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坍落度解决方案混凝土坍落度是指提起坍落度桶后,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自由坍落的高度,通常与扩展度共同判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大小,是反映混凝土施工性能好坏的指标之一。混凝土坍落度常常是混凝土公司、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公司争议焦点之一,施工单位和监理方心中都有自己心中的一个坍落度指标,施工方施工人员通常希望坍落度尽可能大,能自流平最好,而监理方则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坍落度值。两方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要求的差异,或者说是难以调和的矛盾点,把混凝土企业夹杂在中间,两方都惹不起,甚至有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可以把同一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各方要求做出不同坍落度值。关注混凝土坍落度值的有时并不仅仅是施工方
2、,监理方和混凝土企业,有时质监站、质量监督局也检查混凝土坍落度,甚至认为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混凝土就不合格。(一)关于混凝土坍落度值的规定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将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为:1040mm、5090mm、100150mm、160210mm、220mm,五个等级。国标中对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取值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定值,仅对常规品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作出“不宜大于180mm,并应满足施工要求”的规定。换句话说,对于非常规品可以突破不宜大于180mm的限制,例如,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水下灌注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
3、落度宜为180220mm”。同时,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中规定,当坍落度控制目标值100mm时,允许偏差为30mm,也就是说当坍落度控制值为180时,允许误差30mm,则实际控制范围可以为150210mm”。但无奈的是,监理方、质监站和质量监督局只看到标准的坍落度不宜大180,而忽视允许误差30mm,有时不管什么常规品不常规品统一要求。(二)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应以交货检验为准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规定混凝土质量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出厂检验的取样和试验工作由供方承担,也就是俗称的混凝土公司自检,而交货检验的取样工作和试验工作应由需方承担,当需方不具备试验和人员
4、的技术资质时,供需双方可协调确定并委托有检验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应在合同中予以明确。同时也规定,预拌混凝土质量验收应以交货检验结果为依据,即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不是出厂坍落度值而是交货地点的坍落度值。混凝土公司取样试验是自检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状态的变化,工地检测为验收检测。生产中,混凝土公司充分考虑运输距离情况,设计配合比时适当增加坍落度以满足运送到现场混凝土拌合物满足要求也是可行的、允许的。坍落度大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一种手段或方式之一,不是唯一,在满足施工条件下尽量采用较小的坍落度为宜。(三)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第3.1.5条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
5、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泵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同时还规定,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对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控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控制:(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原材料方面主要关注水泥及其他胶凝材料与外加剂相容性,砂石含泥量、吸水率变化对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的影响,外加剂中保坍剂、缓凝剂的影响。(2)合理安排车辆,避免积压车辆。根据运距合理安排车辆,加强与施工现场沟通,减少卸车等待时间,做到
6、不断灰,不长时间压车,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满足标准要求和施工要求。(四)混凝土坍落度控制面临的问题混凝土坍落度大小问题是混凝土供应中投诉较多的问题,也是争议较多的问题。混凝土坍落度之所以难以控制,既有当前原材料复杂引起的,也有混凝土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同时也有外部对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的原因。具体的说,有以下原因:(1)各方对坍落度的要求不一致,造成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无所适从,难以满足,众口难调。如前文所说,监理方按照规范、标准机械地要求坍落度。而施工人员为便于施工盲目要求加大坍落度,稍有不满足,轻者私自加水,或者直接罢工退料。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若满足施工人员的要求,坍落度偏大,监理人员同样有权利要求停止混凝土施工,甚至退料。处于劣势地位的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既要受监理监督又怕施工单位施工人员,造成不知如何处理,这是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的难以克服的现状。(2)原材料的复杂多变,给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环保压力下,水泥限产,今天用这个水泥,明天换那个,与外加剂相容性难以控制。砂石来源复杂,种类多质量千差万别,一个料场经常数种含泥量、细度、级配不同的砂石,使用起来难度增加。(3)混凝土企业生产过程中环节控制意识薄弱,缺少有效沟通,如铲车司机更换原材料时,与操作人员、试验员缺少沟通,造成生产难以控制。再如,混凝土公司与施工工地沟通不畅,压车严重等等。