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1概况1.1相关基础概念 碳排放:碳排放:从广义来看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从狭义来看指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多取其狭义概念。二氧化碳排放有一个著名的卡亚公式,即二氧化碳排放=人口*人均GDP*单位GDP能源消耗量*单位能源排放量。 低碳:低碳:指在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自然系统产生较小负面影响。 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自然界的碳被固定在海洋、土壤、岩石和生物体中。 碳税: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是一种污染税。它是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二氧化碳量的多少,针对化
2、石燃料的生产、分配或使用来征收的税费。 碳排放权交易:购买合同或者碳减排购买协议。其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1.2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主要有如下要素: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关键是节能减排;尺度是全球范围;范畴是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途径是技术创新、产业调整、体制革新;目的是寻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3低碳城市概念 Betsill M. M.(2001)和Lindseth G.(2004)研究指出:城市是全球应
3、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前线,也是成败的关键点。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2008):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低碳城市和生态城市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低碳城市更关注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其经济发展模式、能源供应、生产和消费模式、技术发展、贸易活动、市民和公务管理层的理念和行为等是否体现为低碳化。 1.4低碳技术内容 相关技术 太阳能利用技术 核电开发利用技术 水电开发利用技术 风电开发利用技术 氢能开发利用技术 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技术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 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S) 核心
4、技术(碳中和技术) 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2发展历程2.1国际发展历程 在“低碳经济”出现之前,关于关注气候环境、变革人类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萌芽已经孕育多年。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该报告第一次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科学家提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的警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1987年,在蒙特利尔达成关于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控制破坏平流层臭氧的含氯和溴的化学物质的消
5、费量和产量。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 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上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要求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在2008 2012 年期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在英国于2003年提出。 (1)2月24日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2)2004年英国颁布了能源法,2006年7月发布能源回顾报告,2006年10月30日,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经济学(简称斯特恩报
6、告) 出版。 (3)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4)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制订了 “巴厘岛路线图”。 (5)2008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5月,发布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报告,7 月29日内阁会议通过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6)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7)2008年12月,欧盟通过的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 (8)2009年1月,奥巴马宣布了“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 (9)2009年4月,
7、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 (10)同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提出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1)2009年6月,美国完成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用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建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的基本设计。 (12)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蓝图,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二是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三是向全球推广低碳经济的新模式。 (13)2009年12月7日至19日,哥本哈根会议召开,通过哥本哈根协议。2.2国
8、内发展历程 国内在“低碳经济”出现之前,已经出现应对气候变化、推行节能减排的相关政府决议。 (1)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生效,之后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十多项实施细则,保证了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 (2)2006年底,国家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3)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纳入其中。 (4)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45条具体工作安排。 (5)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
