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2.31MB ,
文档编号:3038122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03812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重点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重点归纳.docx

1、新教材高二历史选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重点归纳 (第1课至第15课)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起源(1)多元起源: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3)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春秋战国: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1)背景:社会出现大变革,礼崩乐坏。(2)过程春秋: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

2、想核心。战国: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3)影响: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3秦汉至元: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时期(1)秦: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2)汉: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3)魏晋隋唐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4)宋元: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

3、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4明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折时期(1)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3)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5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受挫与复兴(1)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

4、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1)代表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2)影响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2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1)代表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2)影响历代思想

5、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代表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2)影响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

6、系。4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5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1)代表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2)影响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

7、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6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7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1)代表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2)影响“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

8、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1)本土性: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3)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4)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5)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

9、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本课小结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表现(1)佛教入华过程时间概况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a概况: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b表现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

10、加注重境界的表达建筑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消极影响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西学入华明清时期西学传入a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b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近代西方文化迅速传入a原因:中国国门被迫打开。b概况时间概况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和魏

11、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等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1868年,专门引进、翻译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戊戌变法时期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2、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影响:使中华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对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的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2)儒学与佛教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3)社会制度等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

13、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4)其他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1)四大发明造纸术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

14、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印刷术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2)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表现: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影响: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本课小结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一古代西亚文化1地理位置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2成

15、就(1)文字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字的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2)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3)建筑和艺术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时

16、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内容: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价值: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二古代埃及文化1地理位置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2历史时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3成就(1)文字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

17、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2)文学作品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3)建筑和艺术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表现: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4)科学和技术古代埃及人有众多创造。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18、,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三阿拉伯文化1形成(1)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为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2成就(1)文学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

19、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都来自这部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2)科学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3)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

20、化交流的桥梁。本课小结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1)概况: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2)成就哲学a产生: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b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

21、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的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学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史学古希腊是欧洲史学的源头。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2古罗马文化(1)法律十二铜表法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地位古罗马第一部成

22、文法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评价虽然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影响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文学与史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3)建筑古罗马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4)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二中古西欧文化1形成(1)西罗马

23、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2)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2特点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3成就(1)神学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神学家们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

24、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2)文学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4影响虽然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1)形成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东正教

25、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2)特点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3)成就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典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2.俄罗斯文化(1)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

26、文化圈。(2)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3)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本课小结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一古代印度文化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2成就(1)宗教与制度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

27、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印度教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3)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4)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3对外传播(1)

28、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2)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3)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1)成就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2)中华文化与朝鲜文化的互相影响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

29、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2古代日本文化(1)神道教与武士道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2)文学、建筑及艺术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30、(3)中华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特点及其形成原因(1)特点:独立发展。(2)原因: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2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印第安文化。3成就(1)宗教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

31、规模宏大的金字塔,但和埃及人把金字塔作为陵墓不同,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2)繁荣期的文化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玛雅人还以手和脚的20个指头作为计算的基础,创造出20进制。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太阳历一年为365天,太阴历一年为354天。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他们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3)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本课小结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

32、化的形成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的文明成果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印欧人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2印欧人的迁徙与影响(1)迁徙概况时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迁入区域: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特点:长期性,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方式: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赫梯: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

33、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希腊: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印度: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

34、和铁等带到印度。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1迁徙概况(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中国北方: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生活着众多游牧部落。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2)36世纪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

35、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西亚: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2影响(1)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本课小结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殖民扩张及人口迁移(1)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原因: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

36、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在此期间,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概况: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概况: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影响: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3)欧洲白人数量增加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2美洲族群的变化

37、(1)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2)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3)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在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

38、的半数。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18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背景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

39、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2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美洲形式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贡献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2)大洋洲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

40、人数已超过4万。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3影响很多华工后来回国,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本课小结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1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的原因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2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的过程(1)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地区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推动了

41、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东地区的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同时,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和地区也吸引了许多亚非移民。(3)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3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变化(1)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原因: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跨国公司中表现得尤为

42、明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他们作为移民中的“知识精英”,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难民的困境和救助1产生原因因为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灾害、经济恶化等各种原因被迫离开原籍国,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国。2难民来源的变化及其遭遇(1)变化:20世纪后,世界难民问题日益突出。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2)遭遇: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十分艰难。3.国际社会保护难民基本人权的努力(1)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

43、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2)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3)1966年,联合国又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三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1移民文化的形成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2代表性的多元移民社会(1)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移民文化的形成:在不同的历

44、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在这个过程中,白人驱逐、消灭北美印度安人,阻碍了印第安文化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吸收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影响: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2)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形成因素: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马六甲海峡海运繁忙,新加坡逐渐成为繁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从英国殖民地成为独立国家。表现a人口构成: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其次为本地的马来族;还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b语言:马来语、华

45、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c文化: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本课小结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而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优势与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3重大事件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4线路(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2)影响: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2“西南丝绸之路”(1)概念: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