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学者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把乐府民歌按照音乐曲调风格的不同,分别归类在“相和歌”“鼓吹曲”“杂曲歌谣”这三类中。相和歌一般有平调、瑟调和清调等曲调,并配以使用的乐器有笙、笛、节、瑟、琴、筝、琵琶七种,有曲调清新哀怨的特点。乐府民歌长歌行就是属于相和歌中的一首。“鼓吹曲是军中之乐,即军队出征之时演奏的乐曲,主要的使用的乐器有鼓、箫、笳等,曲调具有雄浑悲壮的特点。如乐府民歌中的战城南属于鼓吹曲,用“战城南、死郭北”为开头,唱出了战争的残酷,百姓生活的悲惨,语言激愤,曲调雄浑且悲壮,成为了鼓吹曲的代表之作,后有许多文人借用乐府鼓吹曲中的战城南来写战争题材的诗文。总之,受音乐曲调的影响,乐府诗的曲名和
2、内容大多联系紧密,例如蒿里行或薤露行这个曲名都是写挽歌,用来表达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伤之情。再如从军行一般都是写关于从军征战的相关内容,而燕歌行则是多是写游子思乡和思妇怀人的缠绵悱恻与哀怨之情,后世文人按照乐府旧谱,重新创作新辞,延续了乐府的音乐性。四、成熟的叙事性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源远流长,从最早先祖人民用简单片段式的口头传事,到诗经叙事性的加强和汉乐府叙事性的成熟,经由唐代新乐府诗的繁荣,叙事诗一步步走向了成熟和辉煌。乐府民歌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叙事性,将民众之情蕴含在叙事之中,以事件寄寓哀乐、传达心声、感染受众、引发共鸣。乐府民歌叙事的特点和方法主要表现为这几点:一是选取最具吸引
3、力和最能反映生活的某些片段加以描写,以矛盾冲突作为事件的焦点来叙述故事,并不做有头有尾的叙述,能给人强大的冲击性。如陌上桑主要讲述了罗敷怒斥太守的无耻,整个故事先把所要叙述的故事头绪,来由交代得清清楚楚。但同时也不做有头有尾的叙述,而是在罗敷斥骂完太守后收笔,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开篇用“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引出罗敷这个女子,接着详细介绍了人物的姓名、年龄、样貌、衣着等个人信息,重点强调通过他人的反映突出了罗敷的貌美。在此基础上,诗歌情节向主要的事件叙述,即数落太守的无耻,整个故事情节是基本是完整的,且有矛盾聚焦点,选取的也是故事中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和罗敷骂太守这两个最
4、具吸引力的场景;二是完整叙述的事件始末,强调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使整个故事情节万方数据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0发展跌宕起伏。例如孔雀东南飞更是乐府叙事发展的顶峰,结构宏伟,情节曲折,笔墨淋滴,人物众多,矛盾激烈,不仅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而且颇多个性化的语言;三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作者并不发表任何议论和观点,只是对社会客观现象进行描绘。如东门行叙述了一个男子因家中极度贫穷,无衣无食,无法度日,被逼无奈欲“拔剑东门去”行劫,妻子苦苦相劝的故事。作者客观叙事,全无主观议论,将创作主旨完全寄寓于事件描写之中,并通过人物出情入理的对话展现故事反映的贫民心理与社会问题;四是通过
5、人物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展露人物的性格。如上山采蘼芜通篇对答成章,既表现出女主人公温顺善良之品性,又展示封建制度下妇女被遗弃的悲惨命运。乐府诗的叙事审美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叙事功能,其特点往往是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动作、矛盾冲突等等来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或铺陈、或凝练、或夸张,叙事结构或繁或简,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五、体式的自由性乐府民歌既有杂言形式,又有齐言形式,诸体皆备。乐府民歌的杂言所涉及的句式是比较广和自由多样的,从一言、二言到七言、八言、乃至九言,没有其固定的章法和句法,诗中的篇章句子的长短随抒情的需要而随意,形式丰富多样,自由灵活,节奏和韵律都可以随
6、诗意的变化而变化,堪称古代诗歌中的自由体。它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和以四六言为主的楚辞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力更强,自由生动,无拘无束,这形成了乐府民歌的杂言的体制特色。例如上邪中就有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等多种句式,句式错落有致,节奏多变,有利于表达繁复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当然乐府民歌也有齐言句式,但是多以五言齐言为主例如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就是以五言为主。而七言齐言基本上都是唐以后的文人仿乐之作的新题乐府。在教学中可以具体研究乐府诗的体式特征,以区分乐府诗与其他诗体之间的不同。例如乐府民歌的自由句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好的表达文人的创作思路和情感,不拘于一中句式,可以在表达上更加自然,在