9、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在2007年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 (1)2007年9月8日,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四项建议: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2)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3)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4)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5)2008年1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上海、保定入选首批试点城市。低碳城市建设在我国正式起步。 (6)2008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 (7)2008年10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8)2009年2月5日,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公共服务领域购车进行一定的
11、补贴,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进行试点示范。 (9)2009年5月,科技部社发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成立了低碳科技示范专家组,研究提出了低碳经济科技示范区工作方案。 (10)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办公会,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11)2009年8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决议,我国将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内探索性开展碳排放交易。 (12)2009年10月,在湖南韶山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技术的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3)2009年10月19日,中
12、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了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报告。 (14)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3国外理论与实践3.1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确立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地位 法律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优化能源结构 研发推广低碳技术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3.2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城镇中心:其混合利用为创造最有可能在公共和商业建筑上发展大尺度联合热电系统和大尺度太阳能、广电系统。 边缘中心:大学和医院的供热密度以及新兴的居住区和混合利用的开发可以支持区县供热体系,并有潜力发展其他社区可再生技术,如太阳热力收
13、集器等。 内城区:主要是住房的更新改造以及在混合功能住房方面的投资,借此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机会来发展社区尺度的单独建筑能源系统。 工业区:是大型能源产生项目的理想地点。 郊区县市:郊区县市的低密度是微观能源生产技术的布局理想地,但是,由于现有住房区在英国很大程度上游离于规划系统之外,因此需要创造性的市场机制来加以促进。 大型的新城市伸展区和聚落区:如在千年社区计划、增长区计划以及生态城镇计划中的相关场地,为英国低碳、分散化的能源生产原则的实现提供了最好的空间可能性。 农村地区:城市的能源供应应在其农村腹地系统中加以审视,如有可能发展大中型的风力发电系统、生物燃料供应链以及在未来发展海洋能源生产等
14、。3.3低碳城市规划要点 城市的规模与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要高于存量人口。这说明城市增长会导致更高的碳排放水平。 城市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即高密度的开发能有效降低碳排放。但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规划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可能使人们无法最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导致城市可能朝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区域发展。 低碳城市能源规划。进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建造基于高生成效率和生物燃料供应链的大型能源站。如2008年英国城乡规划协会出版社区能源:城市规划对低碳未来的
15、应对导引 零碳排放社区。建立规划框架来支持社区和建筑物尺度的一系列微观生产技术,如为了通过规划建立零碳排放社区,须在处理气候变化的同时,寻求解决新住房需求和基础设施的配套。3.4主要国家低碳建设(1)英国 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在低碳道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为了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推广,英国政府主要推出了两种政策手段: 一是在其“气候变化计划”中提出了一项实质性的政策手段,即气候变化税。这实质上是一种“能源使用税”,计税依据是使用的煤炭、天然气和电能的数量,使用热电联产、可再生能源等则可减免税收。该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并非为了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据测算,英
16、国每年可减少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万吨煤炭燃烧的排放量)。 二是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所有注册的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生产的电力中有一定比例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配额是逐年增加的。实现配额政策的主要方式是向可再生能源发电商购买电力的同时购买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或是从发电商、独立供电方那里只购买可再生能源配额证书。而购买证书这项政策,目的在于鼓励企业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2)日本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面对国内能源资源匮乏的现状,日本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积极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做出了贡献。如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新能
