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物史观与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 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力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力一、千年第一思想家一、千年第一思想家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结果如下: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
2、,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居第二。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 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 以上信息来自张雷声、冯颜利马克思:千年最伟大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http:/ 1818年年5月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日,马克思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犹太律师家庭。184
3、7年与恩格斯一起参加了年与恩格斯一起参加了“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并合著了同盟宣言并合著了同盟宣言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1859年发表年发表政治经政治经济学批判济学批判。1864年参加了年参加了“第一国际第一国际” 成立大会,成为该成立大会,成为该组织领袖。组织领袖。1867年发表经济学巨著年发表经济学巨著资本论资本论第一卷,阐明第一卷,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后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后完成成资本论资本论第二、第三卷。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第二、第三卷。他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被恩格斯称为两项伟大的发现。史观,被恩格斯称为两
4、项伟大的发现。 1883年年3月月14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日,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唯物史观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创始人、唯物史观的创始人、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卡的创始人、经济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卡尔尔马克思在伦敦与世长辞。迄今为止,他的马克思在伦敦与世长辞。迄今为止,他的影响前无古人,无与伦比。影响前无古人,无与伦比。 二、马克思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二、马克思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过去一百多年来,马克思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数十个国家几十亿人口的生活,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马克思在学术与思想方面的影响同样无与伦比。无论在社会主义还是资
5、本主义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绝大部分学科,马克思主义都有很大影响。 例如,马克思是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者之一,他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典范,在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都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而且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西方都有很大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找不到另一位思想家对思想、学术有这么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 马克思的巨大影响力还表现在,不管你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你都得承认其影响。不管你是赞同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你都不能对它置之不理,你可以反驳、批判它,但是你不能绕开它。 在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学术界与思想界的主流是赞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赞成马克思主义者有之,发展者有之
6、,批判者亦不少。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学术上,被批判与被表扬的价值几乎是一样大的,别人要提出自己的思想,必须建立在批判某种思想的基础上,这就意味着被批判的思想对新提出的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人理,被绕开才意味着没有价值。三、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两大主要贡献三、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两大主要贡献之一之一 根据恩格斯的观点,马克思这样一位影响深远,在多个领域有伟大建树的思想家,最重要的两个发现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就让我们来看看,唯物史观告诉了我们什么。 1820年年11月月28日,恩格斯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日,恩格斯出生于
7、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家庭。1844年年9月至月至1845年年3月,写作月,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描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和历史使命。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和历史使命。1845年与马克思合写年与马克思合写神神圣家族圣家族,同年,同年11月到次年月到次年5月又合写月又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1848年年2月,与马克思共同起草月,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18761878年,年, 撰写撰写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731883年,年,恩格斯拟定了恩格斯拟定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提纲,完成了若干篇章和片的写作提纲,完成了若干篇章和片断,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断,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和出版资本论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1884年,发表年,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895年年8月月5日,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日,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师、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杰出
9、的学者恩格斯在伦敦的创始人之一、杰出的学者恩格斯在伦敦逝世。逝世。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一、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生产方式一、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生产方式 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生产方式 生产力 决 用 作生产方式 反 定 决 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用作反 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考察和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唯物”的体现,是强调人类物质生产的实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践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指物质。 2.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10、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 在既定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人们必然要不断地积累劳动生产的经验和知识,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 3.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开发 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 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 第二类自然富源必须等生产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才能开发。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仅仅指生产工具的改进或生产的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包括了劳动者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革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张用工作效率、劳动生产
11、率、产量、总产品之类的尺度来衡量生产力的高低。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要采取相应的形式,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形式及其演变起着支配作用。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分工,特别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分工,还决定了作为生产成果的生产资料和最终产品的分配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滞的反作用。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规律。 在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也通过劳动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 生产力与
