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先秦先秦时期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含义:含义:“百家百家”:泛指数量多。泛指数量多。“争鸣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争鸣局面。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 复习指导复习指导(1)(1)哲学观点哲学观点(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存
2、在(政治、经济)决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存在(政治、经济)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社会意识(思想文化)。(2)(2)演变规律演变规律: :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创新性;求同存异 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 ,互相渗透互相渗透(3)(3)把握原则把握原则: :先局部,后整体。先局部,后整体。 1.1.局部局部: :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特点。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张、特点。 2.2.整体整体: :知识结构法、时间线索法、比较法、图表法等知识知识结构法、时间线索法、比较法、图表法等知识系统化,整体化。系统化,整体化。(4)(4)如何
3、对待如何对待: :珍视传统,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发展创新。珍视传统,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发展创新。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经济:经济: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霸。阶级关系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士大夫(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学术下移,私学兴办私学兴办认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一定时期的文化
4、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儒儒家家思思想想的的演演变变春秋战国形成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术”的建议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对君主专制
5、的批判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一、一、早期儒学早期儒学1 1、孔子孔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政治政治思想思想“礼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维护周礼,贵贱有序“仁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逐步改良逐步改良保守性保守性 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教育方面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整理古籍整理古籍: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思想思想成就成就评价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6、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提出、提出“仁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2.2.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主要思想主要思想仁政:提出仁政:
7、提出“政在得民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苛政民本:提出民本: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本善性本善”评价: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3.3.荀子荀子(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主要思想主要思想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 ” ;“君舟民水君舟民水”;礼法并用。礼法并用。哲学:哲学:“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等唯物思想想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本恶性本恶”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二、老庄之学(道家)老庄之学(道家)1
8、 1、老子老子(春秋时期)(春秋时期)(1 1)用)用“道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道道”是万物的本是万物的本源,源,“道道”是世界的根本是世界的根本; ;(2 2)朴素辨证法思想,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政治主张:政治主张:(3 3)“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2 2、庄子(战国时期)、庄子(战国时期)把把“道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
9、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三、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三、法家思想(战国时期)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3 3、1 1、理论来源、理论来源2 2、观点主张观点主张集权观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期修古, ,不法常不法常可可”、法、术、势三派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法治观:法治观:厉行赏罚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奖励耕战 3 3、发展趋势、发展趋势4 4、作、作 用用两汉以后两汉以后, ,独立体
10、系逐渐消失独立体系逐渐消失, ,被儒家吸收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理论基础。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四、四、墨家墨家主张(战国时期)主张(战国时期)1 1、宗旨、核心思想:、宗旨、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 ” 2 2、主张:、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3 3、特点:、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
11、实际功利讲求实际功利( (实用实用) )的精神的精神 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形成中国历史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形成中国历史上上第一次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三节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先秦时期的文化1 1、诗经诗经文文 学学(4 4)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
12、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地位: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列为儒家经典。(2 2)内容:分为)内容:分为风风雅雅颂颂。其中。其中风风是其精是其精华,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华,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3 3)特点:以四言为主,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特点:以四言为主,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1 1)概述:春秋末年形成的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概述:春秋末年形成的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2 2、楚辞与屈原、楚辞与屈原文文 学学(4 4)地位:楚辞又称)地位:楚辞又称“骚体骚体”,“风风”“”“骚骚”对后世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产生了重大影响。(2 2)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更适于表现丰富的感情。)特点: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更适于表现丰富的感情。(3 3)代表:屈原)代表:屈原离骚离骚(政治抒情长诗)(政治抒情长诗)天问天问九九歌歌九章九章。(1 1)产生:公元前)产生:公元前4 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诗歌体裁。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诗歌体裁。艺术艺术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金文(钟鼎文)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金文(钟鼎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