17、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以及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2007年5月,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2090亿日元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2008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本新的防止全球变暖对策“福田蓝图” 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宏观规划、管理创新等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建筑及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及绿色采购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 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规划的有效制定,这为停止或限制高
18、能耗产业发展提供了标准。(3)法国 2000年1月,法国开始实施“预防气候变化全国行动计划” 同年12月,法国又出台了“全国改善能源消耗效率行动”方案 2001年法国政府通过了节能规范标准 2008年,法国政府尤其注重在环保、航天和纳米等尖端技术领域的投入,将各方面科技政策向环保倾斜。如4月30日,法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新的环保法律草案,涉及建筑业、交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方面;而在 l2月25日法国第23届全球清沽技术设备展览会上,法国积极的进行引导和宣传。法国还向人们提出了诸多具体的低碳生活方式,如开车时减速行驶,既可降低耗油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者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来降低环境的
19、压力。3.4主要国家低碳建设 瑞典在对低碳经济的执行,运用到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如对环保型汽车的推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国民使用环保型汽车。 韩国政府2008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以实现增长模式的转换,重新找到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动力”,其正在拟定的气候变化对策基本法将为低碳绿色增长战略提供法律依据。n加拿大政府细化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四大科技发展领域的具体范畴。尤其是在环境科技与能源领域两个方面: (1)在环境科技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加政府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加政府与国外伙伴一道制定了泛北美温室气体限排量及其贸易计划。 (2)在
20、能源领域:继续支持开发更清洁能源,政府计划到2020年90的电力需求将由零排放能源,如水电、核电、清洁煤和风能提供。3.5低碳城市建设案例(1)丹麦哥本哈根低碳城市 电力供应方式:电力供应方式:丹麦大力推行的是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这使得哥本哈根的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在电力基础上实行热电联产,进行区域性供热。 建筑标准严格,推广节能建筑:建筑标准严格,推广节能建筑:对房屋保温层和门窗密封程度都有严格规定,墙壁厚达三层,中间层是特殊保温材料;窗户密闭性高,外边的冷(热)空气不会轻易进来。哥本哈根郊区低耗能社区哥本哈根新型低碳涂料主力建筑节能 城市绿色交通:城市绿色交通:包括电力车、氢动力车
21、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推行“自行车代步”。哥本哈根市内所有交通灯变化的频率是按照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设置的,哥本哈根市对各种交通工具的重视程度是自行车居首、公共交通第二、私人轿车最末。城市也有很好的自行车代步服务,有自行车专用道,全市有一百多个免费自行车停放点,20克朗就能租借一辆,用后可还给任何一个停放点,取回20克朗押金。车前的龙头处还有一幅哥本哈根交通旅游图,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迷路。 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实行低碳消费模式:鼓励市民垃圾回收利用,家家户户都要求使用节能灯等等。 (2)英国贝丁顿零耗能太阳村 建筑节能:建筑节能:各建筑物紧凑相邻,以减少建筑的总散热面积。建筑物的楼顶、外墙和楼板都采
22、用300毫米厚的超级绝热外层,窗户选用内充氩气的三层玻璃窗,窗框采用木材以减少热传导,保证了建筑极好的保温性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以实现不用传统采暖系统的目标。每一居民户朝南的玻璃阳光房是其重要的温度调节器;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将通风能耗最小化。n热电联产系统满足必需的能源需求:热电联产系统满足必需的能源需求: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热水和集中供暖。以可再生资源木材为燃料,根据供应量,系统每年的木材需求量是1100吨,其来源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生态公园中管理良好的速生林。整个社区有一片三年生的70公顷速生林,每年砍伐其中的三分之一,并补种上新的树苗,以此循
23、环。树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在燃烧过程中等量释放出来,符合零温室气体排放原则。n减少居民汽车出行的需要:减少居民汽车出行的需要:社区内的办公区为部分居民提供在社区内工作的机会。为减少居民驾车外出,物业管理公司为社区内的商店组织当地货源,提供新鲜的环保蔬菜、水果等食品;退台式屋顶每上一层都往里设个退缩位,为下一层公寓营造露台或花园,鼓励居民在自家花园中种植蔬菜和农作物;社区内还设置多种公共场所商店、咖啡馆和带有儿童看护设施的保健中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n推行公共交通:推行公共交通: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两个通往伦敦的火车站台和社区内部的两条公交线路。还建造了宽敞的自行车库
24、和自行车道。遵循“步行者优先”的政策,人行道上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四处都设有婴儿车、轮椅通行的特殊通道。社区为电动车辆设置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力),总面积为777平方米的太阳能光电板,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供40辆电动车使用。 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为满足远途出行需要,社区鼓励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当地政府也在公路上划出专门的特快车道,专供载有两人以上的小汽车行驶。同时,社区内设有汽车租赁俱乐部,目的是降低社区内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于在短途出行时使用电动车。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节约用水
25、、利用雨水、回收污水。社区采用了多种节水器具,并有其独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生活废水被送到小区内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处理,部分处理过的中水和收集的雨水一起被储存用于冲厕所。而多余的中水则通过水坑渗入场地下部的砂砾层中,重新被土壤所吸收。n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建造材料的取得上,制定了“当地获取”的政策,减少交通运输,并选用环保建筑材料,甚至使用了大量回收或是再生的建筑材料。项目完成时,其52的建筑材料在场地35英里范围内获得,15的建筑材料为回收或再生的。例如项目中95的结构用钢材都是再生钢材,是从其35英里范围内的拆毁建筑场地回收的。而选用木窗框则减少了
