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芽生产的基本过程麦芽生产的基本过程大大 麦麦绿麦芽绿麦芽麦 芽大麦清选浸 麦发 芽干 燥麦芽清选温度、水分、氧气、时间n每吨谷物需要的水量随浸渍设计而变化,“通常的值是:锥底浸麦槽为0.8m3t大麦,平底浸麦槽为1.3m3/吨大麦n现在普通的做法是每批谷物用水浸渍3次,每次之间进行空气休止,所以加工1t大麦耗用水量为2.4-3.9m3 图 生物需氧量随着谷物与浸渍水之间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CO2 水浸麦和干浸麦条件下排出CO2和吸收空气的程度是不同的,性质也是不同的,水浸麦排出CO2慢,补充空气条件差,因为在液体中进行的气体交换以气体的溶解程度为前提,而气体的溶解受温度、压力和液体的流动状
2、态的影响,大多是不完善的;在干浸条件下,只要装备的设计合理、有足够大的的排放CO2的流量条件,就会有足够 的空气进行补充,这种气体交换才是充分的。n麦层中的CO2浓度是应该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不存在自然下降的问题,重要的是在浸麦阶段,充分排出CO2是非常重要的,假如我们能保证在浸麦槽麦层中的CO2含量比例几乎为0,这就等于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使麦粒萌发的条件之一,因为,CO2的存在意味着麦粒的厌氧呼吸,产能小,不利于合成代谢对能量的需要,麦粒萌发程度差。n浸麦槽内麦层不同的CO2浓度肯定对麦芽质量产生影响,从露点率就能反映出来,优良的露点率应该达到80%以上,露点白头的长度均匀,最迟到发芽槽后的第二
3、天,就能达到要求的发芽率,这样,才能保证麦粒的良好溶解,能得到比较好的麦芽均一性程度。一般要求浸麦干浸时CO2浓度小于1200ppm。过程主要脱除在制麦过程因为胚乳溶解需要而吸收的水分,而且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为各种酶的作用是需要以水作为介质的,如果脱水速度偏慢,麦层温度又在不断上升,则等于加速了各种酶的水解速度,形成多量低分子物质,包括糖、氨基酸,而且合成酶的作用也会增加,这样会加大制麦损失,不利于后期焙焦和麦芽质量的控制,这个阶段应尽量能在10个小时内完成,能短一些更好,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风量、高风压和有尽可能大的通风截面积。n在这个阶段,麦层的水分含量和温度有比较大的差别,水分含量
4、由底层到表面逐步升高,而温度却是逐步降低,上下麦层的最大温差可以达到25以上,最大水分含量差达到15%以上,排出风的相对湿度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在这个阶段要求加强疏松麦层、提高麦层的通风截面积,但应尽可能避免将底层麦不断翻倒表面,而是逐步提升底层麦芽(不能连续翻拌)温度,要打开麦粒根芽缠结团。n干燥过程主要脱除麦粒的组织水,组织水是麦粒维持生命活性的基础水,水分含量在12 15%,是麦粒中心向表面扩散的水分,因此脱水速度相对比较慢,其前提是 麦粒内部温度的上升,但在凋萎阶段麦粒中心温度提高是不太可能的,干燥阶段有以下特点:n麦层温度逐步提高,上下麦层温度、麦层水分含量逐步趋于接近,排出空气
5、的相对湿度降低(从30 50%逐步降低到10%左右),麦粒生长基本停止,但酶的作用开始有所提高,但在温度不断提高、水分含量逐步降低的情况下,逐步趋于停止作用,通风方式在水分含量降低到10%以下时,由全排风变为半回风,风量、风压可以维持,也可以在后期适当降低,进风温度则逐步提高,最高可以达到80左右。n这个过程脱除的水分是麦粒的结晶水,结晶水是麦芽成分中含有的水分子组成,因此脱水速度很慢,前期水分含量在5 8%,后期达到4 5%,这个阶段有以下特点:n在温度不断提高、水分含量逐步降低的情况下,麦粒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逐步接近,上下麦层温度基本相等,麦层的湿度与排除空气的相对湿度也逐步一致,即形成了
6、所谓的“风穿透”,此时,麦粒生长完全停止,酶的作用也基本停止,部分热不稳定性酶失活和部分热稳定性酶被钝化,美拉德反应向生成吡嗪、呋喃、塞吩等香气成分方向增强。n在半回风情况下应有一定的风量、风压维持,在焙焦阶段视焙焦强度的需要可以适当调节,在水分含量超过5%时,进风温度不宜超过80,在焙焦阶段的进风温度不 宜低于83,最高可以达到95 105(制深色麦芽)。n焙焦阶段的实际价值在于对麦芽的“定型”,麦芽的可浸出物、色泽、浊度、酶活、酸度、风味物质组成等基本稳定,因此,焙焦过程执行得好或坏,对麦芽质量有重要影响。n干燥焙焦强度对麦芽的酿造特性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干燥焙焦强度的好与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进行鉴定:n麦芽的煮沸色度:与协定麦汁色度之差最大不得超过2.5EBC,n麦芽的过滤性能与浊度:要求全部协定麦汁过滤结束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协定麦汁的浊度不超过5EBC,n麦芽的香气:包括协定麦汁的香气为明显、柔和的麦芽香气,n协定麦汁的可凝固性氮,小于总氮含量的2.5%,n经回潮后的麦芽水分不超过5%,蛋白质分解的最适温度与麦芽水分的关系是水分越高,最适温度越低,水分越低,最适温度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