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评价其历史作用。太祖太祖赵匡胤(赵匡胤(927-976)太宗太宗赵光义(赵光义(939-997)真宗真宗赵恒(赵恒(968-1022)仁宗仁宗赵祯(赵祯(1010-1063)英宗英宗赵曙(赵曙(1032-1067)神宗神宗赵顼(赵顼(1048-1085)哲宗哲宗赵煦(赵煦(1076-1100)徽宗徽宗赵佶(赵佶(1082-1135)钦宗钦宗赵恒(赵恒(1100-1156)北宋帝王世系:北宋帝王世系:“陈桥兵变陈桥兵变” ” 澶渊之盟;交子
2、澶渊之盟;交子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工画花鸟;瘦金书工画花鸟;瘦金书导言导言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1.北宋中期北宋中期, ,阶级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激化2.2.民族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的激化3.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材料二:材料二: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不能止”。材料三: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阡陌,为国家
3、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一:材料一: “ “富者有弥望之田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一、二反映出北宋中期的什么社会问题材料一、二反映出北宋中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材料二:材料二: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不能止”。材料三: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
4、,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一:材料一: “ “富者有弥望之田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一、二反映出北宋中期的什么社会问题材料一、二反映出北宋中期的什么社会问题? ?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二: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
5、俗,重禁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不能止”。材料三: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一:材料一: “ “富者有弥望之田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政府认为纵容兼并可以增加收入政府认为纵容兼并可以增加收入, ,筹集军费。筹集军费。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说明,出现这种现象
6、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二: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不能止”。材料三: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一:材料一: “ “富者有弥望之田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据所
7、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二: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不能止”。材料三: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一:材料一: “ “富者有弥望之田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
8、”。 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结果。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结果。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二: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不能止”。材料三:材料三: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材料一:材料一: “ “富者有
9、弥望之田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一:材料一: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而为寇,复何为哉?两则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哪些社会问题?两则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哪些社会问题?材料二:材料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
10、二十五万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匹,称为“岁币岁币”。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北宋与辽西夏对峙示意图北宋与辽西夏对峙示意图 西夏、辽威胁北宋安全,战争连年,赋役、西夏、辽威胁北宋安全,战争连年,赋役、徭役繁重,官吏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徭役繁重,官吏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盾。材料一:材料一: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
11、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而为寇,复何为哉?两则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哪些社会问题?两则材料反映了北宋中期的哪些社会问题?材料二:材料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称为匹,称为“岁币岁币”。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北宋初北宋初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阶级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 ? 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土地兼并、赋税沉重、战事连年、灾害频繁 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
12、普遍,土地集中的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可耕”。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很少交纳赋税,富者有田无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税、贫者产去税存,中小农户的赋税沉重。 与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加重人民负担。与少数民族战争不断,加重人民负担。 灾害频繁。灾害频繁。1.1.北宋中期北宋中期, ,阶级矛盾的激化阶级矛盾的激化 汉唐汉唐:是在:
13、是在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着手调整统治调整统治政策政策,使当时的,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北宋是在是在兵变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纵容土地兼并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的发展,阶级
14、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尖锐。2.2.民族矛盾的激化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979979年攻辽年攻辽, ,爆爆发了高梁河之战发了高梁河之战,986,986年再次攻辽年再次攻辽, ,爆发了爆发了雍熙之战雍熙之战, ,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两度征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两度征辽失败,改为辽失败,改为以守代攻以守代攻的战略。的战略。 104010401042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双方伤亡惨重的军事进攻。双方伤亡惨重, ,财力损耗巨财力损耗巨大大, ,不得不议和罢战
15、。不得不议和罢战。3.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景祐三年(景祐三年(1036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刺宰相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望宋仁宗不要一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襄等一
