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及主要特点二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三工程案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及主要特点一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1. 2015年5月1日前执行两本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编制历史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2. 2015年5
2、月1日后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同时根据公安部(公消201598号文)的规定防烟与排烟系统设置场所执行新规,其他具体系统执行按原“高规”和“建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编制历史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3. 新的国家标准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今年8月1日执行,这个标准起草至今历时十几年。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编制历史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4.规范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由原两个规范单纯设计扩展到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维护管理全过程管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原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
3、05年版)(原高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烟规)共4节25条9.1一般规定9.2自然排烟9.3机械防烟9.4机械排烟其中强制性条文9条共4节29条8.1一般规定8.2自然排烟8.3机械防烟8.4机械排烟其中强制性条文0条共9章25节1.总则2.术语和符号3.防烟系统设计4.排烟系统设计5.系统设计6.系统施工7.系统调试8.系统验收9.维护管理条文182条,强制性条文19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编制历史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5.在公安部的公消201598号文中明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与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关系,一个规定设置防烟、排烟的场所,一个是如何设计、
4、施工、调试、验收、维护管理。对其他机电专业也是如此,上一层的规范建规不做技术上的描述,下一层的标准根据上一层规范的要求做技术上的具体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编制编制历史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特点1. 标准编制当初原则以上海地方标准为基础的,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标准特点n 主要观点,火灾的排烟量主要是由燃烧物的种类及多少决定的,不是简单与面积有关n 不同净高的条件,储烟量不同,不能按一个标准划分防烟分区n 保证一定的清晰高度,就能保证人员的安全,这个与空间大小储烟仓的厚度直接相关2.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特点3. 总结原规范执行过程中的
5、实际问题,完善设计,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比如:n 防排烟系统的全部设备要设专用机房n 按50米分区,加压系统不能超过100米n 不允许使用混凝土风道,阻力大,漏风量严重标准特点4. 通过对不同场景排烟的设计计算,可以完成绝大多建筑的排烟设计,减少性能化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特点1. 规范执行期开始的具体规定,导致了该期间方案设计甚至完成施工图设计的很多工程,要按照新的规范进行修改。建筑受影响最大,因此对新规有一些意见。2. 从规范的执行角度讲,设计建筑专业的修改应坚持规范执行,部分条文的理解不同可以讨论3. 请示了规范组,正在收集在设计过程
6、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规范的修订收集资料,这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目前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二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n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n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n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n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n 行业标准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JGJ/T141相关规范其他相关联规范: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要“建规”与“防烟排烟标准”两个规范结合,部分防排烟设计的内
7、容在建规中。例如:步行街的排烟要求相关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火核心是建筑防火设计(包括防火分区、疏散、结构安全等),其它专业(电气、水、防烟排烟)是技术辅助手段,目的是早发现及火灾初期控制,为人员安全疏散争取时间。不能把建筑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设计靠防烟排烟设计去保证安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这个新的规范涉及建筑、电气、控制等专业,因此是一个各专业都要学习和遵守的规范,有些内容不是暖通专业的工作,就如同很多建筑规范中的其他专业内容一样,不是专业间的条件关系。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
