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外科感染,作者 : 任建安,作者 : 刘彤,单位 : 南京总医院,单位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作者 : 王振军,作者 : 房学东,概论,第一节,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通常指需要外科处理的感染,包括与创伤、烧伤、手术相关的感染,2. 外科感染的分类,(1)根据感染的表现,外科感染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 (2)根据病程长短,外科感染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 (3)根据发生条件,外科感染可分为条件性(机会性)感染、二重感染(菌群交替)、医院内感染等,外科学(第9版),外科感染的定义及分类,1. 外科感染的定义,浅部组织细菌性感染,第二节,(一)病因和
2、病理,属毛囊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1. 疖 (1) 只累及单个毛囊和周围组织。 (2) 与局部皮肤不洁、擦伤、毛囊与皮脂腺分泌物排泄不畅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3) 炎症多为局限性而有脓栓形成。 2. 痈 (1) 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由多个相邻疖融合而成。 (2) 病变累及深层皮下结缔组织,表面皮肤血运障碍甚至坏死。 (3) 全身反应较重,甚至发展为脓毒症。,一、疖与痈,外科学(第9版),1. 疖 (1) 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背部。 (2) 初始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直径2cm左右)。数日后肿痛范围扩大、小硬结中央组织
3、坏死、软化,出现脓栓,继而,大多数脓栓自行脱落、破溃,待脓液流尽后炎症逐步消退愈合。 (3)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等有关。 2. 痈 (1) 中、老年居多。病变好发于项部和背部。 (2) 局部小片皮肤硬肿、热痛,肤色暗红,其中可有数个凸出点或脓点,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一般疼痛较轻。 (3) 局部皮肤硬肿范围增大,周围呈现浸润性水肿,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加剧,全身症状加重。继而病变部位脓点增大、增多,中心处可坏死脱落、破溃流脓,使疮口呈蜂窝状。,(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面疖,痈
4、,外科学(第9版),1. 易于诊断,痈病变范围较疖大,可有数个脓栓,全身症状也较重。 2. 如有发热等全身反应,应作血常规检查;老龄、疖病和痈的病人还应检查血糖和尿糖、血清白蛋白水平,需抗生素治疗者应做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 需鉴别的病变有:皮脂囊肿(俗称粉瘤)感染、痤疮感染等。,(三)诊断与鉴别,外科学(第9版),1. 局部处理 (1) 疖在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也可敷贴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可用碘附点涂脓点,将脓栓剔出。 (2) 痈在初期仅有红肿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外敷上述中药和理疗。已出现多个脓点、表面紫褐色或已破溃流脓
5、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四)预防和治疗,外科学(第9版),痈的切开引流,1. 局部处理 (3) 切开后应每天更换敷料一次,注意创面抗炎,待炎症控制后可使用生肌散促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收缩愈合。较大的创面皮肤难以覆盖者,可在肉芽组织长好后予行植皮以加快修复。 2. 药物应用 (1) 痈和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的疖,特别是面部疖和唇痈,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 (2) 有糖尿病病史者应给予胰岛素或降血糖类药物。,(四)预防和治疗,外科学(第9版),(一)病因和病理,1. 急性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
6、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2.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或其他型链球菌。 3.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释放溶血素、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等,炎症不易局限,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扩散迅速,在短期内可引起广泛的皮下组织炎症、渗出、水肿,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内毒素血症,但血培养常为阴性。 4. 若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则因细菌产生的凝固酶作用而病变较为局限。,二、急性蜂窝织炎,外科学(第9版),1.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1) 致病菌包括肠球菌、兼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拟杆菌或产气荚膜梭菌。 (2) 下腹与会阴部比较多见,常在皮肤受损伤且污染较重的情况下发
