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35.30KB ,
文档编号:3038101      下载积分:1.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03810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1、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知识点总结【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2.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时空坐标】第14课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尽。(2)帝国主义矛盾加剧,形成四对主要矛盾原因:帝国主义

2、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变化。表现:英德矛盾争夺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法德矛盾阿尔萨斯-洛林领土争端积怨很久;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德俄矛盾不断贸易摩擦关系恶化;奥匈与俄矛盾争夺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概况: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4)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经过:1914.6.28,奥匈帝国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比刺杀。影响:两大军事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

3、恶化。2.经过:(1)爆发: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2)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3)战线: 西线:英法-德; 东线:德奥-俄; 南线:奥匈-俄、塞尔维亚(4)进程:1914,德军根据“施里芬计划”进攻法国;1914.9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1914,日本占领德国在中国的山东半岛租借地,提出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1916, 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19171918年:美国和中国(

4、以工代战)参战;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战争。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 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缔结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缔结九国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2)主要内容:A.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B.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C.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海军军备;D.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诸多特权;E.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国际联

5、盟:体现战后政治秩序(1)性质: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3)评价:国联“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其失去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3.一战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

6、的社会主义实践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形成条件(1)经济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2)政治条件: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3)阶级条件: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4)组织条件: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5)思想条件:1900,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2.形成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确定“布尔什维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1)帝国主义理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2)无产阶

7、级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3)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1.背景: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自己处于次要地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的反抗;1917.4,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

8、进的战略和策略。2.时间: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3.结果: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4.历史意义:十月革命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

9、历史的重要内容。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陷入内战。(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3)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里。(4)评价: 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1921-1928)(1)主要内容:农业: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以租让制等形

10、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2)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背景:1922年12月,苏联成立;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确立了领导地位。(2)途径: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结果: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评价:积极:苏联在很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国际声誉。消极:

1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表现:(1)在东亚: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收回汉口、九江等英租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2)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苏加

12、诺成立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3)在西亚:叙利亚、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地爆发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4)在南亚:印度的甘地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阶段:1920-1922年,阿姆利则惨案后,甘地号召放弃英授予爵位、封号等, 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纺车和不买英国布等。 第二阶段:1930-1934年,向食盐进军。 第三阶段:1940-1942年,要求英国立即“退出印度”。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埃及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以扎格鲁尔为首华夫脱党领导下,进行一些列斗争,迫使英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

13、英保留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 1922.3埃及宣布为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宪法,但英没放弃特权。2.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侵略。 里夫地区酋长克里姆领导,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后失败。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塞拉西一世流亡,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1941年独立。三、拉丁美洲民主革命和改革: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势的影响。 拉美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十月革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2.表现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

14、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智利:左派力量组成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斗争。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引导墨走上现代化道路。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背景:1.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统治(1)表现: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世界第一个法西斯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人订立密约,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

15、的开始。(2)影响:以极端民族主义为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2.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日本法西斯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制定了侵略目标,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最后征服世界。(2)过程: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3.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 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心,法西斯势力崛起

16、。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得到广泛支持。(2)表现: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英法绥靖政策,签慕尼黑协定(割捷克苏台德区),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大战的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2.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

17、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法国投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3.全球阶段: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协同作战。4.大战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垄断核

18、武器。(3)对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4)对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四、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1.含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主要内容:(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2)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3)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19、4)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5)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6)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7)成立联合国。3.支柱:联合国:1945年(1)性质: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3)原则:“大国一致”的原则。(4)影响: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利于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4.影响:(1)积极: 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2)消极: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