8、系统技术标准介绍(1)基本上按新规范的章节顺序介绍(2)重点介绍设计及审查中要注意的问题(3)重点介绍强条介绍方式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术语介绍(1)防烟系统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或者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重点:n 防烟有两种方式n 防烟的区域n 这些区域都是封闭空间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术语介绍(1)排烟系统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排气排至建筑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注意:建筑物外室外,n 一些建筑内部围闭的庭院要慎重。n 建筑外造型遮挡区域能源规划与
9、设计研究室 排烟火灾现场或紧邻火灾现场烟气易于扩散到区域(用于人员疏散的走廊) 防烟人员逃生中基本安全的区域,各种前室楼梯、避难区域。建筑的疏散设计基本是由火灾场所(使用区域)-逃生通道(走廊)-基本安全逃生空间(前室、楼梯、避难层、走道)-安全区(室外)没有”亚安全区、准安全区”概念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术语介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防烟、排烟基本概念n 由于排烟与防烟是用于不同场景的概念,因此,防烟和排烟不能用在同一个场所,需要防烟的区域不能采用排烟系统(有特殊的情况)n 一般的消防设施都是用于火灾初期,火灾经过轰燃后进入旺盛期,一般的消防设施都无法使用了,防排烟系统也一样。空调、
10、通风系统(非消防用途)的关闭和切断温度是70(发现火灾即要关闭),消防设备关闭和切断的温度是280。术语介绍n 防烟排烟所有技术措施的目的为实现对烟气的控制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术语介绍(2)直灌式机械加压送风无送风井道,采用风机直接对楼梯间进行机械加压的送风方式。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术语介绍(2)自然排烟利用火灾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压作用,通过建筑开口将建筑内的烟气直接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外部风压的作用有利与不利同时存在,利用自然的作用,不管是防烟、排烟也好。重点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均匀性。设计方案存在一些不错但是不合理的问题,
11、审查也应该提出。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术语介绍(3)烟羽流火灾时烟气卷吸周围空气形成混合烟气流轴对称四周无障碍物阳台溢出型烟羽流门窗外还有阳台或水平突出物窗口型烟羽流门窗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5)固定窗固定窗平时不开启,仅在火灾时消防员人工破拆以排出防烟排烟场所中的烟和热的外窗。重点排热,有这样的案例,消防员进入火灾现场因吸入高温烟气受伤。例如实际工程中,建筑四周大量的实墙,商业建筑有这样的设计。(4)挡烟垂壁用不燃材料制成,垂直安装在建筑顶棚、梁或吊顶下,能在火灾时形成一定的蓄烟空间的挡烟分隔设施术语介绍注:防排烟场所均需要设置
12、标准总体上要考虑在火灾后,消防实施失效的可能,因此会有这样要求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6)清晰高度设计烟层下缘至室内地面的高度,排烟量的计算的基础是保证人员逃离火灾场所的最低要求术语介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7)可熔性采光带(窗)120150自动熔化,无熔滴,排烟排热术语介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8)前室独立共用(两个楼梯)合用(电梯和楼梯)排烟阀:常闭,火灾时开启(9)排烟防火阀:280自动关闭,平时常开,与设备联动术语介绍共用(两个楼梯)特指居住建筑的剪刀楼梯,目前有些地方也不准使用区域能源规划与
13、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1.1建筑防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使用性质等因素,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或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自然通风是一种防烟措施,也是一种排烟措施,在设置防烟的场所叫防烟;在排烟的场所叫排烟。但是防烟的场所应用限制较多:n比如要求设有不同开口的方向与面积 主要原因如下:n 防烟场所是人员疏散的最后区域n 防烟场所烟气温度较低,扩散能力差一般规定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1.2(强条)50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公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除避
14、难层外,所有应设防烟的位置均是机械加压一般规定防烟系统设计防烟的正压依据安全性由高至低与烟气形成逆向的压力和风速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1.3 50米以下公共建筑、工业建筑,100米以下住宅建筑,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都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防烟。如果没有条件要,采用机械防烟。同时在前室特定的条件下,楼梯间可以自然通风防烟。1. 其中独立前室和合用前室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楼梯间可以不设防烟系统n 这个条件可以有效防止烟气扩散进入楼梯间2. 如果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有利于阻止烟气进入前室,楼梯间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方式n空气幕有效阻止烟气n直接向外的风速有效的阻
15、止烟气3. 楼梯间裙楼以上可以采用自然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前室要设置机械加压,同时加压风口的设置要同时满足上面的两个规定时, 楼梯间才能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一般规定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1.5 与过去要求变化较大2. 剪力楼梯前室、楼梯间必须分别设独立的加压系统风机风管风口一般规定防烟系统设计1. 楼梯间设加压、前室不设的情况有两个条件:n50米、100米以下n独立前室并且只有一个门独立构成其他的都是要独立的加压系统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1.6当地下、半地下建筑的有一层封闭楼梯间,并且不与地下共用,可以不设3.1.