7、生。病变主要局限于皮下结缔组织,不侵及肌层。 (3) 初期表现类似一般性蜂窝织炎,但病变进展快且可触感皮下捻发音,破溃后可有臭味,全身状态较快恶化。 2. 新生儿皮下坏疽 (1) 起病急、发展快,病变不易局限,极易引发皮下组织广泛的坏死。 (2)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变多发生背部与臀部。 (3) 初起时皮肤发红,触硬。病变范围扩大时,中心部分变暗变软,有皮下浮动感。坏死时肤色呈黑褐色,并可破溃。,(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3. 口底、颌下蜂窝织炎 (1) 小儿多见,感染多起源于口腔或面部。 (2) 颌下皮肤轻度红热,但肿胀明显,伴有高热,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源于面部者,红、肿
8、、热、痛,全身反应较重。 (3) 可累及颌下或颈阔肌后的结缔组织,甚至纵隔,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根据病史、体征,白细胞计数增多等表现,诊断多不困难。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涂片可检出致病菌,血和脓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有助诊断与治疗。 需鉴别: 1. 新生儿皮下坏疽初期有皮肤质地变硬时,应与硬皮病区别。后者皮肤不发红,体温不增高。 2. 小儿颌下蜂窝织炎引起呼吸急促、不能进食时,应与急性咽峡炎区别。后者颌下肿胀稍轻,而口咽内红肿明显。 3. 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应与气性坏疽区别。后者发病前创伤常累及肌肉,病变以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肌炎为主,伤口常有某种
9、腥味,X线检查肌肉间可见气体影。脓液涂片检查可大致区分病菌形态,细菌培养有助确认致病菌。,(三)诊断与鉴别,外科学(第9版),1. 抗菌药物 (1) 可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唑。 (2) 症状严重者可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或细菌培养与药敏调整用药。 2. 局部处理 (1) 早期急性蜂窝织炎,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敷贴金黄散、鱼石脂膏等。 (2) 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底及颌下急性蜂窝织炎则应尽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 (3) 其他各型皮下蜂窝织炎,为缓解皮下炎症扩展和减少皮肤坏死,也可在病变处作多个小的切口减压。 (4) 产气性皮下
10、蜂窝织炎必须及时隔离,伤口可用3%过氧化氢液冲洗、碘伏湿敷等处理。 3. 对症处理 (1) 改善病人全身状态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高热时可选用冷敷物理降温。 (2) 进食困难者输液维持营养和体液平衡,呼吸急促时给予吸氧等辅助通气。,(四)预防和治疗,外科学(第9版),(一)病因和病理,1. 丹毒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皮肤淋巴管网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2. 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大多常先有病变远端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损,如足趾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 3. 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病变蔓延较快,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局部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但全身炎症反应明显,易治愈
11、但常有复发。,三、丹毒,外科学(第9版),1. 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 2. 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微隆起的皮肤红疹、色鲜红、中间稍淡、边界清楚,有的可起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疼痛。 3. 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 4. 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脓毒症。 5. 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淤滞,最终形成淋巴水肿、肢体肿胀、局部皮肤粗厚,甚至发展成“象皮肿”。,(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1. 注意皮肤清洁,及时处理小创口。 2. 在接触丹毒病人或换药前后,应洗手消毒,防
12、止交叉感染。 3. 与丹毒相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并避免复发。 4. 治疗时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可用50%硫酸镁液湿敷。 5. 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如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类敏感抗生素。,(三)预防和治疗,外科学(第9版),(一)病因和病理,1. 是指病菌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从皮肤、黏膜破损处或其他感染病灶侵入淋巴管道,导致淋巴管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一般属非化脓性感染。 2. 急性淋巴管炎在浅层可在皮下结缔组织层内沿淋巴管蔓延,表现为丹毒(网状淋巴管炎)与浅层管状淋巴管炎,而深层淋巴管炎病变深在隐匿、体表无变化。 3. 浅部的急性淋巴结炎好发部位多在颌下、颈部