26、大约800吨的制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整个项目排放量的12.5。 (3)阿联酋阿布扎比马斯达尔生态城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城市马斯达尔 。在这座城市的设计中,不但没有汽车和摩天大厦,其动力来源也是太阳。马斯达尔 计划是阿联酋转变资源基础型经济的庞大计划的一部分。这座城市由英国的设计师诺曼福斯特设计,占地6.5平方公里,将耗费100亿至200亿英镑,计划于2016年竣工。 诺曼福斯特将高科技设计和古代建筑经验结合在一起,还体现出封闭式社区越发受欢迎的趋势。 城市朝向:城市朝向:根据风向全城以坐东北朝西南的走向兴建,以获得最佳采光及蔽荫效果
27、。另外,建筑的风塔可以捕捉冷空气并排出热空气,将凉风引入城内以达到降温目的。 系统封闭性:系统封闭性:利用“围墙”这种当地传统概念,将整个城市进行封闭。围墙的作用是保护城市不受恶劣沙漠风侵袭,并通过在其中安置水过滤系统服务于社区。n高密度开发:高密度开发:延续沙漠地区利用气候的传统方法,街道规定为10英尺宽,建筑物间距较小,加上5层限高,有利于塑造遮荫街道和庭院,以维持微气候稳定并促进空气流通,减轻沙漠高温的不舒适性,并改善步行环境。 地方材料和废物回收利用:地方材料和废物回收利用:利用当地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通过真空系统和电动卡车将废弃物进行堆肥再利用,转移几乎100%的废物;从开始的建筑营
28、造,到日后的民生用品仅能使用可再生的环保材质。n电力供应:电力供应:发电方式以风力、水力、太阳能与氢气发电并行,并计划未来进一步提高太阳能发电的比例(若光能转换电能的效率再提高,80%建筑屋顶将改设太阳能板);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降低对电力的需求,预计每日全城电力仅需200百万瓦,为现有同等规模城市的四分之一(约800百万瓦)。太阳能风能发电n交通方式:交通方式:全城禁止汽机车通行,改以大众运输工具做为交通方式。以输运需求设计三类交通方式,长程运输以联结马斯达尔及阿布达比的轻轨电车为主,城内交通将利用轨道或磁浮建立个人快速运输系统来取代,而短程的部分则以兴建步道,鼓励步行。其中,个人快速运输系
29、统将提供2500组车辆,以达到200公尺内都有交通工具的目标,进而满足每日15万人次的运输需求。没有汽车通行的街道(4)其它城市 伦敦:伦敦:制定了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技术发展等计划,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计划,并设立了分布式能源供给部门; 东京:东京:现阶段主要考虑住宅的节能,目前的一个示范项目是利用市内天然气发电的同时把发电产生的余热用于为家庭提供热水,其效率为常规方式的两倍以上; 柏林:柏林:通过热电联产来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目标,目前,柏林是世界上区域供热网络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它也大力发展微型发电; 马尔默:马尔默:通过示范一种分布式能源的综合方法,不仅弥补了该城市现存能源网
30、络的不足,也强化了它的低碳身份; 巴塞罗那:巴塞罗那:执行了促使低碳的规划要求,即所有新的开发建设都应该使用太阳能集热器。4国内理论与实践4.1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总量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规模庞大,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只有1074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55.4%。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高碳能源煤炭一直占绝对比重,多年处于68%76%的高位水平,水电等零碳能源所占比重很低。4.2低碳发展目标 早在“九五”计划中,我国就提出节能率平均每年5%、削减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的
31、目标; “十五”计划中提出减少主要污染排放10%以上目标; “十一五”计划中提出,要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2007年6月公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指出,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2007年9月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力争
32、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4.3低碳发展模式(1)低碳城市支撑体系 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皮书(2009),低碳城市支撑体系包括: 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低碳城市的产业结构体系。实现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和重工业化向高加工度化的转变,利于我国减少能源消费,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低碳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需预先做好城市基础
33、设施的总体规划,保证城市基础设施设计的低碳化 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低碳城市的消费支撑体系。为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人们要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低碳城市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合理、正确的制度和政策,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及手段,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或零排放的决心。(2)低碳城市构成内容 新能源利用。新能源利用。可概述为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狭义地讲,指氢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海洋能、燃料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广义地讲,包括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采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清洁技术。清洁技术。包括循环经济和
34、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清洁生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 绿色规划。绿色规划。一方面,在产业规划中,要加快改造高碳产业、高碳工艺,提高企业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在交通规划中,要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等;推广建筑节能等。 绿色消费。绿色