16、8 避难层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与机械加压方式n建规中明确只要设置防烟,过去的规范中没有自然通风方式也是防烟的概念,一般规定防烟系统设计n一般地下或半地下建筑都要设置排烟系统n一层楼梯间有直通室外的门或口,可以补风,人员疏散与新风逆向而行n距离较短n这个概念要统一,包括消防部的有关文件中都有模糊的概念n自然通风防烟自然排烟n要结合3.2.3节中一起执行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1.9避难走道及前室要分别设置,没有说独立一般规定防烟系统设计n 30米,一端设置安全出口n60米,两端设置安全出口(讲两个工程案例)(通常的避难走道前室很难直接从室外获取新风,在以往的审查中
17、同意从走道取风,但走道必须直接从室外取风)原因:一端出口安全性差,即使两端出口60m,人的安全疏散距离一般30米,30米是规范的核心数据有条件可以仅设前室: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2自然通风设施三个强条,主要是对开启面积做出的明确规定3.2.3 避难层(间)有面积及朝向要求自然通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注意:可以开启外窗,不是百叶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3机械加压送风设施3.3.1(强条)按100米分段独立设置,不分建筑类型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3.3.2 明确无特殊规定的加压送风系统都是分别独立设置的 (风机风管风口及配件)3.
18、3.3 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明确设置管井有困难时及附加的条件3.3.4 加压系统地上、地下要分别独立设置,如果合用,地下必须是地下车库或设备用房,及两个附加条件;同时,还要“当受建筑条件限制”这样不确定因素。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3.5主要是针对加压送风机选用、设置的有关要求加压风机的布置,风口位置的设置尽量按照烟气流动的基本原理进行布置,烟气出口在上,送风在下等,并保持一定距离第14点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 要保证防烟、排烟的效果,排烟口、补风口的设置要符合烟气流动的原理。排烟应顺着烟气扩散或流动的方向,在高处;补风应有促使烟气向外排出的作用,在低处,远离排烟口
19、。 通过合理排烟、补风组织,应采用人流的疏散方向迎着补风的方向,排烟口远离疏散等基本设计原则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目前争论比较大的是布置在屋面的机房是否一定要设置专用机房,按标准编制的过程,消防部门根据目前国内安装的室外消防风机的实际情况,由于火灾是偶发事件,风机在室外长期不使用,维护工作较难落实到位,在火灾中确实存在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因此,这次新标准规定所有消防用风机(加压、排烟、补风)都要布置在专用机房,而且排烟风机要求更严。同时,执行时还要与标准中第六章节一同考虑。第5点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3
20、.7 不允许用土建风道,必须用风管送风,风速要求没有变化n 风系统(加压、排烟、补风)要同时保证的两个基本参数:风量、风压,这两个参数是关联、互相制约的。应注意在加压风机整个系统设置止回阀,电动风阀时,火灾时应可以自动开启第6点n 其中风压是用于克服整个系统的阻力,过去的土建风管,一个问题是漏风严重,一个问题是阻力非常大,而且没有可靠的计算依据,因此无法保证系统的阻力计算是准确(或大体准确),导致系统的风量也不能保证满足要求。n金属管道风量就有比较完善的计算依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3.10 防烟的区域不能设置百叶窗,保证维持区域内
21、压力。一般也不宜设置开启外窗,如果设置应有与防烟系统电动的自动关闭的措施3.3.11 封闭防烟楼梯间设固定窗的问题,位置:顶部或外墙上目前这一点是整个标准争论最大的一点,主要问题是设在建筑内部的封闭及防烟楼梯间,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建规中对楼梯间的设计有同类似的要求。6.4.1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定义中很明确如果理解这个窗的功能及使用特点?使用特点: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n 一般应在加压或排烟系统停止使用后,功能:n 如果这样理解,增加固定窗在实际工程的难度就不大,但是要保证其有效性,要制定一些落实的具体要求n 固定窗的主要
22、用途是火灾后的救援使用,降低救援现场的危险性,用于排除烟火热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3.12 避难层(间)在设置机械加压系统处,还应开启一定面积可开启外窗,这个窗的面积和位置要求与3.2.3中的要求(2%)不同,仅有一半的要求( 1%),可以理解为一种增强性的安全措施,因为设置避难层(间)的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难度大,其中避难层(间)是一个重要的逃生安全节点。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4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3.4.1 设计(设备选型)风量1.2倍于计算风量(设计)同时,风压的选择也应该有同样的要求,并