13、、腋窝、肘内侧、腹股沟或腘窝,感染源于口咽炎症、足癣、皮损,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和引流区域的淋巴管炎。,四、浅部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外科学(第9版),1. 管状淋巴管炎 (1) 多见于四肢,下肢更常见。 (2) 浅部病变表皮下可见红色条线,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中医称“红丝疔”。 (3) 皮下深层的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可有条形触痛带。 2. 急性淋巴结炎 (1) 轻者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表面皮肤正常,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大多能自行消肿痊愈。 (2) 炎症加重时肿大淋巴结可粘连成团形成肿块,表面皮肤可发红、发热,疼痛加重。 (3) 严重者淋巴结炎可因坏死形成局部脓肿而有波动感,
14、或溃破流脓,并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炎症反应。,(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1) 一般较易明确诊断。 (2) 深部淋巴管炎需与急性静脉炎鉴别,后者也有皮肤下索条状触痛,沿静脉走行分布,常与外周血管内长期留置导管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有关。,(三)诊断与鉴别,外科学(第9版),1. 急性淋巴管炎 (1) 着重治疗原发感染病灶。发现皮肤有红线条时,可用50%硫酸镁湿敷。 (2) 如果红线向近侧延长较快,可在皮肤消毒后用较粗针头沿红线分别选取几个点垂直刺入皮下,并局部再湿敷以利抗炎。 2. 急性淋巴结炎 (1) 未形成脓肿时,应积极治疗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原发感染,淋巴结炎多可在原发感染控制
15、后得已消退。 (2) 若已形成脓肿,除应用抗菌药物外,还需切开引流。一般可先试行穿刺吸脓,然后在局部麻醉下切开引流,注意避免损伤邻近神经血管。 (3) 少数急性淋巴结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转变为慢性炎症而迁延难愈。,(四)预防和治疗,外科学(第9版),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第三节,重点难点,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的病因和病理,外科学(第9版),1. 手部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由微小擦伤、针刺和切伤等手部外伤后细菌感染所致,2. 包括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掌侧化脓性腱鞘炎、掌深间隙感染和和滑囊炎,一、概述,3. 严重的手
16、部急性化脓性感染会影响手部功能,甚至致残,外科学(第9版),1. 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 手部感染病理特点:,(1)手掌皮肤较手背厚而坚韧,脓肿易通过淋巴管或直接反流到手背侧 (2)掌心感染化脓后,炎症不易向四周扩散,而往往向深部组织蔓延 (3)手部腱鞘、滑囊与筋膜间隙相互沟通,感染可以蔓延 (4)手指末节皮下组织分隔成致密的小腔隙,感染后组织内张力较高, 可致剧痛甚至指骨缺血、坏死、骨髓炎 (5)肌腱与腱鞘感染后导致病变部位缩窄或瘢痕,二、病因和病理,手掌侧腱鞘、滑囊和深间隙,外科学(第9版),1. 甲沟炎:甲沟皮下红肿热痛,后化脓,蔓延成半环状,(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2. 脓
17、性指头炎:指头肿痛,全身炎性反应,可致软组织及指骨坏死,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1.化脓性腱鞘炎:患指肿胀,被动屈曲剧痛,(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病情进展迅速,24小时即可出现明显的局部与全身症状,2.化脓性滑囊炎:拇指或小指及环指肿胀微屈,拇指不能外展及伸直,鱼际处压痛,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1. 全身炎症反应明显,肘内或腋窝淋巴结肿痛,(三)掌深间隙急性细菌性感染,2. 掌心或手背肿胀,手指被动屈曲位,鱼际及患指肿痛,二、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1. 化脓前局部敷药或理疗,化脓后切开引流,2. 口服敏感抗生素,三、预防与治疗,(一)甲沟炎和脓性指头炎,甲
18、沟炎与切开引流,指头炎与切开引流,外科学(第9版),1.避免手的损伤,并及时处理手外伤,防止继发细菌感染,(二)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2.及早切开引流,给予敏感抗生素,三、预防与治疗,3.切口近端距掌横纹1.5cm,手指屈肌腱鞘炎、滑囊炎、张深间隙感染的手术切口,外科学(第9版),1. 早期切开引流,(三)掌深间隙急性细菌性感染,2. 静滴敏感抗生素,三、预防与治疗,3. 即使手背肿胀,仍应从掌面切开而非手背,外科学(第9版),脓毒症,第四节,脓毒症(sepsis)的定义为: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当脓毒症合并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和细胞代谢紊乱时,称为脓毒症休