35、消费。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消费模式,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的新经济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4)低碳城市发展路径 城市的低碳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低碳城市发展路径包括基底低
36、碳(能源发展低碳化)、结构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化)、方式低碳(社会发展低碳化)和支撑低碳(技术发展的低碳化)。 (5)低碳城市制度设计 低碳城市发展需要建设相应的治理模式和配套制度,其中包括三个参与主体,强调政府、市场和公民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的关系,三方共同为低碳城市目标而努力,这种努力既来自于各方主体本身的功能调整,也来自于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调整。 4.4低碳产业发展(1)低碳产业问题我国低碳经济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制约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投资,由于项目成本高、风险大,缺乏市场竞争力,对一般投资者而言缺乏吸引力。低碳经济产业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完善。尤其对风电、太阳能等新兴的
37、技术政策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经济激励基础较弱,同时相 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缺乏促进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市场保障机制,特别是在现行市场规则下,低碳经济产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效应还得不到充分体现,且目前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形不成较大的市场需求。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投入体系,除太阳能热利用、沼气和小水电外,低碳经济产业缺乏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较弱,技术和设备生产主要依赖进口。(2)低碳产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2006年我国第一产业的能耗强度为0.34吨/万元增加值,第二产业为1.74吨/万元增加值,第三产业为0.41吨/万元增加值,2006年工业部门能源消耗量占全部的78%;三次产业结构的
38、变化相应影响产业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上,除第一产业比例与其能源消费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外,另外两个产业的相关性都较强,其中第三产业最强。 从具体产业部门来看,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油石化等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50%。 以低碳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是低碳产业发展的一些方向性的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环保产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新型工业化体系。(3)低碳产业集群 将传统制造业集群改造为低碳产业集群 将工业园区综合优化为低
39、碳产业集群 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提升为低碳产业集群 将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定位于低碳产业集群4.5低碳城市规划(1)规划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在建设低碳经济中有重要作用。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必须由两大规划策略开始:“减缓”和“适应”。 (2)规划决策框架 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综合决策框架,以城市规划决策五个不同阶段为架构,从中建议在决策过程中每一步的“无碳化”考虑及相关行动配套。 4.6低碳发展策略(1)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方面,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在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热的
40、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并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设立碳基金,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碳基金主要有三个投资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 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确立国家碳交易机制。依照 “碳源碳汇”平衡规则,
41、生态受益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拿出享受“外部效益”溢出的合理份额,对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补偿原则是碳源大于碳汇的省份按照一定的价格(双方协商或国家定价)向碳源小于碳汇的省份购买碳排放额,以此保证各省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总和的相对平衡。 (2)节能减排推动策略 以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从以“资源生产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向以“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循环工业生产模式转变。 以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一要提高能源效率,二要调整能源结构,三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四要充分发挥碳汇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 从政策和法规上、机制体制
42、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政府应制定引导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还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3)低碳产业激励策略 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最大的支持体现在税收优惠政策上。在关税方面,目前总体关税水平已降低到23%,风力发电零部件为3%,风力发电机组为0%,PV进口税率为12;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现行为25%,一些地方政府,如内蒙古、新疆等省区都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支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增值税方面,获得优惠的大中型沼气和小水电,分别按13%征收和6%征收。 n价格优惠。价格优惠。电力部规定允许风电场就近上网,并收购其全部电量;风电场
