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测(十二)(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B.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C.密林熊蜂不会为角蒿传粉;因此不影响角蒿的进化D.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2.下列有关群落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演替经历的阶段不完全
2、相同B.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比初生演替快C.两种演替一般都朝向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D.两种演替总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3.黑鹳是一种大型涉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生性胆小、机警;常在具有隐蔽条件的湿地及周边地区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加强湿地的科学管理可促进黑鹤种群数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湿地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能降低黑鹳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增加B.减少湿地及周边的水产养殖活动可为黑鹳提供较多的食物来源C.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有助于增加黑鹳种群数量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只标记成鸟会导致黑鹳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小4.猕猴为某岛屿生境中重要的动物类
3、群,近40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根据已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关键因素C.目前该岛屿弥猴种群分布类型为均匀型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环境容纳量降低,猕猴遗传多样性将下降5.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人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
4、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D.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6.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在有食;物链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B.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此时种群增长率比K/2时小
5、C.该食物链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D.当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7.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代表不同生物类群,代表相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该生态系统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联系是C.经过过程释放的能量会重新经过过程进人生物群落D.碳元素在、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8.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引人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6、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丧失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9.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
7、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身的消耗标准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B.物质循环中的“循环”指的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C.传统农业中的耕地技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11.一种角蝉幼虫和蚂蚁长期栖息在同一种灌木上,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科学家随机选取样地中一半灌木,将上面的蚂蚁捕净,另一半灌木不做处理,统计角蝉幼虫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
8、析正确 ( )A.蚂蚁等消费者会加快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B.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寄生C.角蝉种群能量的10%20%传递到跳蛛种群D.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将持续增加12.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所示曲线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为自养生物。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BA可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一条食物链B.草原上某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应进行随机取样,适当缩小样方面积C.在图2中,a=c+e+g+h+iD.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
9、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必须要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为研究某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多样性,研究人员在1月到12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定点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导致个体总数的增加B.趋光性昆虫种群密度4月份最大C.趋光性昆虫物种丰富度5月份最大D.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14.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面积农田普遍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在收割的同时
10、可以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这种做法的益处有 ( )A.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B.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D.改良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15.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放在一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率逐步降低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D.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为170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16.金鲳鱼是一种重要海产经济鱼类。为获得更大利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但因苗种来源范围小、近亲繁殖普遍,种质退化现
11、象较严重,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随品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B.野生种群和人工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近亲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个体增加D.如果人工种群个体持续大量地逃逸到野外,其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答题栏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三、非选择题(共5个题;共60分)17.(9分)“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样的,即产量恒定法则;同时,随者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同种植物或动物,因种群密度而引起种群
12、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其大小由 (填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的。(2)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其含义是 。(3)据报道,某年欧洲老鼠数量极多,众多老鼠争相作出自我牺牲,成群接队,翻山越岭,抵达北冰洋集体自杀,这种现象属于 。(4)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 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就会加剧,物种个体数量的增加以个体 为代价,从而维持着这种自然的平衡。18.(10分)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1)生态学者
13、可以采用 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构线的上升幅度。树线之上的植被主要为灌木丛或草甸,树线之下为森林。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 (填“能”或“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 演替,演替过程中输人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变化是 。(3)分析图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 。(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 关系的调控。19.(13分)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及其天敌青蛙等生物,图甲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
14、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卷叶螟种群的增长速半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次级消费者指的是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甲中,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 (填图中字母)中,h表示储存在初级消费者的 内的能量。(3)由图甲可知,该系统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 (填图中字母)的能量。(4)图乙中,e点时卷叶螟种群数量达到 ,为获得水稻产量的最大收益,应将卷叶螟种群密度至少控制在 (填图中字母)点对应密度之前。20.(13分)林场通常是大规模种植乔本的半人工生态系统,树木成林往往需要数年至致十年。成林期
15、间,一些动植物会陆续进人林区参与生物群落的构建。请回答下列问题:(1)林场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它的 价值,然后才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它的 价值。(2)专业人员发现林场内一些小生境很适合一种野生珍稀药用植物的生长,随即采用 取样法调查场内该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而测算出该植物的 ,并据此制定出合理利用该资源的年度 计划。(3)下图是林场生态系统内部分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食物竞争最激烈的物种有 (填图中英文字母)。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鸟类F的食物范围较广,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是 。(4)人工栽培的乔木种群呈均匀分布,后来自然迁人的物种一般呈 分布。(5)在林场进行适度砍伐