12、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作为生产力的基本的承担者的劳动阶级同生产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支配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滞和破坏,一旦达到劳动阶级忍无可忍的程度,或迟或早要被推翻或进行变革。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概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概念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生产分工关系 交换和分配关系 所有权关系 这些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上层建筑制度、机构、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人类的社会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
13、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种“制约”既表现为经济基础规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又要求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可能顺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相应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 阻碍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迟早要被改变或抛弃。三、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三、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1.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基础上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可以把社会形态看作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马克思把实践中的人看作社会形态的中心,确认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即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变革的
14、基本力量。人在社会形态中占有中心地位,社会形态就是人本身。 2.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终极原因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终极原因3.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进而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进而推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整个社会形态从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整个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都是从原始社会经低级向高级发展,而且都是从原始社会经过阶级社会再发展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过阶级社会再发展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会 马克思指出的五种社会形态: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表述其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十分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特点,
15、他自己从未断言每个民族都必然或必须依次他自己从未断言每个民族都必然或必须依次经历其中每一个形态或阶段。经历其中每一个形态或阶段。 讨论:讨论: 我们通常认为中国历史可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几个前后相继的阶段,你认为这样的划分能够体现中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吗?提示:提示: A.在坚持这五个形态划分的历史学家中,他们的见解并不一致,例如,在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分期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看法上众说纷纭。 B.一些史学家则反对把中国古代划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如钱穆的国史新论。 4.理解与评价理解与评价 迄今为止最有效地阐释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发展机制的理论
16、模式理论模式 理论模式理论模式是从社会生活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理想模型,它能指导我们认识、理解社会生活,但它不等于社会生活本身。 自然科学中也有这样的理想模型,例如,在牛顿的力学体系中,举凡一切物体,如太阳、月亮、小车、人,都被视为一个除了质量以外没有大小、形状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点,这高度抽象地揭示了万物运动的规律,但我们却不会认为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只是一个点。社会科学的性质与自然科学的性质有所差异,但在抽象模型与客观实际间的关系方面,二者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因此任何伟大的理论模式,我们都不可以简单地套用。 社会形态规律是普遍规律,因此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态也就各不相同,普遍
17、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马克思本人是反对简单套用他由西欧经验总结出的理论模式的。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最后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大致的模式下,每个民族的发展是有许多差别的。 参见马克思:参见马克思:给祖国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祖国杂志编辑部的信 人在社会形态中的地位 马克思对人与社会形态关系的论述,是又一个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而不是把人像物一样处理的例证,再次表明马克思本人并未视社会形态规律为机械僵化的决定论。 人在创造社会形态及其要素时,也创造人在创造社会形态及其要素时,也创造了人本身。了人本身。 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时候,这个自然历史过程实际上并
18、非纯自然的过程,而是人自觉参与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过程,即人创造历史、创造社会形态的活动,这是人的实践活动。 每个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当事人,即社会每个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当事人,即社会形态的承当者。形态的承当者。 任何社会形态都是历史地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其根源之一是社会形态当事人的变化。 实践中的人是社会形态的中心。实践中的人是社会形态的中心。 马克思把人和社会形态看作是同一概念,把社会本身看作人本身。我们把社会形态与人本身看作一回事的时候,其他的一切社会现象都表现为社会形态的要素,包括社会生产力。我们把人看作是社会形态的中心,其含义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19、”。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制度、生活等,既是社会形态的要素,同样又是人本身的要素。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人们的行为是由他们的意识、动机、目的和意志所支配的,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随心所欲,历史并不因此杂乱无章,因为意识受制于存在。 2.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人们的一切物质活动及其基础物质实体和物质关系构成了“社会存在”的全部内容。 在这一定义中,有几点应特别注意:社会存在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所说的那种处社会存在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所说的那种处处都在的客观实在处都在的客观实在,而是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
20、这种存在不是无始无终的,而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包括人们的物质实践及其前提自然条件、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唯物史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唯物史观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在社会生活中,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 从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出发考察历史活动者个人的意识、动机、目的和意志的发展变化,就要从他们个人的生活实践过程和实际生活体验着手; 考察一个阶级、阶层,乃至整个民
21、族共有的意识、动机、目的和意志,就要从那个阶级、阶层,乃至整个民族共同经历的生活实践过程和实际生活体验中找到规律性。4.几点必须注意之处几点必须注意之处 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隐蔽着的规律 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区别 机械唯物主义将“社会存在”理解为人之外的“客观环境”,由此就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误解为“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人们的意识”,唯物史观讲的社会存在是社会历史过程。 “社会存在”的主体是指“人”的社会存在,这个“人”绝非是抽象的个人,而是有血有肉、从事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 现实社会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一个统一体。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区分开来,是科学抽象的结果,这种区分只是在