23、且一定要有计算依据,这个不保证,风量无法保证。Q40050HA典型排气扇:风压50Pa,风量为0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防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表3.4.2-1/2/3/4 分别列明四种情况,风量比原规范增加较多,另外考虑风管的安全空间也是目前反映较大的修改问题。风量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防烟系统设计n 2450米分段给出;n 50100米分段给出,n 24米以下如果需要,要计算确定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4.3 封闭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加压风量的计算规范要求按“净面积”与其他条文按面积计算不一样3.4.4
24、机械加压风量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规定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防烟系统设计n 余压值不够;不保证防烟的有效性n 余压值过大;开门困难n 余压值分布不合理;疏散的安全性下降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3.4.5 风量计算方法: 3.4.9 验算,疏散门由于两边压差导致的开门问题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的计算防烟系统设计Lj=L1+L2 门洞风速法+全部漏风Ls=L1+L3 门洞风速法+风阀漏风关于前室开启的门的数量问题,建规有规定,不应对前室开户门,特殊情况不能超过三个n 可采用调整风机选型或加压余压阀的方式n 实际情况较少(一般不均匀,
25、要有调节),如果验算出现这个问题,建议加余压阀而不是调整风机n 大型公建的加压送风风量要依据实际情况计算,主要是门的尺寸、数量不同4.1.1 明确了优先采用自然排烟,主要原因自然排烟一般需要启动的设备少或者没有,相对于机械排烟安全、可靠。同时,也要注意自然排烟的动力来自于火灾燃烧过程中空气由热而膨胀过程,这个过程会应空间或可燃物的多少而变化,或因自然排烟的设置位置不合理而无法保证(4.3.4条文要求),或高大空间烟气无法排出(4.6.8条文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一般规定排烟系统设计4.1一般规定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1.2 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
26、种排烟方式防烟分区,两种情况构成不同防烟分区间必须设置挡烟垂壁,这个要求会在一些场所被忽略一般规定排系统设计相连通的空间,要讨论的问题,即使不是一个防烟分区也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更常见,举三个工程案例1:两个相邻的分区。2:超长的走廊。3:几个相邻的区域,包括控制的逻辑关系等n根据现场或系统设定的需要,人为设置n建筑功能(设计)已经自然形成的(比如一个房间、每层楼梯,由实体墙分隔)4.1.3 明确了中庭与中庭连通的回廊及周边场所的排烟要求,注意两点一般规定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1.4 对于地上建筑设置固定窗明确了要求排烟系统设计n中庭必须做排烟,自然或机械n中
27、庭与周围必须做挡烟措施n固定窗只用于设有机械排烟的场所,原因是机械排烟和补风需要的开启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排除烟、热的需求;自然排烟的场所开启的面积较大,一般不需要n即使用采用了机械排烟的场所也是在一定条件下要设置固定窗;有大于一定面积要求,不是都需要设置n中庭设置的要求4.2 防烟分区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2.1 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分应划分防烟分区,不能因人为划分覆盖以客观存在的防烟分区机械排烟自然排烟一个防烟分区里面有实体墙就形成了两个防烟分区实体墙防烟分区排系统设计房间1房间2房间3房间4一个防烟分区500平米,里面如果有小房间,自然就形成了一个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应有排烟口
28、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4.2.2 (4.6.2)挡烟垂壁的设置高度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2.3 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都应设置挡烟垂壁防烟分区排烟系统设计1.最小500mm,从排烟口底部开始的距离2.由吊顶隔开的情况,增加两个增强的限制性条件n吊顶内空间不能计入储烟仓n均匀的开孔25%,孔不能太小前面讲到过的原则,不同防烟分区必须要有挡烟设施(挡烟垂壁、墙、卷闸等),不同楼层就是不同的防烟分区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2.4 规定了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同高度面积不同,也控制防烟分区最大的允许长度防烟分区排烟系统