16、后,会出现空地(林窗)。请说明林窗对林场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 。21.(15分)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回答:(1)P、A、B、C、D、E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 等功能的主渠道。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 稳定性。(2)若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给D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假设A摄入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
17、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由A流入B的能量最多为 。(3)图中碳元素在B、E间以 形式传递、虽然氮元素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答案1.选C 根据题意可知,可以通过调查花筒上盗洞的数量调查密林熊蜂的盗密频率,因此可以用样方法,A正确。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使角蒿花子代数量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密林熊蜂盗花蜜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林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角蒿的进化,C错误。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2.选
18、D 初生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竞争平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次生演替会经历哪些阶段,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方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与初生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阶段不完全相同,A正确。次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B正确。两种演替一般都朝着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进行,C正确。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但是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两种演替也不一定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结构更复杂,D错误。3.选D 减少环境污染会使黑鹳的生存环境更加适宜,其死亡率降低,从而使种群数量增加,A
19、正确;减少湿地及周边的水产养殖活动,可为小鱼、蛙、昆虫等增加生存空间,使它们种群数量增加,可为黑鹳提供较多的食物来源,B正确。提高生物多样性可以使得黑鹳的食物丰富多样,使得生活的环境更加适宜,有助于增加黑鹳的种群数量,C正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只标记成鸟,而不标记幼鸟,则会使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使得计算出来的个体总数偏大,即黑鹳的种群数量统计结果偏大,D错误。4.选A 种群增长速率可用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中每一点切线的斜率来表示,据图分析可知,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20、A错误。由图可知,前40年猕猴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随后尽管分布于整个岛屿,在理想环境中;其种群数量依然不能表现为“J”型增长,显然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关键因素,B正确。猕猴为灵长类动物,且目前该岛屿猕猴各区域均有分布,此时该种群分布类型为均匀型,C正确。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其环境容纳量降低,因此猕猴种群的基因库减小,即遗传多样性将下降,D正确。5.选D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A错误。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B错误。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错误。蝗虫幼虫跳蝻活动能
21、力弱,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密度时,可以采用样方法来调查,D正确。6.选C 依题意可知,丙种动物捕食乙种动物,而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可见,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A正确。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说明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K/2=500头,而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550头时,种群增长率比K/2时小,B正确。该食物链中信息传递的方向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为K/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密度为500250=2(头/km),D正确。7.选C 由题图分析可知
22、;图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捕食链,该生态系统构成捕食关系是,B正确。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重复利用,C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8.选A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丧失,A错误。芦苇、香蒲属于挺水植物,由于其茎叶部分高出水面,因此它们能够充分地利用光照,
23、引起二者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B正确。放养植食性鱼类,鱼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食物,这样,浮游植物中的能量就流向鱼类,进而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9.选B 态系统的物质捕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前者具有全球性,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后者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反复利用,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正确,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是提高并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措施,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C正确。人类的活动应该道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
24、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正确。10.选A 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A错误。11.选A 蚂蚁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作为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A正确。角蝉幼虫分泌的含糖分泌物是蚂蚁的食物,同时蚂蚁也保护角蝉幼虫不被跳蛛捕食,所以角蝉幼虫和蚂蚁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而不是种群间的传递效率,C错误。有蚂蚁时角蝉幼虫数量会增加,但是环境空间和资源有限,不会持续增加,D错误。12.选B 据题意和图分析可知,CBA可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一条食物链,A正确。由于草原上某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时
25、,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错误。在图2中,a=c+b,b=d+e,d=f+g,f=h+i,因此a=c+e+g+h+i,C正确。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物逐渐增加,所以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必须要大于整个生物群落分解有机物排出的CO2量,D正确。13.选BCD 由题图可知,在45月份,物种丰富度增加,但个体总数减少,A错误。由题图可知,趋光性昆虫个体总数在4月份最大,由于林区面积是固定的,故趋光性昆虫种群密度4月份最大,B正确。由题图可知,趋光性昆虫物种丰富度5月份最大,C正确。由题图可知,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D正确。14.选ACD 将秸秆粉碎翻
26、压还田,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加快了物质循环,促进了物质循环再生,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其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并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将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增加,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15.选BCD 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A错误。两幅图显示: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B正确。生物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
27、素有关,C正确。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为170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正确。16.选ABC 由题中信息为“获得更大收益,养殖户不断筛选生长更快的品种”,可知生长更快的金鲳鱼养殖品种的获得是人工选择的结果,A正确。人工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种群的,两种群的基因库不同,B正确。近亲禁殖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个体增加,C正确。人工养殖的金鲳鱼逃逸到野外,其种群数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会呈“J”型增长,D错误。17.答案:(1)种群密度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人率与迁出率 (2)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自疏现象 (4)资源和空间 种内竞争 重量的减小1
28、8. 答案:(1)样方 不能 (2)次生 增加 (3)树线上升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指数呈负相关 相对静止 (4)竞争19.答案:(1)青蛙 呼吸作用 (2)a(或g) 遗体、残骸 (3)e/b100% g、h、i (4)K值(环境容纳量) c20.答案:(1)间接 直接 (2)五点 年龄组成 采伐(或利用或开发利用) (3)DCE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不足以维持数量较多生物的生存 (4)随机 (5)影响:可引起林场生物多样性的改变。理由:适度砍伐后,形成林窗,会改变林场局部原有的环境(阳光、通风、湿度等),从而引起林场物种的变化,增加林场的生物多样性21. 答案:(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抵抗力 (2)1.375 (a-b)20%或(c+d)20% (3)有机物 由于氮元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生态系统,因此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