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程标准】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时空框架】【概念清单】“十四年抗战”、华北事变【知识梳理】一、局部抗战(2)华北事变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投靠日本,先后制造了河北事件、张北事件、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
2、主导地位,并促进了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2、中国社会各界的反应(2)爱国军民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a东北军民: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b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c爱国学生:“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1935年12月9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原因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3)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日本扩大侵华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中共中央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下旬,洛川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形成。(5)正式建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次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总结概括】 (1)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出现在国民革命时期,具体
4、时间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党“一大”是其形成的标志,合作方式为党内合作,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是其破裂的标志。第二次合作发生在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37年9月至1946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其正式形成的标志,合作方式为党外合作,内战爆发是其破裂的标志。相同点:都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并促成的;都受到国际因素影响。(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日军的侵华暴行政治上“以华制华”: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签订大量卖国协定。经济上, “以战养战”:对
5、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三光”政策、疯狂扫荡:实施细菌战:推行“慰安妇”制度:奴化教育:【总结概括】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基础落实案)【学习目标】1、 中外历史纲要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时空框架】【概念清单】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大迁徙、根据地建设、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远征军【知识梳理】一、 正面战场的抗战1、重大战役阶段会战
6、时间结果及影响防御阶段淞沪会战1937、8-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1937、9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1937、10-11月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937、11月初太原失守徐州会战1938、1-5月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月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知识归纳】国民党的抗战(1) 抗日
7、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2)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逐渐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2、论持久战(1)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3.工业和高校内迁(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知识归纳】民族工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
8、和布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二、敌后战场的抗战1.敌后战场的开辟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结果: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概念阐释】皖南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在皖南发动的反共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决定北撤到长江以北苏皖敌后地区时精心策划的围歼新四军部队于泾县茂林地区的极其险恶的反动阴谋,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一次罪行。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实行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经济上:实
9、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三三制”原则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是在1937-1949年之间三、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2.中国的贡献和影响(2)影响: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中共七大(2)概况:
10、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3)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2.抗日战争的胜利(2)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
11、原因)(2)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4)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5)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第25讲 人民解放战争(基础落实案)【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时空框架】【概念清单】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北平和谈、金圆券、伪“国大”、宪政、土地改革、人民币、七届二中全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梳理】1. 重庆谈判:2)成果:1945年10月10日二、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
12、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2.战略防御:(1)粉碎全面进攻: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2) 粉碎重点进攻:开始: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3. 战略反攻:(2)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4.战略决战:(1)过程:辽沈战役:1948年9月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发起淮海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发动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2) 意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基本摧
13、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5.北平和谈: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金圆券改革】3.政治危机:(1)第二条战线:1946年冬,一个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发展,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2)召开伪“国大”: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制度探索:(4)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1. 土地改革:(1)时间:1947年夏。(2)内容: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14、(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影响:3.中国共产党的币制改革:2. 七届二中全会:(1) 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二十三讲 背诵题目1.华北事变2.西安事变的意义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华北事变(2)华北事变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投靠日本,先后制造了河北事件、张北事件、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并促进了中国抗日
15、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2.西安事变的意义(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4.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
16、全民族抗战。(5)正式建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次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十三讲 背诵题目1.正面战场的几次会战2.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三三制的概况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意义1.正面战场的几次会战1、重大战役阶段会战时间结果及影响防御阶段淞沪会战1937、8-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1937、9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1937、10-11月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937、
17、11月初太原失守徐州会战1938、1-5月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月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2.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三三制的概况(2)发动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结果: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
18、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3.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面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反共倾向,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皖南事变)【概念阐释】皖南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在皖南发动的反共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决定北撤到长江以北苏皖敌后地区时精心策划的围歼新四军部队于泾县茂林地区的极其险恶的反动阴谋,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一次罪行。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政治上:实行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19、军事上: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概念阐释】“三三制”原则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意义(2)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原因)(2)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3)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4)
20、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5)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第二十五讲 背诵题目1.全面内战的爆发2.第二条战线3.七届二中全会4.史料分类与史料实证原则方法1.全面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2.战略防御:(1)粉碎全面进攻: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军队名称的变化】红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活动于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主要活动于抗
21、日根据地。解放军:解放战争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对应的活动区域主要是解放区。(3) 粉碎重点进攻:开始: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4. 战略反攻:(1)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2)过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3)结果: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4.战略决战:(1)过程:辽沈战役:1948年9月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初发起淮海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
22、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发动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2)意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5.北平和谈: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第二条战线(1)第二条战线:1946年冬,一个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发展,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3.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西柏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4.史料分类与史料实证原则方法一、史料的分类:1、按表
23、现形式分类: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报刊、杂志等。实物史料:(2、按学术价值分类: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3、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二、史料实证的原则方法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尽量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4、孤证不立,坚持多种类型史料互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