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版语文新课标解读最近教育界最重磅的事,莫过于4月21日教育部出台的2022义务教育新课标了。这是很自然的,毕竟课程标准轻易不会改,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才会修改一次,比如上次出台课程标准就是2011年。这意味着这次出台的新课标,将决定今后至少10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其中,语文的课程标准变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新一轮的讨论。2022年语文新课标主要传递了2个重要信息:一、 语文地位稳居第一本次课标改革中绝大多数科目总课时大大缩减,数学仅仅占到了13%-15%,英语才占6%-8%。 但是从2011版到2022版课标,语文课时要求20年来一直坚守在20%-22%,占所有课程总课时的1/5。同时在
2、1-9年级全学段开设,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文学科第一的重要地位。 学好语文,要从娃娃抓起。二、语文阅读要求提高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开展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活动。 “学习任务群”又分成了三个层面,分别是:第一层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个任务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3个任务分别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2个任务分别是“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6个重要学习任务里面和阅读相关的就有4个,可见阅读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同时,从学段要求来看,新课标将旧版的“习作”
3、和“口语交际”合并为了“表达与交流”,“阅读”升级为了“阅读与鉴赏”,综合性学习改为了“梳理与探究”。以上两个重大改变传递出了5条重要信息:1.多读书,读好书日常的阅读专题学习需要加入传统文化、社会变迁、外国文学等主题内容。2.注重阅读实用性和创造性阅读再也不像以前一样只是光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阅读运用到生活中的表达与交流,这对孩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阅读“思辨性”增加4.“跨媒介阅读与运用”要求增加“跨媒介”的意思是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阅读,比如在三四年级学段要求中提到“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同时也要运用多种呈现形式(比如思
4、维导图、图表、课件等)和表达方式(比如朗诵、演讲、辩论等)进行表达。5.提出“跨学科学习”建议语文不仅仅是语文,不要闭门造车,需要跨学科的活动组织、任务设计、资源整合等提升综合能力。面对语文阅读内容难度的不断提升,结合新课标给出几个具体要求与建议:第一学段(1-2年级)1.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2.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每晚由父母陪伴阅读童话、寓言、故事等,在陪伴的过程中尝试让孩子独立阅读整本书。3.让孩子走出去,在生活场景中(比如博物馆、公园、书店等)进行简单的语言运用与交流。第二学段(3-4年级)1.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2.这个阶
5、段的孩子需要良好的独立阅读环境,加大阅读量。同时孩子在阅读中需要有专业引导,比如在课堂上学习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大意、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3.让孩子观察自然、探索科学,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述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学段(5-6年级)1.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2.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量进一步提升,同时需要熟练阅读整本书。在阅读课堂上了解说明性文章和方法、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会把握文章情感等内容,同时加强阅读训练,在练习中总结阅读方法、培养思考能力。3.让孩子开始关注社会,多看时事新闻,学会对生活中的热点时事进行评析。想必各位家长一定非常关心未来的语文考试有
6、哪些变化?不着急,已经帮各位家长仔细看了新课标的“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在大家意料之中:未来10年,孩子们的语文学习依然要考试!不过考试的要求变了。考试以素养为核心。具体有这样3点变化:1.教学和考试都以“素养”为核心,考试也将由原来的“教考分离模式”转变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魔咒,减少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意味着考核将由原来的卷面答题转变为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曾经靠刷题掌握答题技巧已经行不通了,以后考核的是灵活的思路和方法。2.答题过程中没有完全模式化的答案了,需要更多个性化的展示。比如会更多考查学生对于某个人物的看法,某个事件的看法,让学生对某种不良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提出解决建议。3.需要学生转变传统学习方式,更多进行情景对话、辩论、演讲、陈述观点等系统性学习,在不同维度的实践与训练中提升思维。新课标下如何学习语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围绕“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四大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对于阅读和写作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1.未来小学语文学习需要重点关注:训练孩子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2.提升孩子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3.加强孩子综合实践研究的能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