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第六章 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一、群体传播一、群体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群体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数个人的集合体。本质特征:本质特征:目标取向有共同性;目标取向有共同性;具有以具有以“我们我们”意识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一)分类(一)分类 库利:初级群体(库利:初级群体(primary groupprimary group)和次级群体)和次级群体(seconda
2、ry groupsecondary group) 韦伯:团体和一般群体。韦伯:团体和一般群体。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还要注意集合行为:乌合之众(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朋)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二)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群体的社会功能: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连结的桥梁和纽带。群体对社会的意义:中观系统 社会的组成部分,即局部社会。有助于社会秩序,社会分工与协作,推动社会发展。群体对个人的意义: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参加群体的基本动机之一。2.群体是个人的
3、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三)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 1. 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 2. 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动机。贡献的动机。 3. 3.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
4、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群体传播群体传播 :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又反作用于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又反作用于群体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四)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群体规范的功能:协
5、调、合作;认同、安全。作用:作用:排除偏离性意见,排除偏离性意见,控制群体内意见分歧和争论,控制群体内意见分歧和争论,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第一步:问卷调查第一步:问卷调查第二步:反向影响第二步:反向影响第三步:再次调查第三步:再次调查结论结论:群体归属感的强弱对反规范宣传的效果影响明显。:群体归属感的强弱对反规范宣传的效果影响明显。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群体压力群体压力推动推动成员对观点的成员对观点的接
6、受,接受,加强加强说服效果说服效果阻碍阻碍成员接受对立观点,成员接受对立观点,使说服效果使说服效果衰减衰减,甚至唤起甚至唤起“自卫自卫”行为。行为。群体规范与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说服观点一致一致群体规范与群体规范与说服观点说服观点相悖相悖来自外部的来自外部的信息传播信息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群体压力:即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在群体压力下,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进而产生了“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的群体活动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的积极原因:为合作
7、而妥协让步社会道德规范(德国传播学者伊丽莎白.若尔-诺依曼观点) 问题:多数意见是否是理性判断?问题:多数意见是否是理性判断?美国心理学家罗门.阿什的实验证明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消极原因:一是信息压力(多数人正确概率大),二是趋同心理(避免孤单)。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五)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少数意见中的中坚人物:少数意见中的中坚人物:意志的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态度表达的强烈性少数意见中的中坚人物的作用少数意见中的中坚人物的作用:改变已有的合意,形成新的合意。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六)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六)集合行为中的传播
8、机制 1.定义和条件定义和条件集合行为(集合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collective behavior):):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等。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容易引发破坏性后果。等。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容易引发破坏性后果。集合现象产生的集合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基本条件: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1)结构性压力)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触发性事件(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9、。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2.2.集合行为特殊的传播机制集合行为特殊的传播机制 第一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第一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包括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包括:信息本身的传播、情绪或感情的传播。群体暗示:群体暗示:更接近催眠暗示,表现为一味地盲信和盲从。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缺少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 群体感染:群体感染: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的过程。成员失去理性的自控能力,而对外部的刺激表现出一种本能的反应。集合行为中的信息传播和情绪的传播,均受暗示与传染机制的支配。极易对正常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
10、后果。(反日游行中的破坏行为)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第二种第二种: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群体模仿与匿名性模仿:模仿: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模仿分为有意识模仿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无意识模仿。群体模仿:群体模仿:更多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 匿名性:匿名性:集合行为使人淹没在人群中,使正常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法不责众的心理支配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非理性模仿基于“匿名”,匿名可以使人失去控制。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3
11、.3.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1 1)流言的定义)流言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的观点 :“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陈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陈述或话题述或话题” ”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一种信宿不明、无法等集合行为中的主要信息形式是流言。一种信宿不明、无法等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播)不畅或功能减弱的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
12、道(如大众传播)不畅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时期。 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来自正规渠道的现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通过流言寻求信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推动了流言的产生和传播。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2 2)流言的条件)流言的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 R= I R= I A A 流言流通量流言流通量R R问题的重要性问题的重要性I I证据的暧昧性证据的暧昧性A A。 (关心的、利益的)( 公共信息不足、小道猖獗)印度心理学家巴萨德、美国学者苏珊.安索尼作了修正:重要性和暧昧