7、诵读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节奏的轻快和跌宕起伏。万方数据第三章 乐府民歌教学41第二节 乐府民歌教学上述分析了乐府民歌的文本特点,其主要有成熟的叙事性、强烈的音乐性、体式的自由性以及语言的通俗性等等。纵观语文教材中关于乐府民歌的选篇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陌上桑等都具有以上的特点,是以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乐府民歌自身的文体特点来选择乐府诗教学的重点和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领略其审美特征。一、叙事性特点的教学乐府民歌中最具典型性的特点是“叙事”,是一线语文教师在教授乐府民歌的时首要选择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乐府民歌中的叙事教学既不是文言文式的教学,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诗歌教学,而是需要突出乐府
8、民歌中叙事的文本特质,从叙事的文本特点出发来探索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一)关注叙事背景,理解思想主题乐府诗的叙事性体现的是叙事者直面的现实与人生,在叙事中融入了民生,用以抒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因而其体现的不仅仅只是所叙述的故事,而是叙后面更深层次的思想主题。乐府民歌具有极强的社会现实性,它产生于下层广大劳动群众之口,要想学生在所叙之事中体会深刻的意涵和情感,教师必须把社会背景介绍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如何将乐府民歌中的叙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讲解清楚,首先就需要讲解所叙之诗的社会背景,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下来感知叙事故事的思想主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孔雀东
9、南飞这篇乐府民歌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或者说并不认同老师对孔雀东南飞思想主题的讲解。有的学生认为刘兰芝和焦仲卿没有能够顽强抵抗封建势力导致最终选择自杀的方式来对封建势力进行妥协;有的学生认为刘兰芝太软弱了,总是逆来顺受,唯唯诺诺的,都不知道对自己的婆婆蕉母进行反抗,虽然也有过挣扎,但是只是暗自挣扎,并没有从正面直接反抗。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对这篇乐府诗中的一些问题充满了疑惑。有的同学认为既然刘兰芝和焦仲卿那么的恩爱,感情非常还,那为什么就因为婆婆的从中作梗,两个人到了非要离婚的地步了呢,焦仲卿既然是在官万方数据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府里有职位,有经济收入,完全可以选择和自己的母亲分
10、开生活,为什么就不能带着刘兰芝去搬出去单独生活?还有的学生提出,刘兰芝在被自己的兄长逼迫再嫁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不答应啊,为什么连死都不怕,还害怕拒绝自己的兄长,还害怕斗不过自己的哥哥吗?在对面学生所提出来的种种问题,老师针对每个不同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给学生们解释清楚,那么怎样才能打消学生们的这些疑惑,让学生能够在对思想主题进行解读的时候,能够符合文本的解读,彻底明白他们所产生的这些问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较为详细带领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这首乐府民歌诗发生在汉末的时候,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有着极为严苛的天下
11、无不是父母和和七出等戒律清规,封建大家长在家庭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和非常牢固的,谁也无法动摇封建大家长的绝对地位和权威,还有就是古代对女子和妇女的压迫和禁锢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不能想象到的,正对古代的妇女,要求必须做到七出,即无子(必须是儿子,有女儿也不行)、淫佚、不事姑舅(公公婆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妻子患病)。由此可见妇女的公公婆婆在家中的地位,并不同于现代社会人权自由,可以允许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可以由自己来掌婚姻生活,长辈晚辈之间也是互相尊重和平等的。由此可见,刘兰芝和焦仲卿最后无奈只有选择双双赴死表示对爱情婚姻的忠诚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把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放置在这样一个文化历史之下,学生了解了这些背景文化之后,他们对于种种疑惑便可迎刃而解。让学生理解叙事故事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乐府诗叙述故事的的思想主题,如花木兰为何能够成为中姑婆几千年以来家喻户晓的巾帼女英雄形象,如果教师不将其当时的社会背景(男权天下)进行讲解和介绍,很多学生就会带入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男女平等,现在部队也有很多女子行军打仗)就很难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而教师对于社会背景的介绍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传统的讲解法,或者利用新媒体视频播放等等都可以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47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