43、上网的电价,按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和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高于电网平均电价的部分采取分摊方式由全网共同承担。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利用方面也制定了保护性的价格。如上海市规定沼气作为民用炊事燃料的销售价格为1.20元/立方米;四川、广东等许多省区对居民兴建沼气池给予水泥价格上的优惠。 贴息贷款。贴息贷款。我国政府从1987年起设立农村能源专项贴息贷款,主要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太阳能热利用和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1996年该额度上升为1.21.3亿元人民 币。中央财政对这一贷款进行贴息补助,按商业银行利率50%补贴企业。 补贴政策。补贴政策。中央政府的补贴主要用在研究开发和试点
44、示范上;地方政府的补贴除一部分用于支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外,主要用于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4.7低碳城市建设(1)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 生态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低碳城市的理念与要求。目前我国在建的生态城市主要有上海东滩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北京长兴生态城。其中,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有望建成世界上首个碳中和(零碳排放量)的生态化城市。 在这座新城中,热能和电力通过风能、生物能、垃圾和城市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板直接获得,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以满足对电池能源燃料的需求;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规划图生态城效果图一:紧靠的生态公园将成为居民休憩、健身的好去处。生态城效果图二:
45、居民用电、供暖等都来自于风能、地源热泵等绿色能源。 最高建筑仅有8层,建筑物采用环保技术,屋顶草坪和植物成为城区的天然隔热层,可储存雨水用于灌溉,一期建设区域每年可减少3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步行、自行车、清洁能源公交车(燃料电池)、水上出租车,将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市内建有不受机动车干扰的独立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网络,任何地方到附近公交车站步行不超过7分钟,一期建设区域每年可减少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市区建立了集水、水处理与再利用系统;城区内80%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东滩生态城区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建立的将是一个低碳、节水、节能的生态系统。(2)保定建设低碳城市 2008年12月11日,
46、保定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试行)。 主要任务 发展低碳经济,培育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培育低碳产业。包括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发展静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 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包括提高低碳意识、推进生活方式低碳化、推进城市建设低碳化。 实施低碳化管理,加强节能减排。实施低碳化管理,加强节能减排。包括抓好农村节能、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推进建筑节能、强化城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推进商贸流通业节能减排。 重点工程“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
47、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工程。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中国惟一一家五星级的太阳能酒店。酒店整栋楼的一个立面就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板,其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电玻璃等均来自当地企业。(3)杭州)杭州“六位一体六位一体”低碳城市低碳城市 杭州市积极打造一个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并在此目标指引下做好“五个坚持”: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 坚持创新理念、注重细节。
48、坚持创新理念、注重细节。堵住日常生产经营、生活消费中存在的能耗漏洞,使低碳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资源整合、四力合一。坚持资源整合、四力合一。建设低碳城市必须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财政投入、加强监管、提供服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设计低碳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实现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社会协同力“四力合一”。 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坚持整体谋划、重点突破。 坚持搞好结合、整体联动。坚持搞好结合、整体联
49、动。要把建设低碳城市与抓好“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工作、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等创建载体有机结合,与实施城市有机更新重大工程有机结合,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图为正在运行的杭州混合动力环保公交车 为响应政府“创建低碳城市”号召,杭州雷峰塔景区实施节能减耗改造,进行太阳能LED灯的试点工程,目前总共更换上了55套太阳能LED灯。这批太阳能灯最高功率不过12W,最低功率只有1W。5 低碳时代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变革5.1 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容量 应同时考虑人类需求与环境承载两方面因素。5.2 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边界 应和自
50、然边界(河流、山体等)有机结合,和生物区边界无缝衔接。5.3 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组织(1)公共交通优先导向原则(2)土地利用疏密有致原则。(3)居住与就业相邻近原则。(4)公共设施综合配套原则。(5)生态绿地系统串联原则。(6)空间结构可弹性增长原则。5.4 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分区 鼓励“有益高效混合”,鼓励有利的功能混合。5.5 城市增长的强度密度规定 要鼓励“紧凑但不拥挤”的空间使用,不仅要控制开发强度和建设密度的上限,还应控制必要的强度密度下限。5.6 城市规划工作视野的拓展 需要加强科学发展观,在规划中融入生态、低碳、集约发展的要求,聚焦推进建成环境和空间利用的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