13、性分别被“关联度”和“不确定性”所代替,使考察流言的公式成为: R= I R= I A A U 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3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的分类: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中的流言,布鲁默认为是“循环反应”。有以下特点: 1.快速增殖弥漫挥发。 2.信息回流,信息畸变,恶性循环。 3.伴随谣言。小结: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受到许多异常的非合理机制的制约。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
14、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二、组织传播二、组织传播 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组织传播的目的就在于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减少磨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其特点是:传播者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信息大多是指令性、教导性和劝服性的内容;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一)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组织的概念与结构特点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概念: 在狭义上,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
15、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凡是具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的群体,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等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 组织的结构特点: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性或等级制组织是有制度保障的有机体。组织是有制度保障的有机体。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二)组织传播及其功能(二)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协
16、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三)(三)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 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以及其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1.横向传播水平传播成员之间交流与协作互动性结果、后果?2.纵向传播向下发布命令、布置工作单向流动 向上汇报工作、建议、愿望表达单向流动 逐级进行、速度慢、信息失真。解决办法?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四)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四)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渠道,指的是制度性组织关系以外的信
17、息传播渠道。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组织内的人际传播,二是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 非正式渠道中的传播特点:(1)交流的信息广泛;(2)交流的双向平等性;(3)本意交流和感情交流的成分多。 可以补充正式渠道的不足。 (五)(五) 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组织内传播的媒体形式 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六)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入渠道: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入渠道: 1.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
18、互联网络等; 2.企业组织的专职部门,如调查室、计划部、市场调查部或营销部等; 3.聘用外部专家、委托独立咨询机构或大学科研机构。 4. 现代 先进企业采用将组织智能与计算机智能相结合的新型信息系统,如DSS(决策支援系统)、MIS(战略信息系统)、POS(销售数据系统)等等。 (七)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CIS)宣传。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DSS系统:系统:現代決策支援系統是一種電腦資訊系統,主要目現代決策支援系統是一種電腦資訊系統,主要目的為知識工作者提供明智決策的基礎資訊的為知識工作者提供明智決策的基礎資
19、訊。 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所谓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系统 ,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系统。POS系统即销售数据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系统即销售数据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自动读取设备(如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收银机)在销售商品时直接读取商品销售信息(如商品名、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
20、、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单价、销售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店铺、购买顾客等),并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通过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传送至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加工以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提高经营效率的系统。POS系统最早应用于零售业,以后逐系统最早应用于零售业,以后逐渐扩展至其他如金融、旅馆等服务行业,利用渐扩展至其他如金融、旅馆等服务行业,利用POS系统的范系统的范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围也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第一节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大众传播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
21、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郭庆光大众传播的五大传媒: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 (二)大众传播的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受众大多数人跨阶层、跨群体。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 单向性,反馈弱。 6. 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大众传播的新的发展:信源多元化、技术融合化、内容个人化、传受交互大众传播的新的发展:信源多元化、技术融合化
22、、内容个人化、传受交互化、关系平等化化、关系平等化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三)(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为整个有机体服务。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传播的汪洋大海中,以至于很难设想要是没有传播,我们将怎样生活。”施拉姆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三)(三)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视功能(了解)、社会协调功能(沟通)、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积累、保存)。 (人际、群体、组织、大众均具上述功能) “外交官、使馆官员和驻外记者是专门研究环境的代表性
23、人物,编辑、新闻工作者和演说家是内部反应的起关联作用的人,家庭和学校里的教育者传递社会遗产。”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节 大众传播电影2012以电脑特技为观众展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太阳活动频繁,地球温度急剧上升,地震频发,城市建筑顷刻化为灰烬,板块移动引起巨大海啸,整个世界可被惊涛巨浪所淹没导演罗兰艾默里奇通过影片传递这样的信息:地球环境不容乐观,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这是大众传播对自然环境监测功能的很好体现。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2.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提示协调行动)、社会化功能(规范教育)、提供娱乐。 3.施拉姆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视、社会
