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观念的转变2001年11月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贯彻科教兴国的基本战略,必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教材。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要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推进素质教育。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置上。 课程改革是整个
2、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 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是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的。 校长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较好的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为 74,自主创造为3,搜集利用信息2。校长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方式学习的比例:小学为79,初中为90。教师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中解题技巧占60,学生情感态度和个性发展不足6。在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中政治列第一,数学列第二。经常公布考试成绩和名次的班级的为75,对这样的做法有70的学生感到紧张、害怕和讨厌。语文、数学、政
3、治与现在生活联系越来越少。学生认为有收获的教学活动是:社会实践、实验课、课堂学习、军训。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 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 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 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
4、课程。2002年即将实施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教育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 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日本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的 能 力。同时,引入“区别性课程”,从 1 年级到 10 年级, 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
5、会等五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大量引入选修课程。韩国 美国 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 “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最近特别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美国 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1999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 四项发展目标: 精神方面的发展, 道德方面的发展, 社会方面的发展, 文化方面的发展。 六项基本技能: 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 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英国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
6、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新加坡 2000年新颁布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把人、自然、社会作为有机整体,用整合的观点规划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科技与资迅、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和分享等十大能力作为目标。 我国台湾地区 各国普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
7、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纵观全球教育改革,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从我国是人口大国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答未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意义,从而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与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
8、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导思想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义;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传统;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环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境意识;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 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 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9、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目标之一转变课程的功能传授知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46年级教学建议 让学生通过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数学标准案例数学标准案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
10、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目标之二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分科和综合课程, 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新的课程设置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123456789年 级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选择历史、地理)科学(或选择生物、物理、化学)品德与社会科学品德与生活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外语数学外语数学数学外语外语数学外语数学数学数学外语体育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课 程 门 类 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1、劳动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之三评价建议 (四)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四)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体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 应用价值; 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的 审美能力以及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热爱祖国的情感与行为; 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地理标准案例地理标准案例评价建议(一)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
12、的促进作用(一)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可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以下重要资料: 单元知识总结 疑难问题及其解答 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 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 学习方法和策略 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化学标准案例化学标准案例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目标之六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
13、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可单独制订本省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进行的,也是在世界各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展开的,这就要求新课程必须置于国际视野中进行规划和设计。 借鉴各国课改的经验 普遍强调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试行综合课程,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建立国家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经验,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4、。 探索发展性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 构建共享的课程管理机制,促进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新课程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每一次课改都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新课程根据社会发展、知识发展与学生发展对课程提出新要求的综合思考,试图在已有课改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从两级管理走向三级管理,使得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有一定的课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职责。 根据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进一步推动教材多样化策略,使得真正实现“一标多本”成为可能。 完善教材的审定制度,尝试建立教材的选
15、用制度。 新课程超越了教材改编作为课程改革标志的局限性,超越了单纯以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阶段性,它把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工程,注重时间上的全程性与空间上的无限性,并通过这种新课程,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 所谓合作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开放性。 所谓对话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民主性。 所谓探究文化,就是强调课程的科学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课程改革的浪潮滚课程改革的浪潮滚 滚而来,新世纪中滚而来,新世纪中 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小学教师必须接受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新一轮课程改革浪 潮的潮的“洗礼洗礼”进一步更新观念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 课程功能课程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改变强调学科本位,更多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均衡性(特别是科学、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改变繁难偏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需要知识结构(能力),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课程实施课程:改变强调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做法,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并转变角色,不再是知识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需要我们需要我们 团结协作团结协作 扎实工作扎实工作 努力开拓努力开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