22、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范围之内才是有意义的。 社会存在有其不同于自然存在的特质,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中包含有社会意识的因素。一般地说,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事物、关系和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意识指导下产生和发展的,其结果都包含一定的精神因素。而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就其内容而言,都是物质性的东西。 参考前文对理论模式的分析。参考前文对理论模式的分析。五、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五、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1.阶级的定义阶级的定义 阶级的产生及其发展,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阶
23、级社会的存在仅是一定历史阶段的阶级社会的存在仅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产物 阶级社会在生产力有了初步发展,即从蛮荒时期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诞生;当生产力实现巨大进步,人们都有条件去从事脑力劳动管理工作时,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就会消失,阶级也就会随之逐渐消失。 3.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社会中阶级斗唯物史观阐明了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争的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演进的直接动力,在社会变革中起着杠杆的作用。运用这样的观点观察阶级社会的历史,既看到统治阶级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又看到劳动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斗争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承认劳动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的斗争是推
24、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4.阶级斗争规律在中国的体现阶级斗争规律在中国的体现 从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有一个过渡时期。在中国,这一过渡过程表现为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转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六六、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人们容易从两个方面来质疑唯物史观,第一,唯物史观似乎给人以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不但把人等同于物体,也不完全符合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历史现象。第二,马克思主义似乎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很多地方的经验并不与“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之类的规律符合。唯物史观太武断了,太缺乏弹性了。 下面,就来
25、看看这两个问题: 1.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规律的关系 任何关于人类社会的规律都会遇到一个挑战:自然界的物体遵循因果规律,但任何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或任何一个社会历史过程,都不能脱离人的主观意图和自觉活动,没有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就没有人类史。 人完全有可能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因应、促进、改变、违反学者们所总结出来的社会规律,导致规律失效(例如,有人根据某种规律预言有通货膨胀,有两种情况都极可能出现:一种政府进行干预,通胀没有发生;另一种是群众以为会出现通胀,积极抢购,结果真的导致了通胀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下,因为出现了人自觉的选择与干预,我们其实都不知道那条规律是否真的准确)。 另外,还有不少人认为
26、,如果真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规律,人就成为被动的物体,人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尊严、价值与意义了。 因为以上两个原因,如何面对社会规律与人的自由意志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被称为结构与抉择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位社会理论家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讨论:讨论: 你认为人类社会有规律可循吗?如果社会规律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觉得是人类的幸福还是悲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规律与人的主体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规律与人的主体能动性关系的处理关系的处理 人类社会表面上的偶然性始终是受隐蔽于内容的规律支配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
27、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因为在这一领域内,尽管各个人都有自觉预期的目的,总的说来在表面上好像也是偶然性在支配着。人们所预期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互相干扰,彼此冲突,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 这样,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
28、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说来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着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唯物史观所指的社会存在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所说的那种处处都在的客观实在,而是人类社会现实的物质生活,唯物的体现是强调人类物质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生产的实践活动是决定社会历史进程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样的唯物主义,从最根本的理论上就不曾忽视人的存在。 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 列
29、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 (18701924) 列宁(俄语列宁(俄语 ,英语,英语Vladimir Ilich Lenin),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十月革命的领导者,苏联的创建者。承者,十月革命的领导者,苏联的创建者。1894年写作年写作什么是什么是“人民之友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者? ,批判民粹派,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民粹派,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90
30、8年写成年写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了唯心,批判了唯心主义,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义,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没有一个伟大人物能够强迫社会去接受已经不适合于这种生产力状况的关系,或者接受还不适合于这种状况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不能创造历史,所以他在这种场合移动自己的表针当然是徒劳无益的,他既不能把时间加速,也不能使时间倒退。然而我如果知道社会关系因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发生某种变化而朝着什么方向变更,我也就会知道社会心理将朝着什么方向变更,因此我就有可能影响这个心理了。 影响社会心理,也就是影响历史事变。可见,在
31、相当意义上说,我毕竟能够创造历史,因此我也就不必等候历史去“自行造成”。 (18561918)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 (Plekhanov,Georgii Valentlnovich),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被誉为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 ,著有,著有论一元论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历史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等。 具体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唯物史观同样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演进、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人们物质生产实践活
32、动的产物;而上层建筑的构建,以及它对于经济基础服务功能的发挥,更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智慧累积。科学地认识历史演进的规律,人们有可能采取适度的制度变革来减少历史演进付出的代价。 2.规律的普适性问题规律的普适性问题 人类社会千差万别,有无一套适应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思想家们的见解是不一致的,但现在国际学术界主流的看法已经拒斥为整个人类社会找模式的努力。与马克思同时代以及之前之后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家们曾经努力为人类社会总结出模式,但马克思已非常睿智地看出思辨历史哲学的不足。对于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是非常小心的。对那种把他的理论放诸四海的人,他做了非常严厉的批评。 马
33、克思给祖国杂志编辑部的信: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括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经济形态。 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的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 具体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之规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规律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展开的道路与形态是不同的。在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史、法制史和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历史时,也就不能把多种多样的历史形态做过于简单化的理解,要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