19、克(septic shock),2. 脓毒症的病因,外科学(第9版),一、脓毒症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1. 脓毒症的定义,脓毒症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原因包括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机体免疫力低下;另外,一些潜在的感染途径需要注意,脓毒症常见表现包括:发热,可伴寒战;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神志改变,如淡漠、烦躁、谵妄、昏迷;肝脾可肿大,可出现皮疹,3.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1. 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外科学(第9版),二、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为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但由于SOFA计算繁琐且需要血液化验检查,临床上建
20、议使用快速SOFA(qSOFA)对感染或疑似感染者先进行初步评估,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临床诊断流程图,根据2016版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国际处理指南,脓毒症的治疗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早期复苏;抗微生物治疗;感染源控制;其他辅助治疗,2. 脓毒症的治疗,SOFA评分表,外科学(第9版),有芽孢厌氧菌感染,第五节,一、破 伤 风,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以横纹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厌氧型特异性感染。,无论平时或战时均较多见,救治不当死亡率仍高达2040,如能及时妥善处理死亡率可降低至10。,角弓反张,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内,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所引起的一
21、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一)病因,破伤风杆(梭)菌的特点: G+、厌氧、芽孢杆菌 存在于泥土、人畜粪便中 不能侵入正常皮肤黏膜,只有从伤口侵入 生存条件:缺氧环境,破伤风杆菌,外科学(第9版),伤口 繁殖,(二)病理生理,外科学(第9版),1.潜伏期:通常周左右(也可短至天或长至数年)。 2.前驱期:一般持续12天。表现为乏力、头痛、嚼肌紧张、打哈欠、烦躁不安。 3.症状期:典型的横纹肌在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伴有阵发性痉挛。一般病程34周。顺序:咀嚼肌(张口困难)面肌(苦笑)颈、背、腹、四肢肌(角弓反张)膈肌(窒息)。 4.破伤风的并发症:骨折;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窒息(喉
22、肌、呼吸肌痉挛,死亡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呼吸道不畅,分泌物淤积,不能经常翻身);循环衰竭;酸中毒(呼吸不畅、代谢增加),(三)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 典型的横纹肌痉挛收缩,“苦笑”面容,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 声光、震动、触摸、均能诱发。 发作间期肌肉不能完全松弛。 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张口困难,角弓反张,(三)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依据受伤史、典型临床表现以及无破伤风预防免疫注射史。 被动血凝分析测定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抗体水平,抗毒素滴定度超过0.01A/ml者可排除。,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可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但无阵发性痉挛。有剧烈头痛,高热,喷射状呕吐,
23、神志不清,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异常。 狂犬病:有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或看见水流声就咽肌痉挛,剧痛,喝水咽不下,大量流涎。 “士的宁”中毒:症状与破伤风相似。但抽搐间歇期肌肉松弛,而破伤风的痉挛发作间期肌紧张仍持续。 其他:颞下颌关节炎、子癫、癔病等。,(四)诊断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外科学(第9版),避免创伤;正确处理伤口;免疫疗法。,(五)预防,1.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百白破三联疫苗) 第1次0.5ml皮下注射; 第2次1ml皮下注射(间隔 46周); 1年以后第3次1ml皮下注射,可保持510年; 以后510年强化注射一次。 2.正确处理