16、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当时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人上疏要求复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朋党”的罪的罪名堵塞言路。名堵塞言路。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变法派与保守派的斗争 作为地主阶级封建王朝的北宋作为地主阶级封建王朝的北宋,一方面一方面与大地主大商人相互依存与大地主大商人相互依存,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存又存在着与大地主大商人在争夺剥削农民阶级在着与大地主大商人在争夺剥削农民阶级权益的冲突。面对现实,统治阶级内部形权益的冲突。面对现实,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宋神宗王安成了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斗争
17、。宋神宗王安石的改革主张,是向着大地主大商人势力石的改革主张,是向着大地主大商人势力展开斗争,但是,宋神宗王安石作为地主展开斗争,但是,宋神宗王安石作为地主阶级的国家的代表,仍然把防止农民起义阶级的国家的代表,仍然把防止农民起义作为变法的目的之一,同人民群众处在相作为变法的目的之一,同人民群众处在相敌对的地位。敌对的地位。(一)集中军权:(一)集中军权: 1. 1. 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 ;(杯(杯酒释兵权)酒释兵权) 2. 2. 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去掉了殿前都点检,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为三,由皇帝直接掌握禁军, ,将地
18、方军的精壮将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之士都选入禁军; ; 3. 3. 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枢密院有调兵权,统兵将领有统兵权无发兵权,互相牵制发兵权,互相牵制; ; 4. 4. 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而统兵的将领并不随军调防,防止武将专权; 5. 5. 军事布局方面军事布局方面“强干弱枝强干弱枝”“”“内外相内外相制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1.1.设转运使设转运使, ,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把地方赋税大部运送中央, ,消除地方
19、割据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的物质基础。2.2.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由文臣到各地担任司法官员, ,死刑中央复核死刑中央复核, ,地方司地方司法权收中央。法权收中央。(二)集中行政权:(二)集中行政权:1.1.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中央: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皇帝总揽大权。(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参知政事分相行政权、枢密院分相军事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三司(盐铁、度支、户部)使分相财权)2.2.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地方:派文臣作知州,在各州设通判,监视地方。地方。中央中央1.1.使中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的使中
20、唐以来重臣专权、武将拥兵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2.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3.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利利弊弊1.1.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2.2.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灵,战斗力下降;3.3.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积
21、弱积弱: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国家财力贫弱集中军权集中军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弱,行政效率低下率低下冗兵、冗官、冗费冗兵、冗官、冗费增加财政负担增加财政负担加强专制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义中央集权积弱积弱积贫积贫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出现北宋皇北宋皇帝愁什帝愁什么?么?愁啊愁,愁啊愁,愁到白了头。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心痛让我忧让我心痛让我忧宋仁宗宋仁宗范仲淹范仲淹主张:主张:穷则变,变则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则久。背景背景目的:目的:时间:时间
22、:人物:人物:中心:中心:措施:措施:结果:结果:影响:影响: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改革文官改革文官3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年一次循资升迁办法,考核政绩考核政绩,淘汰老弱病淘汰老弱病愚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愚等不称职和在任犯罪者; 严格恩荫制度严格恩荫制度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等等等缓和矛盾缓和矛盾, ,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挽救岌岌可危的北宋统治10431043年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等宋仁宗、范仲淹、富弼等整顿吏治整顿吏治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严重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23、,遭到他们强烈反对遭到他们强烈反对,一年多夭折一年多夭折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和前奏;改革失败加深了统治集团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先声和前奏;改革失败加深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原有的改革派意志消沉;也有主张再改革内部的矛盾,原有的改革派意志消沉;也有主张再改革(1)(1)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2)(2)触犯大官僚大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地主的利益, ,遭到攻击遭到攻击(3)(3)措施措施“太猛太猛”,“,“更张无渐更张无渐”(4)(4)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无安置)(5)(5)农民没有获得明显好处
24、农民没有获得明显好处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巩固练习1、北宋北宋“积贫积弱积贫积弱”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是在哪个皇帝时期A宋太祖宋太祖B宋神宗宋神宗C宋仁宗宋仁宗D宋高宗宋高宗2、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A、发展经济、发展经济B、加强军事、加强军事C、整顿吏治、整顿吏治D、调整阶级关系、调整阶级关系CC选择题选择题3 3宋史宋史食货志食货志记载,北宋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止
25、”。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A北宋吏治腐败北宋吏治腐败 B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佛教寺院强占民田B4 4公元公元997997年,宋廷税收年,宋廷税收22002200多万缗,收支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已高达11000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5001500多万多万缗,缗,“民贫乏食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而反,造成这种政治危机的根源是的根源
26、是 ( ) A A经济衰退经济衰退 B B起义频繁起义频繁 C C兵力不足兵力不足 D D吏治腐败吏治腐败D5 5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表明北宋政表明北宋政府(府( ) A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C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