29、设计n走道如果宽度2.5m,不能超过60m,超过了要分防烟分区n净高9m,可不设挡烟设施,但还是存在2000m2的防烟分区,n这个是与排烟量计算及系统设置有关。n高大空间的排烟量是要根据燃烧物确定的。按原来贴附长度烟气会因温度下降而下降的基本原理其中,再注明两点: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3 自然排烟设施4.3.2 第一段明确防烟分区内任意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30m (泛指) 。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系统设计n 工业建筑可以适当放宽,净高的2.8倍 例如,20mX2.8=56m 不是5mX2.8=14m(这个在泛指的范围30m)n 公共建筑净高6m
30、,有自然对流条件可以放宽到37.5m一般建筑的火灾危险程度排序: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建筑因此有关条文的严格程度也基本上按照此规律,原因也明确,就人员的构成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念几个保证基本安全的距离:n 烟气沿水平方向蔓延时,一般的稳定厚度的距离为30m,超过30m将可能使烟气过于冷却或烟气底层的冷空气混合在一起,导致烟气下降,影响排烟效果或清晰高度。n 根据实验观测,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的行走距离为20-30m设计规范中多个对距离的限制性的条文的数据都是和这几个安全距离有关。n 疏散极限视距:对于非固定人员的公共建筑及其疏散视距为30m,对于内部基本上是固定人员的
31、建筑(如住宅、宿舍、车间等),其疏散极限视距为50m。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防烟、排烟主要内容、概念n 空间高大增加蓄烟的空间,延缓烟气对影响人员疏散放宽距离,一定要有几个条件:n 开敞空间无阻挡提高人员逃生的速度n 以固定生产人员为主,尽量避难在公共建筑中n 空间高大、开敞火灾可以早期发现,易于扑灭自然排烟设施排系统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3.3 对自然排烟的要求4.3.4 厂房、仓库自然排烟的要求n对边布置自然排烟设施排烟系统设计n 要在储烟仓内,或3m的房间在1/2以上n 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的排气n 200m2,自然排烟窗(口
32、)的开启方式可不限n 经上是窗的使用尚有余地,但在储烟仓内还必须执行第1点的要求4.3.6 自然排烟窗(口)要设置手动开启装置按新的规范自然排烟的设计难度会比机械排烟要求更高,要保证自然排烟的有效性,有储烟仓,排烟口,排烟窗的开启一系列的问题。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4机械排烟设施4.4.1(强条)水平方向每个防火分区应独立设置排烟系统,但可以跨越;竖向可以负担多个防火分区4.4.2 (强条)竖向分区要求4.4.4 结合对风机位置的布置要求,对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影响,即本条规定的排烟风机设置排烟系统的最高点50m90m架空层要增设机房一般不允许机械排烟设施排系统设计n公建50mn住宅10
33、0m4.4.3 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分开设置;但却有困难时可以合用,但是控制阀门不应超过10个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4.5 排烟机房除与加压机房补风机房要求外,增加了3个安全措施,原因是排烟风机的有效是保证火灾现场的烟气排出的关键,是安全的重要条件4.4.10(强条)4条,可以理解为两个方向4.4.11 设置排烟管道的管井与其他相邻区域用隔墙分隔的要求,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要单独设置管井(加压没有这么严格)机械排烟设施排烟系统设计n风机入口n穿越防烟分区处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4.12 这一条内容较多,都很重要机械排烟设
34、施排烟系统设计n和自然排烟窗(口)一样,30m的要求n排烟口尽可能的布置在空间的顶部及储烟仓内n走道及室内空间净高不3m,排烟顶距吊顶有最大的距离限制,0.5m,主要原因:例如:酒店的走廊 2.2m-0.5m还要有排烟口的尺寸-排烟口尺寸比人的呼吸位置低,因此必须限制,n50平米房间火防烟分区必须设置排烟口,50平米房间可不设在房间内,可设置在走道内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n通过排烟口的合理设置,使人逃生时不顺着烟气流动方向难实现,规定了一个1.5m的最小距离要求n注意,每个排烟口有最大的排烟量要求,要计算确定,还有第7点风速要求4.4.13 对设置在吊顶内排烟口的
