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下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草木荣枯,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在,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分别介绍了恐龙和沙子。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
2、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大雁归来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时间的脚印说明了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号召人们去探索大自然。 “写作”的主题是“说明顺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活动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单元目标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中体现出的求真、严谨的科学谨慎,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题的习惯,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第二单元整体规划一、阅读篇目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写作主题:说明的顺序名著导读:苏菲的世界二、单元导语 草木荣枯,大雁去来,恐龙无处不在,沙子极为致密,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还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
4、发科学探究的兴趣。三、写作要求1.片段: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2.习作:说明的顺序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单元预习课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学习内容】教材: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作品分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主要谈的是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问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准确。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但均逻辑严谨,说理充分。大雁归来是一篇生态学“观察手记”,看似只是平淡地记录大雁在春
5、天的北归,背后却蕴含着对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态的温情和尊重,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与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好文章。时间的脚印讲述了岩石的侵蚀现象、水流和风的搬运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和化石的来源,形象地展现出时间留下的“脚印”,也就是大自然变迁的痕迹。几位作者善于将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些文章,不仅是优秀的说明文,也具有散文之美,语言朴素优美,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给人美的享受。【教学目标】1.明确单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说明文的要素特征。2.读熟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阅读质疑。【教学过程】(一
6、)开宗明义,直指文体1.提问学生:有关说明文的文体常识知多少2.老师系统补充说明文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学体裁。说明文特征:知识性(指其内容,使人有所知),通俗性(指其语言,让人易懂),条理性(指其结构,言之有序)。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特色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分类别、摹状貌、引资料。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象性。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随文批注疑难点。(二)熟悉课文,体会说明文的知识性、条理
7、性,试着一句话概括主要信息1. 整理你积累的字词。2.参照注释,了解作家、作品。(三)自主预习,阅读批注1.字词过关2.感知说明文的行文特征,明确说明对象(四)达标检测1. 请根据提示,完成字词过关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连翘( ) 农谚( ) 载途( ) 臀() 两栖( ) 彗星( ) 劫难( ) 陨石( )缄默( ) 雾霭( ) 赌注( ) 沼泽( )狩猎( ) 喧嚷( ) 掸( ) 烘烤( )沙砾( ) 山麓( ) 龟裂( ) 沟壑( )(2)根据拼音写汉字pin 然( ) mng 发( ) 海tng( )xio( )声( )n 迹 草长yng( )飞pio( )移 流sh( ) xi(
8、)带 潮xzh m( ) 迁x( ) 盘xun( )dio lng( ) 枯zo( ) x sh( )zng( )迹 装zh( ) wi m( )2. 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B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D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综迹呢?(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物候”以及影响“物候”的因素。B.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都谈到了恐龙灭绝的问题。C.大雁归来一文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D.时间的脚印一文告诉我们岩石
9、是坚固不坏的,是亘古不变的。答案示例:(1)C (2)D(五)布置作业1.自测题改错,错处至少改3遍,直至牢记正确读法、写法。2.将课堂上抄写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课文中逐一标记出来,边标边读,巩固记忆。3.快速浏览大自然的语言,想想“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再搜集一些课文中没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准备在课堂上交流。【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精读引领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内容】教材:大自然的语言【作品分析】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和
10、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认真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3.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 学生已经养成了合作探究的习惯,因此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创造一些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成因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2.学习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体会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
11、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那么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语言吗?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大自然的语言,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板书: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
12、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总结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清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作者从春夏秋冬四季写起,让我们知道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
