成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第四,要为已经生成了初步的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专业支持,如为他们聘请一些专家帮扶、指导他们学会梳理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和提升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水平,促使他们由实践专家成为兼具实践与理论素养的“双料”专家。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培育个人教育实践理论是教师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培育一批拥有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教师,会带动整个教师队伍产生质的变化,决定着学校发展的特色和水平。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培育拥有个人教育实践理论的教师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常规的、规则化的教育教学行为都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人工智能代替不了教师在现实场景中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行为,而这种特色化、个性化行为持续、自觉地出现,是需要以个人教育实践理论为支撑、为指导的。所以,为了当下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都更需要我们培育和提升教师的个人教育实践理论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