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十一 气相色谱性能测定及条件选择方法 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 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石油石油醚醚碳酸碳酸钙颗钙颗粒粒色素色素色色谱谱组组分分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固定相 ;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流动相 ;装有固定相的管子(
2、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色谱柱柱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 现代色谱法的分离过程与其含量测定过程是在线的,即连续进行。当一个二组分(A和B)的混合样品在t1时间从柱头加入。 随着流动相不断加入,洗脱作用连续进行,直至A和B组分先后流出柱子而进入检测器,从而使各组分浓度转变成电信号后记录在记录仪上。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关于程序升温 基本原理:
3、 在一个分析周期里,柱温连续的随时间由低温到高温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分为线性升温或单阶线性升温 、非线性升温或多阶线性升温。方法特点: 适用分析对象为多组分、沸点范围宽的样品。单阶程序升温柱温时间多阶程序升温柱温时间关于塔板理论 假定假定:(1)在每小段在每小段,气相平均组成与液相平均组成可以很快达气相平均组成与液相平均组成可以很快达到平衡到平衡,每小段高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每小段高度称为理论塔板高度(2)载气进入色谱柱是脉动似的载气进入色谱柱是脉动似的,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每次进气为一个板体积(3)试样开始均加在第试样开始均加在第0号板上号板上(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分配系数在各塔
4、板上是常数(线性色谱线性色谱)内容内容:(1) 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数n50(n=L/H)时时,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型可得到基本对称的峰型曲线曲线(2)样品进入色谱柱后样品进入色谱柱后,可得到良好分离可得到良好分离(3)n与半峰宽及半高峰宽的关系式与半峰宽及半高峰宽的关系式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数: n= 5.54(tR / W1/2)2 、理论塔板高度理论塔板高度: H = L / n 有效板有效板数:数: n有效有效= 5.54(tR / W1/2)2 、 有效板高有效板高 : H有效有效 = L / n有效有效tR和W1/2的测量峰高 h峰面积 A峰拐点 E、F峰宽 wb 半峰宽 w1/2 关于
5、分离度 分离度R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分离度是既能反映柱效率又能反映选择性的指标,分离度又叫分辨率,它定义为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即 R = 2 (tR2 - tR1) / W1 +W2 R值越大,表明相邻两组分分离越好。一般说,当R1时,两峰有部分重叠;当R=1时,分离程度可达98%;当R=1.5时,分离程度可达99.7%。通常用R=1.5作为相邻两组分已完全分离的标志。计算分离度时两峰之差和峰宽测量氢焰检测器的原理氢焰检测器的原理A A区:预热区区:预热区B B层:点燃火焰层:点燃火焰C C层:热裂解区:层:热裂解区:温度最高温度最高D D层:反应区层:
6、反应区a. 当含有机物当含有机物 CnHm的载气由喷嘴喷出进入火焰时,在的载气由喷嘴喷出进入火焰时,在C层发生裂解反层发生裂解反应产生自由基应产生自由基 :CnHm CHb. 产生的自由基在产生的自由基在D层火焰中与外面扩散进来的激发态原子氧或分子氧层火焰中与外面扩散进来的激发态原子氧或分子氧发生如下反应:发生如下反应: CH + O CHO+ + ec. 生成的正离子生成的正离子CHO+ 与火焰中大量水分子碰撞而发生分子离子反应:与火焰中大量水分子碰撞而发生分子离子反应: CHO+ + H2O H3O+ + COd. d. 化学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在外加恒定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两化学电离
7、产生的正离子和电子在外加恒定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两极极定向定向运动而产生微电流运动而产生微电流(约(约10-610-14A););e. 在一定范围内,微电流的大小与进入离子室的被测组分质量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微电流的大小与进入离子室的被测组分质量成正比,所以所以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f. 组分在氢焰中的电离效率很低,大约五十万分之一的碳原子被电离;组分在氢焰中的电离效率很低,大约五十万分之一的碳原子被电离;g. g. 离子电流信号输出到记录仪,得到峰面积与组分质量成正比的色谱流离子电流信号输出到记录仪,得到峰面积与组分质量成正比的色谱流出曲线。出曲线。关于灵敏
8、度和检测限 灵敏度和检测线是衡量检测器敏感程度的指标(参下张图)。单位量物质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信号的大小为检测器对该物质的灵敏度。检测器分为浓度型(如TCD)和质量型(如FID)两类 。 S=R/ Q 计算公式 浓度型:ST=AFC/W(mvml/mg)或(mvml/ml) Dg=2N/Sg(mg / ml)或Dv= 2N/Sv (ml/ml) 质量型: Sm= A/W(mvs/g)Dt =2N/Sm(g/s)R 物质量与响应值关系 R Q Q 噪声和漂移1.恒温、程序升温对混合样品的分离比较(1)柱温50:首先按上述色谱条件接通载气,打开仪器电源开关,设置检测器、汽化室温度,再设置柱温度50
9、。待各温度达到设定值后,通入氢气、空气,并为FID点火。同时接通计算机电源,启动色谱工作站。待基线稳定后,取1l混合样品进样,出峰完毕,停止数据采集,从工作站报告中记录七种物质tR。(2)柱温80:将柱温设置为80,待基线稳定后,取1混合样品进样,停止数据采集后,记录七种物质tR。 实验步骤(3)程序升温:柱温在45恒温0.5min后,以10/min速率升至80,再恒温2min后,结束一个分析周期。设置方法为,先设柱温为45,再依次操作:“PRG”键、“”键、输入“0.5”、“ENTER”键;“” 键、输入“10”、“ENTER” 键;“” 键、输入“80”、“ENTER” 键;“” 键、输入
10、“2”、“ENTER” 键。进1l混合样品后,在开始采集数据同时,按动色谱仪“START”键。停止采集后,记录七种物质tR。(4)将程序升温的色谱图放大后,以(mm)为单位,分别测量和记录乙酸乙酯、苯两个峰的峰间距(tR2-tR1)和峰宽(W1、W2)。 2.塔板数、灵敏度和检测线的测定(1)在色谱仪上设置柱温为75,“RANGE” 输入“9”,“ATT” 输入“3”,待基线稳定之后,启动采集数据,记录5min基线谱图。放大基线谱图,以(mv)为单位估测并记录噪声数(N)。(2)准确取1l含0.05%苯的甲苯样品进样,记录苯的峰面积并将其单位转换为(mvs)。(3)将上一步的色谱图适当放大,以(mm)为单位测量并记录苯峰的tR和W1/2。1对程序升温是如何理解的?有什么作用?2理论板数有什么缺陷?与分离度有什么 关系?3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对气相色谱柱及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问题及讨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