13、就是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紧接着说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之后又说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告诉我们研究物候学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边说边板书: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的意义、影响物候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三合作探究、突破重点过渡:很显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板书处强调“因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板书: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现在就让我们直扑重点,研究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14、第610自然段,合作探究:(课件出示问题)(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这个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2)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举例说说。2.提问: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四个因素的顺序可以改变吗?为什么?不能。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的程度不同,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影响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由主要影响到次要影响,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所以,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不能改变。(板书:主次)4.全文小结:纵观全文,作者由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物候现象引入,讲到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重
15、要意义等物候知识的本质(板书:现象本质),由现象到本质,本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呢?(板书:逻辑顺序)再看本文重点说明的部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主要到次要进行安排,也属于逻辑顺序。所以,本文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采用了逻辑顺序向我们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即关于物候的知识。四精读文本,赏析语言1.赏析第一段 本段主要描写什么?(2)本段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3)你最喜欢其中哪个句子?2.为了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来说说。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作诠释。主要是举例子: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
16、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第7段)举两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怎样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第8段)举例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第9段)举例说明古今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941年到1950年十年平均的初春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几天
17、。(第10段)3.小结: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五学为所用,拓展延伸过渡:那么我们再举两例,看看其中包含了哪些物候知识。出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A学生齐声朗读。B点拨:诗人游览位于庐山峰顶的大林寺,农历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初夏已至的时候,而在这高山古寺之中,却意外地发现竟有盛开的桃花。正遗憾春天已去无处寻觅,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虽然是文学的笔法,却包含了一定的物候知识。那么这首诗包含的是什么样的物候知识呢?出示郭沫若玉兰与红杏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
18、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啊,我说,你走得真慢啊!费了两个月功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与红杏A、指名朗读。B、这首诗歌包含了什么样的物候知识呢? 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六课后作业1阅读丛书文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文字,试着找出文中谈到的物候现象。2日记:我听到了大自然这样的声音【板书设计】第三课时 略读实践课大雁归来【教学内容】教材:大雁归来【作品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
19、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学情分析】 学生是八年级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说明文的知识,在语言赏析方面有一些积累,对于文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的赏析还是可以的,但对于赏析的步骤还要加强练习。在探索文章主旨的时候,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对于大雁目前真实的情况还缺少积累。所以在学习这节课的时候,还要让学生收集大雁的的资料,对大雁了解深刻,有利于进一步对文章的主旨的探究,对本文思想价值的探究,还要引导学生由理论变为实践,让学生关注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学习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
20、性。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大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稀奇,从古至今也有很多诗人描写赞颂大雁。同学们你能想出几个关于大雁的诗句吗?例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大雁的文章。二、出示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三、资料
21、链接1.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2.背景透视: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沙乡年鉴的样式让人耳目一新。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生长及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
22、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3.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相关资料 大雁南飞:大雁是有名的候鸟,我国大雁的老 家在西伯利亚一带,因为那里的夏季日
23、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冬季,北方冰天雪地,食物匮乏,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行进途中,它们多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这是因为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节省自己的体力,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大雁从北方一路飞到南方,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飞回北方产卵,哺育后代。四、预习反馈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
24、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3.记一记词义。五、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听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5):描写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及其归来时欢快的情景。第二部分(6-10):描写大雁觅食、群居、集会鸣叫等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11-13):介绍各大洲大雁迁徙的一致性,以及大雁带给人类的益处和自然之美。六、精读品味1.如何理解文章第一段? 【答
