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法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内外面临种种挑战。外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极易产生严重的内耗,甚至拖垮一个企业。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种管理思想层出不穷,多如过江之鲫,让人无所适从。这些复杂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争相称霸,国家间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进行着多方位的较量。 诸侯国内部,随着井田制的解体,社会阶层的流动,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然而元老贵族阶层不愿意放弃特权,竭力反对新政,各阶层之间相互角力,甚至相互掣肘。这些
2、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君面临的难题,与当今企业遇到的问题何其相似。最终,秦国借助法家思想,实行彻底的变法,富国强兵,最终统一了天下。因此,研究法家思想,或许会为我们解决当今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思路。一、法家思想简介 在西周的奴隶制社会中,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分封给士大夫,以维系贵族集团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对贵族和对民众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贵族的关系主要靠“礼”来协调,民众的治理主要靠“刑”来约束,即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到了东周时期,社会各阶层原有的僵硬界限逐渐被打破,大国之间侵略,兼并。此时,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诸侯国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
3、下,法家学派逐渐走上历史舞台。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这一基础出发,强调君主在掌握权力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完备的法律,奖赏有功,惩罚有过,重赏厚罚,从而使人奋勇耕战,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二、法家的核心思想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强调“势”的作用,即主张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控制臣下的权术最为重要;一派以商
4、鞅为首,强调“法”,即认为法律与规章制度是法治重点。 韩非子将这三派的思想融合起来,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势是法治的基础,君主只有拥有了权势和权威,才能令行禁止,法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法是法治的核心,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制定出严格的、赏罚分明的法律,并且法律对所有人必须一视同仁,才能使人民对法律有应有的敬畏;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既要充分发挥下属的才能,推进法的实施,又要防止下属谋权篡位,保证势的权威。三、“法”与制度化管理 “法”,就是法律制度,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进行管理。对于当今的企业,就是制度化管理。 法家认为,用儒家鼓吹的仁政、墨家的兼爱非攻都不能强国,只有使用法律治理国家,才能实现“民
5、安而国治”,“兵强而敌弱”。法能强国,是因为人们都喜欢奖赏,害怕惩罚,因此法治能起到防范作恶,鼓励先进的作用。韩非子举了个例子:几尺的布,一般人都会去拿;融化的黄金,就算有几百两,盗跖(传说中盗贼的祖先)也不会动手。一般人会拿几尺布,是因为肯定没有坏处;没人会碰融化的几百两黄金,是因为一定伤害手。(“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用法治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他们做了错事的惩罚远高于得到的好处,人们就不会作恶。同时,法治也能起到奖励先进的作用。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有功无功相事也”,有功和无功有大的差别,就能“听说打仗,就跺脚赤膊,迎着利刃,踏着
6、炭火,上前拼死的大有人在”(“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在说明了“法”的作用之后,法家提出了制度化管理的几个要点: 1.制度要公之于众。要让所有人都能知道并了解制度的内容。“宪令著于官府”,然后才能“刑罚必于民心”,使奖惩措施深入人心,使人们时刻谨记,制度才可能发挥作用。 2.制度规定的目标要能够达到,不能达到的标准不但没有激励作用,如果“立难为而罪不及”,以此为依据来惩罚下属,还容易造成“私怨生”,影响整体目标。 3.制度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号令数下者,可亡也。”。但是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制度也要随势而动,不能一成不变。“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
7、之类也”,用以前的制度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可笑。 4.制度要厚赏重罚,同时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因为,只有立功的人有获得奖赏的预期,知道必然得到奖赏,并且奖赏够多,人们才会争相理工。只有犯错的人知道必然得到惩罚,并且处罚非常重,人们才会对犯错有足够的害怕,制度才会起作用。(“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四、“术”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法家思想中,将人力
8、资源管理归于“术”的范畴,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对于人才的选拔,法家认为,领导者不可能亲自发现和选拔人才,“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时间、精力都不够,而且很可能受蒙蔽。而如果靠下属的举荐,”则臣离上而下比周”,容易造成下属结党营私。因此,法家提出,“有贤不肖而无爱恶,有愚智而无非誉”,人贤和不贤是实际存在的,但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判断。愚和智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根据别人的诽谤或赞美来确定。要依靠制度选拔人才,尽量减少选拔中的主观因素。 对于人才的使用,法家承袭了道家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者,应该“无为而无不为”。“明君之道
9、,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作为管理者,应该让下属去做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任命聪明的下属去考虑,任命贤能的下属去发挥才能,管理者只需要起到监督考核的作用,不用直接干涉下属的事务。 对于人才的考核,法家认为,管理者首先要根据下属的言论判断其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考核其实际是否达到该目标。“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其进行奖赏或惩罚。这样,下属就不敢言过其实,立下不切实际的目标,而立下目标后也会竭尽全力的去完成。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考核的过程中,管理者本身
10、要保持中立。“彼自离之,吾因以知之;是非辐凑,上不与构。”置身事外,不参与争论,冷静观察,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五、“势”与领导艺术 法家思想的“势”,是指权势,权力。法家推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法家推崇的是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结构,强调身处中央的领导者要强势控制组织的运行。作为领导者本身来讲,要有足够的权威,要让下属对自己有足够的敬畏。法家认为,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强力推行法治,才能达到法治应有的效果。 六、法家思想的偏颇之处 法家思想推动秦国统一了华夏,在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社会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被历代帝王奉为密不外传的御民之
11、术。但是,由于其所处时代的局限,其思想也有一定局限性。在研究法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作用时,我们既要看到法家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1.遏制人的创造力 法家强调法治,为维护法律(最终是维护君主)的权威,法家不准平民私自议论国事,进而禁止除法家外的诸子百家的存在,发展到极致就是后来的“焚书坑儒”。在刚从奴隶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国家只有耕种和作战两件大事,不需要平民思考太多,这种法律对秦国集中全国力量迅速壮大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秦统一中国后,这种防民之口的法律阻碍了信息的流动,造成了矛盾的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覆灭。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是最大的资源,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
12、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再采取这种压抑人性的做法,势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消极怠工、不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情况出现,对企业发展是很不利的。2.忽略了人性的多样性 以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法家看到了人性中经济人的一面,从而强调利益和惩罚对人的推动作用。但是,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将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法家思想强调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看到其他层次的需求。这一方面容易造成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无法满足,从而降低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容易压抑其他层次的需求,进而导致人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是在管理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总的来说,法家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思想的系统性,从哲学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为我们揭示了管理的许多核心问题,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很大借鉴意义。谢谢欣赏谢谢欣赏制作人:制作人: 杨秀锴杨秀锴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