35、要求(都是加强的)机械排烟设施排系统设计n 第二点要注意,烟气流入口的顶部速度1.5m/s,风管流速20m/s,差别很大4.4.1416 共三条是对设置固定窗的具体要求1.机械排烟2.即便机械排烟,也要有一定面积要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5 补风系统(新增加的内容)4.5.1 (强条)明确了除地上建筑的走道及500mm,也就是前面介绍挡烟垂壁最小的高度是排烟口下500mm因此,如果要用梁做挡烟垂壁,风管又在下面(很多这样做法),这样做不行,或者要把排烟口反接到梁上面去(500mm),这样在实际工程中也不可以n防烟分区过小n每个风口要独立控制,系统不合理、不安全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排烟系统
36、设计n 强调阻力的计算特别是自然补风的计算,既要计算排烟系统的全部阻力,也要考虑补风系统的阻力 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6.3 排烟量计算4.6.4 负担多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1. 高度6m,60m3/hm2,且不能小于15000m3/h(防止防烟分区过小)2. 高度6m,每个防火分区排烟量计算确定3. 公建走廊或回廊 13000m3/h,条件是仅需要走廊或回廊排烟,一般是酒店4. 与3比不同,有排烟时,走道按 60m3/hm2,且不能小于13000m3/h n净高6m,按一个最大n净高6m,两个之和最大值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排烟系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
37、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4.6.5 中庭排烟量设计计算(重大调整)排烟系统设计计算排系统设计n 排烟量计算,既考虑中庭也考虑周边火灾n 可自然可机械n 何时自然何时机械不是主要问题,要按4.6.8进行验算,调整排烟口高度。如果这样,一般情况自然就无法使用,因此中庭的排烟设计会增加一定计算工作后,再选择排烟方式(这一点可以讨论)n 周边有排烟时,2倍或不小于107000m3/h,如果自然排烟,排烟口的有效面积近60平米n 周边不设,40000m3/h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5.1防烟系统(两个强条)5.1.2 明确4种启动方式5.1.3 (强条) 明确火灾发生时5.
38、1.4宜设测压装置及风压调节措施防烟系统系统控制n开启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风机n明确加压风口开三层,火灾层及上下相邻层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5.2排烟系统5.2.2(强条)明确排烟系统的5种控制方式5.2.4 明确火灾时开启着火防火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通过上述两节的控制要求,可以明确防排烟系统对电器及控制的要求、启动范围、最大消防用电负荷规范中涉及的电气,控制的条文较多,要求电气和消防控制的设计执行。排烟系统系统控制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介绍6 系统施工6.5.2 要求风机外壳距离墙或其他设备600mm,之前只有排烟风机中明确,按该条
39、文,所有防排烟风机均有这样的要求。风机安装系统施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工程案例四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工程案例案例1一高层建筑应固化防烟分区高层建筑防烟分区应固化,管井不能调整,防止二次装修,破坏原有防烟分区,导致排烟系统风量、控制等出现问题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工程案例案例2一高层建筑应设置机械补风n 建筑气密性较好,排烟风机风压无法克服整个排烟系统及补风系统的阻力n 如果开窗自然补风,自然补风存在的问题: 1.窗的控制; 2.开窗后扰乱烟气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工程案例案例3一补风应直接
40、取自室外n 补风必须直接取自室外,不能经过其他空间n 可以经过补风系统,穿越其他空间n 大型公建中部区域(房中房)应设置补风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工程案例案例4一排烟补风合理的气流组织n 补风口在下部远离排烟口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工程案例案例5一补风口风速要求n 补风风速应满足规范要求,不应过高n 机械补风口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风速不宜大于3m/s工程案例案例6一中庭分层排烟n 超高层建筑中庭高度100mn 采用分段机械排烟设计区域能源规划与设计研究室系统控制、施工、调试、验收新的标准与原有的“高规”“建规”比较的变化,特别是对设计影响大的:总结1.竖向分区3.加压风量增加较多2.固定窗(排热)4.排烟需要按不同功能,不同情况分别确定n 防烟n 排烟5.防烟分区划分面积与高度均发生变化6.验算自然补风风速是否满足要求Thank you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ARCHITECTU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E OF SCUTMobile:+13902291380(王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