25、案】此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作者将燕子与大雁进行对比,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说明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信息、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重点品析第2、3段2.第2段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明了大雁的什么特点? 【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赋予主教雀、花鼠及大雁人的思想及行为;并且将主教雀、花鼠及大雁对季节的判断的种种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了大雁对季节的判断非常准确的特点。3.“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如何理解“目空一切”?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目空一 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
26、,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3段写南飞时的大雁的作用? 【答案】内容上,写的是南飞时大雁一声不响地笔直飞行,发现沙滩和沼泽也不会停留,反衬下文回归时大雁的种种表现。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了解到大雁的不同表现。5.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 【答案】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
27、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6.“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前一句中的“客人”指大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7.综合第6段,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其妙处。 【答案】着重描写了大雁觅食前后的动作和鸣声特点。主要运用了明喻和拟人的修辞,使大雁的形象生动逼真,极为丰满,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充满乐趣,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8.怎样理解“单调枯燥
28、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只或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成员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代表了爱鸟者的感伤。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9.第9段写大雁鸣叫之前为什么先写了几种动物的声音? 【答案】写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的轻微的声音,是为下文写大雁喧闹的声音作铺垫,也起到衬托作用,突出大雁鸣叫的特点。10.第9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大雁集
29、会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题运用拟人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11.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和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 “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作用:
30、总结全文,画龙点睛。七、研读探究1.【难点探究】综合全文分析,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特点:春雁归来的时间是3月。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11月时南飞的大雁一声不响。3月春归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喧嚷,呼唤朋友。爱捡食玉米粒。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行。4月夜间大雁集会很喧闹。5月大雁集会逐渐减少。大雁间的联合是国际性大联合。品质:重视友情和亲情,团结友爱,有联合观念。启示: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应该平等和谐地共 处,不应自私地伤害它们。人类应该积极地到自然中去,与动物为伴,享受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2.【难点探究】文章是
31、如何将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起来的? 【答案】本文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无论是描写大雁归来,还是描写大雁觅食、集会,作者都按照大雁活动的过程,有层次地细细加以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而关于大雁的知识,作者介绍了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如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让读者分享了作者的发现之乐。另外,文中还充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皆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为大雁而担惊受怕,为声调忧郁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对大雁的种种鸣声由衷喜爱,并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深情。
32、八、归纳总结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本文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的朋友,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文章描写大雁,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 法,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春雁归来时的“低语”“问好”,晚上大雁在沼泽“集会”“辩论”“发言”等,写出了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极富感染力。又如:与主教雀、花鼠对比,突出大雁对季节判断之准;11月份的大雁与3月份的大雁对比,突出春雁回归时欢乐自由热闹的
33、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大雁的形象更鲜明。 (2)作者将感情自然地蕴涵在字里行间。 文章字里行间注满了作者的爱鸟之情,作者清楚地记录大雁回归的数量,并将其作为“我们”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之一,足见其对大雁的珍爱之情;作者写到“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可感受到他因大雁的孤独而感伤;大雁集合时的热闹场面和鸣叫声写得各具特色,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大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作赌注”,又可见作者对大雁的赞扬与崇敬之情。九、拓展延伸1. 阅读图书中吴城观鸟一文,找出描写候鸟和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加以赏析。2. 比较大雁归来和吴城观鸟,说说你更喜欢哪篇文章,理由是什么?答案示例: 我更喜
34、欢吴城观鸟一文。理由:吴城观鸟一文中描写候鸟的语句很多,且描写得生动传神。文章表达的情感也很突出,即作者对候鸟的喜爱,呼吁大众像热爱生命一样爱护环境。可以让学生们自由表达,教师及时点拨。【板书设计】第四课时 组文阅读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像山那样思考【作品分析】 本节课选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像山那样思考这三篇文章作为教学篇目。这三篇文章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人与自然是这三篇文章共同的主题。【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敏捷,个性鲜明,具有朴素的环保意识,能够理解作者对人类与自然问题的忧患与思考;加上所选文章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具有引人入胜、震撼人心的力量,
35、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习目标】 筛选主要信息,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强化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万物之灵,当大自然在吶喊时,只有动物才听得到,但为什么人类听不见呢?由于人类被外在的事物所蒙蔽了双眼、双耳,使我们无法回归大自然。动物在地球上,虽然没有高科技,但它们却有我们所无法拥有的灵性,所以人们应当用虚心的态度面对大自然,敬重大自然,在它身上学习我们没有的东西,放下一切,倾听大自然的启示。本节课我们将阅读几篇以亲近自然为主旨的文章,进一步感知自然的智慧与力量。(二)速读质疑,明事理 学贵有疑。速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像山那样思考三篇