24、伤口:早期彻底清创,3%双氧水冲洗。 3.被动免疫: 适应证:伤口污染明显;细而深的刺伤;严重的开放性损伤;伤口未能及时清创或处理欠当;因某些陈旧性创伤而施行手术(取异物)。 方法:TAT 1500U 肌注(皮试、脱敏法);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肌注。,外科学(第9版),(六)治疗,破伤风是极为严重的疾病,一经确诊,应送入监护病房,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治疗原则包括: 早期清创,消除毒素来源 给予免疫制剂,中和游离毒素 控制与解除痉挛,确保呼吸道通畅 积极防治并发症等 1.消除毒素来源:早期彻底清创;3%双氧水、1:1000高锰酸钾液冲洗或湿敷伤口。 2.中和游离毒素 早期应用破伤
25、风抗毒素; 首次2万5万U iv drip,以后1万2万U /日iv drip,持续35日;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u iv drip 抗生素的应用:青霉素、甲硝唑对破伤风杆菌最为有效,对其他感染的预防亦有作用。,外科学(第9版),3.控制和解除痉挛 单人病室,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安眠药: Valii 5mg口服 10mg肌注,34次/日; Luminal 0.1 0.2 肌注 3次/日; 10%水合氯醛15ml口服,20 40ml灌肠 3次/日。 较重者:冬眠灵50100mg,加5%葡萄糖250ml iv drip。 抽搐严重者:硫喷妥钠0.5肌注;副醛
26、24ml肌注; 应用肌松剂:琥珀胆碱、筒箭毒硷、汉肌松等。 高热昏迷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氢考200400mg, 加5%葡萄糖250ml iv drip,(六)治疗,外科学(第9版),预后与支持治疗质量关系密切。 潜伏期越短,死亡率越高。 局限型破伤风的预后较全身型好。 死亡原因多半与呼吸道症状有关,如喉痉挛时处理不当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 心脏停搏也是致死原因。,(七)预后,外科学(第9版),二、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外毒素所致的,以严重肌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厌氧型特异性感染。,气性坏疽是战伤、火器伤中最为严重、发展最快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丧失肢体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
27、20%50%。,手术治疗,外科学(第9版),梭状芽孢杆菌的特点: G+、厌氧、芽孢杆菌属(含130种细菌,主要为产气荚膜杆菌、水肿杆菌、腐败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 腐物寄生菌,常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以及腐败物中( “恒天然毒牛奶”事件致病菌) 从伤口侵入 生存条件:缺氧环境,梭状芽孢杆菌的原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产生大量气体,使组织膨胀,蛋白质分解和组织液化产生硫化氢使伤口产生恶臭。,梭状芽孢杆菌,(一)病因,外科学(第9版),产生外毒素和酶(卵磷脂酶和透明质酸酶),脱氧、脱氨、发酵,易于穿透组织间隙,扩散,产气,局部张力加大,组织缺血坏死,缺氧加速细菌繁殖,梭状芽孢杆菌+伤口侵入+缺氧环境,(
28、二)病理生理,外科学(第9版),1.潜伏期:一般14天,常在伤后3日发病,亦可短至68小时 2.局部症状: 患肢沉重感伴“胀裂样”剧痛,一般止痛药无效 伤口周围呈“气球样”肿胀(苍白色暗红色紫黑色),出现张力性斑纹、水泡 伤口内“熟牛肉状”肌肉坏死,呈暗红色或土灰色,失去弹性,切割时不流血 组织间隙有气体(“捻发音”)与渗液(恶臭)溢出,可挤出水泡和稀薄的浆液性血性分泌物。 3.全身症状:严重的毒血症,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三)临床表现,外科学(第9版),气性坏疽的产气现象,气性坏疽的肌肉坏死,(三)临床表现,气性坏疽,外科学(第9版), 诊断的主要依据 外伤或手术史后伤口剧痛,肿胀迅速伴全
29、身中毒症状。 伤口周围皮肤捻发音。 X线平片、CT、MRI影像检查:伤口肌群中有气体存在。 伤口分泌物涂片检查:大量G+粗短杆菌而白细胞很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保存伤肢和挽救生命的关键!,CT检查伤口肌群中有气体存在,(四)诊断,外科学(第9版),早期彻底清创是预防创伤后发生 气性坏疽的最可靠方法。 +大剂量抗生素,清创术,(五)预防,外科学(第9版),彻底切除坏死组织并行筋膜切开减压。 手术治疗: 伤口敞开,用氧化剂冲洗或湿敷。如感染严重、 发展迅速,必要时行截肢挽救生命。,1,抗生素治疗: 大剂量青霉素钠,静脉滴注, 每日(10002000)万U;甲硝唑对厌氧菌有效。,2,高压氧治疗:
30、可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生长、减少毒素生成。,3,支持治疗:少量输血,静脉补液。营养支持,采取必要的止痛、镇静、退热等对症处置,改善病人状况。,4,早期认识、紧急手术,(六)治疗,外科学(第9版),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第六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包括: 尽早确认致病菌;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2.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原则,外科学(第9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1. 基本原则,清洁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需预防应用抗生素,对特殊人群,用药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如:肾功能减退者、肝功能减退者、老年病人、新生儿病人、小儿病人、妊娠期病人、哺乳期病人等,3.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