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微能力2.0认证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模板一、学情分析方案二、学情分析报告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方案基本信息县(市、区)学校TFCF学校姓名TFCF学科语文能力维度学情分析口教学设计口学法指导口学业评价所属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教学主题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环境、应用PPT、白板、电脑、手机等教学对象及特点四(1)班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
2、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想像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的景象。学习难点(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堂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分析目的(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通过微信群向班级群里分享一米阅读预习链接,除了可以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更能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依据,使学生能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使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分析工具
3、(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微信、一米阅读APP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答题调查法学情分析实践方案(结合实际授课内容调整)1.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我所执教的是年级程度较好的班级,全班47名学生,95%的学生基础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良好,我根据本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学情分析达到以下目的凸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学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干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做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
4、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2.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情分析范围、丰富学情分析形式、提升学情分析效率。第1、2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对生字及多音字的掌握,得分率比较高,说明学生基础比较扎实。第3题考查学生朗读能力,能不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学生整体水平较好,但部分同学朗读能力差,第4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大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好一只高傲的白鹅能不能画出相关语句,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3.课后学情,评价反思在本次课堂教学后,教师借助教学平台生成学生的学习行为统计表,呈现出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基本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行
5、为进行评价,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评价等级优秀口合格口不合格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报告一、任务描述:提交一份针对上述方案的学情分析报告解读视频,说明分析对象、工具应用过程与方法、结果呈现与分析等报告主要内容,视频时间不超过5分钟。二、评价标准:1、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2、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3、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4、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5、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2.主问题设计杂乱无章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应该有结构、有步骤,环环相扣,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课堂。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6、分为四个环节:揭题导入环节、初读感知阶段、精读分析环节、总结归纳。在每个阶段设计的主问题都应该解决教学目标,针对主问题,再设计子问题层层深入,依次解决不同阶段的教学问题。如果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不注重层次性,很可能造成教学环节不流畅,教学问题不具有层次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一,或者问题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先后之分,不分顺序,就因为这些现象频繁发生,致使学生对文本学习不深入,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只能被动学习。在笔者听课过程中,某教师在在一节课堂中提出主问题 7 个,二级问题有 10 个,三级问题有 14 个,其他相关问题有 27 个。在整节课堂中直接提出主问题,没有让学
7、生从简单的字词教学、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来循序渐进,进而再来找出主问题深入理解,所以主问题的设计完全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需要提出更多的二级问题、三级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这样的提问缺乏层次性,杂乱无章。笔者在听课后与多数教师进行访谈时,问道:“在您的课上主问题实施顺利吗?会出现哪些问题呢?”多数教师的回答都是不太顺利,需要进行更多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老师说:“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当提出一个主问题时,学生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赶紧变换说法,提出一样的问题”;老师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往往喜欢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让学生解答,直至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不按照文本顺序和教学流程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前备案时预设不到位,于是出现了主问题设计杂乱无章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