36、文章,自己尝试提出疑问并解决,然后考一考你的同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罗布泊过去为什么被称作“仙湖”?现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明确:1.美丽的仙湖、生命的绿洲神秘、令人恐怖的沙漠2.(1)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2)“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遭到破坏。罪魁祸首:人旅鼠之谜旅鼠的三大奥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明确:第一大奥秘:繁殖能力惊人;第二大奥秘:繁殖过多时,旅鼠就会有许多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第三大奥秘:死亡大
37、迁移。像山那样思考1.在那些年代里,人类对狼是何种态度?2.狼被大量消灭后带来了哪些后果?明确:1.人类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没有狼的地方就是猎人的天堂,所以人们不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同样,牧牛人也会想办法清除牧场上的狼来保护牛群。2.山上植被减少,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鹿也因其数目太多而死去。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得不到复原。于是便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三)朗读片段,悟哲理从三篇文章中挑选出能揭示哲理的语段来读一读,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参考示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保护生态平衡。旅鼠之谜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
38、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像山那样思考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狼的存在控制了鹿群及牛群的数量,如果随意破坏生物链,后果会不堪设想。(四)课堂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去认真感受和体悟自然物语,从中领悟哲思。我们要向自然学习,更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五)布置作业预习课文时间的脚印和丛书中的时间的脚印选文两篇。【板书设计】第五课时 读写联动课我的小天地【教学内容】片段:我的小天地图书:沈阳故宫狮子头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教学目标】1.结合写作知识短文和图书文章,
39、了解说明顺序的种类。2.尝试写作片段,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 做事要有头绪,同样说明文写作亦是如此。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说明文为了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今天,我们就通过具体的文本来明确一下说明顺序。二、读教材,了解说明顺序 结合教材知识短文,了解常用的说明顺序以及相应的说明对象。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推移,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主要按照由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方位顺序,介绍建筑物或者物品等。 逻辑顺序:按照由总说到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
40、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顺序,常用于介绍事理。三、读美文,明确说明顺序 阅读图书沈阳故宫狮子头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三篇文章,说说它们分别运用了何种说明顺序。 狮子头一文介绍了扬州名菜狮子头的做法,先取材,捏搓肉丸后按扁油炸,最后再蒸。这是具体的制作工序,运用了时间顺序。 沈阳故宫一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沈阳故宫中路的建筑布局。先介绍进入大清门后所见的崇政殿,然后介绍凤凰楼和清宁宫,最后随着作者的游览行踪介绍北面的后花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空间顺序。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戏曲所赋有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其次,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
41、式;最后,中国戏曲还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该文思路清晰,运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四、学以致用,片段练习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温馨提示:1.确定说明对象后,练习用思维导图或提纲的方式,合理构思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3.完成后评议交流,看说明顺序是否合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否准确鲜明。范文示例: 我的小天地 我的小天地是我们家的客厅。 我家的客厅很漂亮。红色的地板,白色的吊顶,两米多长的落地吊兰是一条绿色的瀑布
42、,瀑布中间夹着玻璃墙,玻璃墙里养着各种观赏鱼,游来游去,非常漂亮。 客厅西墙是电视墙,想看大电影,打开家庭影院,绝对可以享受到影院的效果。电视墙对面是一排沙发,充满艺术感的沙发造型,让你感觉好像是走进了艺术的殿堂,而这套沙发也的确是由在美术学院的姐姐设计的。茶几上摆着漂亮的景德镇茶具,爸爸爱喝茶,这里是他招待客人的地方。 客厅很宽敞,可以在这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跳街舞。客厅的一角还挂着射镖盘,射镖盘可是男孩最喜欢的游戏,我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射镖因为客厅的光线很好,所以这里也是爸爸看报纸的好地方。放假时我会和姐姐在客厅做游戏。欢迎你来我的小天地。【板书设计】第六课时 精读
43、引领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内容】教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品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分别介绍了恐龙和沙子。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学情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又有所不同,需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重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内容,理清说明
44、顺序,体会课文在组织材料上所体现出的逻辑性。2.精读课文,品味本文语言特点,对比阅读,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明确文章说明方法,体会准确严密的语言。4.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教学过程】恐龙无处不有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猜猜以下图片中恐龙的名称!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最重的可达90吨。但这个曾“称霸”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的恐龙却在6500万年前突然全部消失,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
45、石,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怎样为我们解答。二、作者名片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基地,钢窟,我,机器人。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三、预习检测1.读一读,写一写。骨骼(g)漂移 (pio) 地壳(qio)深渊(yun)驮着(tu) 岛屿链(y lin)两栖(q) 褶皱(zh zhu) 携带(xi)鸟臀目(tn) 覆盖(f)2.读一读,记一记俯冲: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绽。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团。3.这篇文章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不是,说明的是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大陆漂移假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四、整体把握1.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能找出作者思考问题的轨迹吗?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不适应南极气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分析问题: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