24、协调、遗产传承)、经济功能、一般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是他的发现,服务于经济和传播产业本身) 4.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说: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知名度)、社会规范强制功能(舆论)、作为负功能的“麻醉作用”。(与前三者角度不同。从传播效果角度更具有批判意义)总结: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四)(四)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施拉姆的观点,大众传播诞生于15世纪4050年代,其标志是德国工匠古登堡使用印刷机和金属活字技术,成功地印刷出了第一批油印的圣经,施拉姆把这个日子称为“庆祝大众传播开始的日子” 。 但真正意义上的
25、大众传播(即我们在定义中所界定的大众传播)的诞生,却是近400年以后的事情,确切地说,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1.1.大众报刊(19世纪30年代) 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是19世纪30年代的事情,其代表性的事件是“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以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和先驱报的创刊为标志)。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廉价报纸也称为大众报纸,除了价格低廉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以新闻、信息、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普通大众生活。 (2)发行量大,一般为几万乃至几
26、十万份。 (3)读者不限于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大众”。 (4)广告收入成了报纸经营的主要财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报纸完成了两个转变:一是由“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二是由政党经费运营向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的转变。换句话说,只有到了这个时期,报纸才成了“以报道新闻、传播知识、提供娱乐”为宗旨的信息产业,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2.2.电报、电影、广播电报、电影、广播 1838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美国开设了第一条电报线路。此后,这种“闪电式的传播线路”迅速发展,
27、形成了巨大的通信网络。 自1895年巴黎出现第一家电影院以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电影就由“一个新奇的玩意”进化成了一种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电影很快发展成为包括生产、发行和放映在内的大规模产业,成了艺术、娱乐、大商业和现代技术的融合。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是广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收音机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便携化,价格越来越低廉,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3.电视媒介 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是电视媒介的出现和发展。 电视是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实验播放阶段的。 1928
28、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WGY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 1938年,在美国已有17座实验台播出电视节目; 1941年,NBC、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 在电视出现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媒介拥有如此众多的受众和普遍的影响。 电视的吸引力来自它的媒介特性: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声音、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在21世纪的今天,电视媒介的新革命: (1)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电视进入多频道化时代,电视媒体的内容更丰富,
29、选择性更强; (2)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高; (3)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4)卫星传输技术的普遍采用使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时代。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4.互联网(20世纪80年代) 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传播平台,它既是个人信息处理的工具,也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手段,而大众传播也是它的一个基本功能。 互联网传播的革命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几乎“全能”的自身,还在于它正在推动传统大众传播的转型。与互联网传播融合,实现自身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了传统大众传媒亟待解决的课
30、题。 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传播时速的实时性、信息内容的海量性、信息形态的所媒体性、信息检索的便利性、传播过程的交互性、传播范围的全球性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大众传播的新的发展: 信源多元化、技术融合化、内容个人化、传受交互化、关系平等化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五)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五)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1.1.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为整个有机体服务,-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传播的汪洋大海中,以至于很难设想要是没有传播,我们将怎样生活。” 大众媒介是现代人生活
31、的重要内容。人接触媒介的时间证明,现在人离不开大众媒介。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调查显示受众接触大众媒介的动机,也说明了大众传播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新闻、信息和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动向和变化; 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关于生活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安排日常生活; 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文化享受,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大众传播为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能够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紧张压力下解放出来,获得轻松和休息。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2.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美国
32、政治学家J.布莱特为代表的“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报刊在舆论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的观点: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他的观点: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为历史和现实两个过程。 从从历史过程历史过程来看,舆论经过了被动地忍受权威支配和统治的阶来看,舆论经过了被动地忍受权威支配和统治的阶段,正在迎来舆论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段,正在迎来舆论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 从从现实过程现实过程来看,围绕社会公共事件的舆论的形成,大体要经来看,围绕社会公共事件的舆论的形成,大体要经历四个阶段:历四个阶段: 第二节 大众传播基于情绪和期待的
