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心理健康教案设计我的朋友活动设计理念或理论依据:友谊是指学生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殊亲密关系,提供了儿童互相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及体验情绪和认知活动的机会,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很重视与同伴的友谊关系,他们对于友谊的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着变化。讨论友谊,了解朋辈对于友谊的看法和观点,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澄清自己的观念,激发愉悦的情绪,强化已有的积极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活动目的:1、通过讨论和互动,促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同学们对于朋友的选择标准从而做到朋辈学习。2、学会表达感激、欣赏和赞美,激发愉悦的情绪,强化已有的积极
2、行为,加深同伴间的友谊。活动材料:白纸6张、彩笔若干、心形卡若干活动适用领域:人际交往与沟通。活动时间:30分钟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活动步骤:(一)听歌曲找朋友跟着歌曲唱游,在愉悦的气氛中回忆从小到大交往的朋友。(二)小组讨论:你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讨论要求(1)每组5分钟讨论时间。(2)请每组挑选出最重要的5个方面,写在大白纸上。(3)每组组员都要上台展示,派一名代表发言,剩下的组员可以补充发言。(三)阶段分享1 .小组代表分享并举例,自己的朋友具备哪些优点。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也要给与积极回应。2 .教师引导:当你被朋友赞扬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对于朋友的欣赏,你想要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作为
3、回应吗?3 .教师圈画出各组相近的词语和有争议的词语,进一步引导。对于有争议的标准我们应该怎样看?每个人的标准都可能不一样,也有一些相同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观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4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有这样的朋友,能怎样做呢?(四)延伸活动写下感激和赞美送给自己的朋友。很多同学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无法向你的朋友表达赞美和感激,那么拿起你手中的心形卡,将你对朋友的感激、欣赏、赞美写下来,送给你的朋友。(五)总结我们讨论了关于自己择友的标准,通过分享我们发现了,诚实、善良、友爱这些美好的品质不仅仅是让我们自己变得美好,更可能让我们获得珍贵的友谊。虽然对于朋友的选择标准会因人而异,也会随着时
4、间推移而发生变化,但是那份珍贵的感情却伴随着我们一生的成长。活动反思: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同伴关系方面已经从建立在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的基础之上发展到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和谐的人做朋友,其中他们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这次活动学生们非常真实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学习成绩这样的标准引发了很多争议,这是非常正常的。本活动就是希望他们通过讨论,澄清自己的观点,并且感受到朋辈间是如何看待朋友的。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同时,高年级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比如不会沟通,自我为中心等等。本活动因为环节的设置并没有让他们暴露出来,仅仅是在分享环节中和最后以“表达赞美
5、”的方式让他们感受了一下赞美的力量。所以,这个活动更适合放在同伴交往课程系列的第一课中。参与者的体验:学生一:我没有想到自己会被这么多人夸赞,感到很高兴,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兄弟。学生二:当我被朋友点到名字感谢的时候,特别感动,以后我也会这样做的。学生三:我觉得自己不够随和,以后有同学来问我问题,我一定积极的帮助他。【点评】本活动聚焦在了解身边的同学选择朋友的标准上,设计理念先进,以换位思考的视角,从了解他人选择朋友的标准入手,反思为了建立良好的友谊,个人自己需要发展哪些积极品质。本活动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符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小学高年级”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的要求和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在小学高年级“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的要求。本活动参与性、生成性强,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表自己对于朋友、友谊的一些观点。从这些观点中生成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成为理想“择友对象”的标准,也生成一些独特的选择朋友的标准并对这些标准进行分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