33、印象形成阶段基于情绪和期待的印象形成阶段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积极传播阶段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积极传播阶段形成最终合意和付诸行动的阶段形成最终合意和付诸行动的阶段因此,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过传播而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舆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报刊作为核心的传播媒介起着重要的作用。 布莱士认为,报刊的三种重要功能,使它成为合理的、理布莱士认为,报刊的三种重要功能,使它成为合理的、理性的舆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性的舆论形成的最重要推动力作为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
34、员的功能作为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测风标”功能功能法国学者塔尔德同样注意到了报刊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塔尔德认为报刊对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就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 。报纸的出现导致了公众的诞生,公众与作为物理人群的“集群”不同,他们是“纯粹的精神上的集合体”。塔尔德认为,唯有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才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报刊则是将分散的公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公众的规模将随着报刊的普及而无限扩大,而社会也将会由受“习惯和传统”支配的时代前进到以“流行和革新”为主流的时代。
35、 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也对大众传播寄予了厚望 。 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写道,“印刷意味着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之际才能够成为现实。 库利认为,这些近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 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第二种观点:怀疑主义 进入20世纪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众传播事业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得大众传播不但没有成为一般公众参与政治的手段,反而越来越成为垄断资本和少数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众传播成了帝国主义列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战和心理战的新型武器,使人们认识到大
36、众传播给社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光明,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破坏性的、可怕的力量。 上述原因上述原因使研究者对大众传播产生怀疑或否定态度: 德国M.皮卡德认为,德国人在大众媒介鼓吹下成了“受广播彻底支配的收音机人”; 拉扎斯菲尔德、默顿提出了大众传播使现代人满足于肤浅的表层信息、具有“麻醉神经”的负面作用的观点;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日本学者清水几太郎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信息的大量复制”所支配的社会,将广大受众淹没在表层信息的“洪水”中,使他们丧失了对重要的公共事物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众传播对现代人来说类似于一种“心理暴力”; 美国精神医学家E.D.格林在电
37、视与美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认为,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许多美国人退化到了只会“边看电视边吸吮手指”的地步。 我们的结论:大众传播善与恶在于掌握管理它的人。第二节 大众传播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对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社会影响的性质都不能简单地做出结论。简单地做出结论。 归根到底,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归根到底,大众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
38、予它的使命。因此,脱离开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因此,脱离开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讨论大众传具体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单纯地讨论大众传播的播的“善善”与与“恶恶”问题是没有意义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3.3.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1 1)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客观环境本身人与环境的关系:客观环境本身人对环境的认识人对环境的认识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影响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影响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39、: 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2 2)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第一,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信息符号; 第二,一系列的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它们不仅仅是告知性的,而且是提示性或指示性的,因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 第三,当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和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 因此,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
40、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 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信息声势 ; 这种优势,还与它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密切相关这种优势,还与它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密切相关(大众传播传达的信息的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使其具有先天优势。第二节大众传播202
41、2年5月31日3时50分(3 3)现代社会中)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现象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1920)、舆论等著作中提出了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问题。人对客观环境的反应来源于新闻机构制造的“拟态环境”。 他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和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在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 的反应。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
42、时50分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 。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李普曼: “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到一个共同的因素,这就是在人与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他的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拟态环境,他的行为是对拟态环境的反应。但是,正因为这种反应是实际的行为,所以它
43、的结果并不作用于刺激但是,正因为这种反应是实际的行为,所以它的结果并不作用于刺激引发了行为的拟态环境,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引发了行为的拟态环境,而是作用于行为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 第二节 大众传播2022年5月31日3时50分 1968年,日本学者藤竹晓在李普曼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问题。 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的制约性,使得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看待。观点观点:大众传播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控制的性质和方向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他更为复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第二节 大众传播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 娱乐至死娱乐至死 2公众舆论公众舆论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